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世人低估的东晋能臣:郗鉴的一生有多传奇?

被世人低估的东晋能臣:郗鉴的一生有多传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93 更新时间:2024/1/25 21:07:29

提起东晋,史家向来重论王谢桓庾四大盛门及其领头人物。但有这么一个人,并非出身顶级门阀,以“流民帅”身份南下,却两拜三公之位,制衡门阀士族,拱卫京师,为明帝托孤重臣,对东晋偏安江左贡献极大。他就是郗鉴,一个常被世人低估的东晋能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平王敦之乱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诛杀权臣刘隗、刁协之名起兵,自江州一路顺流而下兵临建康,而后在京城改易百官,铲除异己,目的达成之后暂还武昌,遥制建康。

太宁二年(324年),王敦再度起兵为乱,此时晋明帝司马绍已经即位,招入郗鉴以为臂助,史载郗鉴“与帝谋灭敦”。那么,郗鉴在平叛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彼时,王敦以江州之地理优势,重兵威压建康,而司马氏却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尴尬境地。

若论军事实力,确实有两人可与王敦匹敌,一是陶侃,但陶侃已被移镇广州,远水难救近火,二是坐镇豫州的祖约,但祖约向来与朝廷关系不睦,难以调动。

东晋时期,中原被外族侵占,汉人衣冠南渡,江北的地主门阀为自保,招募流民组成私人武装,这种形式的私兵首领在当时称为"流民帅"。流民帅势力自由度极高,而本身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长期以来既被朝廷重视又被顾忌。

郗鉴本就是流民帅之一,南来之时王敦之乱已经开始,晋明帝为了牵制王敦,派遣郗鉴出镇合肥,但王敦表请郗鉴为尚书令,把他留在了建康,正是在这个时候,郗鉴“与帝谋灭敦”。

明帝与郗鉴所谋内容几何,史料并无直接记载,但据多方考证,可确信基本方针是借助流民帅的兵力以制王敦。

流民帅势力自由度极高,而本身又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长期以来既被朝廷重视又被顾忌。朝廷与流民帅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直接导致了流民帅在王敦叛乱中普遍持观望态度。

晋元帝在位时,曾招苏峻讨伐王敦,但苏峻“迟回不进”。

郗鉴的作用,除以自身军事力量提供直接援助外,更重要的是游走于朝廷和流民帅之间,弥合两者的关系,使流民帅兵力为朝廷所用。这一点,从王敦第二次起兵后,苏峻和刘遐等人火速驰援京都可以看出。

若无流民帅势力入局,兵微将寡的孤城建康断难抵御王敦叛军,到那时,朝堂势必倾覆,王敦一死,江左局势将是另一番混乱光景。在这场建康保卫战中,郗鉴居功至伟。

二、经营军事重镇

建康沿江四大门户,西有采石和历阳,东有京口和广陵,京口之名,盛于谢玄组建北府兵。但京口成为东晋军事重镇,却是始于郗鉴。

王敦乱平之后,评判有功的苏峻任历阳内史,控制建康上游门户。流民帅居任要职,庾亮深有顾忌,因此屡次征召苏峻入朝,但被苏峻所拒绝。

两方的政治斗争,最终酿成了苏峻之乱。苏峻起兵自历阳过江后,攻陷台城,这时,郗鉴向江州刺史温峤首倡“静镇京口”之议。

《晋书·华谭传》载,三吴地区是“难安易动”之地,三吴士族得入东晋朝堂后,便也卷入了门阀士族的利益纠葛之中。

因此,纵观江左数次乱局,三吴士族往往分为两派。苏峻为乱,三吴士族有起兵响应者,除西部战场外,建康以东还出现了东部战场。

三吴地区向来富庶,所产米谷是交战双方赖以对抗的物质基础。郗鉴正是看到了三吴地区的战略地位,才提出“静镇京口”的方针,以期从京口控制三吴,断苏峻粮道。

苏峻乱平之后,京口军事重镇的地位被保留了下来,除控制三吴地区外,京口进可出兵北伐收复故土,退可制衡内部势力拱卫京师,在晋成帝时期,还兼有抵御海寇的功能。可以说,京口军事重镇地位的确立,为东晋政治环境的平稳化创造了条件。

自郗鉴“静镇京口”开始,高平郗氏势力支配京口四十三年,这同时也是东晋朝局相对稳定的一段历史时期。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从郗愔手中夺得京口,结束了郗氏家族对京口的控制。

后来的事,众所周知,桓温从荆州起兵威逼建康,行废立事,迫朝廷加九锡,导致了东晋政权新一轮的大动荡。这便是建康上下游被一人所得,无人可制衡的直接后果。

桓温死后,谢玄在谢安授意之下组建北府兵,领广陵相,长江下游的军事实力再度增强,东晋得以真正实现“荆扬相衡”的局面。可见,京口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将京口打造成为军事重镇的郗鉴更是功不可没。

三、平衡门阀关系

东晋门阀政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门阀士族与司马氏共治天下,其二是不同的门阀士族共治天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门阀士族之间关系平衡,则东晋安,门阀士族之间关系失衡,则战乱起。

郗鉴在门阀士族势力平衡方面出力极多,曾力阻陶侃、庾亮废王导之谋,力保东晋朝局稳定。

《晋书·庾亮传》记载陶侃和庾亮曾想起兵废黜王导之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打击琅琊王氏,而增强自身实力。

史载陶侃天性聪敏,勤政爱民,与东晋时期盛行的“白望”谈玄之风格格不入,而“善处兴废”的王导却想垂拱而治,两者理念南辕北辙。

此外,《陶侃转》记载陶侃有僭越之心,那么有废王导之谋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至于庾亮,庾王矛盾由来已久,苏峻乱平之后,庾亮出镇建康上游,坐拥重兵,王导在建康偶遇西风吹来上游的烟尘,曾举扇自蔽曰“元规尘污人”,此典故被后人引为风雅笑谈,但实际上,庾王矛盾远比这风雅典故尖锐。

陶侃和庾亮之所以都以废王导之谋询问郗鉴,固然因为郗鉴身居三公之位,威望极高,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郗鉴扼守京口,是所有想左右朝政者绕不开的障碍和必须争取的盟友,如果不经郗鉴同意,势必遭到郗鉴的反对,这很可能意味着失败。

郗鉴建康锁钥在手,而无觊觎之志,位极人臣,而谦退旨趣如一。

在东晋政权的动荡局势之中左右奔走,挽狂澜于既倒,协调诸门阀士族关系,杜绝王权倾覆。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三:“东晋之臣,可胜大臣之任者,其为郗公乎!”此语诚不我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前秦皇帝苻生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前秦皇帝苻生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从秦始皇嬴政开始,中国封建历史上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可惜的是,就个人能力与态度而言,合格的并不多,出类拔萃的千古一帝更属于稀罕物。同时,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以压榨、剥削为王朝运行基础的时代,善待老百姓的帝王更是屈指可数。但即使这样

  • 唐代被误解最深的宦官:高力士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长安十二时辰》中,太子和李必有个颇受圣人信任的好帮手郭利仕。剧中的圣人有了隐居骊山温泉宫的想法后,正是这位郭利仕挺身而出,为太子仗义执言,试图扭转乾坤。那么,这位给力的郭利仕在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呢?历史上真实的郭利仕又是否如剧中一样呢?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一、力士发迹郭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为何要不停拉扯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身为一位上演了“从歌女到太后”逆袭人生的女强人,公元1133年5月11日,北宋太后刘娥在生命弥留之际,却又发生了奇特一幕:64岁的她已经不能说话,却强撑着最后的力气,拼命拉扯身上的衣服,直至溘然长逝。如此情景,连侍奉在身旁的养子宋仁宗也大惑不解,却是参知政事薛奎一语道破:“其在衮冕也。服之岂可见先帝

  •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陶渊明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浪漫的田园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享清贫。可是陶渊明毕竟有资格享受“五斗米”,这全赖他曾祖的功绩。与陶渊明相比,他的曾祖陶侃可是根正苗红的寒门之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一、寒门之家陶侃的父亲曾经做过扬武将军,职位虽然不高,也属于官宦

  • 管仲临死前劝齐桓公远离的4位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齐桓公,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曹操有诗曰:“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确,春秋时期有“五霸”,而齐桓公却是“五霸之首”。齐桓公在位期间,强军富民,九合驻军,三平晋乱,驱逐戎狄,创造了一个时代。而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之人,乃是管仲。齐桓公本名吕小白,乃姜子牙(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因齐国

  • 有明君之才却无远大志向,朱厚照有多贪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十几年前热播过一部电视剧叫《机灵小不懂》,剧中男主角张卫健饰演了一个不守戒律、古灵精怪却机智聪明的和尚。剧中的男二号朱正深沉忧郁,缺乏自信,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后来发现朱正原来是皇太子,即位之后便是明武宗朱厚照。而真实历史中的明武宗朱厚照,却完全不是这样一个人,反倒和不懂老师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 曹丕任命自家贾诩为太尉时 孙权为什么会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贾诩和孙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据裴松之引《荀勖别传》而注《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晋司徒阙(通“缺”),武帝(司马炎)问其人於勖(荀彧侄孙)。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孙权笑之。这段记载非常有意思,是说

  •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谣传还是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在46岁怀孕小产的事情,是坊间谣传还是历史事实?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慈禧,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女性,她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出身清贫的她一步一步走进皇宫,又从一个小小嫔妃成为皇上的宠妃,又以太后的身份走进朝堂,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开始了充满争议的四十八年的

  • 霍成君是如何成为汉宣帝皇后的?后来又为何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霍家曾经凭借着霍去病击杀匈奴,守卫国家的不世战功而满门显赫,权势滔天。霍成君作为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一出生便享受到了别人追求一生想要获得的荣华富贵,但是她的一生真的幸福吗?说到霍成君,首先要提一下汉宣帝刘询与许平君的故事。汉宣帝刚登基那段时间,手中几乎没有任何政权,朝中大权都掌握在

  • 孙嘉淦:一生刚正的大臣,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十二年,清朝三朝老臣孙嘉淦以年老体迈上书乞求退休,得到乾隆批准。临行前,乾隆问他对今后的政治有什么建议,孙家淦简短而深沉地说出了四个字:“慎终如始”,作为回应。意思就是告诫乾隆为政,要谨慎处理政务,就像一开始一般的慎重。作为横跨三朝老臣,孙嘉淦从工作履历和个人风格上都堪称清朝最独特的一位。从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