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个文臣的背叛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一个文臣的背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39 更新时间:2024/2/5 12:30:31

还不了解:赵匡胤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为什么能“黄袍加身”成功?

中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朝代更替的现象。被人们熟知的朝代也有很多,比如统一华夏的秦朝,楚汉争霸之后的大汉王朝,诗词歌赋盛行的唐代以及最靠近当今的清代。朝代更替的大多数原因就是君主昏庸无能,导致生灵涂炭,从而爆发了各种起义和征讨。

通过造反登上皇位的人有很多。比如说刘邦,秦朝统治严苛导致无法生存,于是造反。而宋太祖赵匡胤则是发动兵变,之后才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但是赵匡胤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是凭借朝中一位重要文臣的叛变才有了赵匡胤的大宋王朝。

01 后周皇帝柴荣

唐代末期,国内混乱不堪。各个地区纷纷拥兵自立,因此也涌现出了很多揭竿而起的义军,这个时代便是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位商人叫郭威,他走南闯北贩卖茶叶,因为见多识广,于是便被后汉皇帝刘知远重用,安排他为地方父母官。

郭威不仅见多识广,而且还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在战乱繁多的时代,郭威很快便被引入军中任枢密使,郭威便从此有了军权。之后郭威也是四处征战,他的大军也就逐渐强大起来。于是郭威便产生了自立为王的想法,然后发动兵变建立了周朝。

郭威死后,皇位传给了义子柴荣。他心思细腻,善于骑射。在位期间操练兵马、合理赋税、修订刑法、发展农耕。可以说在他的统治下百姓越发富足,很多断壁残垣也都开始逐渐复苏。但是却引来周边各国的妒忌,于是纷纷讨伐。

赵匡胤作为无名小卒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在战场上杀出了名气,于是备受柴荣信任。逐渐的,这位小卒便一步一步的成为了朝中的高官,柴荣这样做也是提防其他老将和皇亲拥兵自立,但是这样做又担心赵匡胤有异心,于是便想出了制衡方法。

他任命文臣魏仁浦为宰相,总览朝政。这样做就可以让魏仁浦和赵匡胤直接互相制衡,而赵匡胤的提拔又鞭策了其他老将。但是担心魏仁浦权力过大,于是安排了范质和王溥两位为副丞相。就是这样的布局让周朝的朝堂更稳定了。

02范质的秘密

后来柴荣把自己麾下官员的问题都解决了,下一步便是对外扩张统一中原。这位周朝皇帝御驾亲征,军士也是勇猛异常。常常飞速解决战斗,这也导致周朝的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可是战争是一项很劳心很艰苦也很危险的事情,于是连年征战的皇帝身体出现了问题。

在柴荣去世之前,叫来了身边的大臣赵匡胤和范质。安排赵匡胤和魏仁浦共同辅佐柴荣6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和治理朝政,提拔王著为丞相与魏仁浦共同把持朝政。安排完后,柴荣便离世了。

但是柴荣却忘记了范质与王著不和,于是范质便偷偷找到了赵匡胤,请求他不要宣扬提拔王著的事情。赵匡胤却说:“我这样做有违君臣之道”。范质急忙说:“我可以在紧要关头给与你援助”。赵匡胤听了十分高兴,于是欣然答应了。

由于想到当时朝廷武将不能私自领兵,遇到危急情况只能经过魏仁浦等人的批准才可以,于是赵匡胤便同意了这件事。后来周朝皇帝驾崩导致邻国大举进攻。赵匡胤作为武官之首自当率军迎敌,这便找到了范质,范质也是非常痛快的批准了,很快赵匡胤便领兵出征平乱去了。

后来在陈桥驿赵匡胤就上演了“黄袍加身”的戏份,这让周朝的小皇帝惊讶不已。朝中一班老将纷纷出战平叛,但是都不是赵匡胤等人的对手。就这样赵匡胤便成功获得了皇帝位。

03 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赵匡胤的成功,首先归功于柴荣。做为曾经的皇帝,不信任手下想出了制衡执法,但是却忽略了这位从军中提拔上来的小人物。而且柴荣不到四十岁便离世了,如果他活到了七十岁,那么赵匡胤也不敢有所动作。

再有就是他拥有一群好助手。文有赵普沈义伦,武有高怀德、李继勋、张琼,在加上弟弟赵光义的帮助,这才有了赵匡胤自己强大的势力,才能在赵匡胤兵变的时候更加强悍。

当然范质的叛变也是很重要的。有了他的帮助,赵匡胤才能在周朝中顺利提点兵马,率军出征。这直接导致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但是范质最后也并没有多富有,而是被赵匡胤辞退回了老家养老。

柴荣的毕生谋划,最终还是付之东流。他要是了解自己的江山被自己曾经最信任的人篡夺,那一定会气得暴跳如雷。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疏忽,葬送了自己大周朝的气运。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建立了宋代,然后便是重整朝堂。各个官员各司其职,重要的官职交付给了自己亲信的人。之后便是恩赐群臣,恢复国力。很快国家稳固了下来,下一步便是统一天下。

天下统一后,他的问题又来了。诸位猛将随着自己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收缴兵权会惹来他们的不满,杀了他们又于心不忍。于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也间接的保证了武将的性命。

之后赵匡胤去世了,皇位便传给了弟弟赵光义。赵光义一直都跟随哥哥打天下,因此从哥哥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治理国家也同样认真,使宋代更加富强。但是皇位也一直由赵光义的后人继承,直到后来南宋时期的赵构让位给了赵昚,皇位才再一次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04总结

赵匡胤曾经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为了朝中重臣,最后还成为了武将之首。他的成功与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也与众位兄弟的扶持分不开。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这位文臣的反叛,促使陈桥驿兵变的成功。

赵匡胤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他在军中身先士卒,南征北战。前往危险的地方,完成最困难的任务。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得到了上级重视,从而才有了他陈桥兵变,登基称帝的机会。所以当代青年也要不怕吃苦,敢于拼搏,这样的前途才会光明似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王翦功高盖主,战绩赫赫,那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皇帝们对于自己的位置是十分看重的,倘若出现了威胁皇权的人物之人,他们都会想法设法将对方除去。但是奇怪的是,在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真相是什么 这件事情真的是意外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黄袍加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黄袍加身真的是意外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他年仅7岁的儿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赵匡胤还是殿前都点检,统领皇帝亲军,第二年正月初一,边关急报说契丹南侵,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在赵匡胤的带领下,周军

  • 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周勃,为何最后遭到猜疑?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周勃,为何最后遭到猜疑?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西汉王朝,是外戚干政现象高发的王朝。从汉高祖过世开始,吕后掌权三十六年,吕氏一族遍布在整个朝堂之上,控制着整个朝局发展。在朝堂之上,无人敢于吕后抗衡,但吕后过世后,周勃就与其他大臣联合起来清除了吕氏势力。那么,为解

  • 朱常洛是个怎样的皇帝?对于明朝而言是幸事还是悲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光宗朱常洛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存在感很低的皇帝,他的一生乎是作为“国本之争”、“梃击案”、“妖书案”以及“红丸案”的陪衬而存在的。那么,真实的朱常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月天子”的经历,对于明朝而言,到底是悲哀之举,还是一大幸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无才无德

  • 宗楚客:唐朝时期宰相,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宗楚客(?—710年7月22日),字叔敖,唐朝时期宰相、诗人,母为武则天同族姐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楚客举进士出身,历任外官。武则天执政时,累迁户部侍郎。坐罪奸赃,流放岭南,岁余召还。神功元年(697年),升任宰相,得罪权贵武懿宗,贬为播州司马。长安四年(70

  • 庞统的计谋和子午谷奇谋相似 最后为什么都得不到刘备的认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庞统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庞统的上策跟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类似,为何同样得不到刘备的赞同?刘备带着荆州军进入四川以后,按照约定,刘璋选择在涪城跟他会面。这在当时来看,已经是对刘备最高的礼遇了。刘璋不希望刘备的大军进入成都,希望他们直接从涪城北上,前往葭萌关对

  • 王方庆: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也是一名藏书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王方庆,本名王綝,字方庆,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东晋丞相王导十一世孙,著名藏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琅琊王氏。起家越王(李贞)参军,平定越王之乱,迁广州都督,转洛州长史,封石泉县子,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年老退居二线,授秘书监,监修国史。庐陵王(李显)

  • 蜀汉北伐的人如果是庞统的话 庞统会不会用子午谷奇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北伐的是庞统而非诸葛亮,他会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吗?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刘备却幸运地把这两大顶级谋士都招到了自己身边,不料就在他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庞统却在进攻益州时被刘璋的手下射死

  • 周允元:唐朝武周时期宰相,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允元(636-695年),字汝良,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允元二十岁,考中进士,累迁御史中丞。得到皇太后武则天提拔,授检校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实质宰相。联合司刑少卿皇甫文备上疏弹劾五位宰相豆卢钦望、韦巨源、杜景俭、苏味道和陆元方附会于权相李昭

  • 杨再思担任宰相期间,有哪些施政举措?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杨再思(634年-709年),名綝,字再思,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唐朝武周时期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再思出身于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玄武县尉、天官员外郎、御史大夫等职,并在武则天、唐中宗年间两次担任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后进拜中书令、侍中,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