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灭蜀先锋康延孝:灭了前蜀却被后蜀主孟志祥所杀

灭蜀先锋康延孝:灭了前蜀却被后蜀主孟志祥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531 更新时间:2024/2/5 12:28:50

康延孝(?-926年),又名李绍琛,代北(今山西代县)人,一说为塞北部落胡人。五代时期将领。原为太原兵卒,因罪逃入后梁,在军中从队长累升为将校。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率百余骑投奔后唐,任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因有献计平梁之功,授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名李绍琛,迁保义军节度使。

同光三年(925年),拜西南行营马步军都排陈斩斫使、马步军都指挥使,担任灭蜀前锋,居功最多。

同光四年(926年),因老上司朱友谦被杀,惊惧而反,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后被任圜所败,出逃时被活捉,被押解回京途中被李存勖派人处死。

投奔后唐

康延孝早年在割据太原的晋王李克用麾下当士卒,后来因为犯罪逃亡到后梁,自队长积功劳升到部校,梁末帝时,多次立军功。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八月,梁末帝朱友贞派遣后梁大将段凝率领五万士兵在黄河高陵津的王村扎营,与后唐军隔河对峙,康延孝在军中担任右先锋指挥使,康延孝见梁末帝昏庸,奸臣当道,知其必亡,于是率百余骑投奔后唐庄宗李存勖。在朝城拜见庄宗,庄宗大喜,脱下御衣金带赐给他。第二天,在邺城赐给田地住宅,任为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

献计灭梁

庄宗屏退部下单独问延孝梁朝有关情况,延孝说:“末帝朱友贞懦弱。女婿赵岩,外戚张汉杰,都受重用。奸贼段凝,因送的金子多而被任用为大将,朱温时期的旧将地位都在段凝之下。王彦章,是一员勇将,朱友贞派张汉杰到其军中监视他。小人得势,忠臣勇士都遭排斥,梁必然灭亡。”庄宗又向他询问梁朝军机,康延孝说:“臣在梁国时,听他们商议说:‘准备在仲冬时节大举出兵,派董璋率陕虢、泽潞之兵出石会进攻太原;派霍彦威率关西、汝、洛之兵抢掠邢氵名直趋镇定;派王彦章率京师禁军攻击郓州;派段凝率河上军抵挡陛下。’”庄宗开始听延孝说梁必亡,十分高兴,等到听延孝说梁将大举进攻,心中惊恐,说“:怎样对付他们呢?”延孝说:“梁兵虽多,但一分兵就剩下不多了。臣请求待他们分兵之后,率五千铁骑由郓州杀入汴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不了几天,天下就可平定。”庄宗大受鼓舞。后来董璋等虽没出兵,但梁兵都在河上受段凝管辖,京师空虚,庄宗用延孝之计,由郓州直扑汴梁,只用八天就灭了后梁。康延孝因功而被升为郑州防御使,庄宗赐其姓名叫李绍琛。第二年(924年),升为保义军节度使。

平定前蜀

同光三年(925年),庄宗派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率兵六万攻打前蜀。任康延孝为西南行营马步军先锋使、排阵斩斫使。康延孝骁勇雄健,为战功奋不顾身。率领前锋部队攻下凤州,收取固镇,降伏兴州,在三泉大败后蜀的军队,俘虏的蜀军都在训示一通后释放了,此后昼夜兼行。前蜀皇帝王衍从利州逃回成都,切断吉柏津浮桥,以阻止各军,康延孝又造浮桥渡河,进军收取绵州,王衍又弄断绵江浮桥而去。水深没有船渡河,康延孝对招抚使李严说:“我孤军深入敌境,应用急兵才能获胜。乘王衍破胆之时,人心离散,只要用一百骑兵过鹿头关,他们就得赶紧投降。如果等到修好桥梁,必须要几天,若王衍坚闭附近关口,挫折我们的兵势,倘如拖延十几天,胜负就不可知了,应该赶快渡过长江。”因而和李严乘马浮过长江,于是渡过长江的只有一千人,步兵淹死的也有一千多人。康延孝过江后,长驱直入经过鹿头,进据汉州。过了三天,部下后军才到,前蜀六军使王宗弼令人带着牛酒币马前来归顺。十来天内,两川平定,康延孝停在汉州以等待李继岌。平定蜀地之功,康延孝是最大的。

当时邠州节度使董璋任行营右厢马步使,华州节度使毛璋为行营左厢马步使,按军礼都应当听从康延孝。郭崇韬偏爱董璋,平定西川之后,郭崇韬每当有军机大事,必定召董璋参谋决定,康延孝内心不平。这时康延孝在城西驻军,毛璋在城东驻军,董璋驻在城中。同光三年(925年)闰十二月,康延孝因喝酒喝多了,对董璋说“:我有平蜀之功,你们像仆人一样相从,反而在郭侍中门下两头取巧,谋划陷害。我是都将,你是裨校,我能杀了你。”董璋很惶恐,谢罪而退。酒宴结束后,董璋告诉郭崇韬,郭崇韬心里记恨此事,于是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免去行营中的军职。康延孝大怒,对毛璋说:“我冒着刀锋,冲破险阻,平定两川,董璋有什么功劳,竟然得到那块地方!”二人因而进见郭崇韬,说:“东川是重要地方,应该选择良帅,工部尚书任圜有文武才干,很适合大家心意,请任命他为东川帅。”郭崇韬发怒道“:李绍琛你要谋反吗?居然敢违抗我的调遣!”康延孝等人惶恐而退。没多久,郭崇韬被李继岌杀害,二人因而责备董璋说:“你还能在哪个门下取巧?”董璋只好低头哀求。

举兵叛乱

同光四年(926年)正月二十七日,后唐大军东撤回朝,大军从成都出发,李继岌令康延孝以一万二千人为后军。二月六日,中军到达武连,朝中使者带诏书到,告诉说西平王朱友谦有罪被处死,命李继岌杀掉他的儿子遂州节度使朱令德,康延孝闻讯大惊,李继岌不派延孝去杀朱令德,而派董璋去,延孝就开始怀疑后唐已经不信任自己了,接着董璋带兵到遂州,经过延孝率领的后军时,又不拜见,康延孝很愤怒,对各位军校说:“南边平定汴梁,西边平定巴邛,策划谋略是郭公做出的,但汗马之劳,力摧强敌,是我。如以背弃伪朝归顺国家,辅佐而成霸业来论,就数西平王的功劳第一。西平王和郭公都以无罪而灭族,回朝廷后,下次该轮到我了。”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九日,康廷孝带军走到剑州,当时康延孝部下都是鄜州、延州、河中等地的后梁旧将,焦武等人知道西平王惨遭祸害,又杀了朱令德,都在军门大声痛哭,对康延孝说:“西平王无罪,家中二百人被杀,河中旧将,没有不受牵连的,我们必死无疑。”这时魏王李继岌到泥溪,康延孝向李继岌报告说“:河中士兵号哭,将作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十日,康延孝到剑州,于是带领众兵往回走,自称西川节度使、三川制置使,用檄文向蜀人招兵,三天之内,人数达到五万。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十二日,李继岌到利州。这一夜,守吉柏津使向魏王密告说“:得到李绍琛的信件,命令砍断吉柏浮桥。”李继岌听后十分害怕,便令梁汉颙带兵控制吉柏津。康延孝已带众兵赶往西川,李继岌派人骑马送信晓谕他。半夜,令监军使李廷安召来任圜,任他为副招讨使,令任圜率七千骑兵,和都指挥使梁汉颙、监军李廷安讨伐康延孝。

战败被杀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十四日,先令都将何建崇攻击剑门,很快就攻下了。二月二十七日,任圜带大军到达汉州,康延孝前来迎战,任圜令董璋用东川投降过来的懦弱士兵抵挡其前锋,把精兵埋伏在后面,康延孝击退东川之兵后急忙追杀,遇伏兵突起,康延孝被打败,逃回汉州,闭关不出。后唐镇守西川的孟知祥也带二万兵前来,与任圜联合攻打他。康延孝在汉州四面树起竹木做栅栏。三月九日,任圜在金雁桥摆下阵势,随即率各军呼喊着前进,四面放火,烈焰腾空。这时康延孝十分危急,带骑兵出战,在金雁桥遇上敌阵,又失败了,带十几名骑兵逃奔到绵州,被何建崇追上抓住了他,任圜命用囚车运来。

孟知祥与任圜、董璋设酒宴聚会,因此令把康延孝的囚车带到酒会上,孟知祥问道:“您刚从梁朝脱身归顺,才平定汴州,节制陕郊,最近又领前锋,平定剑门以外,回归朝廷后,将授爵位封功勋,巨镇尊官,谁能与您竞争!无奈您急躁怨愤,自己毁了功劳,进了这辆囚车,成为三国时邓艾那样的人,我深深为您感到痛惜,你这样,谁能怜悯您!”孟知祥亲自倒满酒给他喝。康延孝说“:我自己知道再大的富贵我了也难以消受,现在的官职已经满足。但郭崇韬是佐命元勋,辅助皇帝成就大业,不动干戈收获两川,自古以来的特殊功业恐怕谁也比不上,他并没犯下什么罪行,却全家被杀,我这类人还怎么能保住头颅?想到这些,我就不敢回朝廷去,天道不助我,一旦到这个地步,也是命该如此,还有什么话说呢!”

任圜回师时,走到凤翔,朝中使者向延嗣带诏书来,下令将康延孝就地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梁大将段凝:身处两朝却都被排挤最终被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段凝,开封人也。本名明远,少颖悟,多智数。初为渑池簿,脱荷衣以事梁祖,梁祖渐器之。开平三年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凝妹为梁祖美人,故稍委心腹。四年五月,授怀州刺史。乾化元年十二月,梁祖北征回,过郡,凝贡献加等,梁祖大悦。梁祖复北,凝迎奉进贡,有加于前。段凝聪明机智,

  • 杨吴大将李神福:打遍江南无敌手的江南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神福,唐末吴王杨行密属下名将。早年与刘威等人一起追随杨行密开创基业,南征北战,所向有功。884年,巨盗陈儒聚众攻舒州,刺史向当时任庐州刺史的杨行密求援,但杨行密没有足够兵力,于是问计于李福福。李神福只以少量兵力多带旗帜,从小道潜入舒州,指划地形,好像人多势众的样子,陈儒畏惧,于是趁夜逃跑,舒州之围

  • 闽国大将留从效:乱世中保有了泉州安宁十七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留从效,宋鄂国公晋江王,字元笵(906~962)。原籍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但从小定居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

  • 南唐大将边镐:灭福建王氏 湖南马氏的灭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初露锋芒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削官为民此时,南唐诸将皆争功,唯边镐不发一言,得到南唐皇帝信任,此后以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又为何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

  •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北魏皇帝大都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

  • 大明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进犯京都的罪魁祸首。袁崇焕当然不该死,袁崇焕本来也不会死。虽说他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杀害,但细细检点,这个结果与袁崇焕的为人性格不无关系。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之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

  • 手握三十万大军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何不夺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公子扶苏的每一次出镜,都是站在他爹的对立面。只要是他爹要杀人放火,他都会站出来,“以数直谏上”。这为他赢得了,仁德、贤明的光圈,也让他那个靠着杀伐打下一片江山的爹很光火。扶苏为什么处处跟他爹唱反调?是他生来就性格仁慈?显然不是。《史记.赵高列传》中,赵高说:扶苏“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作为最了解

  • 李鸿章赴日遇刺不反击 签订屈辱条约遭国人骂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背景甲午战争以中国彻底失败、签订近代史上最屈辱的《马关条约》而告终。日本凭借发动侵略战争的胜利,获得了超过全国六年的全部财政收入!这是日本暴富的起点,也是中国跌入苦难深渊的起点。本期阵眼弱国无外交。李鸿章在日本谈判过程中经受的屈辱,特别是遇刺的经过,是每个有志气的中国人不能淡忘的。在遇刺之后,李

  • 三代老臣高行周:靠着战绩历经三个朝代最终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幽州人,五代名将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后唐名将,著名的骑兵将领。 后唐建立前,高行周一直在李嗣源帐下效力,开始只是裨将,后来担任幽州节度使的赵德钧对李嗣源说:“高行周相貌敦厚,做事小心谨慎,以后一定有大出息,应当给予优厚待遇。”后来,高行周随李嗣源与后梁作战。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