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26 更新时间:2024/2/18 10:22:5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

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是蜀军在陇西新败,再去那里大家心理上多少会有些障碍;二是陇西各郡降而复叛,曹魏再次收复后亲蜀汉的势力尽被清洗,再去不会得到之前那样的欢迎;三是此次必须抓住战机,趁魏军被其他战场拖住的机会发起突然进攻,出陇西过于迟缓。

网络配图

诸葛亮选择出大散关直插陈仓的路线,陈仓即今宝鸡,驻守在这里的是魏将郝昭。当时蜀军约10万人,守城的部队才1000多人,在两次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总攻,但用尽了各种办法,花了20多天没有把陈仓攻下,魏军增援部队赶到,诸葛亮只得撤军。

10万人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人认为陈仓之败缘于指挥有误,如曾国藩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也有人看法较客观一些,如元人胡三省说:“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尚论其才,则全城却敌者,其才非优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故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

那么,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能不能攻克陈仓呢?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坚固的城池说它难以攻破,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有足够的时间,城池坚固这个因素在攻防利弊转换中就会被淡化,重新回归到双方整体实力的对决。

但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推演,在战略层面上单纯的攻防战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必须放到整个战局中去考察。《三国志》记载,3万增援的魏军在张郃率领下驰援陈仓,诸葛亮没等敌人的援军到达就回师了,撤得比较从容,安排也很周密,在回师路上还将追击而来的魏将王双斩杀。

网络配图

当时蜀军有10万人,3万敌军增援似乎可以一战,诸葛亮却选择了退兵,退得很干脆,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似乎诸葛亮过于谨慎了,或者这件事还另有隐情。

当看到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时,似乎找到了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封信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三国志》等史书没有收录,它保存在《水经注》里,诸葛亮在信中说: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意思是:有一个叫绥阳的山谷,山崖险要,溪水纵横,行军困难。以前侦察兵在一带往来,都走的是险要的小道。现在我命令先头部队砍伐树木,修建道路,以便通往陈仓,足以牵制敌人,让他们不能分兵去进攻孙吴。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时间是陈仓攻城战打响前,信的内容至少可以说明几点:一是在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诸葛亮还在与远在孙吴的哥哥通信,保持着信息上的沟通;二是此次北伐诸葛亮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派出侦察人员前往陈仓一带做过侦察;三是信中特意讲到蜀军的行动可以起到牵制魏军的效果,让他们不能分兵攻打孙吴。

尤其是第三点,透露出蜀军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配合孙吴,所以大战将至的紧张时刻诸葛亮还有精力给哥哥写家书,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通过哥哥向盟军通报情况的重要信函。

刘备死后吴蜀重新交好,在军事上双方多有配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孙权也出兵牵制了曹魏,这种配合应该是双方面的,既有孙吴配合蜀汉,也应该有蜀汉配合孙吴。

网络配图

孙权、陆逊当时正在策划一场大战,通过诈降的办法引诱魏军东线战场总指挥曹休上当,这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因为高度机密事先不大可能通报蜀汉,但战事一开,为保证胜算,孙权必然会立即通报蜀汉,请这边出兵攻打曹魏的西线,减轻孙吴的压力。

诸葛亮接到孙吴方面的请求后立即行动,在西线战场发起进攻,不仅牵制了西线战场魏军总指挥曹真不敢乱动,而且调动原属荆州战场的张郃率部回援。

从战术层面看,陈仓失利,诸葛亮二次北伐无功而返;从战略层面看,它调动了魏军主力,配合了盟友的行动,实现了主要预定目标,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恋战,迅速回防。

如果又是一次大败而归,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一定会再次做出反省或自罚,而这一次并没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壬寅宫变嘉靖逃过一劫后妃再侍寝需脱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壬寅宫变宫女惨死经过,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杀害,嘉靖下旨处死曹端妃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皇帝,为人贤明,勤政爱民,体恤民生,尤其是给足了知识份子面子。值得注意的是,他只有一个妻子张皇后,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了。不过,这也导致他只有一个成年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武宗。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武宗朱厚照正德皇帝,自幼贪玩,喜欢女色,修建豹房,整天在里面寻欢作乐

  • 李逵杀人无数为何从没遇到有质量的对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逵为什么放过了冒充他的人,李逵打什么过后赔不是,打不死的李逵

    大凡世间大奸大恶、凶残狡诈之人,多以伪面目示人。他们或用忠厚掩盖其奸恶,或以仁义隐藏其凶残,若以真相示人,尚可防之避之,唯有这种虚伪之人最是可恶,令世人防不胜防,避无可避。你绝对想不到今天所说的大奸大恶,竟然是是“黑旋风”。网络配图李逵是梁山好汉中出镜率最高之人,深受宋江的喜爱,在梁山上人缘也很好,

  • 他从屠杀前臣子开始 成为傀儡皇帝后自杀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大臣痛下杀手一直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举动: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内部大清洗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新皇权威不会被挑战,另一方面则是为提拔自己的亲信腾出空间。但胡亥时期的屠杀动摇了国之根本,是因为他不仅屠杀了身在权力中心的大臣,甚至连身在地方的小臣子们也进行了清洗——没有区别对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诸葛亮活活累死竟只因信错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诸葛亮一生最大的错误,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是真的吗

    明代著名大家李贽有副名垂千古的对联:“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北宋名臣,“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便是他;而诸葛亮更是妇孺皆知。今天小编想聊的就是诸葛亮的谨慎,这也是导致他活活累死的重要因素。三国中,诸葛亮几乎是算无遗策。陈寿在《三国志》里写得很明确,诸葛亮精通用人之道,每个人都能人尽其

  • 壮烈的历史:诸葛子孙为守蜀汉战死沙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与曹魏之间的斗争在三国后期愈演愈烈,在曹魏与蜀汉的最后一场二战中,诸葛亮子孙英勇牺牲。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段壮烈的历史。网络配图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在三大势力格局稳定后,蜀汉和曹魏之间的战争,依然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趋势。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姜维,都在致力于针对魏

  • 三国时期刘备从荆州撤退为何裹挟百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从荆州撤退后为何要大量裹挟百姓呢?刘备率领十多万老百生,大批物资向南转移。在此过程中,自然又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带着这样多的老百姓、这样多的物资,这种行军速度,比老牛拉破车也慢。这种走法,迟早也会让曹操追上的。所以,我们应该抛下他们,赶紧向江陵进军。网络配图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

  • 道光皇帝的孝穆皇后:死后为何葬了三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有一位皇后死后,曾下葬过三次,一般人们对亡者都讲求入土为安,为何这位皇后会被下葬三次呢?网络配图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死后,只会埋葬一次。在极少情况下,有的会迁葬一次。埋葬三次的,更是少之又少。清朝有一位皇后,在她死后却埋葬了三次,这便是道光皇帝的皇后——孝穆皇后。孝穆皇后,钮祜禄氏,户部尚书布彦达

  • 揭秘:蜀汉阵营中谁才是刘备的真正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刘备是个很有名气的人物,不为别的,就因为他小的时候,一无所有。近似于乞丐,刘备的父亲死的早,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不过刘备最后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靠的是朋友的力量。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所谓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刘备的朋友到底有多少?早先,刘备曾在叔父刘元起的资助下,去河北大

  • 和珅总是被纪晓岚耍,为何他不将纪晓岚除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在剧中,和珅总是被纪晓岚耍,和珅却拿他没办法,要知道在当时和珅的官职远比纪晓岚高,权利非常大,和珅要想打压纪晓岚的话,那是易如反掌,但是和珅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只不过是乾隆的御用文人,地位权势远不如和珅,和珅才是乾隆真正的大红人。曾经有学者评价纪

  • 诸葛亮点七星灯续命有没有成功?真神奇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八卦无一不通,在北伐中知自己时日不多,便用七星灯续命,那么最后有没有成功呢?七星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网络配图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为自己续命,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