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有何能耐

为何崇祯不得不信任吴三桂?他有何能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22 更新时间:2024/2/7 21:58:35

吴三桂,字长白,祖籍徽州(安徽徽州),先迁居高邮州(江苏高邮),后又迁至辽东中后所。父亲吴襄,识文能武,尤善养马,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贩卖辽东马匹为生。其于天二年(1621年)中武举进士,任辽东总兵李成梁部骑将,算是进入了军界,从而结识了辽东望族祖氏,并有幸与祖氏联姻,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在辽东开始发迹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祖氏世居辽东,满门皆官。以祖大寿为首,其兄弟祖大乐、大成、大弼,子侄有祖泽远、泽沛、泽盛、泽法、泽润、可法等,分居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职,散驻宁远、大凌河(辽宁锦县)、锦州诸城,为辽西首屈一指的巨族。崇祯二年(1629年)的“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平台落狱,祖大寿无视朝廷国法,公然率辽兵奔出山海关,崇祯却不敢加罪于其,反下诏安慰。崇祯四年(1631年),皇太极围困大凌河,迫降了祖大寿。祖大寿以接取家属为由,进献了一条“智取锦州城”的大计,秘密逃回。此事被辽东巡抚丘禾嘉觉察,密奏崇祯,崇祯却装作若无其事,忍了下来。

所以这样,盖因其家族在辽东势力盘根错节、枝繁叶茂,煊赫一时,惟恐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太极才不惜千方百计对祖大寿进行招降。崇祯甚至还命人于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吴襄做上了祖家的乘龙快婿后,便任祖大寿手下参将,累官至都指挥使,留镇宁远。崇祯四年(1631年),任锦州总兵官。崇祯六年(1633年),又以军功授为都督同知,荫一子锦衣百户世职。吴氏家族的人纷纷登上仕途,各居要职。吴三桂的哥哥吴三凤和姨夫裴国珍均为大凌河的军官,吴三桂年纪轻轻,更是提为前锋右营参将。

可以说,吴家已成为了祖家之外的另一个豪门望族、军阀集团。

吴三桂天资“聪明自然超群”,蹒跚学步的年纪,父亲吴襄就有意训练他的骑射本领,每天手不离箭,股不离鞍。稍长,任侠尚武,能骑马独闯山林,射杀猛兽。十四五岁时,又跟随名师练得一身好刀法,于十七岁应试武功,得中武举,“自少为边将”,在军中任职,开始了其风云激荡的军事生涯。少年吴三桂“瞻视顾盼,尊严若神”,长得一副神气俊朗的相貌。可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鼻梁之上却多了一道长盈寸余的刀疤,平添了几许暴戾、狰狞之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提起这道刀疤,得从崇祯三年(1630年)说起。那一年,乃是“己巳之变”后的第二年。祖大寿奉命与孙承宗分驻三屯营(河北遵化附近)、丰润(今仍名)之间堵截后金兵归路(《国榷》卷九十一)。吴襄时为祖大寿参将,带吴三桂随征,在建昌城外遭遇了数万后金兵。后金将领将吴襄所部团团围住,形势岌岌可危。站在建昌城头的祖大寿看见后金兵势大,自料吴襄必死无疑,不敢发兵救援。不料吴三桂却视死如归,匹马扬刀,硬是在在万军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将父亲救了出来。

就在这一场战争中,他的鼻梁上挨后金悍将砍了一刀,留下了毕生难消的印记。不过,这一道印记也让他威名大振,既得“忠孝”之名,又以“勇而敢战”为时人所感服。

崇祯五年(1632)正月的“孔有德之乱”中,吴三桂以游击将军的身份跟随父亲与舅父祖大弼参加平叛活动,在战斗中,也多有上佳表现,不久,被提为前锋右营副将。

因“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且又连续投在实权派人物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监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的门下,崇祯十二年(1638年)七月,吴三桂又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同僚眼热得直发感慨,说:“仁兄二十七岁就登坛拜帅,真是儒门出将,父子元戎,千古罕见!”少年得志的吴三桂被提升总兵官以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冲锋陷阵更猛于前,每逢大敌,身先士卒,斩获最多。他整训兵士,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五月和七月间,多次与清兵在杏山(今辽宁锦县杏山)一带厮杀。每战,兵士皆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多有胜绩。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清军已对锦州形成包围之势。城中乏粮,诸将恐惧莫名,运粮仅至宁远以西各城,不敢再逾半尺。关键时刻,吴三桂挺身而出,解决了这个难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抓住敌人正在闹新春、过新年的机会,于正月初二、初三两天,装载好粮食,以牛骡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亲自押运。此计果然钻了个清兵防守上的空子,顺利进入了锦州。并且,又全身而退,平平安安地返回宁远。

清兵有所觉察,为时已晚。此次运粮得以成功,充分地显示出吴三桂的深谋远虑、胆略过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向以“敢战”著称的吴三桂,作为援锦的八大镇将之一,竟然在松山之战的关键时刻掉链子,不战而逃,做了个可耻的逃兵。他不但置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师洪承畴于不顾,置数万大明将士的生死于顾,也置拟效忠一生的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义无反顾地逃之夭夭了。

据说,吴三桂读《汉记》,看到昔光武帝所说的“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句,遂拍案而起,脱口叫道:“这也是我的平生大愿啊!”或许,除了得到显赫的功名外,他还有一个梦,一个玫瑰色的梦: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阴丽华”!又或者,他觉得自己的家里还有足够让自己东山再起的财富和实力。如果说是后者,那么,这个宝,他押对了。

事实上,据其父吴襄后来透露:吴家有亲将三千余人,这三千余人直接听命于吴家父子,作战肯出死力,往往以一挡十,以十挡百。显然,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此外,宁前道石凤台还曾悄悄向崇祯奏报:吴三桂兵丁尚多,还能整顿兵马,誓拯封疆。所以,崇祯不追究吴三桂临阵脱逃的死罪,予以宽大,就是看准了他们吴家已占据了辽东各要津,乃是地方继祖家之后的最大实力派,是最适合固守关外残土的最适合人选。

世人对崇祯杀害袁崇焕,认为崇祯是个心胸狭隘、刻薄寡恩的凶残君主。实际上,崇祯却也有容人之过的人,他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选择性失明,不计较罪臣的一些小嫌小隙,继续委予重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点,在对待在从大凌河回来的祖大寿身上也经彰显无遗。对待吴三桂也是如此。

然而最本质的原因还是,祖氏、吴氏两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俨然关外大军阀。他一旦此刻动了吴三桂,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内忧外患的当下,造成更加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于是,崇祯竟然这样说:祖大寿和吴三桂在困难重重之际,没有向清人跪地求降,而是费尽心机往回跑,这就说明了他们对大明是忠心的。由此,他摆出一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姿态,给吴三桂加升提督职衔,让他全权负责辽东军务。

这一姿态,让吴三桂感激涕零,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坚定地站在明朝一边,赤胆忠心,与清军对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缔造和平,不修长城的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万里长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它始建于周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最早的关于长城的典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记载的长城修建的帷幕;战国时期的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掀起了中国历史上

  • 皇太极改国号之谜:为什么从后金变成大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1636年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可谓各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主要的内部因素言,“金”国号已不足以规范其未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以关键的外部因素论,“大清”国号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年努尔哈赤落难的时候,骑了一匹马逃

  • 崇祯杀魏忠贤后悔了吗?崇祯皇帝的兴国梦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赴景山上吊自杀,死前他干了一件令人惊诧的事情——收葬魏忠贤遗骸,厚葬于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天启七年继位,八月底登基的他,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开始对皇兄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下手了。撤销魏忠贤宫内外一切职务,发配到凤阳祖陵司香,不久,又下令对魏忠贤由发配改为抓捕,锦衣卫派员对魏忠贤严

  • 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的一个太监自行阉割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朝开始有了太监制度,但是没有留下第一个做太监的人名。因为西周作为一个部落时,就已经开始有受过宫刑的人伺候贵族的事,应该是无名无姓。第一个有名姓留传下来的宦官不是赵高,也不是嫪毐,而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刁!网络配图竖刁(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

  • 最牛假太监仇士良 一生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血债累累的假宦官缘何能窃国弄权在浩瀚的中华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宦官,论名气,绝对比不上秦末的赵高、北宋末的童贯、明末的魏忠贤等;然而,论罪恶,却决不在赵高、童贯、魏忠贤等人之下;况且,历史上的宦官篡权往往只限于一朝皇帝,一旦皇帝更换,则意味着灭顶之灾的到来。而此人却历经六朝皇帝而不倒,更令人匪夷所

  •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忠尽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图片来源于网络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

  • 明朝朱祁镇是如何平静而老辣的清理朝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祁镇又重新回到了这里,他改元天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天,但这一天真的来了,他很感激那些扭转他命运的人,对这些扭转他命运的人都达到了他们的理想。政变的首席策划者徐有贞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封为武功伯;石亨晋升为忠国公;曹吉祥为宦官首脑;杨善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他们的追随者也各有赏赐。网络配图我们的天子似乎

  • 中国最丑太监李辅国 拥立两位皇帝后杀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自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领导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以后,大唐王朝的后宫便再也没有温馨和平静过了。或为争夺后位而大开杀戒,或为享受特权而淫乱后宫,或为谋夺储位而勾心斗角;唐高宗的武皇后如是,唐中宗的韦皇后如是,唐玄宗的武惠妃亦如是。到了唐肃宗的张皇后,同样也没有逃脱大唐王朝后宫历来不平静的历史怪圈。后人常把韦

  • 明朝名将袁崇焕:为何下场却和岳飞一样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小说《碧血剑》里的主角袁承志,武艺高强,有情有义,出身也很厉害,乃是明末忠臣袁崇焕之子。后来他的父亲中了奸人之计,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全家满门抄斩,年幼的袁承志被家中的一个哑仆冒死救出,后来拜到华山门下,练得绝世武功,并和美女温青青、九公主等发生悱恻的爱情云云。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袁承志的老爸袁

  • 三国趣闻: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