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最能生育的公主究竟是谁呢?

清朝最能生育的公主究竟是谁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976 更新时间:2024/1/23 22:54:30

清朝最能生育的公主究竟是谁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清朝立国之前,贵族之女一般统称为格格,皇太极称帝后,仿行明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封固伦公主,妃嫔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皇女都有公主的封号,只有长大的皇女在出嫁之前,才会被赐予公主的封号,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清朝生育力最强的公主:固伦敖汉公主。

1、扑朔迷离的生母

固伦敖汉公主生于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母亲是皇太极继妃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原本是乌拉部贝勒博果铎的女儿,当年,乌拉部在乌碣岩对建州士兵进行伏击,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奋勇杀敌,大获全胜,此战中,代善甚至还斩杀了乌拉部贝勒博果铎,乌拉部也因此战力量受到削弱,同时也彻底与建州结怨。

乌碣岩大战后,为了避免被报复,乌拉部将博果铎的女儿乌拉那拉氏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乌拉那拉氏嫁给皇太极后,先是生下了长子豪格与次子洛格,又于1621年生下了长女(固伦敖汉公主)。

当时皇太极都已经三十岁了,竟然才有第一个女儿,这在重视早婚早育的古代社会极不正常,更何况是在皇室。

而且,就在固伦敖汉公主生下不久,她的母亲乌拉那拉氏便离奇地消失了。

有这样一段相关的记载:

“车尔格宜之妹豪格之母,来往其父家时乘拖床经大阿哥阿济格之门,也乘拖床进我之门,因其轻漫之恶行,以致获罪,被其夫弃之。诸贝勒勿辱新弟媳、子妇等;诸弟媳、子妇亦勿似昔致罪之福晋等,侮漫长者。”

这是努尔哈赤当众训示满洲诸妇时说的一段话,其中的“车尔格宜之妹豪格之母”因乘拖床经过大阿哥代善和阿济格的家门,又乘拖床经过后金汗努尔哈赤的宫门而获罪,随后被其夫皇太极休弃。

车尔格宜是额亦都第三子,即皇太极原配钮祜禄氏的哥哥,豪格则是皇太极继妃乌拉那拉氏所生之子,因此,有人认为被休弃的是元妃钮祜禄氏,也有人认为被休弃的是继妃乌拉那拉氏,甚至还有人认为元妃和继妃都被皇太极给休弃了,至于事情的真相,至今不明。

不过,从元妃钮祜禄氏与继妃乌拉那拉氏后来都没有被追封的情况来看,这两个女人死得确实有点不明不白。

2、七岁嫁人的敖汉公主

在固伦敖汉公主五岁那一年,她的父亲皇太极继承了大金国的汗位,成了大金国至高无上的存在。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便将目光瞄向了蒙古,当时对金国最具威胁的便是察哈尔部,它的首领林丹汗也是一代枭雄,恰在此时,与察哈尔部毗邻的敖汉部首领赛臣卓礼克图向皇太极请婚,思虑再三,皇太极便答应将年仅7岁的长女嫁给赛臣卓礼克图的儿子班第。

从天聪六年(1632年)开始,皇太极开始率领八旗兵,会集蒙古诸部,共击林丹汗。又是恰在此时,敖汉部的赛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前来请婚,皇太极便将长女嫁给了班第,此后,皇太极的这位长女便有了一个新的称呼:敖汉公主。

自从班第迎娶了敖汉公主,便对皇太极的号令无所不从,从崇德元年开始,多次随皇太极出征,纵横驰骋,屡建战功。

同时,额驸班第与敖汉公主也是相亲相爱,举案齐眉,两人一共生下了五个儿女,在清朝公主中是一枝独秀。此外,班第还与敖汉公主多次回到盛京归宁,比如说天聪八年、天聪九年、崇德三年、崇德四年、崇德六年和崇德八年,每次都是中宫大福晋哲哲亲自迎接,设宴款待,可见皇太极对这个女儿和额驸是相当重视。

3、红颜薄命的大清公主

或许是受母亲乌拉那拉氏早年悲剧的影响,敖汉公主在嫁给班第后,一直恪守妇道,夫唱妇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她的丈夫班第也独领敖汉部26个牛录中的17个,成为敖汉部的领旗者。

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建国后,敖汉公主被封为固伦公主,班第也拥有固伦额驸身份的同时,也被封为多罗郡王。崇德八年八月初八,敖汉公主与额驸班第再次来到盛京省亲,参加了皇五女的婚礼,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皇太极便崩逝于清宁宫,于是,公主与额驸又一起参加了皇太极的葬礼。

顺治三年(1646年),大清国迁都北京,随后,班第随豫亲王多铎追剿叛清而投附漠北喀尔喀之苏尼特部的腾机思,或许是多年在战场上的厮杀,损耗了班第的身体,第二年(1647年),班第便去世了。

自从班第去世后,敖汉公主便陷入到对丈夫的思念中,即使几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但丈夫的分量,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七年后,敖汉公主在对丈夫班第的思念中,离开了人世,年仅34岁。

班第去世后,敖汉公主所生的长子墨尔根巴图鲁温布承袭了爵位,公主所生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获得了台吉的封位,此后,敖汉公主的后人一直与皇室保持着联姻状态,延续到清末。

固伦敖汉公主是皇太极的长女,虽然其生母死得不明不白,但其长女的身份,是皇太极其他女儿所不能取代的。虽然这位公主也是走的政治联姻的路线,但她与额驸却是相亲相爱,有过二十年的幸福生活,还生下五个儿女,这在清朝公主中,已经算是很难得了。唯一不足的就是这位公主情深不寿,红颜薄命,或许这就是大多数公主最终的宿命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相比康熙和乾隆 雍正名气为何那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康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雍正的名气为何不如康熙乾隆?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从康熙中期以后一直到乾隆晚年,这个盛世持续的时间长达百余年之久。也正因为如此,康熙和乾隆的名字在历史上就比较响亮,而处在当中的雍正却显得很委屈。任何一个盛世都适合一

  • 雍正朝时期李卫到底有多受宠?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清代名臣。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前些年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为《李卫当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吧!李卫作为清朝时期重臣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晋升,更受到了雍正皇帝的信任,即便是到了乾隆时期他也仍然能够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不过

  • 历史上真实的张春华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张春华,河内平皋人,曹魏粟邑令张汪之女,晋宣帝司马懿之妻,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人,隐忍了一辈子,躲过了曹操的屠刀,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在战场上毫发无损。最终,司马懿熬死了曹魏几代帝王,靠发动“高平陵之变”,扳倒了大将军曹爽,篡夺了曹魏大权,笑到了最后。然后

  •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虞翻简介:孙权称赞“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虞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

  • 后世对狄仁杰的评价如何?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 历史上曹髦是怎么死的?谁是替罪羊?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髦被谁所杀,曹髦驱车死南阙主要内容,错杀吕伯奢的故事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甘露五年(260年),魏国皇帝曹髦,不满权臣司马昭独专朝政,于是,集合了皇宫里的卫士和一帮奴仆,大约三百多人,去讨伐司马昭。曹髦仗剑升辇,鼓噪而出,这时,叛徒王沈和王业立即跑去向司马昭报信。当曹髦带着

  • 汉朝历史上一介女子卫子夫怎么成了汉武帝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侯曹时(抑或曹时之父曹奇,因卫子夫出生之年不详)封邑境内。其父之名史不见载,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兄长卫长君早逝,长姐卫君孺(卫孺),

  • 宋代人所评中国古代百大名将:西汉之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李广是陇西人(今甘肃)。李广家族世代善射。汉文帝时,匈奴大肆入侵萧关,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杀了很多匈奴人,就当了武骑常侍(一种官职,车驾游猎,常从射猛兽)。李广曾经跟随皇帝出行,经常冲锋陷阵,并且与猛兽搏斗,汉文帝就说:“可惜啊,你没有遇到好时候,如果你在高祖时代,万户侯对你来说实在是轻而易举啊!”到

  • 白居易是“杀人犯”:白居易用诗杀死了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文字也能杀人,你信吗?在中国历史上,还真有用诗杀人的事件发生,最为出名的文字“杀人案件”发生

  • 男人背后的男人:诸葛亮神机妙算背后的四位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把诸葛亮写成一位神机妙算的神人,但诸葛亮却说他和崔州平、徐庶、董和、胡济四人“始终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因为这四个人能使他“少过”《蜀志 董和传》,也就是能使他的思想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少犯过错。他是中国史上知道集思广益的第一人—《三国志·蜀志》卷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说诸葛亮“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