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却未能了却平生夙愿

赵武灵王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却未能了却平生夙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52 更新时间:2023/12/22 20:53:23

赵武上位前后,赵国有什么区别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赵武灵王是战国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统治下,赵国由弱国一跃而成为军事强国,成为秦国最大的军事对手。那么在他上位前后有什么区别呢?赵国有哪些改变,共与秦国打了多少次仗?

第一,赵武灵王上台前,赵国的国力在七雄中排名靠后

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在胡服骑射变革之前,赵国的国力在战国七雄中,仅胜过燕国。也就是说,在七大强国中,赵国比秦、齐、楚、魏、韩都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三晋战争,令赵国实力大衰。在旷日持久的三晋战争中,赵国尤其狼狈,公元前353年至351年,赵国首都邯郸城沦陷于魏军之手达三年之久。与此同时,锐意进取的齐国与秦国在著名君主齐威王秦孝公的励精图治之下,后来居上,国力蒸蒸日上,一举超越三晋,成为新的霸主。

在赵武灵王上台前六年(公元前332年),齐国与魏国联手进攻赵国,赵国难以抵挡,只能决黄河之水以阻止齐、魏联军的深入。四年后,即公元前328年,秦国从西面大举入侵,与赵军战于河西,赵军大败,大将赵疵被杀,蔺城、离石两城被攻破。赵武灵王就是在国力式微、风雨飘摇的背景下,成为赵国新的君主。

第二,赵武灵王上台后,赵与秦的战争屡战屡败

赵武灵王刚上台时,大国诸侯欺他年少,纷纷带着大军来参加其父赵肃侯的葬礼,颇有砸场子的味道。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没有带兵前来炫耀,这是因为韩国与赵国长期以来都是盟友关系。赵武灵王是比较聪明的,他上台伊始,就与魏国停战弭兵,实现关系正化,三晋联合以共同对抗崛起中的秦国与齐国。为了抑制秦国东扩张,赵武灵王在公元前318年参加了由楚怀王为纵约长的合纵运动,与楚、魏、韩、燕等四个国家组建联军,进攻秦国函谷关。因为各国心志不齐,这次出兵虎头蛇尾,草草而终。

中原合纵运动令秦国深感威胁,秦国联合齐国,于公元前317年对三晋展开夹击,齐国兵团在观泽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秦国名将樗里疾则在修鱼之战大败三晋联军,斩首八万。这两战,对赵武灵王来说,是噩梦般的打击。紧接着(公元前316年),秦国进攻赵国,攻取中都、西阳等城邑;次年(公元前315年),秦国再度发动对赵国的攻击,打败赵国大将赵英。公元前313年,秦国的铁蹄又一次踏入赵国的土地,名将樗里疾挥师攻赵,俘虏赵国大将赵庄,又一次占领蔺城。连续五年的时间,赵国连遭败绩,被秦国打得都找不到北了。在一系列失败面前,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决定对内进行军事变革,对外则与秦国交好,把扩张的矛头对准北方实力稍弱的中山。

赵武灵王小心翼翼避免与秦国发生军事冲突,集中力量向北方扩张。他派楼缓出使秦国,搞好与秦国的关系,在中原诸侯争霸战中保持中立。赵武灵王低调的背后,是有雄心壮志的。《史记》中是这样写的:“主父欲令子主治国,而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赵武灵王的雄心壮志,除了在西北继续打击胡人、开疆拓地之外,还要南下打败强大的秦国。

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甚至亲自深入虎穴,一探秦国的底细。他乔装打扮成使节的模样,亲自跑到秦国,进秦都咸阳面见秦昭王。这种事在古代君主里,恐怕是绝无仅有。可惜的是,赵武灵王还没来得及施展平生抱负,就意外地死于沙丘之变,未能在战场上与秦国决一雌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赵祯这个皇帝老倌不错,为人低调,却天生是个做官的料子。他是大宋王朝第四个皇帝,我们素来评价古代皇帝,无外乎开疆拓土、文治武功,依此推断,宋仁宗可能什么也不是,所以历来似乎只有唐宗宋祖一说。其实抛开这些穷兵赎武,大开杀戒的专业嗜血族,单以承平年代,人民安居乐业的现状衡量,宋仁宗确实不错,其当选古

  • 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字长白,祖籍徽州(安徽徽州),先迁居高邮州(江苏高邮),后又迁至辽东中后所。父亲吴襄,识文能武,尤善养马,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贩卖辽东马匹为生。其于天启二年(1621年)中武举进士,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部骑将,算是进入了军界,从而结识了辽东望族祖氏,并有幸与祖氏联姻,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在辽东

  •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和平,不修长城的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

  • 皇太极改国号之谜:为什么从后金变成大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

  • 崇祯杀魏忠贤后悔了吗?崇祯皇帝的兴国梦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

  • 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的一个太监自行阉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开始有了太监制度,但是没有留下第一个做太监的人名。因为西周作为一个部落时,就已经开始有受过宫刑的人伺候贵族的事,应该是无名无姓。第一个有名姓留传下来的宦官不是赵高,也不是嫪毐,而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刁!网络配图竖刁(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

  • 最牛假太监仇士良 一生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缘何能窃国弄权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宦官,论名气,绝对比不上秦末的赵高、北宋末的童贯、明末的魏忠贤等;然而,论罪恶,却决不在赵高、童贯、魏忠贤等人之下;况且,历史上的宦官篡权往往只限于一朝皇帝,一旦皇帝更换,则意味着灭顶之灾的到来。而此人却历经六朝皇帝而不倒,更令人匪夷所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忠尽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

  • 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网络配图我们的天子似乎

  • 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