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永乐皇帝朱棣的身世之谜:谁才是他的母亲

永乐皇帝朱棣的身世之谜:谁才是他的母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26 更新时间:2024/1/4 23:09:12

第一个妈妈:皇后马秀英

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迹》中有相同的文字:“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次秦愍王挟,次晋恭王桐,次上,次周定王。”朱棣更是亲口说过,他的母亲是皇后马秀英,“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但也有秘史称,马皇后根本就没有生育能力,一世无子,正史上记载的包括太子朱标、燕王四子朱棣在内,几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马皇后采用了过去皇家最惯常的手法,把别的妃子所生育的孩子据为己出,是一出明版“狸猫换太子”。这种说法,为朱棣的生母之谜平添了一份神秘。第二个妈妈:朝鲜女子李氏称李氏为朱棣生母不少人很相信,认为证据很充分。

《南京太常寺志》有这样的文字:“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后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左二位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王、潭王;左三位皇贵妃,生湘献王、肃王、韩王、沈王;左四位皇贵人,生辽王;左五位皇人,生宁王、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太常寺为皇家机构,《南京太常寺志》自然算是皇家文字,其记载应该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明人沈玄华在《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十四韵》中有:“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因此,包括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在内,都深信朱棣的生母为“碽妃”李氏。

碽妃,为高丽(现在的朝鲜)选送给朱元璋的女子。此说法见民国学者陈作霖《养和轩随笔》:“予幼时游城南大报恩寺,见正门内,大殿封闭不开。问诸父老,云:‘此成祖生母碽妃殿也。妃本高丽人,生燕王,高后(马皇后)养为己子。遂赐(碽妃)死,有铁裙之刑,故永乐间建寺塔以报母恩。’与史志所载皆不合,疑为谰言。后阅朱竹坨跋《南京太常寺志》,云:‘长陵系碽妃所生’。复见谈迁《枣林杂俎》,述:‘孝慈高皇后无子,即懿文太子(朱标)及秦、晋二王,亦李淑妃产也。乃仅齐东之语,不尽无稽也。’”朱元璋处死李氏,是因为朱棣。当时李氏尚未到预产期,朱棣便急急出生了,是个早产儿。朱元璋遂怀疑李氏与人私通,给自己戴了绿帽子,龙颜大怒,赐碽妃“铁裙”之刑。这样,碽妃活活给折磨死了。朱棣知道自己的生身之事,在皇袍加身后,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在南京重建大报恩寺塔,以报答生母碽妃。但这些记载都是后人所写,真实性无人能保证。与马皇后“狸猫换太子”手法如出一辙,朱棣也来了一个障眼法,建塔的名义“以报答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养育之恩”。在当时,大报恩寺塔常年大门紧闭的,属“禁地”,以保守这个惊天秘密。有人悄悄进去过,发现里面供奉的真是碽妃像。

但事实上朝鲜向中国称臣送贡女是在1365年,而史学上明确记载,朱棣生于1360年,其时朱棣已5岁了,难道朱棣是她从朝鲜带来了的?显然是不可能的,根据这种推测,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说法也不靠谱。第三个妈妈:元顺帝妃洪吉喇氏这个说法,可上溯到朱元璋没有称帝前。在至正年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郭子兴病死后,朱元璋取而代之,南征北伐,先占领集庆(现在的南京),后又攻下大都(现在北京)。元顺帝看看大势已去,遂弃大都,退守蒙古。朱元璋入城后亲临元顺帝后宫,看到落难人群里有一位美女,姿容娇美、眉目含情,顿时引起朱元璋的注意,遂收她为妃子。这个女子即元顺帝的第三位妃子格勒德哈屯,她是元顺帝洪吉喇托太师的女儿。故事到此复杂了:早在朱元璋攻占北京之前,洪吉喇氏已怀孕七个月,元顺帝出逃时,不方便带上,让朱元璋白白地捡了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两个月后,洪吉喇氏生下一个男小子,此即朱棣。据说,当时朱元璋心中知道此子非己子,并不想认这个儿子,但看到朱棣相貌不凡,朱元璋就喜欢上了。况且,说自己的后宫女人生了其他男人的孩子,传出去可是一桩天大的皇家丑闻,朱元璋也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民间对这种说法传得神乎其神的,而朱棣与其他几个兄弟相貌长得确实不一样,一点也不像麻脸朱元璋(朱元璋相貌疑云,见上篇),这也加大了这种猜疑,民间据此称朱棣是蒙古人。但史上记载,大都失守是至正二十八年,即公元1368年,而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即1360年,时间相差七八年呢。因此,这种说法也最不靠谱,朱棣生前也从未承认过。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民间在骂朱元璋和朱棣。前者杀人如麻,不仁;后者则是非法当上皇帝的,用今天的话来说,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不孝。

第四个妈妈:蒙古女子翁氏与洪吉喇氏一样,翁氏也是蒙古女子,也是元顺帝的妃子。但民间之所以还有翁氏一说,可能是“洪”、“翁”译音上的相似而以讹传讹。这里就先姑且算翁氏是第四个妈妈吧。刘献廷所著《广阳杂记》称:“明成祖,非马后子也。其母翁氏,蒙古人。以其为元顺帝之妃,故隐其事。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有司礼太监为彭恭庵言之。余少,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今始信焉。”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蒙古人翁氏,因为曾是元顺帝的妃子,所以史书上不方便提这事。但朱棣没有忘记这位蒙古生母,而是在宫中另外建庙,供奉她的牌位,让世世代代纪念她。刘献廷为清朝人,他的文字,就如笔者现在这文字一样,仅是自己的观点。况且,他的依据是来源于北京一带的坊间传言(“每闻燕之故老为此说”),而且是小时候听说的,你说这靠谱么?另有一说,出自民国学者王謇的《孤庐杂缀》。书中记载:“往余幼从吴梦辄师恩同游,师告余曰:‘克金陵时,官军得明成祖御碣于报恩寺塔座下,其文略谓:成祖生母为翁吉剌氏,翁故为元顺帝宫人。生成祖,距入明宫仅六月耳。明制:宫人入宫,七月内生子者,需受极刑。马后仁慈,遂诏翁以成祖为马后所生。实则成祖生日,距懿文太子之生,仅十月稍强也。翁自是遂抑郁而殁,易篑前,以己之画像一帧,授成祖乳母,且告以详,命于成祖成年就国后告之。成祖封燕王,乳母如命相告。于是,成祖始知己之来历,乃投袂奋起,而靖难之变作矣!’”王謇所记也是“听来的”,老师是听曾国藩的幕僚冯桂芬说的。这么“据说”显然不足为凭。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现在的情况来看,马皇后和碽妃李氏最有可能。那比较一下马、李二人,朱棣还应该是马皇后所生,因为碽妃的情况与洪吉喇氏、翁氏一样,在时间上有破绽,生育时间与朱棣的年龄对不上号的。但有人提出反对,说是在朱棣没有夺位之前,他是妃生的没有人提出异议。但在他通过政变取得皇位后,情况变了。篡位本来就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如果自己是妃生子,那就等于承认是庶出,而不是马皇后生嫡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庶子是没有资格承继大位的,即皇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朱棣为掩人耳目,把自己标为嫡出,以证明自己的资格是可以当皇帝的,就授意史官,有意将事情搞混,以掩人耳目。

在民国时期即有多名学者考证过,明史中有不少文字都改动过,与史实不符。特别是,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的官方记载,都被做过手脚了。本来应该是最权威的《明史》等典籍,是清人万斯同编纂,他也给明史“抹黑”,好多东西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以讨好清廷,但这给后代史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留下许多历史悬念。目前史学家认定朱棣为庶出的唯一“官方文件”,也是最权威记录,来源于明代《南京太常寺志》。但据考证,这书也被人做过手脚了,据说“枪手”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孝陵内碽妃的牌位为什么“独向西”,有两种说法,一是朱棣和朱允炆这对叔侄在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弄乱的,二是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所说:明南都太庙,嘉靖中为雷火所焚,嘉靖年间,孝陵前的供殿让雷击中,发生火灾,在神位重新摆放,有可能弄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高宗李治昏庸之谜: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唐高宗李治有几个儿子,唐高宗灭高句丽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被人们严重低估?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就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最后控制了朝廷大权,于是人们对唐高宗的昏庸就坚信不疑了。不过,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

  • 历史上最悲催的太子:章怀太子李贤被母亲杀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贤是不是武则天生的,北魏太子的生母都会被处死吗,李贤和上官婉儿的关系

    唐高宗李治无疑是个“妻管严”,谁让他年轻时因荷尔蒙分泌过盛,不计后果的和他的小妈,他老爸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被封分为才人的武则天青春年“骚”时有一腿呢。历史无数次辩证的告诉我们,宫廷偷情,也得选择好对象,否则一旦遇上象武则天这样颇有心机,又有野心,还有手腕的女人,你一辈子都得战战兢兢的活在别人的淫

  • 史上最具特色的选太子方法:用十名美女选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有多少太子,历史上最老的太子,历史上最小的太皇太后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皇帝选太子的方式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皇帝根据“立长不立幼”的古训册封太子;另外一种就是群臣联名举荐。但是在宋朝,宋高宗却创造了一种新型的选举太子的方式——用处女选太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宋高宗为何要用处女来选太子呢?继承皇位的宋孝宗赵睿继承宋高宗之皇位的宋孝宗赵睿是所有宋

  • 宁王朱宸濠叛乱被平之谜:王阳明用兵真如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代宁王朱宸濠,王守仁为什么要平叛宁王,宁王朱宸濠与朱厚照啥关系

    动心为耻明弘治元年(1488年),江西布政使参议诸养和的千金小姐出嫁。拜堂之时,却四处寻不见新郎。第二天早上,找到旌阳真君的铁柱宫,发现新郎如泥胎一般,和一位道长学习打坐。这位新郎就是王阳明,自幼读书,常静坐凝思,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读书登第。”王阳明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

  • 安禄山是怎样取得唐玄宗的信任?安禄山与唐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安禄山简介,关于安禄山和杨贵妃,安禄山为什么反唐

    导读: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作为安史之乱的发动者的安禄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能赢得唐玄宗的极大信任有他自身的性格和能力原因,也有当时他的处境比较巧妙满足玄宗要求的原因。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王朝由盛世走向了衰微,安史之乱也被看做是封建社会发展的转折点,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在分析安史之乱爆

  • 好皇帝名垂青史:个性皇帝朱厚照也能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像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是明朝历史上第十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长子,弘治五年(1492年)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即皇帝位,改翌年为正德元年,故后世又称他为正德帝。朱厚照一生共在位16年,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一生纵情声色,荒淫暴戾,是为世人所

  • 明朝最不像皇帝的皇帝:流氓皇帝朱厚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黄鼠狼下老鼠,一窝不如一窝。朱重八的威风,朱棣的能耐,到了明武宗朱厚照这一代,就只剩下小流氓风度了。厚照小的时候很爱读书听课,当然那时候他别无选择,因为大明的皇宫里除了女人多以外,也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厚照的爹孝宗觉得应该加强儿子的素质教育,所以经常让他做户外活动。这一户外就不得了了,小厚照发现,宫里

  • 奇怪的信仰:明朝皇帝朱厚照信奉伊斯兰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会在明代正德年间,出现这么多带有阿拉伯文文饰的器物呢?这就不得不谈一下明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在其在位期间(1506—1521),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他认为:“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

  • 康熙怎样处理朝鲜人越界案:命官员自杀罚朝鲜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清廷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刻由礼部发文,责成朝鲜政府迅速将人犯捉拿归案,等候北京派人审讯。随后,清廷下发敕书,以皇帝的名义通告朝鲜,上国将派遣查使,也就是专案组和朝鲜国王一起审讯犯人和该管的地方官。最为严厉地是,康熙的敕书点名要追究朝鲜国王平日里疏忽边防的罪责,并要“专案组”察议国王。康熙二十四年

  • 朱厚照是不是个好皇帝?荒唐却颇有番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生母为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聪明的孩子。东宫的随侍太监中,刘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