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史解密:霍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死后被族灭?

汉史解密:霍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死后被族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21 更新时间:2024/2/5 11:53:15

明史读张居正,莫名地想到西汉重臣霍光。盖因霍光,也同张居正一样,死后亦遭到无情清算。其后人,惨到连一张吃饭的嘴都没有留下的地步。但凡权臣,其之祸,都是在权高位重之时埋下的。

霍光,班固《汉书》说:“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他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私通生下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了霍光。有一点是霍仲孺想不到的。这位卫姓侍女,后来不仅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妹妹,即卫子夫(汉武帝庞幸封卫皇后),还有一个弟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则因这层人脉而得汉武帝刘彻赏识。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霍去病得胜还京之时,遂将11岁的弟弟霍光带至京都长安,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从此,霍光亦飞黄腾达。短短几年,便官至奉车都尉,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汉书说霍光“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皇帝身边之人,二十余年,居然“未尝有过”,没有任何过失,不简单。伴君如伴虎,可见霍光为官之精到。

霍光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权倾一时。不过,汉武一朝,他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汉武帝将幼子刘弗陵立为太子,并将其母钩弋夫人处死,以绝母后专权之患。汉书说:“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刘彻环顾群臣,似乎只有霍光可辅佐刘弗陵。因此,他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画赐予霍光。其意甚明。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武帝病死,霍光受遗诏,与金日磾、上官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这个“一”字,用之绝炒。

霍光当权,自然有政敌。霍光的办法,就是诛杀怠尽。汉书记载,有一个右将军叫王莽(与后来专权的王莽同名),他有个儿子叫王忽,任侍中。其曾说汉武帝遗诏可能有假,他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霍光因此深责王莽,逼人家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当年辅佐昭帝之人,还有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自然不满霍光一人专权,便联合燕王刘旦密谋“共执退光”。汉书说,昭帝听闻燕王书奏,既“不肯下”,而且“上不听”。似乎想说明,昭帝虽年幼却有主见。但是,昭帝年仅十四,凡事霍光做主,他又能干什么呢?有一句话,昭帝倒也实在:“将军为非,不须校尉”,你霍光要造反,还需要密谋组织吗?连禁军校尉都不需要的。因此,我怀疑,所谓燕王刘旦、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之事,可能是有人罗织出来的。此事的结果,如汉书所说:“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被诛族,长公主、刘旦亦先后自杀。其结果是“光威震海内”,几乎无人可及了。

读张居正,莫名地想到西汉重臣霍光。盖因霍光,也同张居正一样,死后亦遭到无情清算。其后人,惨到连一张吃饭的嘴都没有留下的地步。但凡权臣,其之祸,都是在权高位重之时埋下的。

霍光,班固《汉书》说:“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他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阳侯的侍女私通生下霍去病,后归家娶妻生了霍光。有一点是霍仲孺想不到的。这位卫姓侍女,后来不仅有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妹妹,即卫子夫(汉武帝庞幸封卫皇后),还有一个弟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则因这层人脉而得汉武帝刘彻赏识。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19年),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路过河东,方与其父相认,并为其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霍去病得胜还京之时,遂将11岁的弟弟霍光带至京都长安,将其安置于自己帐下。从此,霍光亦飞黄腾达。短短几年,便官至奉车都尉,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汉书说霍光“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皇帝身边之人,二十余年,居然“未尝有过”,没有任何过失,不简单。伴君如伴虎,可见霍光为官之精到。

霍光历经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权倾一时。不过,汉武一朝,他还是夹着尾巴做人的。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武帝悉心培养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逼自杀。汉武帝将幼子刘弗陵立为太子,并将其母钩弋夫人处死,以绝母后专权之患。汉书说:“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刘彻环顾群臣,似乎只有霍光可辅佐刘弗陵。因此,他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画赐予霍光。其意甚明。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武帝病死,霍光受遗诏,与金日磾、上官桀等人共同辅佐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这个“一”字,用之绝炒。

霍光当权,自然有政敌。霍光的办法,就是诛杀怠尽。汉书记载,有一个右将军叫王莽(与后来专权的王莽同名),他有个儿子叫王忽,任侍中。其曾说汉武帝遗诏可能有假,他说:“帝崩,忽常在左右,安得遗诏封三子事?”霍光因此深责王莽,逼人家毒死了自己的儿子。当年辅佐昭帝之人,还有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自然不满霍光一人专权,便联合燕王刘旦密谋“共执退光”。汉书说,昭帝听闻燕王书奏,既“不肯下”,而且“上不听”。似乎想说明,昭帝虽年幼却有主见。但是,昭帝年仅十四,凡事霍光做主,他又能干什么呢?有一句话,昭帝倒也实在:“将军为非,不须校尉”,你霍光要造反,还需要密谋组织吗?连禁军校尉都不需要的。因此,我怀疑,所谓燕王刘旦、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谋反之事,可能是有人罗织出来的。此事的结果,如汉书所说:“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被诛族,长公主、刘旦亦先后自杀。其结果是“光威震海内”,几乎无人可及了。

元平元年,汉昭帝亲政一年即驾崩了。汉昭帝卒时22岁,竟然无嗣。这也是奇怪的事情。野史对昭帝之死,深有怀疑。毕竟,日渐年长的皇上,对霍光肯定是一个巨大威胁。这个皇帝,据记载身材魁伟。他五六岁即“壮大多知”,“武帝常谓类己”,“始冠有八尺二寸”。应该身体不错。《汉书外戚传》说:“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霍光大权在握,甚至管到了皇上的房事。其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擅宠有子”。《剑桥中国史》说:“年轻的皇帝死时只有22岁,死得可疑;他显然还没有子嗣。他是否流露出什么迹象,致使霍光或其他人希望把他除掉,则不得而知。”昭帝无子,是不是拜霍光之赐?!

昭帝崩,既无嗣,当然要另觅新君。汉书说:“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汉武帝六个儿子,只剩广陵王刘胥。但是,这个人,“光内不自安”,霍光不满意。理由也是简单的。“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不过,我以为,霍光真正不安的,仍是刘胥早已成年,将来是不可控制的。于是,霍光便将目光扫向汉武帝的孙子辈了。最终,他锁定刘彻之孙昌邑王刘贺。在霍光看来,刘贺年方十九,又是纨绔子弟,胸无大志,正是他利用控制的对象。可是,这个刘贺,仅仅当了27天的皇帝,又被废了。其原因,汉书里写了一大堆。无非是找女人奸宫女之类,经常从宫外私自买东西进来吃,“常私买鸡豚以食”等等,鸡毛蒜皮之事耳。其实,霍光最不满的,乃是刘贺滥封属下官职之事。这个刘贺,进京之时,带了二百多人来,个个封官许愿。刘贺受玺二十七日,竟发诏封官“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显然,他也是一个敢作敢为之人。这样下去,怎生了得?于是,霍光上奏年仅十五岁的太后,当着百官的面,立即废除皇上。刘贺带进京的二百余人,除两人外,其余皆被诛杀。其权之大,可见一斑。

刘贺既废,谁来继位?于是,霍光思来想去,找到一个汉武帝的后代。此人即为卫皇后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当时,刘病已正流落民间。“巫蛊之祸”时,刘病已的祖父、太子刘据和父亲刘进均被杀,年幼的刘病已也被投入牢。后因群臣据理力争,才保住刘病已的性命。刘据案平反之后,刘病已寄居在祖母史良娣娘家。他就是汉宣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汉宣帝即位后,即改名刘询,其理由是“病已”两字太常用,怕臣民避讳不易。霍光荐刘病已,目的也是清楚的。这个皇帝,从小依倚祖母娘家,外戚之中,均为没落士人,将来不会影响其执掌大权。霍光的愿望,依然是想把汉宣帝当作傀儡皇帝。汉宣帝即位之后,霍光夫妇又做了两件不光采的事。汉书均有记载。一是将女儿霍成君嫁给皇上,二是将汉宣帝在民间所娶的皇后许平君毒死了,使他自己的女儿成了皇后。

有一点,霍光至少是看走眼了。汉宣帝饱受磨难,又深知民间疾苦。他显然是一个有抱负、也有城府的皇帝。汉书说:“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廉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宣帝处处表现出对霍光的敬重,不擅权不用权。尽管是装出来的。霍光去世之时,汉宣帝还“车驾自临问光病,上为之涕泣”,掉了不少的眼泪。他知道,皇帝报仇,十年也不晚。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即宣布亲政。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逐步开始剥夺霍家人的政治权力。此时的霍光一脉,在朝廷已盘根错节,势力强大。汉书云:“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甚为形象。汉宣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霍光家族军权。他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大司马,霍光侄孙霍山为尚书,削其实权。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将“羽林及两宫卫将屯兵”,“悉易亲信”,换成了自己的人。第二步,则下诏封原皇后许氏所生之子刘奭(shì)为太子。

这一切,自然令霍家人坐立不安。霍禹、霍山等人,甚为恐惧。汉书记载,他们梦见“井水溢流庭下”,“灶居树上”,家里老鼠“暴多”,与人相触,以尾画地,“鸮数鸣殿前树上”,“第门自坏”,等等。显然,都是凶象。于是,霍氏决定冒险。汉书说:“谋令太后为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以下,使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制引斩之,因废天子而立禹”。这是说,他们想让霍皇后下毒酒,毒死汉宣帝,然后由霍禹做皇帝。然而,此时的汉宣帝早已羽冀丰满、成竹在胸了。公元前65年,汉宣帝一举将霍家及其余党一网打尽。汉书说“禹要斩,显及诸女昆弟皆弃市。唯独霍后废处昭台宫,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可怜霍氏一族,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活口。霍光的老婆儿子被腰斩后,甚至还被弃尸街头,唯一活下的人,是霍皇后,在冷宫终其一生。霍氏一家,真正算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直到汉成帝之时,霍氏家族才得以抚慰。汉成帝刘骜时,仅仅为霍氏一家所置的坟头便有百余处,并“吏卒奉词焉”。霍氏一脉,毕竟为汉家天下立有汗马功劳,也算是皇恩浩荡了。

史书有云:“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霍光威震四海、自以为光宗耀祖之时,也给霍家埋下了祸根。这也是定数。另有史家评价:“骄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唉!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而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绝命诗明·方孝孺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难,挥师南下,企图夺取即位刚一年的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就在燕王出师之际,他的谋士姚广孝请求燕王道

  • 道光帝不好色为何广纳美女充斥后宫?道光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由于他在位很长一段时间内子嗣不丰,所以广纳后宫也是当务之急,皇后、嫔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见,正因如此,他的宫闱生活也是充满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在大清朝的诸多帝王中,道光是册立皇后较多的一位帝王,先后拥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着的时候册封的,一位

  • 秦末历史解密:到底汉高祖刘邦是不是个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宋·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

  • 刘邦先封雍齿的历史前提:新王朝面临严峻挑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以“能谋善听”著称于世,其用人之术也向来为人津津乐道。对此,他自己亦踌躇满志,尝言:“人杰矣,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界亦公认,在秦末义军众多领袖人物中,刘邦对贤达志士具有超越其他任何人的吸引力。实际上,在司马迁笔下,刘邦与每一位能臣、勇将的

  • 华佗之死原因考:并不只是曹操单方面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

  • 唐朝战神王忠嗣之死:唐玄宗晚期失去了自主判断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王忠嗣是唐朝中期人,在大唐帝国的军事史上绝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玄宗时期最出色的军事家之一。历史评价他用兵如神,智勇兼备,尤为难得的是,他品质高尚,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军队中都有极高的威望和地位。在他九岁那年,父亲以帝国军官的身份战死沙场,玄宗皇帝在慰问王家人时看到了王忠嗣,就说道:“你是大将之后,将

  • 袁盎和晃错的境遇:诬陷者和被诬陷者的轮回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诬告者在使用各种手段诬陷他人的时候永远都不会想过被他诬陷的人会以他之道还治他之身。凭空捏造在这里成了秘而不宣非到关键时刻不出手的秘密武器,诬告者最先出招,被诬告者避开后,立即反击,用的方法也是诬告。由此,汉景帝时期的晁错与袁盎的互相诬陷则成了诬陷史上的一个经典。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汉帝国历

  • 明朝历史上开国皇帝朱元璋祭奠黄帝陵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轩辕庙的碑亭里保存着一篇明太祖朱元璋祭奠黄帝陵的“御制祝文”,全文如下:“朕生后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继天立极,作涿裰鳎,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兴百神之祀,考君陵墓於此,然相去

  • 折奸侯燕广:靠着诬告揭发而封侯的汉代奸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在位时,一个叫燕广的布衣被封为折奸侯。“折奸”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因为里面有个“奸”字,幸好,前面还有个“折”字,大概意思是,燕广这个“侯”是通过揭发别人的奸情而受封的。但事实上,燕广是通过诬告才得到的这个侯。此事说来话长。东汉建立后,在诸侯王的问题上,仍旧执行西汉所定下的基

  • 大明朝的终结:闯王李自成和崇祯帝互断龙脉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李自成(1606~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祯皇帝,建立了大顺政权,但不久农民起义军就在吴三桂和满清军队的联合夹击下败亡,李自成也死于非命。有人说李自成和崇祯的两败俱伤是因为互断了对方的龙脉,才使满清的多尔衮捡了一个大便宜,这是怎么一回事?关于明皇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