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简介: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简介: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06 更新时间:2024/2/4 15:41:32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俞大猷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俞大猷 (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

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他所率领的“俞家军”甚至能将敌人吓退,与戚继光 并称为“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俞大猷虽然战功累累,却经常被弹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领军功,但俞大猷却从来不会计较,仍旧全力打击倭寇。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了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谥为武襄。著有《兵法发微》、《剑经》、《洗海近事》、《续武经总要》等军事、武术作品,后人将俞大猷生平所作诗词等编汇成《正气堂集》。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俞大猷 早期拜王宣、林福为师学习《易经》,得到蔡清的真传。后以拜赵本学学习用《易》推演出来的兵法。俞大猷 曾经说兵法术数从五起,犹如人身有手、足、头五体一样,虽然领有百万之众,但可以使他们协调一致、合为一人之用。之后又跟随李良钦学习剑术。

俞大猷家里虽然屡告贫乏,但他却意气自如。父亲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嘉靖 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这里的军民常无事取闹,告到公庭,难于治理。俞大猷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他们以礼让为先,于是诉讼也就停息。当时倭寇屡屡作乱,俞大猷于是上书给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恼怒地说“:小军校怎配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 兵部尚书毛伯温 出征安南,俞大猷又上书陈述作战方略,请求从军出战。毛伯温 对俞大猷的军事见解颇感惊奇,可惜正值撤兵,未能立即起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蒙古军大举攻略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于是到巡按御史那里推荐自己,御史将俞大猷上报到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那里,翟鹏与俞大猷讨论军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翟鹏内疚地说“:我不该以对待武卒的态度接待你。”并离开自己的座位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辞而归。而后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武平,建“读易轩”,与当地读书人一起举办文会,诗词唱和,每天还教授武士击剑。俞大猷曾多次击破海贼康老,俘斩三百余人,俞大猷官升署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东征西讨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谭元清在新兴、恩平一带屡次叛乱,总督欧阳必进将此事交给俞大猷处理,俞大猷于是让百姓各自守卫自己的地方,自己带几个随从亲自去拜访各个首领,跟他们晓明厉害,并教他们击剑,有一个叫苏青蛇的人,能与猛虎格斗,俞大猷将他斩杀,让首领何老猫归还抢夺的民田,又招降许多首领,最终,俞大猷不费一兵一卒,平定新兴、恩平的叛乱。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这时正值安南入侵,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此前,安南都统使莫福海去世,儿子莫宏瀷尚幼。大臣阮敬想拥立他的女婿莫敬典,另一大臣范子仪想拥立其党羽莫正中,二人相互仇杀。莫正中兵败,带百余人投靠明朝,范子仪收集残卒逃往海东。这时范子仪假称莫宏瀷已死,来迎莫正中回安南即位。范子仪侵略钦州、廉州,扰乱边境,欧阳必进传令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率军迅速前往廉州,范子仪正急攻廉州城,而俞大猷的水军还尚未抵达,于是俞大猷派人前往劝降,并声称朝廷已经调大军前来,范子仪不知实情,率军撤走。但不久之后,俞大猷水军就已经到达,俞大猷于冠头岭设伏兵伏击范子仪军。范子仪又侵犯钦州,俞大猷阻截范子仪军的战船,追打范子仪军,生擒范子仪的弟弟范子流,斩首一千二百级。俞大猷将范子仪军追到东云屯,传令莫宏瀷杀掉范子仪,莫宏瀷于是取范子仪首级来献给俞大猷。然而俞大猷讨平范子仪叛乱后,严嵩 却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来不上报朝廷,只给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同年,琼州五指山黎民那燕串通感恩、昌化黎民诸部共同反叛,欧阳必进又调俞大猷讨伐,并任命俞大猷为崖州参将。俞大猷与广西副将沈希仪前往征讨,斩首五千三百多人,招降三千七百人。战斗胜利后,俞大猷在征得欧阳必进的同意后单人匹马去与黎民约定,建立市镇,用治理汉人的方法治理黎民,海南一带得到安定。

征剿倭寇

浙东战役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倭寇进犯浙东一带,明世宗 朱厚熜 下诏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当时倭寇攻破了宁波昌国卫,俞大猷率兵击退敌人。倭寇又攻陷绍兴临山卫,并转攻至松阳,当地知县罗拱辰奋力抵御海寇的进攻,俞大猷在海上阻截敌人,取得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而后俞大猷又在海上击破倭寇,焚烧倭船五十多条,才恢复了俸禄的发放。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军前往讨伐,将士们攻至半山,倭寇突然开城门杀出来,俞大猷军措手不及,武举人火斌等三百人被杀,俞大猷因此获罪,但朝廷仍让俞大猷继续攻打倭寇。不久之后,俞大猷在吴淞杀败倭寇,得以免罪,并赐银币。而后俞大猷又击败攻掠健跳所的倭寇,取代汤克宽苏松副总兵的职位。而俞大猷所领的兵力不足三百人,调集的各路兵马尚未到来,倭寇却有两万人的兵力,俞大猷寡不敌众,在金山被倭寇击败,总督张经让俞大猷出战,但俞大猷坚守按兵不动,等到永顺、保靖的援兵到来后,俞大猷才出战,于王江泾大败倭寇,但功劳却归于赵文华、胡宗宪 ,俞大猷因金山之败被降职。

然而柘林倭寇虽然败北,但新增援的倭寇乘战船三十余艘突袭青村所,与南沙、小乌口、浪港各处倭寇会合,进犯苏州陆泾坝,直逼娄门,京都督周于德迅速被击败。倭寇于是分兵两路,北路攻掠浒墅,南路攻掠横塘,倭寇驱兵深入,兵势蔓延到常熟、江阴、无锡等地,进退于太湖之中。俞大猷协助副使任环于陆泾坝大败倭寇,焚烧倭船三十多艘,倭寇向海外逃走,俞大猷又迅速在三丈浦进行阻击,击沉倭船七艘。而后俞大猷又与任环在莺脰湖击败倭寇,倭寇退走三板沙、嘉兴等地。

三板沙的倭寇抢夺当地居民的渔船打算逃跑,俞大猷率军前往追击,于马迹山将倭寇击败,俘虏倭寇首领。金泾、许清、白茅港的倭寇见势不妙,都乘船出海,俞大猷追击到荣山,焚毁五艘敌船。倭寇逃到马迹山、三板沙,官军又追上,破坏了三艘敌船。江阴蔡港倭寇也企图逃走,官军在马迹山、马图、宝山分别与敌作战。正值飓风掀起,海盗船沉没不少。柘林的倭寇亦遭官军攻击,击沉船只二十余艘,其余的倭寇退到岸上。稍后,又乘船向海外逃窜。俞大猷与佥事董邦政分路攻击,俘获敌船九艘。在大风的袭击下,敌人又损失战船三艘,剩下的三百人回头登岸,逃到华亭陶宅镇驻守,屡次击败赵文华所率大部官军。入夜倭寇屯驻周浦永定寺,官军四面合围。此时柘林遭风暴袭击的九船倭寇屯集于川沙洼,并纠合其他失散倭寇船只共计四十余艘,兵势尚未止息。巡抚曹邦辅弹劾俞大猷放纵敌人,嘉靖帝恼怒,剥夺其世袭特权,并说他该当死罪,令俞大猷立功赎罪。由于官军对周浦倭寇围攻甚急,倭寇乘夜色掩护向东北逃窜,遭到游击曹克新的拦截,杀死敌人一百三十名,其余倭寇遂与川沙洼的倭人汇合。各路官军日夜攻击,川沙洼的倭寇烧掉营地乘船出海。俞大猷带副使王崇古入海追击,在老鹳嘴赶上敌人,焚毁倭寇大船八艘,杀伤无数。残余倭寇逃往上海浦东。

浙西战役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廷特地任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兼职管辖苏、松诸郡,治理倭患,但刘远却毫无作为,在朝中大臣的争取下,俞大猷得以代替刘远为浙江总兵官。不久之后,俞大猷击败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一带的倭寇,明朝廷恢复俞大猷家世袭的特权。同年俞大猷大破徐海倭寇,浙西的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但宁波舟山的倭寇依据险要,与官军抗衡,官军将其围困,而难以攻克。此时作战勇猛的狼兵、士兵都已遣散放归,而从四川、贵州调集的麻寮、大剌、镇溪、桑植六千名士兵刚到。俞大猷乘大雪天,四面攻击舟山倭寇,倭寇拼死作战,杀死了士官一名。各路官军愈益争先,冲上去焚毁了敌人栅栏,倭寇死亡甚多,逃出来的也被歼灭,舟山倭寇被官军扫平。俞大猷以战功先后升任都督佥事、署都督同知。

伪倭战役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宪听从卢镗的建议与汪直 通市贸易,俞大猷表示坚决的反对。后来汪直 被诱捕下狱,汪直 的余党毛海峰占据舟山、岑港,俞大猷率军前往征讨,戚继光 也率军前来,和俞大猷合兵一处,将毛海峰包围,四面攻打。但是岑港地势高,俞大猷、戚继光 军仰攻困难,虽然有些小的胜利,但是将士死伤惨重,包围了很久都没有攻下来,而倭寇又不断有援兵到来。朝廷急切地督促胡宗宪出战,胡宗宪以大话敷衍。这个时候,朝中大臣竟然开始诋毁胡宗宪,并弹劾俞大猷,朝廷于是罢免了俞大猷和参将戚继光 ,并以一月为期限,平定倭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俞大猷与戚继光于是对岑港展开猛烈的进攻,倭寇虽然死守,但终于抵挡不住,造船从岑港转移到柯梅,俞大猷和戚继光趁机追击,击沉倭船一艘,其余倭寇于是流窜到闽、广一带。俞大猷先后杀倭寇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但是由于官军将倭寇围攻一年不能攻破,胡宗宪觉得让倭寇出走更有利,于是暗地让敌人逃跑,并不督兵追击。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胡宗宪时,胡宗宪却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剥夺他的世袭荫庇的特权。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俞大猷好友陆炳 用自己的钱财贿赂严世蕃 ,俞大猷得以被释放出狱,到了大同巡抚李文进手下,李文进于俞大猷商议后建造独轮车对付敌人的骑兵,并在实战中,用一百两独轮车和马步并三千于安银堡大破敌军。李文进将这种建制上报朝廷,朝廷于是开始设立兵车营。李文进与俞大猷袭击板升,大获全胜,俞大猷家世袭的特权得以再次恢复。而后俞大猷又于广武击败敌军,于是论平汪直功,并受到川湖总督黄光升的推荐,重新开始被录用,用为镇篁参将。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缴广东广东饶平贼张琏,张琏自称飞龙国皇帝,攻略城池,俞大猷见张琏带兵远出,于是带兵进攻张琏的巢穴,趁张琏回兵救援时,将张琏击败,斩首一千二百余级。张琏被俞大猷打的害怕,坚守不出。俞大猷于是设计,引诱张琏出战,将张琏引诱的埋伏的地方,将张琏包围,将张琏连同其部下萧雪峰等全部生擒。与俞大猷协同作战的闽、广一带的官员冒领俞大猷的战功,但俞大猷并不与其计较。事后,俞大猷被提升为副总兵,协助驻守南、赣、汀、漳、惠、潮诸郡。 俞大猷又乘胜征讨程乡的盗贼,梁宁逃走,徐东洲被擒获。林朝曦约请黄积山谋求大举抗拒官军,官军攻破贼营,斩了黄积山,林朝曦逃去,但后来也被徐甫宰所击灭。

兴化之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从日本国本土而来的新的倭寇又伺机侵略,他们人数日益壮大以后,袭击兴化,但围攻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攻下来。而此时刘显派了八个人带着书信到兴化传达信息,被倭寇拦杀,倭寇就换上刘显使者的服饰骗开城门,趁机攻陷了兴化城。

倭寇攻陷兴化后,刘显率兵逼近兴化,但因为兵少,刘显不敢擅自攻城,却因此被弹劾,背负罪名。 但俞大猷也认为,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与倭寇在城外战,胜负参半,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过重,反会被倭寇所灭,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军队来合围。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并以谭纶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前来支援,而都指挥欧阳深却中了倭寇埋伏搏战而死,倭寇遂占据平海卫。 四月,戚继光率领浙江兵前来支援。戚继光到后,谭纶立刻筹备对倭寇的总攻,先在各海道上环立栅栏阻断倭寇归路,而后谭纶以刘显为左军,俞大猷为右军,谭纶自领中军,以戚继光为先锋,围攻平海卫,一举告破,斩首两千余级,俞大猷与戚继光等率兵追击,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斩杀三千多人。收复兴化后,因戚继光功劳最多,于是朝廷让戚继光代替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俞大猷调任南赣总兵官。

潮州战役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 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官,潮州倭寇纠集两万多人,与海盗吴平互为犄角,而此时,少数民族首领蓝松三、伍端、温七、叶丹楼、程绍录、梁道辉等也开始作乱。俞大猷之前有招降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经验,而后又多次歼灭倭寇,很有威名,于是俞大猷单枪匹马去招降程绍录,又让程绍录劝梁道辉归降。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等交战,打不赢,就说“俞家军”来了,伍端等首领赶忙逃回山寨,不久,俞大猷果真来到惠州,将温七擒获。伍端见温七被擒,于是负荆请罪来俞大猷军中,请求攻打倭寇开弥补自己的过失。俞大猷于是以伍端为先锋,在邹塘围攻倭寇,焚杀倭寇四百多人。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处,抢夺渔民船只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只在海中多遇风沉没。侥幸脱险的二千多人,退守海丰金锡都。俞大猷率军将其包围两个月,倭寇粮食断绝,打算逃走,却被副将汤克宽设伏兵击败,手刃倭寇首领三人,参将王诏等人随后赶到,将倭寇全部剿灭。俞大猷于是转移到潮州,将蓝松三、叶丹楼、吴平等招降。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吴平造船几百艘,聚众一万多人,筑城造反,在劫掠滨海诸郡,戚继光率军将吴平击败,吴平逃往南澳,不久之后,吴平攻掠福建,把总朱玑等战死。俞大猷率领水军,戚继光率领陆军,二人夹击南澳,大破吴平,吴平只身前往凤凰山。戚继光留守南澳,俞大猷部将汤克宽、李超前往攻打,但却遭遇失败,吴平抢夺民船逃到海上,俞大猷遭到巡按御史的弹劾,被免官。而吴平又被汤克宽在万桥山歼灭,吴平生死不明。

讨平流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李亚元在河源、翁源一带作乱,总督吴桂芳征兵十万,派俞大猷前往征讨,俞大猷分兵五哨(古代军事编制单位),直岛李亚元巢穴,前后俘斩一万四百余人,夺回百姓八万余人。朝廷于是以俞大猷为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而后伍端病死,伍端部下王世桥叛乱,并劫持同知郭文通,俞大猷率军前往将击败,王世桥部下将其捆绑来献给俞大猷,俞大猷官进署都督同知。

隆庆 二年(1568年),海贼曾一本在广州、福建叛乱,澄海知县被擒,守备李茂才战死,朝廷于是让俞大猷暂时督广东兵前往征讨,俞大猷率领郭成、李锡等将其剿灭,将曾一本擒杀。俞大猷官进右都督。

隆庆五年(1571年),广西黄朝猛、韦银豹作乱,劫杀官军百姓,抢夺财物。巡抚殷正茂征兵十四万,派俞大猷前往讨伐,俞大猷兵分四路,连破贼巢几十个,韦银豹等退保潮水,潮水地势非常高,俞大猷连续攻打了十多天没有攻下,于是佯攻马浪,派参将王世科趁雨夜上山设伏,黎明时开始攻山,将敌人全部歼灭,斩首八千四百余,并生擒黄朝猛、韦银豹。俞大猷因功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去世

俞大猷是一位廉洁的将帅,对部下颇有恩惠,数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而巡按李良臣以奸贪之罪弹劾他,兵部坚决为其辩诬,皇帝诏令俞大猷回原籍听候差遣。后来起用为南京右府佥书。未及赴任,后又以都督佥事出任福建总兵官。

万历 元年(1573年),海贼突袭闾峡澳,俞大猷因战事失利被免官,又以署理都督佥事起用为后府佥书,负责训练车营。

万历八年(1580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朝廷追赠赠左都督,谥武襄。 俞大猷负有奇节,以古代贤人豪士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谋略而后征战,眼光远大,不贪近功。忠诚为国的精神老而弥笃,所到之处屡有大功。武平、崖州、饶平都为之立祠祭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兵部尚书毛伯温简介:曾不费一刀一剑讨平安南归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简介: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历经五朝的沈庆之,为何最后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经五朝的沈庆之,为何最后没有善终?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南北朝有一位老将军却活到了80岁,无论生命的长短、岁月多么颠簸,人活着就是一种享受。有句话说“人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位80岁的将军,以最像鸿毛一样的方式去世了,但他这个人却重于泰山。沈庆之的前半生的确很

  • 张郃作为曹魏的一代名将 张郃为何见到赵云就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对张郃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子良将张郃,连张飞都不怕,为何见到赵云就吓得撤退?在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将领,他协助曹操官渡之战取胜,被曹操称为“韩信归汉”,与张飞大战几十回合不分胜负,就连诸葛亮都对其十分忌惮,他就是被称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那么张郃身为

  •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相比 两方到底谁更强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和曹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的“五虎上将”,和曹操的“五子良将”,哪方综合实力更强?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了解,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个个有勇有谋,三国武将榜单的前几名,都被五虎上将包揽了。除了五虎上将,曹操也有五子良将,每个都智勇双全,那

  • 刘备晚年和赵云发生了什么 两人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晚年为何和赵云反目成仇?我们都了解,在三国历史中,刘备伐吴是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它的成败决定了三国未来的走向,而刘备作为这场战役的主角,也是带出了蜀国近乎所有的战斗力,只惋惜在进军路上犯了兵家大忌,让陆逊一把火燃尽了蜀国的生

  • 历史上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赵云对蜀汉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三国赵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正史里真实的赵云是怎样的人,对蜀汉刘备集团有哪些突出贡献?正史里赵云是个近乎完美无缺的人物,赵云忠勇无双,与多谋多智的诸葛亮一样深受大家喜爱。《三国演义》里完美无缺的常胜将军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肯定与我一样

  • 小说中的赵云实力那么厉害 历史上的赵云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智勇双全,历史上赵云的真实水平如何?赵云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三国人物,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当然,很多人对赵云的知道可能多半来自于《三国演义》,下面我们就看一下正史上赵云到底是这么样一个人物。

  •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何看重马谡?看中了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之际,刘备不仅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还没有忘记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

  • 杨恭仁归附唐朝后,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杨恭仁,本名杨纶,改名杨温 ,字恭仁,唐朝初期宰相,隋朝观德王杨雄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恭仁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清正廉洁,晓畅军事。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 封成安郡公,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出为河南道大使,镇压农民起义。兵败之后,逃归江都。 江都之变后,迁任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