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77 更新时间:2024/1/22 8:35:55

导读:战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类人才或者写文章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者游走天下说服国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那些游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游说之机谋取高官厚禄,在显名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人在获得利益之前,要么是经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如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张仪被打得满地找牙;要么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孙膑,求将不成反而被施以膑刑;吴起,自己到了楚国却立即下令禁止往来的游说之士。原因在于,他们被重用,就意味着旧有的高官将下台,意味着旧贵族的利益将被这些新贵所获取。但是燕国出了一个郭隗,他向国君推荐人才时,却不忘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由于他说得巧妙,道理能够被国君认可,国王还真的给了他所要的东西。可以说,郭隗是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第一高手,是中国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这一点,从古到今无人能比。

燕国能够列入战国七雄之列,说明它不是一个小国,齐国的威王刚刚即位那几年,还曾经被燕国打败过,可见燕国也具有相当的势力。可是到了燕王哙即位以后,这个燕国就出了一点儿状况,什么事情呢?这个燕王哙要效法帝禅让!他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反倒做起了臣子。这绝不仅仅是位置互换那么一种简单的关系,而是牵扯到利益重新分配,官场重新洗牌的一个大问题。结果子之当权三年,燕国大乱。太子平和将军市被联合起来攻打子之,没有成功,将军市被又反过来攻打太子平。就在这种乱哄哄的局面之下,齐湣王以平定燕国叛乱为借口派兵进入燕国,结果是没有遇到丝毫抵挡,齐国很快进入了燕国。齐国人杀死了子之,同时杀死了燕王哙。由于齐湣王在燕国的政策失当,其称霸天下的野心又被其他各国所不容,因此,太子平在燕国人的共同帮助下赶走了齐国军队,登上了燕国王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以后,哀悼死者,慰问孤寡,与百姓同甘共苦,燕国恢复了稳定,民心又重新凝聚起来。燕昭王时刻想着为燕国和自己的父亲燕王哙报仇,但由于国家破坏严重,百废待兴,报仇之念只能先放在后边,恢复国家实力才是迫在眉睫之事。为此,他以非常谦恭的态度和丰厚的礼物来招揽人才。他对大臣郭隗说:“齐国因为我的国家内乱而出兵攻破我们,我深深地知道,我们的国家还很弱小,不足以报先王之仇。但是,如果能够得到贤士一起来治理国家,洗雪先王的耻辱,这也是我的愿望啊!先生如果是看到这样的人才,我一定亲自前去侍奉他。”

这个郭隗是个非常善于讨巧的人,他没有说一定留意或者让国王张贴“求贤令”之类的文告,而是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郭隗说:“古代有一位国君,他想求得一匹千里马,于是拿出来一千金让自己的一个侍臣去购买。当这位侍臣到了要去的地方时,听说的那匹千里马已经死了!这个侍臣并没有空着手回来,而是用五百金把那匹千里马的骨头买了回来。回来后,国君一看大怒,可那个侍臣却说:‘死马我们都把它买来了,更何况是活马呢?君主您暂且等待一番,千里马很快就会来到了。’果然,不到一年时间,这个国君得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讲这样的故事,只是为自我推销做一个铺垫,他接着对燕昭王说:“现在,大王您一定要招纳贤士,就像那位国君购买千里马骨一样,从我郭隗开始吧!您想,像我郭隗这样的人尚且受到礼遇,何况比我郭隗更贤能的人呢?他们一定不会嫌路途遥远,会像千里马一样,不止一个地来到燕国。”

燕昭王听懂了他的话,于是给他扩大装修府邸,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果然,天下一些有能力还没有得到重用的人都争着前来燕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人,魏国的乐毅,赵国的剧辛。尤其是乐毅,他后来率领燕国的军队,在三晋军队的协助下(秦国派了很少一部分人,只观战,没参战),于济水打败了齐军,并独立攻破了临淄城,一举夺取了齐国七十余城,不但报了燕国之仇,还几乎令齐国亡国。郭隗不愧是古今自我推销的第一高手,从以后在燕国所起的作用来看,他的确不是拔尖人才,但由于他成功地推销了自己,却成为了燕国此后最大的获益者。

从他的自我推销获取成功可以给与我们两点示:一是把自己当做一种标尺,让他人用这种标尺去衡量一下自己,由于这个标尺的高度很有限,所以,不少人都会觉得自己远远高于这个标准,因此才会纷纷来到燕国。这就是说,他这把标尺的标准只不过是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架子,只是招揽千里马的一个幌子,真正的千里马是你们——有想法到燕国来的人。不过,这把标尺虽然不高,他所要的待遇却很高,因为他给燕昭王定了一个价,死千里马的骨架五百金,我总要比那副骨头架子强一点儿吧!从燕昭王后来给他的待遇来看,他这副死千里马的骨架,卖了一匹最好千里马的价钱。乐毅这匹真正的千里马标价的确比他高,可所得到的实惠根本就不如他(乐毅封地在齐国境内)。不用说,剧辛压根儿就赶不上他。

二是,他其实只和燕昭王说明了一个道理——用事实说话,这要比华丽的辞藻管用得多。这个事实就是从他郭隗开始。战国中后期正是策士大显身手的时代,也是人才大流动的时代。人才向何处流动?这要看吸引人才流动的原动力究竟有多大。士是一个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一个阶层,他们进一步就会进入贵族社会,退一步就会沦为平民,他们的走向,说到底不过是一种趋利行为。战国的公子们动辄食客上千,可是他们一旦失势,立刻就会门可罗雀,就是对这种趋利行为很好的诠释。郭隗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把自己的价码提高,让他人觉得燕国的“利”很丰厚,所以才会向这边赶。否则,一个偏僻、寒冷、弱小且穷困的燕国,人家凭什么到你这儿来?当然,燕昭王并不是上当受骗才这样做,他需要国内稳定,郭隗这样的人应该满足他们的一些要求;要想招揽外来人才,也需要让他们看见利益的诱惑。郭隗正是看明白了燕昭王的这个心思,所以才敢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可以说,一个能够成功推销自己的人,必定是一个最善于捕捉和把握时机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晚清慈禧擅权的开始:皇室立嗣违规立了光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便成了问题。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后无子,应从皇族近支中选出一男性晚辈继承帝位。同治皇帝载淳是“载”字辈,其下是“溥”字辈,按祖制,应从“溥”字辈中选一人继承帝位。但立“溥”字辈的人继承帝位,慈禧将因其孙辈为帝而被晋尊为太皇太后,位虽尊

  • 汉献帝因何而死:历史上最没有尊严的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东汉末年,宦官杀何进引起土族豪强的不满,起兵诛杀宦官,汉少帝与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逃出京城,路上遇到董卓,少帝见董卓粗俗吓得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镇定自若呵斥董卓:“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因此获得董卓好感,被立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当权后大权独揽暴敛凶残,想杀谁杀谁,想

  • 揭秘:三国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两个文人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奸雄曹操最佩服两个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可谓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经常称赞荀彧、荀攸叔侄俩是天下最大的贤人君子。荀彧很小的时候,南阳名士柯颐就说他将来是“王佐才也”。但荀彧早年仕途坎坷,先在董卓手下做官,

  • 天启六君子案: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栽赃。当天晚上,徐大化就写出弹劾杨涟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魏忠贤本是河北肃宁县一个混混,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因赌博输得精光,竟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万般

  • 杨慎家族缘何离开了大明的权力中心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出生于四川新都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成化十四年进士,先于其父一届,时年十九岁。杨慎是杨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二十四岁时参加会试,殿试第一成为本科状元。一门三代进士,还出了一个状元。这样的家族不仅仅在新都,就是在全国,亦属罕见。

  • 当皇帝就得靠抢: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阳寿尽了后来怎么会多了20年,唐高宗李治下面一个皇帝是谁,如果李世民多活20年

    导读:他翻开李世民给他的教科书,李世民写的书就像他做的事,冠冕堂皇,全是大道理。李治天资有限,猜不透父亲的哑谜。他苦苦思索,究竟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才让他做起事来缚手缚脚?他不得不重新学习唐朝历史,看看自己的爷爷、自己的爸爸是怎么当皇帝的。最后,李治得出一个结论。在唐朝,当皇帝不容易,要靠“抢”!爷爷

  • 汉高祖刘邦得江山封功臣:如何让未受封者不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献帝还有收人在后头,皇帝打下江山把功臣全杀了,就让我万里江山去纵横

    导读: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一口气封了二十几个功臣。接下去,其余的将领日夜争功不止,竟然封不下去了。有一天,汉高祖看见那些尚未得到封赏的将领成群结伙地坐在沙地上,神色诡秘,交头接耳。他不禁起了疑心,询问谋臣张良这是怎么回事。张良说:“陛下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他们是在商量谋反啊。

  • 刘备曾经十易其主?反复无常的刘备能算英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前期一直失败的原因,反复无常的人的表现,刘备后期为什么这么狂

    易中天说刘备有“英雄之义”,这提法不够严谨。在他的当代人中,袁绍说他“弘雅有信义”(《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而吕布的部下却说他“反复难养”(同上书·裴注引《魏书》),前者说他有信义,后者说他没有信义,是互相矛盾的。其实,无论是古人或今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而作为群雄角逐中的一“雄”

  • 宋朝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什么被抓入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被陷害,苏轼因为什么入狱,苏轼乌台诗案事件

    北宋元非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庭命官皇甫遵来到湖州,将上任太守三月的苏轼如捉鸡鸭般抓走了,旁观众人无不震惊.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一、文者无心,小人有意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调往湖州时写了一篇《谢湖州上表》。其中流露出一些不满情绪。时值北宋政治斗争激烈,变法的王安石起用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与司马光等元老重

  • 宰相互相掐架:唐玄宗为何破例设了三位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抢了杨玉环后李瑁怎么办,唐玄宗重用的两个著名的宰相,唐玄宗在位时期的宰相

    导读:按照以往的惯例,唐玄宗通常只设置两个宰相,一主一辅,相互配合。可是当张说进入宰相班子的时候,他的前面已经有了张嘉贞和源乾曜两位宰相。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打破惯例,设立三位宰相呢?“三驾马车”能否同舟共济,各尽其能,辅佐唐玄宗呢?本文摘自:《蒙曼说唐:长恨歌》,作者:蒙曼,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