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文帝如何虚心纳谏: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好手段

汉文帝如何虚心纳谏: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好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1/23 4:11:16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在举行祭祀后召见贾谊。深宫夜静,灯影昏昏,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低声絮语、绘声绘色;汉文帝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君臣两人在“宣室”秉烛长谈。因为谈的投机和兴奋,汉文帝全然忘却自己本应高高在上的君主身份,降尊纾贵,不知不觉间数移座席,双膝一次次靠近贾谊。汉文帝深为贾谊的高见所折服,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唐朝诗人李商隐特为此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然如今对这首诗存在多种解读,有的将此诗视为诗人托古讽时的感慨;有的理解为影射帝王不关心民生疾苦,荒于正事,昏庸无能……但无可否认的是,所有的负面评说皆因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引起。

如果说汉文帝不关心民生疾苦,显然有悖史实。史料显示,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被世人所称道的贤明君主,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被史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汉文帝以安民为本,躬身节俭,励精图治,减轻租赋,消减徭役,谦让宽容,形成了清明、繁荣的局面。

贾谊究竟对汉文帝说了什么,尽管司马迁没有记载,我们可以依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進行一番推测。但值得追问的是,作为一位开创“文景之治”的“有道明君”,汉文帝为什么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不问苍生问鬼神”呢?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故之时,一些当政者总是求助佛道神的力量,祈求指点和庇佑。以讲授《公羊春秋》见长的大学者董仲舒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解“天人感应”的道理。在他看来,每当有社会乱象发生之时,上天就会通过灾害或怪异现象警示世人。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37年,火星占据了心宿区,而心宿区正属于宋国的地盘。这种天象让宋景公非常忧心。掌管星象的子韦提议:“可以把灾祸转嫁到丞相身上。”景公不肯:“丞相就像我的胳膊和大腿,不能丢啊!”子韦又提议:“可以转移给百姓。”景公又不同意:“国君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没了,国君奈何?”子韦又说:“那就转移到一年的收成上吧!”景公说:“收成不好,百姓就会贫困,那我依靠谁当国君!我的性命该结束就结束吧!”

子韦听了,非常感动的说:“上天全知全能,对人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您说了三次充满仁愛的话,上天一定会赏赐您三次。今晚火星就会移开,您的寿命也可延长。”果然,当晚火星移动三次,宋景公的仁愛之心也使自身祛祸换福。

汉文帝的亲身经历也使他足以相信“鬼神”的存在。据《史记》记载,一天晚上,汉文帝梦见自己正在登天,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已十分接近南天门,但总是登不上去。突然,一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那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汉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能把自己推上天的人,必定是个奇才,而且邓与登谐音,邓通即登通,有登天必通之意,认定了梦中助他登天的人便是邓通。因此文帝对邓通恩宠有加,以巨万赏赐给他,官封上大夫。

汉文帝时期,“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汉文帝有感于汉王朝面临的危机,求贤若渴,召见作为逐臣的贾谊。可以想见,“问鬼神”之中一定含有治国所需的丰富智慧,问得明白,才能促進苍生之福祉。因此,从此意义上说,汉文帝“问鬼神”与“问苍生”并行不悖,“问鬼神”就是为了“问苍生”。

汉文帝的“问鬼神”实则是一种虚心纳谏。古代帝王都讲究修德政,而帝王本人的品德即是德政之本。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在每次上朝途中,专门听取那些无资格上朝進谏的仕人的谏议,而且总是心平气和,并从中选择出有益的谏议。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做到虚心纳谏,并且择善而行,这与汉文帝个人的品德、操守紧密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拼死拒登皇位的宋朝三帝:宋钦宗为何惧怕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最耻辱的皇帝,谁继承了庆帝的皇位,宋朝十八帝

    导读:在中国封建社会,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位处社会阶层的最高峰。他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不受任何律令的束缚,为所欲为;他拥有无限的财富,可以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他拥有众多倾国倾城的佳丽,享尽齐人之福。正因为皇位具有如此“魔力”,遂成为众多权谋者梦寐以求的目标,甘愿为其赴汤蹈火。奇怪的是有宋一朝十八帝中,

  • 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肯迁都而选择吊死煤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皇帝被晒尸,崇祯为什么不南逃,崇祯皇帝的现存后代

    明朝末年,朱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忧外患的危局使崇祯皇帝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关外清军虎视眈眈,西南张献忠一路沿湖北、湖南夺关占地,准备全面占领四川;更严重的是李自成已西进潼关,占领西安,控制了西北,整顿兵马要直取北京,大有称王建国之势。国家社稷危在旦夕,如果此时崇祯皇帝权衡利弊,当机立断,迁

  • 荒唐的陈后主陈叔宝:两次给爱妃下跪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令妃又让皇上吃醋了,王爷叫道救侧妃,王妃不再挣扎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非皇帝莫属,草民百姓见之则跪,群臣官僚迎之则拜。那么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又会跪谁呢?当然是天地和父母了,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听说过有皇帝给自己的妃子下跪的吗?没有吧!且听笔者一一道来。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称帝到清朝末年溥仪退位,中国开始了

  • 汉武帝刘彻:“腹诽”入罪的始作俑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和汉武帝什么关系,皇帝刘彻个人简历,汉武帝刘彻的简介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上台时,他才15岁,三朝元老窦婴担任丞相,帝国实权由窦太后掌握。这时,有个叫田蚡的人,因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也想当丞相。只是田蚡与窦婴相比,资历实在太浅,何况窦婴也是外戚(窦太后家里的人),后台也很坚硬。所以田蚡只能等。光等还不行,还要向窦婴拍马屁,经常到窦婴家里应酬讨好,见了窦

  • 明朝少年英雄:夏完淳和父亲老师一起为国尽忠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少年英雄完整版,王朴的儿子,中国少年英雄有哪些

    明靖交迭之际,壮烈殉国牺牲的仁人志士和儒生士大夫数以十万计,但均湮灭于历史 的烟尘之中。时至今日,国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知道“我大清”的雍正、康熙、乾隆、多 尔衮以及“刘罗锅”、纪晓岚等满州帝王及驯奴臣仆,绝对不会有超过百分之五的人知道 夏完淳——这位明末殉国的翩翩美少年。他牺牲时年仅17岁(虚岁),

  • 汉元帝一生最悲剧的事情:平白无故送出了王昭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昭君和汉元帝的故事,王昭君悲惨的一生,王昭君有多惨

    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西汉“单于天降”瓦当最后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的对立。在汉元帝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

  • 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白痴皇帝:肉粥皇帝司马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衷嵇绍,让百姓喝肉粥的皇帝是谁,司马炎为何选司马衷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一口气解决了一万多名青年女子在后宫就业的问题。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

  • 辩机和尚是谁?揭秘辩机和尚和高阳公主偷情疑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阳公主和辩机欢爱,历史上的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高阳公主和辩机的电影

    辩机,生年不详,十五岁出家,师从大总持寺著名的萨婆多部学者道岳。并驻长安西北的金城坊会昌寺。帮助玄奘翻译经文,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与唐太宗之爱女高阳公主私通,后来高阳公主相赠之金宝神枕失窃,御史庭审之时发案上奏,发现高阳公主与辩机的私情,唐太宗怒而刑以腰斩。辩机其人辩机的家世和详细履历,今已难以

  • 永乐皇帝朱棣的身世之谜:谁才是他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高炽母亲是谁,朱棣的生母究竟是谁,朱棣母亲是朝鲜人

    第一个妈妈:皇后马秀英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

  • 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唐高宗灭高句丽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就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最后控制了朝廷大权,于是人们对唐高宗的昏庸就坚信不疑了。不过,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