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古代大臣被赐死后还要谢旨,是因为什么?

在古代大臣被赐死后还要谢旨,是因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196 更新时间:2024/2/11 5:18:17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想必我们都看了很多的古装剧,这种通过影视的形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在电视剧当中,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感受他们的生活,重温历史。

在古装剧里我们经看到这样的场景,当他们被皇帝赐死时,不但不会反抗,相反还会说出这样一句话“谢主隆恩。”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

在古代任事情都有专门的制度,赐死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的含义就是针对皇宫里的人们犯错时候的惩罚手段,赐死的手法多种多样,在影视剧当中我们常见的有五马分尸、赐白绫、赐毒酒等,每一种方法都非常残忍。

这种制度历史非常悠久,据有关记载,应该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它是一种皇帝专门使用的刑法,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法惩治所谓的罪人,因为在古代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从皇帝口中说出的话,做过的事都用“赐”这个字来修饰。

赐死的范围并不是普通百姓,大部分都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或者皇亲国戚,亦或者是皇宫里的人,我们一位比较熟悉的大臣年羹,他就是被雍正皇帝赐死的,年羹尧在当时是建立丰功伟绩的人,百姓以及大臣对他的拥护让皇帝有了危机感,皇帝非常聪明,既不想引起民愤,也不想让自己背负骂名,就用赐死的方式让年羹尧结束了生命。

我们都很奇怪,被赐死为什么还要谢恩,因为在古代皇帝拥有最高的权利,他如果想要让一个人消失,那是易如反掌的,对待不同的身份的人,他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这个人还有威望,他一般都会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让他根深蒂固的势力都受到影响,既要没收财产,也要去除功名,对于一些一般人物,皇帝可能就会轻而易举地处理掉。

皇帝赐死以后,一般都会有示众的环节,在影视剧当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些犯人被关到囚车里,很多百姓都会往他们身上扔垃圾,说一些极其难听的话,还没有到执行死刑,人已经快不行了,示众的作用就是警告一些有忤逆想法的人,清朝大臣肃顺受到了非人的折磨,死状极其残忍。

与他相比,载垣端华还是比较幸运的,至少让他们在屋中了结,既保留了全尸,也让他们留住了颜面。

如果被皇帝赐死以后去谢恩,可能会保你全家性命,如果一旦反抗,后果可想而知,因为在古代有一个极其残忍的处罚方法,那就是诛九族,不管你的家族势力有多大,一旦受到这种刑法,那就意味着子子孙孙都要受到牵连,所以很多人都为了保全家人,而选择坦然接受,因为他们的反抗是没用的,反而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能够被皇帝赐死的人,是不会有生还的希望的,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会难免一死,他们会用各种方法逼迫你主动现身,比如说用家人做人质,这是很多人都难以抗拒的。

被赐死的时候一般会有两种场所,一个是在犯人的所在地,另一种情况就是将其押入大牢,所以说,一旦被赐死,任何的挣扎都是没有意义的。

古代的诛九族其实是最残忍的刑罚,因为他除了让犯错的人得到惩罚,就连整个家族都要受到牵连,不管年龄大小,官位高低都难逃一劫,这难道不是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吗?除了诛九族,还有一种就是与犯罪人有关系的人也会受到相应惩罚,比如说流放或者贬职,这已经是当时最轻的处罚了。

历史上能够逃过赐死的人少之又少,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应该只有一人,他就是贾道冲,当时贾道冲被皇帝赐毒酒,而他的儿子贾直言却愿意替父亲受过,在父亲即将饮下毒酒时一把抢过,或许是上天被贾直言的孝道所感化,他竟然喝完之后没有死,这在历史上堪称为奇迹,皇帝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也被这种浓浓的父子之情所感动,因此皇帝将赐死的命令撤回,让他父子俩去流放,这在当时已经是最轻的处罚了,也是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个逃过赐死的人。

其实在皇帝赐死的惩罚中,皇帝驾崩以后,妃子能够得到被赐白绫的结局已经是最幸运的,最残忍的一种方式就是殉葬,活生生的将妃子推进墓室,都可以算得上活埋,听起来也是极其残忍。

皇帝的赐死制度延续了很多年,在古代,这已经在皇帝和大臣之间。成为一种不成的制度,其中的意义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了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

在古代法律系统不够完善,皇帝所说的话就叫做圣旨,有一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有一些想法也是不够成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规定,利用这种赐死的制度可以让满朝文武大官更加忠于皇帝,一旦有人有二心,后果可想而知。

在古代,大臣都会无条件的服从于皇帝,皇帝叫大臣做什么,他们习惯性的不会反抗,即使用赐死的制度,他们大部分也会心甘情愿的接受,甚至一些大臣认为被皇帝赐死是一种维护人格尊严的处死的方式。

从这些制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一些弊端,盲目的尊崇让很多人失去了真正的公平,我们也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多么的重要。

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国家把法治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只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才能够真正稳住人心,因为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发展,意识会更加独立自主,实现社会发展,是需要道德和法制的双重作用的。

通过对古代制度的研究,也让我们深知活在当代中国的强大幸福感,感谢伟大的祖国给予的强大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年外戚何进简介: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何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何进(?~18

  • 雍正为什么要立下秘密立储法 雍正出于什么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秘密立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雍正会创立秘密立储法?雍正此举有什么意义?清代建立以来,在皇位传承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雍正帝即位后,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

  • 历史上韩林儿为何不让位朱元璋来保全自己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韩林儿,栾城人,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纵观华夏历史就可以发现,小明王韩林儿和汉献帝在二人的一生十分有相似之处,汉献帝刘协被董卓和曹操控制,而到曹丕继位以后,更是急不可耐的逼迫刘协将龙椅让出,最后寿终正寝而得以善终。而小明王韩林儿也是先后被和杜

  • 名将朱灵不受曹操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名将朱灵不受曹操重用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灵,至追随曹操后,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在击袁术、守许南、征荆州、平马超、破氐帅等诸多战役中,屡立战功。可到头来,朱灵虽战功累累,却不被曹操信任,反饱受曹操怨恨。朱灵,不管是监管失职,致使刘备脱离曹操的软禁;还

  • 软饭硬吃的穷小子陈平怎么成了大汉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软饭硬吃的穷小子陈平怎么成了大汉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西汉丞相陈平算得上汉初一朵奇葩,他的老家在阳武县户牖[yǒu]乡(今属河南原阳县东北),出身寒微,生年不详。《汉书》记载:陈平小时候家里很穷,年纪不大父母就先后离世了,他跟着哥哥陈伯一起居住。自幼爱读书,喜好研究“黄

  • 朱常洛是不是明朝最苦命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朱常洛是不是明朝最苦命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常洛是朱翊钧和宫女所生,因为出身卑微,所以在万历帝眼里这个儿子并不得宠,甚至根本没有承认他的打算。但是最后皇帝被太后和大臣们逼的没有办法,终于还是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不过立为太子后日子也并不好过,郑贵妃一伙整天密谋夺嫡。朱

  • 历史上朱元璋能成为一代帝王,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厉害,朱元璋后面有几个皇帝,朱元璋上一任皇帝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首先,朱元璋堪称传奇,最重要的是他有强运,在当时比他有强运的也不少,但只有他把握住了。朱重八,也叫朱八八,是朱元璋在参加起义军之前的名字,元朝统治下汉人平民一般只会用生辰年月命名。刘邦不是白手起家,

  • 在正史中郭淮是什么样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郭淮是司马懿的心腹吗,赵国太子赵佾的结局,赵子泉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郭淮,字伯济,出生于名门世家,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郭淮是曹魏名将,在演义中,因为追击姜维,被姜维回身一箭射死,然而,在正史记载中,郭淮可不是被姜维射死的,郭淮于正元二年(255年)去世。演义中的郭淮,表现平平,很一般,在史书记载中,连司马懿都要给他面子

  • 曹操都已经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为什么不敢直接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为什么称帝,如果曹丕不篡汉,曹丕如果不称帝

    对曹操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曹操不直接称帝?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起义,想要给世界改头换面,也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正是因为如此,在这段岁月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卓越的人物,他们用自己

  • 曾驰骋沙场的汤和,晚年为何变得谨小慎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曹刿论战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沙场的意思

    曾驰骋沙场的汤和,晚年为何变得谨小慎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明初特务制度概况明初特务政治,导致功勋将领人人自危,如《明史汤和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③汤和晚年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关于国事的相关议论,从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从这段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