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高宗赵构为何会主动退位给自己的养子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主动退位给自己的养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52 更新时间:2024/2/4 11:21:14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创立者,是南宋对金战役中坚定的主和派,其一生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事情就是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岳飞父子,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了一位十恶不赦的昏君。宋高宗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地主和,在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毫无动摇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高宗赵构生于皇室之中,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是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赵构在靖康之变之后,带着自己的文武大臣逃到了南方,在南京的应天府登基做了皇帝,做了皇帝之后的宋高宗赵构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首先,他是一个主和派,希望通过求和避免战争保住自己的皇位。另外一方面在面对着大金侵略的情况下不得不起用一些主战派,与大金军队进行抗衡,不能让大金将自己的南宋小朝廷灭掉,那样自己的皇帝宝座就会不保。但是矛盾之处在于,他起用主战派和大金作战,仅仅是希望通过战争打败大金,与大金议和,保住自己的皇位。他并不希望主战派将大金灭掉,那样徽钦二帝就会被解救回来,自己的皇位也将会不保。所以宋高宗需要很仔细地拿捏这个度,因此当他面对着岳飞取得的种种成绩,面对着即将直捣黄龙的胜利,赵构想到的不是如何扬眉吐气,恢复疆土,而是恐惧,害怕自己的皇位不保,所以他杀死了最坚定的主战派岳飞父子。

总而言之,宋高宗赵构不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皇帝,也并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所想到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是开疆拓土,大展宏图。

赵构退位

赵构是历史上与岳飞一起扬名的皇帝,因为其一生之中都坚定的对金推行主和政策,赵构之所以主和是想要与大金和平相处,以此保住自己的皇帝宝座,这样一位把皇帝的宝座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却在其55岁的时候就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养子赵昚,在太上皇的位置上长达26年,实在是让人不解。赵构退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构一生当中只生育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后来赵构因为在房事的时候受到了金兵进攻的惊吓,从此阳痿,无法再生育孩子,所以赵构收养了很多的赵氏的后裔做养子。赵昚就是其养子之一。赵昚自幼就被吴皇后收养在宫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本身非常聪明,又非常好学,所以深得宋高宗赵构和吴皇后的喜爱。另外吴皇后还收养了赵琢,在到底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宋高宗一直都没有做出决定。这是因为赵构总是希望自己能够生育出一个皇子,另外他属意的太子人选赵昚与宰相秦桧的关系非常糟糕,赵昚主战,而秦桧和赵构都主和。第三点是赵构的母亲韦太后不喜欢赵昚。所以赵构迟迟没有做出决定让谁继承皇位。但是后来经过多方的考察,赵构最终还是决定了将皇位禅让给赵昚。

赵构退位是因为赵构的主和政策最终破产,导致了民怨沸腾,而且秦桧等人把持的朝廷贪污腐败,政治黑暗,所以赵构的政府即将破产。赵构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得不宣布禅让皇位给主战派的养子赵昚。1162年,赵构退位,结束了自己长达三十五年的皇帝生涯,坐上了太上皇的宝座。

康王赵构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位君主,是南宋的建立者,康王赵构其实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康王是宋高宗赵构在没有做皇帝之前的封号。其实作为康王的赵构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就像是赵构在做了皇帝之后一样,对大金的侵略采取的是逃跑主义政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

1121年,赵构被晋封为康王,这个时候的康王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表现出了非常好的个人素质,不仅仅博闻强记,天资聪明,而且为人儒雅,正是因此赵构在皇族和大臣中拥有不错的口碑。

1126年,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康王赵构曾经以亲王的身份在金营中做了一段时间的人质,这一年的冬天,金军再次大举南侵,康王赵构被派往金营求和,但是在路上被宗泽劝阻,在宗泽与金军混战的时候,赵构骑着马飞快的向南逃离,而金兵在后面紧紧相追,后来康王赵构在晚上逃到了一座破庙中,战马也累死了。赵构在拜过神佛之后就睡着了,睡梦中听到有人喊自己:“赶紧起来跑吧,金军追来了,已经为你备好马了。”赵构跑到庙外,看到门口有一匹马,正在打响鼻。赵构骑上马飞奔起来,跑到了江边上。看着前有大江横路,后有金军追兵,赵构狠下心,猛的抽了马一鞭子,跳入了江中,赵构闭着眼,只听见水声哗哗,很快到达了对岸,上了岸之后马就不动了,赵构仔细看去原来是一匹泥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泥马渡康王”。

后来康王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帅,朝廷让他救援开封,但是赵构却带兵去了大名府,后来又到了东平府,躲避金军的大部队,积极地推行逃跑主义。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南宋,赵构成了宋高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水浒传中的梁山官场潜规则:宋江竟爱听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为官是神圣的,官场是肮脏的。说为官是神圣的,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做官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是为了发财有道,不是为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是为民众做实事、做好事,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应该说,许多为官者初入官场都是抱着这样的理想和抱负的。但时间不长,他们就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原因在于官场有潜

  • 刘备手稿出土:三国名将赵云竟被说成是女儿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九九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队伍将刘备墓出土,发现了一大批东汉未年的文物。当中最叫人咋舌的, 是发现了汉先主刘备的手稿, 揭开了二千年来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国名将赵云,竟然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而且与刘备有着不只是君臣的关系手稿中刘备多次提到与诸葛亮讨论赵云的名份问题。 可惜因为内部政策关系

  • 谁这么猛?被称为历史上的中华第一勇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遥远有秦朝,有一位将军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传他曾改良过毛笔,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网络配图他不是别人,是被后世之人称为“中华第一勇士

  • 雍正王朝文字狱第一案:年羹尧案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朝的文字狱始自年羹尧案。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而有用兵之才,在川藏一带平叛屡建功勋,康熙末年授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一意依附当时还是雍亲王的允禛。胤禛即位后,年羹尧备受宠信,累授川陕总督、太保、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公。年羹尧又因妹妹是雍正暴君的妃子,开始居功自傲,雍正忍无可忍,终动杀机

  • 为何赤壁一战后名士蒋干就踪影难寻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那么,三国蒋干的故事有哪些?图片来源于网络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

  • 刘备难舍新野十万百姓之迷?真相竟是如此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花了很多笔墨,用了很多心思,去突显刘备仁德之君的光辉形象。但刘备仁德的背后,其实是一副枭雄的面目。在诸多刘备的光辉事迹中,不舍弃新野随从的十万百姓,是一个亮点。那刘备为何难舍随从十余万百姓,这些百姓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首先看百姓跟随刘备的起因。当曹操大军夺取荆州之际,荆州的刘琮竟然

  • 曹操一生未称帝 幕后的真相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遣使上书,建议他“早正大位”,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这是史书上大书特书,用以说明曹操一生不敢染指皇帝二字的心态。其实,曹操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前车之鉴,使他不敢登上这个王位罢了。汉献帝刘彻这一生,过得十分窝囊,先是董卓擅权,后是曹操当国,他只是一个傀儡,见到董卓也好,见到曹操也好,都如芒

  • 曹操终生后悔没有听陈登的话 他却因吃海鲜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里有一个人,在演义里他的戏份并不多,而且是个墙头草,形象非常不好。但在历史上,他智勇双全,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刘备说他文武超群,刘表说他名重天下,陈寿说他雄姿气壮,曹操更是终生后悔当年没有听他的话。这个人就是陈登。陈登为人爽快,博学多才,小时候最大的理想不是当科学家,而是要扶世济民。徐州牧陶

  • 秦始皇有个怪异的癖好 那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嬴政是个贪婪无度的收藏家。他一生最着迷的收藏主要是三样东西:女人、财富、宫殿。他回到咸阳时还是个孩子,在亲政时已经俨然是个男子汉大丈夫了,尽管长个鸡胸脯,体形不佳,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对女色的偏爱。嬴政年轻时的私生活如何,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他很早熟,而且“性”致勃勃。他四十九岁死时,

  • 揭秘历史上的包拯真的破案如神公正廉洁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他是文曲星的转世。图片来源于网络包拯出生在咸平年间,在天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