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文帝曹丕的另一面:一个对外人厚道而且幽默

魏文帝曹丕的另一面:一个对外人厚道而且幽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666 更新时间:2024/1/14 16:13:36

看过三国的人,都说曹丕很阴毒。你看父亲刚死,就把父亲以前的女人召来侍寝,被母亲卞太后骂作猪狗不如的人。不仅如此,而且还把汉献帝从龙床上拉下来,逼着他给自己称臣,然后自己做皇帝,名字就是魏文帝。

曹丕似乎很阴毒,为了坐稳龙椅,把哥哥曹彰逼死,而且还把那个舞文弄墨的兄弟曹植逼成了七步成诗,如果不如此,便没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传说。

其实这不是真实的曹丕。曹丕其实很多情,你看他的《燕歌行》,便是如此的缠绵: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看到此诗,恰似秋风凉似一日,闺中少妇的心比这秋夜还要冰凉。西窗的明月皎洁可人,可是她却辗转难眠,坐卧无定。无聊无奈之中,忽尔以手支颐,忽尔轻弹一支思念的曲子。都是那远方的征人惹得自己这般牵肠挂肚,可怜的人儿,你在他乡一切安好?寂这无情的冷月和秋风一直陪着我渡过温长的无眠之夜吧。全诗哀婉缠绵,或许诗人此刻也正是这种心境罢。是啊,当时的曹丕正被父亲立太子玩于股掌之上,他不知道如何进退,父亲是个老辣的人,为此曹丕只能委曲求全,把一腔文学情调流于笔端,而且不能让别人看到。

曹丕很天真,当时文人王粲喜爱驴叫,王粲故去,曹丕率领一些昔日的文友去祭奠王粲,在王粲墓前动情地说道:“王兄是我的知己,如今他舍我而去,我就不说什么什么官话、套话了。”听到这里,参加追悼会的人们都望着曹丕――不说官话、套话,他要说什么话呢?不会是以哭代说吧?曹丕的思维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正在一帮文人干瞪着眼睛傻愣着的时候,曹丕清了清嗓子接着说:“我知道,王粲兄平日最爱学驴叫,就让我们集体学一次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对呀,这可比掉几滴眼泪更有创意、更能让长眠于地下的王粲含笑九泉。在曹丕的带领下,在场的人齐声学起驴叫,一时间,王粲墓前响起了一片抑扬顿挫的“驴”叫声。

曹丕很厚道,当时他刚刚称帝,要让一帮老臣为自己涂脂抹粉,其中就有杨彪。不过杨彪和曹丕的父亲曹操有杀子之仇。倔老头说啥也不愿做曹魏的官,于是给曹丕说:“我杨彪担任过汉朝的三公,遭到乱世而不能对国家有所补益,现在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再去新朝任职。”因而坚决推辞。曹丕也没有过于苛求,不过曹丕拜杨彪为光禄大夫。在初一的朝会时,位次三公,待以宾客之礼。又赐杨彪延年杖及冯几,允许戴鹿皮冠,杨彪辞让,只穿着布单衣和皮弁入见。不仅如此,曹丕还对杨彪的安全负责,下令让士兵好好保护,这和当年曹操斩草除根的做派截然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谁更英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成祖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十六个皇帝,可以够得上英明者只有太祖、成祖、洪熙、宣德、弘治五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错误太多,刚愎自用,猜忌心大,优柔寡断,但是明亡之过不全在他,万历要负八分责任,嘉靖引来了倭寇,正德引来了葡萄牙人,正统引来了蒙古人,天启引来了陕北农民,如此种种,崇祯是守不住江山的。如果崇祯处在正统的位置上,或

  • 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驱郑和:中国航海终结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近日,下西洋第一人当是唐代杨良瑶的新闻被媒体吵得沸沸扬扬,据说他在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就受命出使黑衣大食,成为我国第一位航海抵达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了620年这一新闻引起了小编想跟大家谈谈中国的航海史的兴趣。中国的航海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历史阶段。一是唐代中期以前为

  • 聚群雄问鼎天下忍辱负重成就霸业:光武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聚群雄而问鼎天下,由一介平民而成长为光耀史册的一代名君。他作战非常最勇敢,在历代帝王中极为罕见。昆阳大战中,刘秀身先士卒,带领13人冲出王莽42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而搬来救兵。冲出重围却未折损一兵一骑,后亲率三千人的敢死队迂回至王莽军侧后,终以2万人的军队大破王莽42万大军,创造了中国

  • 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明朝朱元璋霸道用人主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说,我们都知道,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位草根皇帝,做过游丐,当过和尚,没有喝过多少墨水,文化素养不敢恭维,但他却成为古代帝王中难得的敢于批判古先圣贤的人,《严光论》就是其代表作。据悉,这篇收入《明太祖文集》题名《严光论》的文章,是朱元璋撰写为批判东汉高士严光所作所为之“大作”。严光何许人也?原来,

  • 古代历史上24岁为大司马封侯——东汉之邓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更始帝登基,而当时绿林军豪杰许多人都向更始帝推荐邓禹,但是邓禹不肯跟从。等听到光武帝刘秀在河北起事时,就策马北渡,追随光武帝到了邺。光武帝见到他很高兴,对他说:“我有封官的权力,先生远道而来,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意。”光武帝说:“既然这样,那先生想怎么样呢?”邓禹说:

  •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只是爱喝酒并不算能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

  • 东林党人在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与郑贵妃的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头四年(万历11年到14年),朝政比较清明。士大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提的。但从万历15年开始,酒色财气都占了的明神宗开始怠政,开始20多年不理朝政了。而晚明的党争也从万历中叶开始了。万历后期开始的党争特点有三:一是

  • 亚父范增为什么叫亚父:是绰号并非是特殊尊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鸿门宴》中的范增又称亚父,一般对亚父的注释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这个解释大约源自《史记集解》:"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但是,对这条注释可以提出许多疑问:一、范增当时是70岁的人了,而项羽只有24岁,如果项羽尊敬范增,依当时人辈分的岁差,应当称

  • 项羽乌江自刎考:项羽根本不具备江东立足的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一直被看成是英雄壮举。《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肯过江时,倾注了无比激情,成为《史记》最精彩的片段。《项羽本纪》是这样写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 古代历史上无聊给宠物封官的史上第一混账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封建王朝每到亡国的关口时,总会冒出一两个特别混账的皇帝,大行亡国之道,搞出一些只有外星人才能想出的招数折腾老祖宗传给自己的江山。这些皇帝多半都是高智商、低素质的矛盾混合体,他们天资聪慧,或是国画圣手,或是诗坛巨匠,在业余爱好方面是博士后的水平,但在自己的主业-- 治国方面却是小学生的水平。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