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医生解析帝王驾崩之谜:蔡桓公得了什么病

医生解析帝王驾崩之谜:蔡桓公得了什么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113 更新时间:2024/1/21 19:21:10

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扁鹊能一眼看出来?历史上有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吗?雪夜暴毙的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死于弟弟导演的宫廷阴谋……喜欢读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些历史谜团兴之甚甚。日前,就有一位医生从专业医学角度解读25位帝王的病症,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历代帝王的驾崩之谜。这本《病榻上的龙》是由爱好历史与文学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谭健锹在医疗工作之余所著,作者表示:“今天,25位帝王已悉数粉墨登场,他们的身影伴随着历史爱好者的考据,带着一串串颇有意义的医学常识,走近你、我、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桓公,肝炎受害者“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从扁鹊看病的这段记载看,桓公很可能是种与皮肤颜色密切相关的疾病,作为中医的佼佼者,扁鹊单凭一“望”便做出正确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细胞被破坏、里面的胆红素大量流散到血液系统内,从而形成脸色发黄,最常见的莫过于病毒性肝炎了。一番推敲之后,我们不妨试着还原当年蔡桓公病亡的始末。

可以想象在山东生活的蔡桓公,某天在宴会上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来自齐国海边的鲜鱼,这条鱼恰恰未被洗干净,身上带有甲型肝炎病毒!桓公饱餐后,病毒便随着肠道进入血液,最后定居在一片肥沃土地—肝脏上。当扁鹊第一次见他时,看到桓公脸上浮着不祥的黄色,直言不讳:“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但说法太直接了,而且严重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解释的耐心,接二连三碰了一鼻子灰后,他没有改变方式,要传达的善意和性命攸关的讯息,对方完全没有接收到,甚至产生了反感。这段时间,桓公或许继续大摆筵席,继续过夜生活,已受损的肝脏继续透支。最后,崩溃的肝脏不得不发出求救的信号—疼啊!这是肝脏的绝命信号,桓公终于收到了,但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蔡桓公之死教育我们,对别人的善意劝诫和有益建议,对身边的良好生活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对自己偏激和执拗的想法,对有损健康的琐碎生活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

宋太祖,心脑血管疾病?

宋朝的开山鼻祖—太祖赵匡胤,49岁那年冬天,在“斧声烛影”中突然神秘死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匡胤最终死亡的时间应是夜间,实情大概是这样,当夜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长期患病的赵匡胤病情有所好转,于是决定和手握重权的弟弟来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见面后,二人把酒长谈,几分醉意的赵匡胤开始责备弟弟近年来在政坛上咄咄逼人,似乎对皇帝宝座有所垂涎。他越说越生气,酒越喝越多,赵光义连忙起身认错,也不停地为自己申辩。赵匡胤亦无可奈何,毕竟自己已老病缠身,儿子们又文弱不堪,而弟弟正如日中天,于是心有不甘地用柱斧在地上狠狠撞击,发出阵阵令人不安的闷响。发泄一通之后,赵匡胤忽然觉得头痛欲裂,再加上烂醉如泥,于是无力地倒头躺下。赵光义以为哥哥已酣睡,只好起身告辞,但他敏锐地预感今晚也许会出现意外情况,临走时向皇帝身边早已被收买的内侍使了个诡秘的眼色……

在那个神秘的雪夜,真正把赵匡胤的生命推下悬崖的罪恶之手又是什么呢?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最可能是心脑血管急症。笔者认为在找不到罹患心脏病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可以大胆推断赵匡胤死于脑出血!赵匡胤有哪些脑出血的易患因素呢?第一,他很可能是个高血压病患者,体胖、嗜酒、中年后运动较少;第二,赵匡胤喜欢喝酒,长期饮酒会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使得血管弹性更差,又为脑出血创造了条件;第三,赵匡胤是性如烈火之人;第四,赵匡胤死亡当晚,情绪处于激烈波动之中;第五,天寒地冻是赵匡胤脑出血的另一帮凶。

赵匡胤的传奇结束了,但注重健康的现代人对于他的仓促离世,除了惋惜,更应引以为戒,切莫掉以轻心。

节选自《病榻上的龙》

2012年3月,借着参加心脏病会议的机会,得以在百忙之中重游北京,距离上次踏上古都这片土地已经20年了。半夜,一场新年以来最大的雪不期而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是北京,曾是明朝、清朝的京师。历史像雪片般,堆积在这块土地上,沉淀了一年又一年。

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帝王在北京一统天下,其中竟有五人死于严寒之中,在大雪纷飞的惆怅里永远合上了眼睛,他们是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而在北京生活的明朝帝王几乎都不长寿。嘉靖活到六十虚岁、万历五十八虚岁,已算是寿命较长的,其他大多三四十岁就撒手人寰;古代中国人的寿命大多不长,但如此短命也实属少见。

闲暇之余我经常想到:帝王们锦衣玉食,位居社会金字塔顶峰,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物质和医疗保障,但为何如此容易身染重疴、一病不起?为何有些帝王的行为如此荒诞怪异、匪夷所思?他们的病痛值得医学工作者去思索、去探究、去发掘。

我不是文史学专业科班出身,但历史既然可以被文史专家解读得妙语如珠,那么科学乃至医学也可以宣传得妙趣横生,让民众有所理解、有所领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我又拿起荒废多年的笔头,蔡桓公、晋景公、汉文帝、宋太祖、康熙帝……一个个向我走来,他们或嬉皮笑脸、玩世不恭,或正襟危坐、端庄郑重,有的脸上带着忧郁,有的脸上挂着狰狞。我仿佛正拿着听诊器,静听他们的心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遭诸葛亮排挤:后被刘备杀死诸葛亮不救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蜀汉历来以“仁义”著称,在刘备、诸葛亮等人“完美人格”的光环下,蜀汉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词,与之相对应的曹魏的形象自然就是阴险恶毒。但是,历史上的蜀汉恐怕并非如此纯洁,相反,被称为“蕞尔小国”的蜀汉有不少政治犯,从人数比例来看,其政治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丝毫不逊于魏国和吴国。在蜀汉著名的政治犯中,有一个

  • 末代皇帝爱新觉氏溥仪的一生:凄凉屈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是多舛屈辱有同是荣华耀眼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就这位末代皇帝的世界。网络配图泱泱的大国,这个几千年来被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当沉醉在封建社会所带来的繁荣与无比荣耀时,却在自大、傲慢中,走向毁灭。中国末代的王朝,终究有着一个末代的皇帝成了新时代改革的牺牲品与锻造品,爱新觉罗·溥仪就是这

  • 东吴的董袭:三国被水淹死的水军大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水军最强的军队无疑是东吴,至于东吴诸将,也都是水上猛兽,一个个精于水战。只不过,有一位东吴大将手持超级神兵,最后却被水活活淹死。此人就东吴将领,董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位东吴的水军大将。网络配图董袭,会稽人,身长八尺,勇力过人。早年跟随孙策,斩杀东吴剧盗,获得孙策赏识,被封为将军。孙权继

  • 朱允文处处给叔叔留后路:导致皇位送给朱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留下遗照让自己的长孙朱允文继位做皇帝。但是燕王朱棣并不认同,他时刻在计划着多去皇位。成朱允文立足未稳之际,他的行动就开始了。网络配图如果说朱棣以前还比较安分,那是因为知道自己是斗不过父亲朱元璋的,可现在朱元璋已经死了,朱允炆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正是自己夺取皇权的好机会。古代

  • 大臣索额图是因为造反康熙才处死他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索额图,出生大约在崇德元年(1636)前后,生于盛京(沈阳),姓赫舍里氏,清朝康熙年间 大学士,满洲正黄旗人。索额图是索尼第二子,出身子贵胄之家,是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 。中国清代康熙朝大臣,在协助康熙帝巩固清朝政权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平定了“三藩之乱”,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图片来

  • 末代被赶出皇宫的太监:仍称溥仪为万岁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太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宫廷产物,清朝末年清政府垮台,溥仪曾赶出去一批太监,多年后再见时,太监仍称他为万岁爷。网络配图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1922年,宫外的中国正在出现大变化,而17岁的溥仪仍在紫禁城内过着平淡的生活。许多太妃心生歹意,联合太监对越发成熟的溥仪进行打击。

  • 康熙为何对八阿哥如此绝情甚至要断绝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时属生母良妃卫氏二周年忌辰,八阿哥胤禩未能随从而是单独前去祭奠已故的母亲。康熙回程快到京时,胤禩未去康熙行在请安,却派太监给康熙送了两只老鹰,并说他即将回京。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只老鹰到达康熙处时,几近垂死。康熙见后勃然大怒,当场就发飙了。在他看来,胤禩这是有意把自己比作垂死之鹰,所谓“老鹰虽强

  • 关羽佩服他:诸葛亮却不敢提拔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各位读者朋友大家早上好哦,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在三国中出现次数不多的人物。先说说蜀汉的费诗。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大家应该都认为刘备称帝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小说里的刘备是正义和正统的象征,加上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帜,就算是当皇帝也是继承祖业,与曹操等人的自立为王截然不同,称得上是众望所归。因此我们并没

  • 诸葛亮辅佐孙权的话能不能击败曹魏统一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小编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是辅佐的刘备,而是辅佐东吴孙权的话,有可能灭曹一统天下嘛?网络配图首先曹魏之强,很难依靠外力来打败,这之间的强弱有定势,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弥补的,最后曹魏也是亡于内部篡权,而非外国进攻,那些年诸葛、姜维在西线,孙权和诸葛恪在东线上蹿下跳也没把曹魏怎么着不是…《论

  • 古人认为烟草可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说起“控烟”,绝不仅是现代才有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尤其是明清两代就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图片来源于网络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