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武宗朱厚照:虽是昏君但却完成了两大壮举

明武宗朱厚照:虽是昏君但却完成了两大壮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4/1/17 15:41:33

明朝历史上公认昏君,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一大劣迹,便是设立“豹房”, 豹房,立于皇城西北。在今天北海公园太液池。而事实上,豹房并非是朱厚照所建,而是始建于元朝,最初是皇家豢养珍奇动物的地方,朱厚照登基后,耗银24万两,将此地扩建。里面除了养了一只文豹,三只土豹之外,还养了大批美女。这几条,也是后人说朱厚照“荒淫享乐”的口实。但事实上,朱厚照除了在豹房玩动物和玩女人外,相当多的时间,也处理国事。即使是批评他甚多的《明实录》上,也承认他多次下令,要官员把文件直接送到豹房里来。他批复奏章的速度也相当的快,基本是当天的奏章,一天之内必然有回复。即使在他外出巡游的时候,所有的奏章,也都要送到他的行宫来。国家大事,他其实并不敢耽误。

外语学霸正德帝

贪图玩乐的朱厚照,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精通佛教等宗教,甚至通悉梵文梵语,他除了给自己加过“大将军”尊号外,还给自己加封“佛号”,全名是“大庆法王系觉道圆明自在大定丰盛佛”。朱“佛爷”极其超前的一个本事,就是他的外语天赋,比如葡萄牙使者来朝见时,他只有极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葡萄牙语,甚至能够和葡萄牙人熟练交谈。

文官不靠谱

朱厚照在用人上,最遭士大夫批评的,就是宠信宦官,疏远文臣,然而在《明实录》中,朱厚照对此倒有自己的看法,他自己说:文官中十个人,最多也就三四个是好的,宦官中十个人,却能有六七个是好的。这样的倾向性,也伴他整个执政时代。

皇上,你最宠爱谁

朱厚照的用人,比较出名的就是他对宦官刘瑾以及武将江彬等小人的宠信,但观其一生,他信任的,基本是三种人。

第一种是会玩的,比如刘瑾,刘瑾得到朱厚照的宠信,不止因为他伺候朱厚照时间长,更因为他会玩,刘瑾陪朱厚照玩的方式,一是经常买一些珍奇的动物,供朱厚照赏玩,二是他能察言观色,比如朱厚照做太子的时候,每当不想学习的时候,刘瑾就会适时的打断讲官讲课,迫使讲官提前下课。第二种是会打的,比如宦官张永和武将江彬,江彬的武勇比较出名,而张永虽是宦官,却也因武艺得宠,他精于骑射,从朱厚照幼年时,就深得敬佩,朱厚照还曾送他称号“壮士张”。

第三种是能干活的,比如文官杨廷和,尽管杨廷和屡次阻止朱厚照的荒唐行为,但朱厚照非但不怪罪,相反对杨廷和敬重有加,朱厚照夜间处理国事的时候,经常召杨廷和单独深谈,每逢冬夜,杨廷和每次告退前。

朱厚照还特意命人取棉衣给杨廷和披上。正德九年(1513年),杨廷和父亲过世,受命回家守丧,朱厚照还极为不舍,每当遇到疑难国事的时候,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要是杨师傅(杨廷和)在该多好啊。杨廷和归家的三年里,他每年的生日,朱厚照都从不忘记,准时派宦官至杨廷和家馈赠寿礼。

明朝踩踏事故

朱厚照被认定是“昏君”的另一个罪名,就是虐待大臣。他所宠信的刘瑾,江彬等宠臣,都曾借助他的权势整治文臣,而他本人,除了责罚过给他提意见的大臣外,还经常给大臣们搞点“恶作剧”。《明实录》里记载,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旦节,满朝文武依据惯例,去宫内向皇帝朝贺。但朱厚照一看大臣们各个穿得板板正正,就格外的不喜欢。就故意放大臣们鸽子,躲在宫里不出来。

可怜一干文武大臣,从大清早一直站到晚上,各个饿的两眼昏花,见皇帝见不到,走又不敢走。直到天色擦黑,朱厚照才派太监传旨,说皇上今天不来了,大家都回家歇了吧。早就疲累交加的大臣们如遇大赦,连忙争着往家跑,却不想在午门外相互拥挤,竟然有多名大臣被挤到,发生了明朝版的“踩踏事故”,《明实录》里说,整整一个小时的事故中,大臣们儿子喊爹,属下喊领导,仆人喊主子,惨叫声呼救声“声彻殿宇”。

事后统计伤亡,右将军赵郎被当场踩死,三十多名大臣受伤。连内阁大学士梁储胳膊都被踩断。事后,朱厚照也曾表现悔意,他没有去见大臣,但死者赵郎的葬礼,他曾亲自参加,所有在事故中受伤的大臣,也都得到优厚抚恤赏赐。

种你砍我

朱厚照在位期间,史不绝书的另一个政治景象,就是当时文官们的刚直,朱厚照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北游宣府前,内阁大学士蒋冕曾挡在他的车架前阻拦,朱厚照拿着宝剑,威胁要杀死蒋冕,蒋冕却慨然回答说:我忤逆了皇上的话,属于有罪,应该被皇上杀死。但铁骨铮铮,朱厚照最终没敢动手。

敢和皇帝叫板

一直因为行事荒唐饱受批评的朱厚照,对于大臣,却也有他宽容的一面。除了厚待杨廷和等重臣外,,对于许多得罪他的大臣,他非但不恨,相反却非常敬佩。比如他北巡的时候,欲取道宣府去草原地区。但宣府御史张钦拒绝为他打开城门。僵持多日后,朱厚照还是趁着张钦去外地视察的机会,才得以进城。

但对张钦,朱厚照非但没有责罚,相反还下旨称赞他“勤恳忠勉”。后来他南巡扬州,在当地恣意玩乐,扬州知府蒋瑶非但不逢迎,相反处处和他“针尖对麦芒”,朱厚照向蒋瑶索取银两,蒋瑶拿着自己老婆陪嫁的首饰哭穷说:我家里就这些东西,皇上您看着办。朱厚照又向蒋瑶索取当地的特产琼花,蒋瑶反而嘲讽说:“琼花这东西我们这里原来有,但自从宋徽宗被抓走以后,它就绝迹了。”其实是嘲笑朱厚照是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

这样一个给他添堵的官员,朱厚照非但不怒,当场一笑了之。事后蒋瑶虽然遭朱厚照的太监挟私报复,被用铁绳子捆在朱厚照的车队里,随朱厚照一直北归到山东临清才释放。但后来却官升陕西参政,再未受任何责罚。后人的史书中,给朱厚照加过许多“贬义词”,但惟独没有人说,他是个暴君。

“昏君”的创举

明武宗朱厚照,素来被史家看做“骄奢淫逸”的昏君,可也正是他在位的十五年,做成了两件之前“仁君”们没有做成的事情。一是江南赋税改革,通过杨廷和主持的赋税调整,改变了自朱元璋起江南赋税过重的局面,从正德八年(1513年)起在江南全面推行的赋税改革,既减轻了江南当地百姓的负担,更使从弘治晚期开始,江南地区拖欠中央累积十年之久的赋税,仅经两年时间就全部还清。国家财政状况大大好转。

二是沿海“市舶司”改革,强化市舶司的收税职能,增加外贸收入,打开了解除海禁的第一步,扩大了政府税源。朱厚照在位十五年,国家的实际财政收入,其实要高于他父亲十八年“弘治中兴”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密:三国中这三个文人的死为何被人津津乐道?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一本《三国演义》被誉为“书中之虎”,小说蕴涵的军事谋略和为人处世哲学启示和引导了一辈辈中国人。而这本书中对祢衡、许攸、杨修这三个愤青的死,更是做了浓墨重彩的陈述,并且历来世人对此是津津乐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首先说祢衡。祢衡年少轻狂,他自诩天下名士,自以为怀才不遇,实际有名无实。

  • 解密:孙权称帝前为何要屈身忍辱曹魏近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0年,刘备失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其实这种屈身忍辱才是孙权高超的政治计谋!在《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罗老对孙权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是很成功,不如曹操、刘备有鲜明的个

  • 解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因归结于参军马谡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魏国派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孔明闻之大惊,深恐日后司马懿成蜀中大患,意

  •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背后的真相:只因一个噩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 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令人感兴趣的是,中国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

  • 明末“网红”柳如是:如何将巨商变成自己“男闺蜜”?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最早的儒商,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他的弟子子贡,就是一个儒商,孔子并没有另眼看待。孔子曾经说过,箪食瓢饮的颜回安贫乐道,子贡则不甘于贫穷的命运而经商。期间,并无瞧不起经商的意思。孔子只是不喜欢“小人喻于利”的唯利是图之人。而商人地位的降低,大概在西汉时代,所谓的“士农工商”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确立的,

  • 抗倭名将戚继光如何选兵:行动伶俐的士兵不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古往今来,要做好一件事情都很难。特别是需要许多人合作的事情,尤其难。最痛苦的,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一群猪队友,那种无力吐槽、无处哭诉的感觉,相信今天许多人都体会过。但是,事情还得做。你不动手,麻烦不会自己飞走。明代抗倭战争中,就有这么一个中层干部,面对重重困难,不气馁,不退缩,苦干实干加巧干,最终拉出了

  • 解密:进士出身的左光斗为什么斗不过魏忠贤?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是大字不识的文盲,另一个是从小精通诗书、长大考中进士的饱学大家,然而,大文盲却将大知识分子轻松淘汰,这就是明朝后期魏忠贤领衔主演的一场生动的PK游戏。魏忠贤以皇帝玩伴起家,但靠的绝不仅仅是一手出色的木匠活。一个身体残缺的男人,从万人之下爬到万人之上,除了与皇帝朱由校一拍即合的木匠活,还有一肚子的

  • 解密:东林党牺牲恩人为何却让魏忠贤权倾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的朋党,除了东林党之外,还形成了专门与东林党作对的浙党,以及与浙党联合的齐、楚、宣、昆诸党。这两大势力互相倾轧,一般总是借“京察”做文章。所谓“京察”,就是对京官的政绩,进行六年一次的定期考核。按规定,凡是在京察中考核不合格而被罢官的,一律不许重新任用。所以,为了利用京察的机会来削弱对手,这两大

  • 明朝最后一个“战略大师”杨嗣昌十面埋伏囚闯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看崇祯朝的历史,最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人物就是杨嗣昌,他是湖南常德人,中国明末重臣。很多人说杨嗣昌是一个误国误民的权奸,杨嗣昌是很嚣张,骂他的口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然而无论怎么弹劾,就是不倒。就算他明明干错了事,却依然支持他,哪怕打了败仗,别人都受处分,他还能升官。也有很多人认为杨嗣昌是崇祯年间唯

  • 评讲历史:明朝十六个奇葩皇帝们绝对能笑死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不少,可没有一个朝代像明朝这样,皇帝一个比一个搞笑逗比。布衣皇帝朱元璋——名字决定了朝代的长短。朱元璋幼名重八,在元朝汉人起名字是没有那么多讲究的,完全就是按照数字排列,因为元朝阶级划分的十分清晰,汉民在阶级排列中,形同牛羊畜生,可朱元璋的重八两个字却意义非凡。重八也就是两个八,两个八相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