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牛假太监仇士良 一生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最牛假太监仇士良 一生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50 更新时间:2024/1/27 12:21:43

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缘何能窃国弄权

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宦官,论名气,绝对比不上秦末的赵高、北宋末的童贯、明末的魏忠贤等;然而,论罪恶,却决不在赵高、童贯、魏忠贤等人之下;况且,历史上的宦官篡权往往只限于一朝皇帝,一旦皇帝更换,则意味着灭顶之灾的到来。而此人却历经六朝皇帝而不倒,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人竟是一个生根不净的假宦官。他的一生虽然血债累累,最后却还得以安然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直到死后第二年,才被同为宦官的人揭发罪状,由皇帝下诏免官,查抄家产,此人就是唐代最大最狠的假宦官仇士良。据史书记载:仇士良共杀二王、一妃、四宰相,虽贪酷二十余年,却因弄权有术,始终恩礼不衰。他生前被封为楚国公、兼统领左右神策军,知内省事,死后追封为扬州大都督。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究竟是如何窃国弄权,而又能恩礼不衰的呢?

网络配图

仇士良,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属广东惠州)人。唐顺宗时进宫为太监(又一个生根不净的假太监),被分拨到太子李纯的东宫。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逼迫唐顺宗禅位于太子。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宪宗即位后,凡拥立自己为帝的宦官都被加封进爵。仇士良虽然不是拥立唐宪宗的主谋,但因曾是太子东宫侍奉,也升为内给事。不久又出任平卢、凤翔监军,从此走上政治舞台。

从唐宪宗元和年间到唐文宗大和年间,仇士良数次出任内外五坊使。五坊指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这些鹰犬专供皇帝狩猎作乐使用。每到秋高气爽之际,仇士良一伙便到京郊去放鹰走狗。所到之处,地方官员都需供饭奉酒,弄得到处鸡犬不宁,地方官员敢怒不敢言。时人对此起了一个专门名称,叫做"供奉鸟雀"。史书上称仇士良一伙的胡作非为"暴甚寇盗"。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开始服用壮阳长生药,性情变得暴躁多怒,陪侍左右的宦官,经常被斥责甚至被杀。第二年,唐宪宗被宦官王守澄的同党陈弘志所杀,王守澄等宦官拥立唐穆宗李恒继位;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唐穆宗病死,唐敬宗继位,他比穆宗更荒淫无度。宝历三年(公元827年),宦官刘克明又把唐敬宗杀死在更衣室里,并拥立绛王李悟为帝。另一派宦官王守澄等联合宰相裴度诛灭了刘克明等,迎唐穆宗的儿子、唐敬宗的二弟,江王李涵(即李昂)出来当皇帝,是为唐文宗。在这些变乱中,宦官命运生死未卜,起落无常,而仇士良的地位却一直都没有受影响,看来他是善于窥察风向,及时投向得势的那一派宦官的。

唐文宗为了翦除尾大不掉的宦官,秘密毒死了王守澄。王守澄死后,仇士良乘隙而出,担任了左神策军中尉,从此掌握了禁军,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以他为首的宦官集团。

网络配图

王守澄是拥立唐文宗的老臣,由于是秘密鸩杀,对外并没有宣布他的罪状。同时为了安抚其他宦官,唐文宗诏命定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把王守澄安葬在京东沪水上的白鹿原,所有宦官前去送葬,这是一个难得的清除诛杀宦官的好机会。

但由于谋划不周,李训、郑注谋诛宦官的计划彻底失败了,一干人等被一网打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甘露之变"。甘露之变一败于李训等密谋不周,用人不当;再败于仇士良的奸猾与残酷。结果是举事者身首异处,连累公卿重臣惨遭杀戮,以致朝廷上出现"公卿半空"的情景,朝廷从此成了宦官集团的天下。

在“甘露之变”中,仇士良成功的劫持了皇帝,挟天子以诛群臣,瞒过了天下的耳目。他成了宦官的大头目,加官封爵,当上了右骁卫大将军,另一个宦官头目鱼弘志当上了右卫上将军兼中尉,朝政大权全部控制在了宦官集团的手中。

仇士良手毒心狠,“甘露之变”后,他一手遮天,气焰更盛。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此时,“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仇士良为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以追查“甘露事件”为由,对不依附自己者一概贬杀。一时间,京城内尸横遍地,一派肃杀气氛。仆射令狐楚对唐文宗说:"参与李训事件的人都已被杀,他们的族人也都尽灭。如今暴尸横籍,腐臭难闻,实是惨不忍睹啊。"文宗听后也很伤心,下令将宰相王涯等人的尸体埋葬。仇士良闻知后,怒不可遏,私自令人掘其坟墓,将尸骨扔到河里,以泄心中之恨。

网络配图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对唐文宗一直怀恨在心,屡次想废掉他,另立一个更听话的傀儡。当他找值班的翰林学士崔慎起草换帝诏书时,只因崔慎对草拟诏书誓死不从,仇士良才免强罢手。

唐文宗在仇士良的挟制下,苦闷郁烦,只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而仇士良也只允许他吃喝玩乐,不准他过问国家大事。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唐文宗在一次朝会后,曾涕泣曰:“今日朕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诸侯大臣”。由于长期抑郁,唐文宗终于病倒了。开成五年正月,唐文宗已病得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杨嗣复李珏,嘱咐他们辅助太子李成美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得讯后,于当天晚上就伪造诏书,废太子为陈王,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第二天,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唐文宗闻知后,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有人敢反对了。

两天后,唐文宗带着无限的惆怅和忧伤,病死在长安宫的太和殿。宰相李珏、知枢密使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陈王李成美监国。但仇士良、鱼弘志却矫诏,于十六王宅迎立皇太弟颍王李炎为帝,是为唐武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忠尽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

  • 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网络配图我们的天子似乎

  • 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

  • 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

  • 三国趣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

  • 夺权没杀人的王莽为何背负了千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

  • 山海关与袁崇焕之死:通敌叛国罪判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死后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谁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壮诗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明思宗崇祯二年(1629),即后金天聪汗(皇太极)三年的十二月初一这日,崇祯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崇祯传谕袁崇焕是要“议军饷”。待袁崇焕到了平台之后,崇祯皇帝并没有同他议军饷,而是当即

  • 白居易:风流成性堪称古今第一“骚”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白居易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诗歌史上称其“诗魔”,与李白、杜甫合称“李杜白”;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合称“刘白”。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世称白傅、白文公。其先太原(今属山西),后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从小聪慧,五六岁时学作诗,9岁时熟悉声韵。刻苦读书,以致口舌

  • 明朝非亡于万历也非亡于崇祯?是亡于李成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到底亡于谁之手,一直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明亡于崇祯,还有人说明亡于东林党等等很多观点,我们把亡于万历和崇祯的两个观点拿出来看看。明亡于万历万历后期朝政运作的效率。神宗萎靡委于上,百官党争于下,这就是万历朝后期的官场大势。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

  • 解密:霍去病为何要射杀“飞将军”李广之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十月,大病初愈的汉武帝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甘泉宫附近打猎。此时曾经横行北方、不可一世的匈奴骑兵早已在卫青、霍去病两位名将的打击下远遁漠北,大汉的国力蒸蒸日上。游猎中,汉武帝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在打猎时,竟然射杀了郎中令、关内侯李敢!网络配图李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