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相比康熙和乾隆 雍正名气为何那么低

相比康熙和乾隆 雍正名气为何那么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827 更新时间:2024/1/19 1:38:1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康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得很委屈。

任何一个盛世都适合一个特征,那就是延续性,即需要几代帝王为此付出努力。雍正作为康乾盛世的承上下者,所起到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准确地说康乾盛世应该叫康雍乾盛世。既然雍正的贡献很大,为何他的知名度却不及康熙和乾隆呢?分析起来有几个关键原因:

其一、在位时间较短

雍正继位时已经44岁了,加上他也不像父亲和儿子那样长寿,所以只当了13年的皇帝。尽管雍正在位期间力行新政,革除了康熙晚年的诸多弊端,但毕竟13年还是太短了,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

康熙和乾隆分别在位六十一年、六十年,以概率而言,这么长的执政时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也会多很多。我们在评价康熙的文治武功时,就会提到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驱逐沙俄、亲征漠北等等。

如果从除鳌拜开始算起到亲征噶尔丹,前后历时近30年,假如康熙也像雍正那样在位仅有13年,那么可想而知,他也难以创下如此多的丰功伟绩。

乾隆的情况也是这样,乾隆自诩有“十大武功”、“六次南巡”,十大武功中的第一次平定金川发生在乾隆十二年,而最后一次平定廓尔喀发生在乾隆五十八年,历时40余年。如果乾隆也是在位13年,那么也只能赶上第一次,后面的九大武功则是后世皇帝的事情了。

雍正是一个勤政且有作为的皇帝,无可奈何在位时间太短,他没有机会像康熙、乾隆那样,能为大清王朝建立更多的功绩。

其二、口碑不是太好

客观地讲,雍正是一个比较苛刻且手段残忍的人。康熙晚年由于太子一位虚悬,诸皇子为争储位形成了不同的阵营。雍正继位后,对这些曾经的政敌予以严厉打击。

古往今来成者王侯败者寇,当雍正登上皇位后,他的诸兄弟已经匍匐在皇权之下,这个时候雍正可以适当地对那些威胁皇权的人采取措施,比如八爷党集团。

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雍正的打击面过大,手段过于残忍。凡是曾经没有站在他一个阵营的,统统予以严厉惩处,不是削爵就是囚禁至死。除了八爷党集团以外,还有很多兄弟和宗室王公遭受牵连。

雍正的这个做法多多少少给人留下了刻薄寡思的印象,史笔如铁,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免不了受到后世的诟病。

不仅如此,雍正对待百官的态度同样也不够宽仁。这固然与康熙晚年官场腐败,雍正不得澄清吏治有关,但雍正采取的手段的确苛刻,数以千计的官员被抄家流放,冤案错案也不在少数。

当官的都是士大夫群体,或者说都是一帮文人,文人的可怕之处在于手里的那支笔,也正是这些受到打击的文人和他们手里的千万支笔,记载了很多关于雍正的负面新闻。雍正也毫无疑问成了清朝十二个皇帝中口碑最不好的一个,诸如血滴子,被吕四娘砍头等等。

其三、没有打过几场漂亮仗

我们在评价一个帝王的时候,武功是最重要的一个加分项。比如秦始皇一统六国、汉武帝北拒匈奴、唐太宗降服突厥。就是康熙也有收复台湾、北击沙俄,乾隆也有收复新疆、平定西藏之大功。

雍正一朝国家用兵主要集中在西北,但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进展并不顺利,准噶尔部的战争一直到乾隆继位时仍是悬而未决。仅有年羹平定青海之役获全胜。

当然这不是说雍正在军事方面没有建树,只不过由于当时国库空虚,朝政不稳,没有给雍正提供一个成熟的时机。

雍正的主要功劳在于内政方面,康熙晚年国家承平日久,加上诸皇子的夺嫡之争,整个官场和社会都弥漫着一股腐败的风气。可以说康熙留给雍正的江山,不过是一个虚假的盛世,内患已经十分严重。

雍正继位后,以清查亏空为入手点,旋即推出一系列新政,实行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改土归流、废除贱籍等措施。

这些新政的实施,使得国库日益充盈,吏治逐渐清廉,社会趋于稳定。这些都是雍正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但毕竟属于内功不显山不露水,不像打了一场胜仗,收复了一块国土那样,更容易引起世人的注意。

其实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外患是疥癣之疾,一旦克服就没有太多的后遗症。真正的痼疾在于内患,吏治腐败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统治者的心病,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够有效的解决。我们梳理历史不难发现,历朝历代只有朱元璋时期和雍正时期,才算是真正的吏治清明,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

正是雍正皇帝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才为乾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解决了所有内在问题以后,整个社会才走向正轨,乾隆才得以安享太平。因此我们在讲到康乾盛世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雍正这个有作为、敢担当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朝时期李卫到底有多受宠?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清代名臣。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前些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为《李卫当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吧!李卫作为清朝时期重臣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晋升,更受到了雍正皇帝的信任,即便是到了乾隆时期他也仍然能够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不过

  • 历史上真实的张春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张春华,河内平皋人,曹魏粟邑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之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人,隐忍了一辈子,躲过了曹操的屠刀,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在战场上毫发无损。最终,司马懿熬死了曹魏几代帝王,靠发动“高平陵之变”,扳倒了大将军曹爽,篡夺了曹魏大权,笑到了最后。然后

  •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虞翻简介:孙权称赞“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虞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

  • 后世对狄仁杰的评价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谁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髦被谁所杀,曹髦驱车死南阙主要内容,错杀吕伯奢的故事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和王业立即跑去向司马昭报信。当曹髦带着

  • 汉朝历史上一介女子卫子夫怎么成了汉武帝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侯曹时(抑或曹时之父曹奇,因卫子夫出生之年不详)封邑境内。其父之名史不见载,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兄长卫长君早逝,长姐卫君孺(卫孺),

  • 宋代人所评中国古代百大名将:西汉之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广是陇西人(今甘肃)。李广家族世代善射。汉文帝时,匈奴大肆入侵萧关,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杀了很多匈奴人,就当了武骑常侍(一种官职,车驾游猎,常从射猛兽)。李广曾经跟随皇帝出行,经常冲锋陷阵,并且与猛兽搏斗,汉文帝就说:“可惜啊,你没有遇到好时候,如果你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对你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啊!”到

  • 白居易是“杀人犯”:白居易用诗杀死了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字也能杀人,你信吗?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用诗杀人的事件发生,最为出名的文字“杀人案件”发生

  •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神机妙算背后的四位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把诸葛亮写成一位神机妙算的神人,但诸葛亮却说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济四人“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因为这四个人能使他“少过”《蜀志 董和传》,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少犯过错。他是中国史上知道集思广益的第一人—《三国志·蜀志》卷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说诸葛亮“治实

  • 三国当中谁才是最重亲情的人?爱江山更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历来重视亲子之情,讲究父慈子孝。《三国》人物以“孝”闻名的不少,但具体情况与做法有所不同。比如刘备、诸葛亮、姜维及徐庶都是很小就成了孤儿。其中,刘备和姜维在小说中出场时都被介绍一句“事母至孝”或“奉母至孝”,徐庶也被程昱评价“为人至孝”。诸葛亮是跟着叔叔长大的,等他躬耕陇亩时,叔父已故去,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