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怎样的皇帝?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怎样的皇帝?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93 更新时间:2024/2/6 20:01:34

朱见深,即明孝宗,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奇怪的是,以往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德无能,甚至还患有严重“恋母癖”的昏君。但现在,又有很多人认为他功劳颇著,甚至超过了秦皇汉武。

如此极端的评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让人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从。小编以为,历史上真实的明宪宗,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我们唯有规避对他的极端评价,才能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

功劳之外: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明宪宗朱见深在位一共二十三年,从时间上看,他大致是功劳在先,过失在后,所以我们不妨按照先后顺序,从他的功劳说起。

提到朱见深的功劳,有人就会说,他在即位之初,平定了广西大藤峡的瑶民“起义”。殊不知,直到成化八年,这场以断藤峡为中心的广西瑶民“起义”事件才算基本平息。

最终,朱见深是接受了操之过急的教训,着手从制度上完善对这一地区的治理,采用“以夷驯夷”、土官管理、流官杂用的办法,才使得这一地区得到安定。而这一政策,早有人提出过,但是明政府最初置之未理。

又有人说,朱见深设置了郧阳知府,安置了荆襄地区的流民。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在他两次大规模的征剿之后,在耗时十一二年之后才做出的被动选择。

另外,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成千上万的流民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在他的统治之下,不少人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而选择去到这个地区争当流民?莫非……

还有人说,朱见深收复了河套。但是,很少有人清楚,朱见深即位时,整个蒙古部落的发展都处于低迷期,瓦剌内乱,鞑靼还未完全发展强盛起来。而所谓的“套虏”不过是,鞑靼部的一些到河套过冬的部落而已。

最后,又有人要拿“成化犁庭”来说事儿了。史载这件事发生在成化三年,朱见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下达的命令是“剿其巢穴、绝其种类”。经过一个月的围剿,明军斩首六百三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余人。

这场战役确实沉重打击了建州女真,为大明江山的巩固获得了百年的安宁。但是,话又说回来,朱见深先是用阴招,将董山等首领骗到京城,又暗地组织军队前去剿杀,还派朝鲜支援。这仗还要打吗?建州女真哪有还手的余地呢?

昏庸背后: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

谈到朱见深的昏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和万贵妃的那些事儿:他爱上了一个大他十来岁的女人。如果当时的人不能理解,也就算了,生活在现在,如果还不能理解,这智商可能就堪忧了。

在明朝皇帝中,朱见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的太子之位被废掉,无依无靠,甚至连生命都朝不保夕的时候,只有万贵妃一直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那朱见深对她由感激之情发展到爱情,又有什么过错呢?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说万贵妃的私德有问题,但是,这些怀疑只是怀疑,似乎缺乏可靠的证据。而且,如果我们纵观她的一生,她似乎并没有做过太多明显影响明朝安危的事情。

马上就有人说西厂了,说西厂,我们不妨说说汪直。很多人以为他是一个名声最坏的宦官之一。殊不知,西厂虽然前后存在近六年,但真正的活跃期其实还不到一年,打击对象也主要是某些经济上不甚干净的成员。

另外,成化十五年,汪直监军,大败建州女真。成化十六年,鞑靼再次派军进入河套,汪直监军,再次大获全胜。成化十八年,虏寇入延绥,汪直王越分兵抵御又获大胜。

成化二十年,汪直因为误事,被调到南京御马监,许宁等人消极抵御,结果中了小王子的诱兵之计,明军死伤数千人,差点丢掉了大同。看来,即使汪直这个人们心中的坏宦官,也有功有过,不能一言以蔽之的。

最后还有人说,朱见深在执政后期,偏信僧道,沉湎方术,内批授官,但这些官员大多除李孜省外并未参与朝政,虽然扰乱了任官程序,对内政外交产生的影响有限。而开设皇庄,追求享受,在当时也不足以造成国家的动荡。

规避极端:一个真实的皇帝

朱见深是有功劳的,在内乱方面,毕竟他平定了明朝内部爆发的接二连三的反叛,先是断藤峡的瑶民叛乱,后是荆襄地区的流民叛乱,当然还有其他。

在对外的武功方面,他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对蒙古、对女真都进行过沉重的打击。朱见深沉重打击了建州女真,甚至可以说为大明江山的巩固获得了百年的安宁。

尽管如此,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的功劳超过了秦皇汉武。这是一种过誉。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只能说,是他保证了大明王朝一段时期内的内外安稳而已。

朱见深是有过失的,他独宠万贵妃,她的父亲和三个兄弟伺机敛财。同时,宫中太监也百般迎合,成化一朝的很多痹症,如中使采办、苛敛民财等,恐怕不能说完全与她没有关系。

朱见深晚年沉迷僧道,相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也为人诟病。尽管朱见深在私德上确实有亏,但是朱见深曾经为于谦平反,深得民心,而他以德报怨恢复了朱祁钰的尊号,如此胸怀,委实令人佩服。

所以,谈迁作《国榷》时,一方面认为不能为朱见深掩盖“失德”处,另一方面,则认为朱见深“于全照无大损也”。甚至说是“乌璧之瑕,乌足玷帝德哉!”

《明史》对朱见深的评价也是一分为二的,一方面说朱见深“恢恢有人君之度”,“笃于任人”,“蠲赋省刑”。一方面说朱见深“任用汪直,西厂横恣”,“妇寺之祸固可畏哉”。

这样看来,朱见深与历史上的不少帝王一样:他有优秀的一面,也有糟糕的一面。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他有功劳就把他捧上了天,也没有必要因为他有过失就把他打进十八层地狱。实际上,唯有规避这些极端评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朱见深。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大家心中的朱见深是什么样子?四木在此抛砖引玉,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够各抒己见,多多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赵云与诸葛亮同时败给了姜维?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姜维赵云,三国演义赵云和诸葛亮谁先死,姜维怎么投靠诸葛亮的

    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是刘备五虎上将之一,一生未尝一败,被称为“常胜将军”,然而,赵云在接诸葛亮命令,攻打天水时,遇到了强敌姜维,姜维武艺高强,令赵云大吃一惊,后来赵云败走,要不是张

  • 唐宣宗李忱为何会被j叫小太宗?继位之后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也即意味着唐朝进入到全盛和巅峰。不过,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了衰落。也即唐朝后期的皇帝,

  • 赵匡胤在发动兵变的时候 柴荣的亲信们为什么没有反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兵变,柴荣亲信为何不抵抗?在众多谋权谋朝篡位的枭雄中,赵匡胤是最顾及脸面的一位。尤其是赵匡胤出身的五代十国时期,王朝更迭往往伴随着残酷的流血事件,上一个王朝的覆灭,也就代表着一个皇族的灭亡。但赵匡胤发动兵变后,其做法堪称“宅心

  • 最骇人听闻的奇怪统治:封建道德终结者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英雄有两种,打出来的和忍出来的。打出来的英雄生猛亮丽,如项羽,然秋后轧账,常不及忍出来的英雄收益广大,如刘邦。在汉末三国,若曹操、诸葛亮算前一种,刘备和孙权就属后一种,司马懿更是后者中的翘楚,此子老于忍耐,精于等待。汉末三国人物为了江山打得不可开交,到头来九九归一,三家归晋,统统姓了司马。一晋明帝曾

  • 揭秘三国历史上蜀国的五虎将究竟是怎么排名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NO.1关羽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色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

  • 解密:虎步关右的夏侯渊为何被老兵黄忠给弄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称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虎步关右的名将,为何却在年过半百之后,马失前蹄,命丧定军山?据说,曹操曾请一个术士叫管辂的占卜,卦曰:三八纵横,黄猪遇虎,定军之南,伤折一股。果然,在公元219年,此卦应验,曹操失去夏侯渊,就如折去左膀右臂。当然,这是硬套上去的,关于夏侯渊殒命定军

  • 魏文帝曹丕的另一面:一个对外人厚道而且幽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三国的人,都说曹丕很阴毒。你看父亲刚死,就把父亲以前的女人召来侍寝,被母亲卞太后骂作猪狗不如的人。不仅如此,而且还把汉献帝从龙床上拉下来,逼着他给自己称臣,然后自己做皇帝,名字就是魏文帝。曹丕似乎很阴毒,为了坐稳龙椅,把哥哥曹彰逼死,而且还把那个舞文弄墨的兄弟曹植逼成了七步成诗,如果不如此,便没

  • 明朝皇帝谁更英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成祖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十六个皇帝,可以够得上英明者只有太祖、成祖、洪熙、宣德、弘治五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错误太多,刚愎自用,猜忌心大,优柔寡断,但是明亡之过不全在他,万历要负八分责任,嘉靖引来了倭寇,正德引来了葡萄牙人,正统引来了蒙古人,天启引来了陕北农民,如此种种,崇祯是守不住江山的。如果崇祯处在正统的位置上,或

  • 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驱郑和:中国航海终结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下西洋第一人当是唐代杨良瑶的新闻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据说他在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就受命出使黑衣大食,成为我国第一位航海抵达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了620年这一新闻引起了小编想跟大家谈谈中国的航海史的兴趣。中国的航海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一是唐代中期以前为

  • 聚群雄问鼎天下忍辱负重成就霸业:光武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聚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他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13人冲出王莽42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2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42万大军,创造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