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鸿门宴的起因:项羽兵近函谷关被刘邦军阻拦

鸿门宴的起因:项羽兵近函谷关被刘邦军阻拦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97 更新时间:2024/1/16 8:32:27

巨鹿之战后,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活埋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路上又捡到二十来万人。

函谷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此时,函谷关上旌旗飘扬,不是大秦的旗帜,而是一面画着“牛头”的大旗。城头换大旗,这意味着什么?项羽这才知道原来是比他大14岁的结拜兄弟刘邦已先他一步到达了关中。

城门紧闭,他这支成功打败秦军主力的威武之师雄壮之师胜利之师,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热烈欢迎一幕。

“开门!”项羽心中不快,拍了拍马独自到城门边一声怒吼。他的话音刚落,突听“嗖”的一声,一支长箭有气无力地落在他身前。

“沛公有令,没有他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入内。”一名将军模样的人站在城上威严地说着,显然刚才那一箭就是他射给项羽示威的。

“可恶的刘邦,欺人太甚,给我拿下这座城再说。”项羽,一声令下,手下几十万士兵便如潮水般向城边涌去。城上的守军本来就只有区区几千人,因此,项羽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这座“万夫莫开”的城了。

进了城,项羽的余怒未消,今天的闭门羹令他怒气冲天,非要找到刘邦,把他碎尸万段才解恨。这时,负责四处收集情报的人派上用场了,他们给出了刘邦所在的准确位置,刘邦的大军并没有在咸阳,而是驻扎在灞上。

咸阳近在咫尺,灞上也近在咫尺。先去咸阳还是先去灞上,这让项羽为难了。

去咸阳是因为那是秦朝的老窝,那是他一直想“取而代之”的地方。去霸上就是去找刘邦算闭门羹的账。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在还没有搞清事态状况之前,项羽也不敢乱来,于是听从范增的建议,先在鸿门扎下大营站稳脚跟再说。

是夜,项羽和将领们激烈地讨论刘邦的真正目的何在。这个问题一出,众将领纷纷畅所欲言,场面热烈得像一锅粥。有的人说他是怕大王;有的人说他是想独得关中;有的人建议让楚怀王来做主;有的人建议先给刘邦一点颜色看看再说。

正当众将领说得唾沫横飞之际,门外的卫卒带了一个人进来了,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使者带来了曹无伤的亲笔书信:“沛公已把秦王宫所有金银财宝占为己有,他下一步就是想当关中王啊。”

范增发话了:“刘邦原本是酒色之徒,但到了关中后,百姓送来的财物他不接,如花似玉的女人他不碰,看来他已怀有远大之志。这样的人留着后患无穷啊。”

“他想跟我争关中王?”本来就对闭门羹事件耿耿于怀的项羽终于发飙了,便叫使者转告曹无伤:明天攻打灞上,叫他做好内应的准备。

是夜,项羽手下的革命军磨刀霍霍,只待天一亮就杀向灞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曾、李或

  • 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寿:因崇尚西学被免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876年,因滇案签定的中英《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派驻驻外大使,今人看来是最正常、平常的一件事,可能认为与《烟台条约》中赔款、通商等项相比,此条不值一提。然而,当年这可是有“天翻地覆”之感的大事。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大使,这是近代国际交往的惯例和常礼,但中国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体育皇帝:赵匡胤创立少林棍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围棋高手——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6岁,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另见《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萧衍能活那么大岁数,大概与其中年以后事佛戒色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小重视体育煅炼。《梁书武帝本纪》(卷1)记载,梁武帝“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

  • 周厉王并不愚蠢:如果听召公的建议一天都过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帝王们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是不怕天下大乱的,在他们眼里“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但是,一旦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便换了个人似的,没有不希望稳定的。不但起兵造反的要坚决镇压,就是胡说乱说,议论国家大事,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人,也是要严加惩处的。这方面,古今帝王中,周厉王尤甚。周厉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国王

  • 揭秘:古代历史上朋友圈中难以想象的毒辣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朋友有好坏之分,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此乃社交常识,自古皆然。“管鲍之交”需推重,“高山流水”的知己更要珍惜,但是狐朋狗友切不可交,交之往往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古人云:“人心之险,胜于山川。”从古至今,因为交错了朋友而铸成大错悔恨终身的、甚至带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数不胜数,“千金难买好朋友”也不是

  • 历史疑云:禅让制这样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愿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咱就别去管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反正这是孔子推崇尧的话。孔子是圣人,圣人推崇的圣人,当然要用尽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语言了。“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这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莎士比亚:为何迷恋贵族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莎士比亚学也是西方一个解不开的迷。这位伟大剧作家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至高地位,影响无处不在,但他在世时却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日记、手稿,同时代人对其也廖无记载,人们从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真名还是化名,都无从考证。而西方学术界泰斗级人物斯蒂芬

  • 明朝最后一位皇子朱慈焕:75岁高龄仍被清朝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亡后,崇祯的皇子们都何去何从了呢,他的最后一个儿子,在七十五岁的高龄,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迟!崇祯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广安门入城,守军或降或散。崇祯皇帝只好“御驾亲征”,亲自上马持枪突围,兵力是几十个太监。谁知到了朝阳门,守将已降,闭门不纳,向北转走安定门,可太监们却砍不开被锁住的

  • 汉宣帝刘询: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监狱出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

  • 揭秘:千古贤君唐文宗为何竟被活活被太监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个皇帝光靠约束自己是没有用的,要远离宵小,选用贤才能臣治国才是硬道理。可是,自唐德宗以来,宦官典掌禁军已经成为制度,宦官势力的膨胀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又由于唐文宗本身就是宦官拥立的,所以,宦官的权势就更是不断地扩大了。大唐王朝后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便是唐文宗终于在皇位上发动了对早已尾大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