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日本入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是怎么死的?

揭秘史上日本入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36 更新时间:2024/2/13 2:31:41

阿倍仲麻吕,著名的日本入唐留学生,中名为晁衡,他自幼酷爱中国文化,不辞路途遥远颠簸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高中进士,深得唐玄宗的喜爱。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化使臣——阿倍仲麻吕是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倍仲麻吕十九岁入唐,离开故土三十七载,唐玄宗念及他劳苦功高,特准其回国。但不幸的是,阿倍仲麻吕所乘的船只触礁,又在小岛上遭遇土人,死亡一百多人,这个消息传到唐朝,被讹传成阿倍仲麻吕在这次事故中身亡,这让很多与他交好的唐朝人士悲伤不已。李白写下了《哭晁卿衡》来悼念这位异国好友。但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在这场事故中幸存,并在两年后再次来到长安,让很多好友兴奋不已。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提到阿倍仲麻吕怎么死的时,会有遇海难而亡的回答了。

第二次入唐的阿倍仲麻吕再没有回国,与唐玄宗经历了安禄山叛乱,平定后又回到长安,任节度使,并在长安终老。所以,阿倍仲麻吕怎么死的就有答案了,史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否得病或遭人陷害,只说他在七十二岁的时候亡于长安,在当时的条件下,七十二岁也算是高寿了,所以可以说阿倍仲麻吕就是老死的。

阿倍仲麻吕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后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如今的西安城内坐落着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西安与阿倍仲麻吕的故乡——奈良也结成了友好城市,由此可见,阿倍仲麻吕始终影响着人们建立友好的睦邻关系。

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遣唐留学生,在唐朝居住了很多年,最后也是老死在了中国。阿倍仲麻吕是年轻时候来的中国,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正史上没有记载,查询野史,也没有关于阿倍仲麻吕后人的记载。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可以根据历史上的一些细节分析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在中原朝,有时候会有一些外族人士在朝廷中做官,一般他们的婚姻就是和中原汉人结婚。阿倍仲麻吕是外族人,很有可能和中原汉人结了婚。

唐朝是一个很开放的国家,与当时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交往,长安在当时是个国际性的城市。当时的很多外国人在长安长久居住时,都娶了当地女子做为妻子。有些阿拉伯商人来到长安经商,就娶了汉人女子作为妻子。

阿倍仲麻吕在唐朝做官,又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因此很可能娶了汉人女子,因此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是极有可能有后代的。虽然现在在史书上并不能查出阿倍仲麻吕的后人,但是也许以后会有阿倍仲麻吕的后人出来说明。

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有后人吗?是也好,不是也好,他在唐朝的经历都反映了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友好关系。回到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和日本的地方政府都为阿倍仲麻吕修建了纪念馆,以此来纪念这位带动中日友好关系的人士。而阿倍仲麻吕的名字也将在两国的历史书长存。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是什么关系

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士,在唐朝时期来到了中国。他来中国的时候很年轻,在中国学习了很多知识,并且参加了科举,获得了功名。唐玄宗很喜欢阿倍仲麻吕的才华,赐予了他官职。当时李白也在长安侍奉天子,那么阿倍仲麻吕和李白是什么关系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一直很仰慕中华文化,在秦汉的时候就派遣士子使节来中国学习知识,阿倍仲麻吕就是来华中的一员。他非常喜欢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喜欢和中国的文人结交。李白在当时很有名气,阿倍仲麻吕非常敬重李白的才气。

李白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仗剑走天涯,结交了很多文人墨客。阿倍仲麻吕是一个好学的人,加之又是东瀛人士,李白也很喜欢这位异国人士。在平常探讨文学的交往中,阿倍仲麻吕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

阿倍仲麻吕和李白是什么关系我已经了解了,他们的关系非常深厚,阿倍仲麻吕在回国的时候,李白依依不舍,但是阿倍仲麻吕在外多年,思故国心切。阿倍仲麻吕的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浪,生死未卜,信息传回大唐后,李白非常悲痛,写下了怀念阿倍仲麻吕的诗篇。

然而阿倍仲麻吕似乎是有天助,他的船只飘到了越南,他侥幸存活了下来。后来,他又从越南来到了长安,阿倍仲麻吕与李白又在长安见面了。阿倍仲麻吕是日本人,李白是中国人,两位不同国籍的人却依靠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朋友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史上李瑁是否是失去杨玉环为情所困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的儿子,其排位为18位,他的母亲是唐玄宗曾经非常宠爱的武惠妃。他出生在开元7年,在他之前,他的母亲已经生育了三个孩子,但是这三个孩子最终都早年夭折。因此当他出生的时候,皇家很是重视这件事情,不敢将其交给母亲武惠妃来抚养,只能将其交给唐玄宗的大哥大嫂来抚养。直到李瑁7岁的时候,他才被接

  • 三国时期曹操为什么要杀了董承一家老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仇恨究竟有多大,才能使得他会下定决心去杀掉另一个人的全家老小。在群雄纷起的年代,硝烟四起的三国时代,其中以曹操、刘备和孙权所建立的功业最大,三方权势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三国鼎立时期。在曹操的一生中,曾经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那便是曹操杀了董承一家。那么曹操为何要杀了董承一家,他与董

  • 东汉献帝刘协为什么会叫大忠臣董承国舅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近亲结婚在现代社会是被明令禁止的,何为近亲,是指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在这个范围内的男子和女子是不能成为合法夫妻的。但在中国古代,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于是就会产生一个人有多种称谓,甚至产生辈分的混乱现象。在三国时期,董承的身份就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论的问题,董承为什么叫国舅?是基于怎样的依据,才会出现董承被

  • 努尔哈赤为何要杀死自己的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的开国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为什么要残忍的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他的理由是什么呢?让一国的君主萌生了弑子的动机呢?他的大儿子,名字叫褚英,早年丧母,在其刚满4岁的时候,年幼的长子便随父亲征战南北四方,从而练就了一身惊人的本领,由于常游走于军营之中,性格上便多了些凶狠与霸道,少了一些仁慈。褚英成年后第一次

  • 揭秘董承失败并丧命竟是因为他娶得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悠久流传,其中英雄辈出的时代当属三国,群雄逐鹿,必有豪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除却英雄人物辈出外,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小人物,他们虽然没有改变历史的能力,但是在推进历史发展中,却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国董承便是其中之一。三国董承是一个怎样的人,董承在三国的发展中是一个什么角色,又起着什么作用呢?

  • 康熙皇帝很节俭,只需八两的满汉全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兴于清朝的满汉全席,一直为众多人所津津乐道。而在如今这个吃货遍地跑的时代,这种集满、汉族菜肴之精华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更是让许多人垂涎三尺。在相声贯口的报菜名中,就有一段儿是专门说满汉全席菜名的: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满汉全席菜

  • 揭秘:朱元璋为何如此痛恨蒲氏家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奸臣惹人痛恨,比如秦桧他被称为千古奸臣,那骂名绝对是再过一万年也洗不清,不过在明朝初期,汉人却对南宋另外一位宋奸更加的痛恨,死了百来年,还被朱元璋命人挖了出来鞭尸三百,这人便是蒲寿庚,且他的子孙在明朝永远入贱籍。明人为何如此这个家族呢?蒲寿庚祖先是中东人,做东西方贸易,后来定居占城(现在的越南)

  • 大汉卫长公主在史书上的记载为何如此之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汉天子》一共有三部,讲述了一代皇帝汉武帝的一生,从幼年到暮年,而第三部是在06年的时候上映。其主要讲述的就是刘彻在称帝20多年后,国家整体实力上升,使大汉王朝开始走向强盛的时期。但是汉武帝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对外扩张,想要建立起最强大的大汉王朝,并让后世称自己为最不朽的“六帝”。图片来源于网络

  •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网络配图 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

  • 曾国藩功高盖主为何得以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自国以来功高盖主的权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是帝王心术最忌讳的底线。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这是说,一个大臣,立下太大功劳时,反而会受到帝王的猜忌,面临不期而遇的危险。今天,小编要讲的是晚清的一位重臣,他却打破了这个常规的例子。我们先来看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