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都已经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为什么不敢直接称帝

曹操都已经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曹操为什么不敢直接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90 更新时间:2024/1/19 23:59:49

对曹操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曹操不直接称帝?

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奸臣当道,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起义,想要给世界改头换面,也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

正是因为如此,在这段岁月中,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卓越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传出了一番天地。在天下英豪角逐的过程中,总是有胜负的,最终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个阵营获得了胜利,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有意思的是,这三人里面,最有能力的人是曹操,势力最为强大的人也是曹操,但是唯一一个没有称帝的人也是他,这是为何呢?

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曹操出生于宦官世家,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颇有名望。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也让曹操有了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操还是个对武艺、兵法非常有兴趣的人,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这样的一个人,只要有机会,自然也就有了一飞冲天的可能。

果然,当天下大乱之时,曹操抓紧了手中的机会,并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一统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让国家有了喘息的机会。因此,虽然当时的人们并不愿意承认曹操的正统地位,但是却对他的能力有所赞赏。

在曹操后半生中,他位高权重,甚至皇帝都成为了他手中的傀儡。然而这样的一个人,终究没有走上谋反的道路,这是为何呢?其实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骂名,来换一个自己早已经拥有的实际权力的空名头。

曹操深知,汉朝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汉室的正统地位为人们所生深深信服,倘若他随意造反,必然受到天下人的指责和唾骂,可能会让他这辈子的付出都付诸东流,成为千古罪人。而这一切,是曹操所不愿意看到的。

还有另一个原因在于,曹操并没有完成一统大业,他只不过一统了中国北方,但是却无法击败刘备和孙权。如此一来的话,倘若他随意称帝,那么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甚至让敌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这样的局面是不利的。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做事情会考虑周全,他了解自己的权力早已经超过了皇帝,即使没有皇帝的名号,天下终究还是归他管的。同时曹操也深知,即使自己没有称帝,他的后代也会称帝,如此一来天下依旧是曹家的,又为何要着急呢?因此,对利害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曹操发现自己不称帝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便没有了改变的想法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曾驰骋沙场的汤和,晚年为何变得谨小慎微?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出自哪,曹刿论战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沙场的意思

    曾驰骋沙场的汤和,晚年为何变得谨小慎微?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明初特务制度概况明初特务政治,导致功勋将领人人自危,如《明史汤和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③汤和晚年为人处事方面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关于国事的相关议论,从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从这段史料

  • 为什么汉武帝会颇受诟病?重用酷吏导致国进民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使者咋都这么厉害,汉武帝为什么不重用东方朔,汉武帝打击豪强

    汉武帝的优秀继承人,他的曾孙汉宣帝曾一语道破汉朝政治的实质:“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王道,即儒家宣扬的以道德礼义教化为核心的仁政,它只是汉朝施政的一方面,而霸道,即以严刑峻法为核心的法家则为施政的另一方面。更进一步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外儒内法,即以儒家作为装饰

  • 岳飞北伐被叫停和秦桧没关系:南宋朝廷没钱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后人投降秦桧后人战死,岳飞继续北伐会怎样,如果南宋支持岳飞北伐

    我们读《水浒》,其实也是读货币的流通,英雄豪杰的理想人生境界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称金银。吃喝之余,少不了要有手头把握海量货币的乐趣。好汉们最爽的举动除了打抱不平,就是拿出一锭银子,砸在柜台上,大吼一声:小二,上酒!宋公明之所以被称为“及时雨”,就是因为他把货币带来的便利,输送给穷人和落魄的

  • 司马懿虽最终获胜 但为什么特别畏惧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输给了司马懿吗,诸葛亮为什么怕司马懿,司马昭看穿了司马懿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作战心理,可以用三个词来描写: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什么会这样呢?理由如下:1,战前司马懿的心理对诸葛亮就特别畏惧。司马懿是个站的比较高的战略家,有好多别人没考虑的事,他很可能考虑了。战前,有三件大事使司马懿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多的畏惧。其一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实现了“隆中对”的重

  • 刘备的好口才:凭此竟两次在袁绍手下死里逃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投奔袁绍是哪一年,刘备断后笑话,刘备经历的磨难

    如果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出去斩首。旁边也没有一个为你说情的人,那么,你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刘备这个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枭雄,就面临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危险。袁绍派出了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颜良去征讨曹操,却被正为曹操效力的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因为关羽手快,颜良甚至连“来将通名”还没来得及问

  • 关羽恃才傲物:其实只是替刘备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降汉不降曹,关羽是什么样的人,关羽为什么只服刘备

    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源自陈寿的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之所以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发生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在攻取成都的战役中,马超不负众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为刘备立下大功一件。由此,他逐渐居功自傲起来。

  • 中国十大没能顺利登基的悲情太子:十大悲剧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太子,一国之储君,未来的帝王,在登基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登基后是上帝之下,人类之上啊,算是最有前途的职业了,而且绝对是独此一家,别无他号的金字招聘,可是历史上却有些太子永远无法等到登基那天,可谓悲惨之极。可能有看客会说,在国家日益凋零,皇权旁落,社稷将倾的时候,不要说是太子,就是连皇帝都朝不保夕

  • 刘渊一个匈奴人为何称汉皇帝?自称是汉室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皇室后裔,刘渊灭西晋,刘渊是匈奴人吗

    匈奴大单于刘渊为什么姓刘?西晋末年,一场宗室之间自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使日益腐朽的司马氏政权江河日下,对国内匈奴五部的控制力也大大衰减。早就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刘渊借中原板荡之机,在西晋北部版图上独立门户,建汉称帝,攻城掠地,由此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幕。刘渊,生年不详,祖父为南匈奴单于於扶罗,父亲为

  • 曹操刘备为什么都要杀吕布:吕布不讲底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为什么要收留吕布,刘备为什么害死吕布,吕布和刘备怎么闹翻的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看"三英战吕布",像关羽、张飞这样的顶尖的搏杀高手,再加上刘备,对他也是奈何不得,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其勇猛了。按说,这样一位大英雄,可以开创一番事业的,可吕布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最终成为一个流星,还落得了一个无情无义的恶名。人常说,读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

  • 曹操为何总能选择正确的方针?郭嘉的运筹帷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郭嘉为什么知道司马懿要谋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郭嘉的十胜十败论

    郭嘉和曹操谈的时间肯定不短,因为后来史书上记载郭嘉评论的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就有很大的篇幅,出来以后,曹操说:“使孤成大势者,必此人也!”;郭嘉说:“真吾主也!”郭嘉的才能主要在于战略上的高明,属于那种“运筹帷幄内,决胜千里外”的谋士,而非审配许攸那等战术类的谋士。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大哭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