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中李渊两次立李世民为太子 史料中记载的是不是真的

正史中李渊两次立李世民为太子 史料中记载的是不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4/2/8 10:06:45

你真的了解李渊立太子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关于李渊两次要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两次推辞的话,《资治通鉴》上是这样的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

那么,这段话可不可靠呢?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为什么?

(唐高祖画像)

第一,《资治通鉴》,包括《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是后一个朝代为前一个朝代写的史书。史官们所依据的史料,主要来自于《高宗实录》和《太宗实录》。而这两本书,是经过房玄龄等当时的太宗文臣“删略国史”的,因此,非常不可靠。连《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自己都感叹道:“莫能明也。”所以,这些史料算不算真的历史记载,很难说。

第二,李渊所说的“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这个作为立李世民为太子的依据,有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一是当时才刚刚准备举事,怎么就能判断将来李世民能够为打下唐朝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呢?难道李渊有未卜先知?

二是如果李渊所说的不是将来的事,而是指李世民出谋划策帮他起兵这件事,但这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李渊怎么可能夸大其词说“天下皆汝所致”的话?

(李世民像)

三是《新唐书》记载的是,当时李渊不愿意起兵,李世民和裴寂商量,趁李渊喝醉酒的时候,找了几个宫女放到李渊屋子里和李渊鬼混了一通。事后李世民和裴寂威胁李渊说,皇帝的女人你都敢睡,再不起事,难道你不怕死吗?李世民竟然用这样的办法来暗害他爹,难道他爹很高兴李世民这样做吗?不高兴,为什么还说一句“天下皆汝所致”这样的话?

第三,按照当时记录李渊言行的一本书《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举事反隋的主意是李渊自己拿的,并不是李世民给他出的。如果这个记载是真的,那么就更不可能有李渊认为李世民功大,要立他为太子的说法了。再说了,《旧唐书》也记载,当时刘文静、崔善都曾劝李渊举事,李渊“深纳之”。李渊既然“深纳之”而又没举,只能表明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当他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李世民却用一招“美人计”逼迫他举事,他还能高兴吗?还能说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的话吗?

(玄武门之变)

第四,按照一般的规矩,李渊要确立继承人(世子或者太子),也应该立嫡长子,李世民又不是嫡长子,李渊怎么可能贸然就说出要立李世民为太子这样的话?而且后来李渊实际上也是早早就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世子)。如果李渊之前说过那样的话,他就不担心手握重兵的李世民不高兴吗?显然,他应该是没有做过这样的表态。

第五,《资治通鉴》中的那段话,还有一句:“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这个“将佐”是谁?敢于请求唐王立世子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既然不是一般的人,史书为什么不记下他的名字?而且咱们看其他对应的文献,里面也没有哪个“将佐”劝李渊立李世民为世子的记载。显然,这只是当时房玄龄等人在篡改历史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把这话安在其头上,含糊其辞的一种说法而已。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却未能了却平生夙愿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下,赵国由弱国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成为秦国最大的军事对手。那么在他上位前后有什么区别呢?赵国有哪些改变,共与秦国打了多少次仗?第一,赵武灵王上台前,赵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后

  •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赵祯这个皇帝老倌不错,为人低调,却天生是个做官的料子。他是大宋王朝第四个皇帝,我们素来评价古代皇帝,无外乎开疆拓土、文治武功,依此推断,宋仁宗可能什么也不是,所以历来似乎只有唐宗宋祖一说。其实抛开这些穷兵赎武,大开杀戒的专业嗜血族,单以承平年代,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衡量,宋仁宗确实不错,其当选古

  • 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字长白,祖籍徽州(安徽徽州),先迁居高邮州(江苏高邮),后又迁至辽东中后所。父亲吴襄,识文能武,尤善养马,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贩卖辽东马匹为生。其于天启二年(1621年)中武举进士,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部骑将,算是进入了军界,从而结识了辽东望族祖氏,并有幸与祖氏联姻,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在辽东

  •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和平,不修长城的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

  • 皇太极改国号之谜:为什么从后金变成大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

  • 崇祯杀魏忠贤后悔了吗?崇祯皇帝的兴国梦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

  • 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的一个太监自行阉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开始有了太监制度,但是没有留下第一个做太监的人名。因为西周作为一个部落时,就已经开始有受过宫刑的人伺候贵族的事,应该是无名无姓。第一个有名姓留传下来的宦官不是赵高,也不是嫪毐,而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刁!网络配图竖刁(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

  • 最牛假太监仇士良 一生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缘何能窃国弄权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宦官,论名气,绝对比不上秦末的赵高、北宋末的童贯、明末的魏忠贤等;然而,论罪恶,却决不在赵高、童贯、魏忠贤等人之下;况且,历史上的宦官篡权往往只限于一朝皇帝,一旦皇帝更换,则意味着灭顶之灾的到来。而此人却历经六朝皇帝而不倒,更令人匪夷所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忠尽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

  • 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网络配图我们的天子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