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世忠简介:南宋名将,官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韩世忠简介:南宋名将,官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59 更新时间:2024/1/25 22:01:47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世忠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世忠(1090年1月26日-1151年9月15日),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十八岁时应募从军,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先平定了苗刘之乱,在黄天荡大败颜宗弼,为官正派,不依附奸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后悠游而终。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今有词作《临江仙》《南乡子》等传世。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年六十三。追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位列七王之一。淳熙三年(1176年),谥号“忠武”。后配飨宋高宗庙廷。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明清时期更配享历代帝王庙。

人物生平

初显将才

宋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090年1月26日),韩世忠出生于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喜欢练武,学习刻苦认真。少年时期就有过人的力气。性情憨直善良,喜欢行侠仗义。不慕功名。韩世忠长到十六、七岁时,生得身材魁梧高大,浑身是劲儿,勇力过人,家乡有人对他说,有如此好的功夫,应该去当兵为国效力。

崇宁五年(1106年),年仅十八岁的韩世忠参军。他所在的部队驻在西北地区,经常与西夏发生冲突。韩世忠入伍不久就参加了战斗,因作战勇敢就由士卒升为小队长。攻打西夏时,冲入敌阵将监军驸马的头砍了下来,西夏兵大乱,争相奔逃。经略使上报朝廷,请求破格提拔韩世忠。可是,当时主持边事的童贯却怀疑汇报的真实性,只同意给韩世忠升一级。

抗击金兵

宣和三年(1121年),宋军与金兵战于燕山南,几路兵马均被金兵打败。韩世忠率五十余骑巡逻于滹沱河上,不巧与金国骑兵两千人遭遇,金兵战败。

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正在滹沱河一带担任防守任务的韩世忠被金兵数万追逼退入赵州城内。敌兵围城数重。城中兵少粮乏,军心不稳,有人主张弃城而遁。韩世忠传令下去,有敢言弃城者斩。当天夜里,韩世忠选精壮士卒三百人,偷偷摸进金兵围城主帅营帐,杀死主帅,后偷袭金兵驻地,挑起金兵内部互相攻杀。一夜大战,金兵死伤过半,无心再战,于是溃散退去。

解救高宗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将官苗傅、刘正彦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杀死了王渊和宦官康履,逼赵构让位给三岁的儿子。吕颐浩约韩世忠、张浚等大将平息叛乱,解救赵构。

韩世忠在杭州北关击败叛军防守部队,韩世忠救出赵构,苗、刘惊惧,率二千主力逃跑。韩世忠因功劳最大,从此成了赵构的亲信,被任命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1]

围困完颜宗弼

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突破长江天险,攻破了建康(今江苏南京)等重要城镇,赵构任命韩世忠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而自己则逃到海上。镇江其时已处敌后,韩世忠领命仅率所部八千人急赶镇江。金兵在江南抢掠一阵之后陆续退去。韩世忠驻守于松江、江湾、海口一带,听到金兵撤退的消息,韩世忠立即分兵把守要地,准备乘机斩杀金兵。埋伏的宋兵差一点儿活捉金兵元帅完颜宗弼(即兀术)。

完颜宗弼向韩世忠下了战书,约期会战。韩世忠与敌约定日期,在江中会战。金兵因不习水战,韩世忠就利用敌人这一弱点,封锁长江,几次交战大败金兵,还活捉了完颜宗弼的女婿龙虎大王。完颜宗弼不敢再战,率金军十万(此处《金史》记为四千,十万之辞或有夸大)退入黄天荡,企图从此处渡江北逃。完颜宗弼率金兵被困于黄天荡内,韩世忠准备置敌于死地,他派人打制铁索和铁钩,一遇敌船定要消灭。金兵冲出黄天荡,向北逃过长江,撤回黄河以北地区。[1]

大仪镇大捷

绍兴四年(1134年),韩世忠任建康、镇江、淮东宣抚使,驻扎镇江。此时,岳飞收复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六郡后,伪齐皇帝刘豫派人向金国乞援,金太宗完颜晟命元帅左监军完颜宗弼率军五万,与伪齐军联合,自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等地,兵分两路,南下攻宋。金军企图先以骑兵下滁州(今属安徽),步兵克承州(今江苏高邮),尔后渡江会攻临安(今浙江杭州)。

九月二十六日,金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韩世忠军自承州退守镇江(今属江苏)。赵构急遣工部侍郎魏良臣等赴金军乞和,并命韩世忠自镇江北上扬州,以阻金军渡江。十月初四,韩世忠率兵进驻扬州后,即命部将解元守承州,邀击金军步兵;自率骑兵至大仪镇(今江苏扬州西北)抵御金骑兵。十二日,魏良臣路一行过扬州,韩世忠故意出示避敌守江的指令,佯作回师镇江姿态。待魏良臣走后,韩世忠立即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域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准备迎击金军。翌日,金将万夫长聂儿孛堇从魏良臣口中得知韩世忠退守镇江,遂命部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宋伏兵四起,金军猝不及防,弓刀无所施。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捷报传到杭州,群臣入贺,赵构命令对韩世忠及各部将论功行赏。大仪镇之捷,是南宋所谓“十三处战功”之一。当时有人认为这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此役虽为“小胜”,且金军随后的北还,也主要是因为金太宗病重、金国内部将有变动。但在战术运用上,大仪镇之战“因和平使者以误敌,然后用伏兵战法击破之”,“此则在战术思想上极为重要”。

斥责秦桧

在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抗战与投降之间的斗争。以岳飞、韩世忠等战将为代表的主战派,拒绝妥协,反对与金议和;而以秦桧等文臣为首的士族势力,反对抗战,主张妥协,企图偏安一隅。

绍兴九年(1139年),高宗授韩世忠为少师。

韩世忠不惧金兵,闻警则动,见敌则战。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撕毁盟约,大肆南侵,攻破刚刚被宋军接管的三京(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八月,韩世忠率军包围了被金军占领的淮阳,在泇口镇击败了来援的金军。他又派部将解元、刘宝分别在潭城、千秋湖击破金军。战后,韩世忠因功被拜为太保兼河南、河北诸路讨使,封爵英国公。

正当韩世忠扩大队伍、规划进取之时,形势急转直下,投降派势力获得了赵构的支持,因为岳飞率领的抗金大军已在中原一带大得其势。赵构所担心的是一旦打败金兵,迎回他的兄长(宋钦宗)。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秦桧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处在抗金最前线的岳飞罢兵回临安。因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被升为枢密使。明为升官,实为剥夺其兵权。

岳飞父子被捕下狱,朝中慑于秦桧独霸朝政,无人敢言。但韩世忠不管这一套,他面见秦桧,当面指斥道:“岳飞父子何罪?为何将其关押?”秦桧答曰:“岳飞之子岳云张宪(岳飞部将)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赵匡胤)铁杖?”

悠游而终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喜好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绍兴十二年(1142年),改封潭国公。八月,韦太后(显仁皇后)在“绍兴和议”签订后,从金国抵达临安,韩世忠随赵构在临平镇朝谒韦太后。韦太后在金国时,早已听闻韩世忠的威名,特地将他招至帘前,问道:“这是韩相公吗?”慰问良久。次年,韩世忠进封咸安郡王。

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领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赵构多次召韩世忠及其家人进宫饮宴,“眷礼深笃”,屡赐其名马、宝剑等。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9月15日),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师、通义郡王。

乾道四年(1168年),宋孝宗赵昚追封韩世忠为蕲王。

淳熙三年(1176年)二月,孝宗追赐韩世忠谥号“忠武”,并命礼部尚书赵雄撰《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孝宗还亲书“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

嘉泰四年(1204年)四月,宋宁宗赵扩下令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云和许褚都是保镖 两人谁更加优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云和许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赵云和许褚都号称保镖,谁更卓越?自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以来,并一统了天下,秦朝的百姓因此也过上了一段安宁、幸福的生活。秦始皇死后,太子胡亥被扶苏和奸臣所谋害,自此扶苏登上了皇位,成为了秦二世。扶苏登上皇位后,并

  • 历史上赵云与诸葛亮之死的传说都有哪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赵云是三国蜀汉名将,诸葛亮是三国蜀汉丞相,两个人一武一文,都堪称三国中最完美的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赵云和诸葛亮都是怎么死的呢?关于他们的死,有三个传说,也可以说是三件怪事,非常神秘,但为何史书

  • 张浚简介:北宋至南宋初年名臣,累赠太师并谥号“忠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浚(1097年8月11日~1164年8月28日夜),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

  • 历史上刘伯温能跟随朱元璋是因为他三顾茅庐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礼贤下士”典出《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多矜尚,先哲所去。”意思是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态度尊敬。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最为看重“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若想让他们真心归附,须

  • 张俊简介:南宋初年名将,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被杀究竟是谁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被杀究竟是谁的意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子,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李世民当初也有立他为接班人的打算。不过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使得他的一生注定了会以悲剧收场。李治登基后,按说天下太平了,李恪更加不可能染指皇位了。可他却稀里糊涂的陷入了房

  • 陈俊卿简介:南宋时期名相,晚年以少保、魏国公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长坂坡之战曹操有机会放箭赵云 曹操为什么没有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云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长坂坡时,曹操不让箭射赵云,除了爱才之心外还有更深的阴谋?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营中杀得七进七出。当时的曹操看见赵云的英姿,派人前去询问姓名。在得知是常山赵子龙后,曹操下令不得向赵云施放冷箭,只能捉活的。后人评价曹操此举是

  • 历史上刘墉是什么人?他是如何捉弄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中国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是一个国家的主宰,几乎没有人敢不听从他的话语。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清朝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一个胆大包天的大臣,此人名为刘墉,他是唯一敢捉弄皇帝取乐的清朝大臣,若不是他

  • 杨延昭简介:北宋名将,被宋真宗称赞“治兵护塞有父风”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延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