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让大唐畏惧三十年的吐蕃名将:曾击败战胜薛仁贵

让大唐畏惧三十年的吐蕃名将:曾击败战胜薛仁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25 更新时间:2024/1/7 23:16:04

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

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前127年的时候,吐蕃各部迎立聂赤赞布为赞普(王),到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并于638年派遣禄东赞至长安迎娶文成公主。650年松赞干布死后,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吐蕃由禄东赞及其儿子辅政,此后吐蕃开始对外扩张,唐蕃不断发生战争,期间吐蕃有一位名将,先后击败唐朝的薛仁贵、王孝杰娄师德等名将,让强盛时期的大唐王朝畏惧三十年之久!

在新旧唐书中,他的名字被叫做论钦陵,实际上“论”是官名,《资治通鉴》中称他为起政,他的藏文全名叫噶尔·钦陵赞卓(为方便起见,本文统一称为钦陵)。钦陵出身吐蕃官宦世家噶尔氏的家族中,他是大论(相当于丞相)禄东赞的次子,年轻时钦陵曾在长安为人质,熟悉唐朝国情、军力。

667年禄东赞病死,钦陵的大哥赞悉若继任大论,执掌国政,而钦陵兄弟则把持着各地的兵权,其中钦陵负责管理吐谷浑(青海)一带。

670年吐蕃大军北上,攻下了唐朝在西域的设置的安西四镇,将大唐的势力一举驱逐出西域。吐蕃东占吐谷浑,西占西域,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唐朝中央决定采取行动,同年4月唐高宗任命名将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郭待封为副将,以“护送护吐谷浑王还国”的名义,率领10万人(有人考证为5万)出试图一举消灭吐蕃。

钦陵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策略,充分利用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而薛仁贵也深知此战不易,运粮困难需速战速决,于是命令副将郭待封率领2万人看守辎重,在大非岭凭险置栅,构筑工事。薛仁贵则率领8万人出击,在河口地区击败一支吐蕃军队。但郭待封却没有听从薛仁贵的命令,反而率领军队徐进。结果遭遇钦陵的20万大军,唐军溃不成军,辎重粮草全部丢失。

薛仁贵得知消息后,只得率军撤到大非川,却遭遇钦陵40万大军的包围,最终唐军全军覆灭,只有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员将领在与钦陵约和后才得以生还,钦陵从此威名远震,而薛仁贵三人全被削职为民。(吐蕃军队人数可能有水分,但应该多于唐军)

此后趁吐蕃整顿内政之机,唐军又收复了安西四镇,678年唐高宗任命李敬玄为洮河道行军大总管,统兵18万河源出击吐蕃,钦陵率兵在青海湖一带迎击。交战中,唐军先锋刘审礼与吐蕃展开激战,而主将李静玄竟然被吓得按兵不动,听闻前锋失败,率军仓皇逃跑,途中又被吐蕃军队击败,幸亏唐将偏将黑齿常之率军死战,李敬玄才得以脱身。

此后钦陵率军重新占领安西四镇,685年钦陵接替哥哥担任大论之职,此时吐蕃国力空前强大,“自汉、魏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689年执掌朝政的武则天不甘心失败,派遣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阎温为副将,率军从西域攻击吐蕃,论钦陵率军在寅识迦河边迎战。唐军初胜后败,副将阎温古逗留不进,加之天气寒冷,唐军大败。武则天大怒将韦待价流放,阎温古斩首。

经过几十年的征战,虽然吐蕃国立空前强大,但连年的战争使吐蕃的一些属国感到不满,一些部落纷纷投奔唐朝,钦陵忙于整理内政,无暇顾及。武则天趁机派遣熟悉吐蕃国情的王孝杰率军大败吐蕃军队,重新收复安西四镇。

在西域的大捷让武则天萌生了彻底击溃吐蕃的念头,696年3月武则天任命王孝杰为肃边道大总管,娄师德为副将率军讨伐吐蕃。钦陵、赞婆(钦陵三弟,藏文名噶尔·政赞臧顿)则率军在洮州(甘肃临潭县)的素罗汗山与周军(武则天此时已经称帝,改国号为周)展开激战,结果吐蕃大获全胜,钦陵再一次威名远震。经此一战,武则天也放弃了消灭吐蕃的想法,双方开始议和。

正所谓“功高则震主”,此时的赞普赤都松(芒松芒赞之子)也已成人,对功勋卓著的钦陵兄弟十分猜忌,698年赞普以狩猎为名,集合军队杀死钦陵党羽2000多人,并召钦陵。钦陵自知大祸临头,于是拥兵自重。699年赞普率军讨伐,结果钦陵的军队忠于赞普,未战先溃,无奈之下钦陵选择了自杀。

和中原王朝的诸多名将一样,钦陵这位吐蕃第一名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值得一提的是,当钦陵悲惨的结束自己生命时,他的弟弟婆赞、儿子论弓仁(藏文名莽布支)却投奔唐朝。

武则天得知此事后大喜,封赞婆为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封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成为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将。论弓仁的后代改用汉名,成为“论”姓的始祖。而此后论氏子孙都位列高官,统领军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朱泚之乱等战争,捍卫着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

而论钦陵死后,吐蕃国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在与武周的数次战斗中都失利,赤都松赞普不得不向武则天求和。此后唐中宗李显复位,于707年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赤德松之子),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再度和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家国被灭还要认贼作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女主是异国和亲公主,唐朝和亲公主被杀,和亲公主

    历史上为了家国和平而去和亲的公主不少,绝大多数的公主婚姻生活是很不幸的。但是再不幸,也有国家支撑,也许这国家不够强大,但好歹也有个摆着,可是,历史上有一个千金公主,她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为了生存,不得不认贼作父,被封为大义公主,最后就死在这位父亲的计下。公元579年,突厥他钵可汗向北周求婚。周宣帝派堂

  • 废太子允礽的悲剧:允礽为何没能成功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怎么没直接立载沣为帝,为何雍正之后无太子,茂则为什么害死皇子

    太子允礽——浮沉谁做主满族人进关后,一切都效法汉人,在立太子上也效仿了三代帝王,直到允礽的出现。他不但在清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两立两废,害得活了那么多年的康熙都有些烦躁不安了,但这位明君却不死,还活着。而他在活着的同时还“培养”了无数个儿子来充当无耻的小人,允礽无法抵挡,也无处躲藏,

  • 汉景帝后宫有个女人胸大无脑:揭汉景帝妃子栗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大帝王美人,汉朝栗姬,汉武帝宫女

    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公元前153年,景帝长子、栗姬所生的二十岁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两年后,薄皇后才被废。在这两年中,栗姬与薄皇后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微妙呢?按照当时礼仪,刘荣见薄皇后,得叫母后,而见到生母栗姬,却只能称呼封号。儿子不能认妈,这种情形,是个母亲都会妒忌的,人之常情嘛。栗姬心中憋屈,多半难

  • 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李建成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建成的子女下场,李建成是太子吗,古代有多少太子当皇帝的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血洒玄武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

  • 蔡伦与他的龙亭侯国:东汉发明家蔡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伦是科学家还是发明家,蔡伦是东汉的宦官吗,介绍蔡伦

    东汉安帝元初元年( 114),发明家蔡伦被封为龙亭候,置龙亭侯国。水宁二年(121年),蔡伦因遭诬陷,为帝所逼,服毒白尽,龙亭侯国撤销。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

  • 揭秘: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舆全览图,小鬼当家才智过人,康熙为什么把周培公放到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培公简介,周培公的墓,李光地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

  • 震惊:为战国时代画上句号的竟然是位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说女人祸国,婆媳的战国时代评价,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长平之战,不啻为战国历史的拐点,亦使得一代名将白起的身后名稍稍蒙尘。在这之前,他运筹伊阙会战,击溃韩、魏联军,歼敌24万,又成功将楚国势力驱逐至徐、淮。长平之战后直至嬴政称帝,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再未出现过。从纯军事角度而言,白起无疑是战国的终结者。但是,用枪杆子逻辑推导出的结果,往往不靠谱;论及政治与

  • 揭秘:战国时期名人宋玉和九冢华严寺的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古玉环特征,楚国宋玉相关历史,姬昌桥的故事

    宋玉,又名子渊,湖北钟祥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战国时鄢(今襄樊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或曰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才比宋玉,貌若潘安”,或者说是“貌若宋玉赛潘安”,宋玉的才华品貌,可见一斑。作为古代美男子,据史料所说,宋玉活了七十多岁,一生宦场,欢场

  • 都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岂知一见郭襄竟能误百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见郭襄误百年的上句,郭襄遇杨过误终身,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

    郭襄如果当年没有遇到杨过,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峨眉。若没有那次风陵夜话,也就没有后来的万兽山初见,没有万兽山的初见,也就没有后来的雪夜捉灵狐;没有雪夜灵狐,也就没有英雄大会的那一夜烟花,没有那一夜烟花,也就没有后来绝情谷一跃,没有绝情谷的一跃,也就没有华山之巅的诀别,诚然也没有天涯思君终身不忘。郭襄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