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当初为什么要六下江南 康熙南巡动机是什么

康熙当初为什么要六下江南 康熙南巡动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2/8 10:07:24

对康熙下江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康熙皇帝登基后的第二十三个年头,三十岁的他刚刚完成了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重任。便马不停蹄率领南巡船队,扬帆起航,开始了第一次下江南的新奇旅程。这一次是康熙皇帝第一次踏上他南方的国土,一路之上的所见所闻,让康熙皇帝兴致勃勃。

此后的二十四年之间,这个皇帝便不知疲倦地开始了多达六次的江南之行。但是,这多达六次的高密度南巡,仅仅就是为了皇帝的一时之快吗?在康熙皇帝龙旗飘扬的船队背后,在康熙皇帝兴奋的表情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深奥的南巡动机呢?

解文化的结

清朝从太祖努尔哈赤1583年起兵,到康熙二十二年,统一台湾,中间整整一百年。一百年间,满汉文化始终存在一个打不开的“结”。

原因在于努尔哈赤屠杀汉儒,皇太极六掠中原,多尔衮又推行剃发政策,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使满汉之间文化隔阂越来越深。

康熙六下江南,是沿着京杭大运河,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跨过六条大的河流,下江南。这在清朝皇帝来说,开了一个先例。

康熙下江南为解决满汉文化隔阂做了什么呢?一是祭孔子,康熙自小就开始学习论语,五岁开始,对《论语》是念诵120遍,背诵120遍,可以说是滚瓜烂熟,了然于胸。所以他从小对孔子就有一个很崇高的印象,南巡到了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孔子的后代衍圣公孔玉祁率领孔门的子弟在东门外,跪在夹道欢迎康熙。到了大成殿,面对孔子的图像,他内心很是激动。

仰惟先师,衡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世之文明,树白王之仪苑,永言光烈,翼不钦崇。《清圣祖实录》

孔子是开了万世的文明,还御赐了“万世师表”,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说明康熙赞同、认可儒家思想,儒家文化。

二是祭岱庙,途经泰山,登上了泰山顶。泰山是五岳之首,相传炎帝、皇帝、舜禹、周公都曾祭祀泰山。秦始皇称皇帝时,也到泰山爬泰山,但途径大雨,只能在半山腰停住避雨。汉武帝也曾封

康熙是满洲人,满洲的神山是长白山。而泰山是汉族的神山。此时,康熙皇帝祭泰山,行礼。也就是说,接受了汉族的文化。

三是祭明陵,到了南京。想要祭祀明太祖的孝陵。看到孝陵杂草丛生,说到:“明太祖,一代开创令主,功德并隆。”

康熙皇帝说这话可是不符呀!他的爷爷皇太极曾和明朝作对,他的曾祖父努尔哈赤也和明朝作对,皇太极曾说明太祖朱元璋不过是一个穷和尚而已。到了康熙,态度就变了,肯定明朝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四是祭禹陵,康熙到了大禹陵后,向大禹陵行三跪九叩大礼,也在间接肯定儒家文化的地位,目的是要缓和满汉之间文化的冲突,接受儒家文化。

解君臣的结

康熙皇帝刚在位期间,满汉官员也存在冲突问题。

在六下江南,进行了“八赐”,以缓解君臣关系。赐匾,赐字,赐宴,赐物,赐银,赐盒,赐见,赐官。其中,赐物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陈鹏年,江宁府的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南京市市长。可是个清官、好官,有人因恨他,借机举报他把江宁城里的一个妓院给封了,改建为乡约讲堂。把康熙皇帝的语录张贴到大厅里,并在大厅中间写了“天语叮咛”。

原本陈鹏年是想在乡间宣传教化,改良民风。但有人就说,这原来是个妓院,妓院上面挂了四个字“天语叮咛”,有犯上欺君之罪,几个大臣讨论最终—论斩。正好这个时候,康熙到了江宁,江宁织造曹寅想救陈鹏年,给康熙皇帝跪着磕头。

跪地不起,阶石有声。

后来,免除陈鹏年一死,去北京武英殿修书处修书。陈鹏年随后步步高升,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如果康熙皇帝没有南巡,那陈鹏年就难以免于一死,后续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了。所以说,康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君臣之间的隔膜。

解君民的结

在六下江南之行中,江南的百姓对康熙皇帝什么态度呢?年轻的康熙皇帝走出紫禁城,来到他的子民中间,他们的距离会有所拉近吗?

赈灾行至山东时,遇上闹灾,康熙拨款了数百万两银子,派了四五百个官员,分地方去赈灾。

蠲免由于自然灾害,老百姓还不上欠款银两或者粮食。康熙路过时,全部蠲免,百姓可是非常高兴,康熙在途中赢得了民心,百姓爱戴。还有就是赏赐和救火了。

五次南巡,平平安安。最长的一次南巡,110多天,合计四个月的时间,和老百姓直接接触,进一步缓解了君民矛盾。

康熙皇帝的六下江南,解决了君民、君臣,文化隔阂,为政权的稳定提供了有利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劳民伤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注:文章参考《清圣祖实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晚清时期的八旗子弟生活如何?有多奢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八旗子弟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除了自身的文化之外,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在汉元帝时期,匈奴就不断袭扰我国边境,汉元帝为了休养生息,甚至派王昭君前往匈奴和亲,已结永好,两国也保持了60年没发生过战争。而满族人之所以能

  • 康熙众多妃子中为何会有四对姐妹花 康熙真的是好色之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康熙好色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康熙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61年之久。古代君王后妃数量通常不止一个,康熙虽然不是以好美色出名,但是在位这么长时间,妃子数量自然也是少不了,其中有名分的就有60多个,至于没名分的那就无从考证。而在康熙的妃子中,共有四对姐妹花,分

  • 继妃乌拉那拉氏为什么会被休弃?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继妃乌拉那拉氏为什么会被休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宫斗的电视剧大家看过不少吧?《甄嬛传》把女人之间不动声色的血雨腥风勾画地令人头皮发麻,那么历史上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真的有那么不容易吗?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的地方是非确实多,比如清朝开

  • 李承乾作为太子 最后为什么是皇九子李治继承李世民的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治和李承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却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唐太宗活了52岁,在位23年,在中国历代的皇帝中不算是短命的,毕竟刚刚50多岁,依照古代的规矩来说,没有到60岁的人,都属于夭。英武的唐太宗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 修筑长城对秦始皇来说有多重要?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秦始皇的文章。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影响很大,甚至外国友人的中国游,首站选择就是长城。长城修建于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也源于长城,结果周幽王自己给玩死了,最后修建成功还是依靠秦始皇。这里有一个问题存在

  • 正史中李渊两次立李世民为太子 史料中记载的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渊立太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于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两次推辞的话,《资治通鉴》上是这样的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

  • 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却未能了却平生夙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下,赵国由弱国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成为秦国最大的军事对手。那么在他上位前后有什么区别呢?赵国有哪些改变,共与秦国打了多少次仗?第一,赵武灵王上台前,赵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后

  •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赵祯这个皇帝老倌不错,为人低调,却天生是个做官的料子。他是大宋王朝第四个皇帝,我们素来评价古代皇帝,无外乎开疆拓土、文治武功,依此推断,宋仁宗可能什么也不是,所以历来似乎只有唐宗宋祖一说。其实抛开这些穷兵赎武,大开杀戒的专业嗜血族,单以承平年代,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衡量,宋仁宗确实不错,其当选古

  • 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字长白,祖籍徽州(安徽徽州),先迁居高邮州(江苏高邮),后又迁至辽东中后所。父亲吴襄,识文能武,尤善养马,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贩卖辽东马匹为生。其于天启二年(1621年)中武举进士,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部骑将,算是进入了军界,从而结识了辽东望族祖氏,并有幸与祖氏联姻,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在辽东

  •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和平,不修长城的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