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4/1/20 7:24:09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

网络配图

我们的天子似乎又在走懵懂、任性的老路,但这至始至终都是表象。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就隐藏着幕后,让王振冲在前面,当他在塞外北狩的时候他的表情尽量做到平静如水,他甚至懂得如何跟这些瓦剌人和平相处,以取得他们信任与好感,他的内心不再有懊悔,只想一天天坚强的活下去,如今的他再次君临天下,他已经没有任何依靠,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躲藏在后面,他要独自面对这个帝国,独自去对付他的臣僚,他的辣手也逐渐显露出来。他不会信任任何人,任何事情的发生他不会再感到莫名其妙,他不会因为某些人拥立了他而对这些人感恩戴德。

大规模的清洗并不是仅仅杀了王文和于谦了事,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开始,在这八年中,那些不替自己开城的人,那些不主张议和以迎回自己的人,那些说自己儿子闲话的人,那些侮辱、轻视自己的人都要一个一个找他们算帐,事实上这些不用自己费脑子一个个去想,下面的人都替自己记起来了,自己所做的就是勾对就行了。天顺元年从宦官到文官,从京城武将到边关武将,无论是有爵位的还是没爵位的皆是杀的杀、关的关、流放的流放、免职的免职,整个帝国的官僚系统为之一空。当然了那些替自己说话的人,甚至为了自己的名誉而身死的人也是要陆续追封或奖赏,这些也当然有人替自己罗列名单。英宗的爱憎分明在这里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八年的屈辱、隐忍终于是出了一口恶气。

景泰年间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推倒重来,就连于谦设立的十团营也被废掉,重新成立了三大营,而这三大营仍然由石亨、曹吉祥掌管。此时的石曹已经是飘飘然,他们对于权力的贪恋达到了连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地步。

我们的天子对徐有贞、石亨、曹吉祥早就有了考虑,他借这三人之手清除掉那些跟自己若即若离的人,然后给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很高的荣誉与权力,让他们行为出现偏差,然后再来收拾他们。石亨与曹吉祥果然如此,他们不断把手伸向各部衙门,安插私人,甚至想控制内阁。天顺元年还没有结束,英宗就已经酝酿除掉石曹。他首先暗示内阁大学士徐有贞和李贤弹劾石曹,徐有贞、李贤不仅没搞倒石亨和曹吉祥反而败在对方的手里。此时的英宗明白倒石和倒曹的机会还没有到来,他需要石亨和曹吉祥犯更大的错误,他同时也明白一个问题靠这些文臣是倒不了石亨和曹吉祥的。

网络配图

为了安抚石亨和曹吉祥,英宗反而将徐有贞、李贤降职外放,这些皆是欲擒故纵、以退为进之策略。如此同时,英宗开始改派大批锦衣卫对石亨和曹吉祥进行布控。天顺三年英宗终于收网,八月份石亨的侄子石彪被锦衣卫抓捕,在锦衣卫诏狱中石彪抗不住酷刑开始咬向石亨,随即石亨被撤除一切职务。英宗对石亨的监视并没有撤除,校尉们仍在暗中监视着石亨的一举一动,天顺四年元月,石亨因为说了一些牢骚的话被锦衣卫侦知,英宗下令将石亨关进诏狱,石亨最终死在诏狱。

处死石亨只是一个开始,英宗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曹吉祥,曹吉祥对此也是洞若观火。曹吉祥非常后悔拥立了这么一个君主,他更后悔没能及时跟石亨联手发生兵变,如今只有自己一人独自应对这个局面。他知道有无数只眼睛盯着自己,自己的府上也到处都是皇帝的眼线,一种无形的压力逼迫着自己喘不过气来,无论自己再小心翼翼还是难逃一死,索性来个鱼死网破,说不定还有生路。

此时曹吉祥的手上已经掌控一部分禁军,虽然天顺元年石亨、曹吉祥气焰嚣张,但英宗始终没有将全部京营交其手里。天顺五年七月二日曹吉祥率领五百蒙古降兵由自己的义子和侄子们率领作为外援,自己率领内城京营作为内援打算一鼓作气攻占皇宫,谁知蒙古降兵中已有皇帝的眼线,此人密报了一切,英宗急令关闭九门,就在大内将曹吉祥抓捕。此时曹吉祥义子曹钦、侄子曹铎正率全副甲胄的武士沿长安街奔来,各部平叛军士也赶赴前来,双方在长安街上激战一整天,曹钦自尽,曹铎被杀,众军拥入曹家宅地,男女老幼尽皆被屠。

网络配图

至此正统末年、景泰年间的所有朝臣尽皆散去,有的是因为年老而致仕,有的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被诛杀,还有的是被贬黜,整个朝堂为之一空。英宗皇帝本不希望如此,实乃因为1449年的土木堡事变改变了上层的政治结构平衡,从一个不平衡的政治结构达到一个新的政治平衡结构的确需要一个调整期,这个过程是复位后的英宗亲自完成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英宗的御人能力。的确,在某些方面他显示出了比宣德皇帝更凶狠的手腕。在老一辈的勋贵和文臣在土木堡集体埋葬后,帝国已经没有再可以帮助他的人了,他依靠的是自己处理了该处理的事情,这个时候他才三十几岁,这在别人也许还在为太子的时候,我们这个帝王却已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虽然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令他的内心再起波澜,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保持一颗纯朴的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

  • 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

  • 三国趣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

  • 夺权没杀人的王莽为何背负了千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通敌叛国罪判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

  • 白居易:风流成性堪称古今第一“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诗歌史上称其“诗魔”,与李白、杜甫合称“李杜白”;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称白傅、白文公。其先太原(今属山西),后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学作诗,9岁时熟悉声韵。刻苦读书,以致口舌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是亡于李成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

  • 解密:霍去病为何要射杀“飞将军”李广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十月,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甘泉宫附近打猎。此时曾经横行北方、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早已在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打击下远遁漠北,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游猎中,汉武帝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打猎时,竟然射杀了郎中令、关内侯李敢!网络配图李敢

  • 揭秘:是什么原因注定吴三桂难以成大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统御天下十七年之后,自缢身亡。同一天,闯王李自成进入北京。第二天,从关外赶来护驾勤王的吴三桂走到山海关之时,得知北京“沦陷”的消息,他便在山海关驻扎下来。他知道,崇祯时代已然是过去式,现在是李自成的“大顺”时代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时此刻,

  • 姜子牙的奋斗史: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汉族,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