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都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

“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都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1/20 12:46:26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都有很密切的来往。王昌龄的诗作以七绝见长,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七绝圣手”。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龄的故事吧。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诗人最多,诗歌也最多。同时,盛唐时期诗歌已经成熟和规范。盛唐时期的诗歌没有初唐时期诗歌的浮华和空洞,也没有晚唐时期诗歌的沉郁颓唐,那时的唐代如日中天,那时的诗人更是意气风发,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是那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下面,我们来聊的这位诗人也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在群星闪耀的盛唐,他凭借七言绝句跻身盛唐诗人的最高峰,他的七言绝句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至今为人称道。他也因此被称为“七绝圣手”,他就是“诗家天子”——王昌龄。

698年,王昌龄出生于山西太原。王昌龄家境贫寒,但是他自幼便喜好读书,从小他便立志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光耀门楣。727年,王昌龄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长安,唐代七言绝句水平最高的两个人相遇了,他遇到了一个知己——李白,二人互相仰慕,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年,应该是王昌龄最风光的一年,结识了好友也金榜题名了。

步入仕途的王昌龄本应是春风得意,但是,倒霉的王昌龄赶上了皇帝不识人才,导致王昌龄并不得志。不仅如此,王昌龄屡遭被贬,仕途真是极为坎坷,空怀报国之志,官是越做越小。不过王昌龄是幸运的,正因为他屡遭外放,因此遍览祖国大好河山,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土壤,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挚友,如王之涣、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綦毋潜、李颀等人,每一位朋友都是震铄古今的伟大诗人。

740年,这一年是王昌龄一生中真正开心的一年。那一年,王昌龄游历襄阳,听闻孟浩然当时正在襄阳,王昌龄对于孟浩然可谓仰慕已久,一直无缘相见。这次襄阳之行让最伟大的边塞诗人之一和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的两人相见了。听闻“诗家天子”来访,孟浩然喜出望外,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王昌龄。孟浩然生性爽快,为人真诚,对待朋友更是倾心相交,那一天,孟浩然不遵医嘱,陪着王昌龄吃了一顿鱼,饭后不久,孟浩然去世。孟浩然的去世令王昌龄愧疚了一生,到了晚年对于孟浩然的真挚感情依然感喟不已。

拜访孟浩然之后,王昌龄继续游历,襄阳自古出名士,在襄阳,他又遇到了另一位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二人倾心相交,把酒言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在740年,王昌龄离开襄阳前往洛阳,在洛阳,他又先后遇到了綦毋潜、李颀。游历人生使得王昌龄接触了太多太多的诗人,也促使王昌龄写下了众多的送别诗。据统计,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此外,盛唐时期,杜甫之前,七言绝句盛行,而王昌龄正是此中能手,他一生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其七绝共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七绝数量不仅众多而且质量也极高,因此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七绝水平能与之一较高下的估计只有李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赵普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有过哪些计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意即只要是人才,终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赵普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话的正确性。赵普原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赵匡胤相识并结为朋友

  • 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操看不出来吗?为何没有一点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

  • 张养浩:元代名臣,因操劳过度而卒于任上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元代名臣之一,也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诗歌成就也颇高,能与“原始四大家”相媲美。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养浩的故事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 郭子仪死后祖坟为何会被挖?他和鱼朝恩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蜀地,太子李亨逐北上灵武称帝,此后宦官鱼朝恩得到重用。于此同时,郭子仪等武将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堪称首功。然而,郭子仪显

  • 在刘备之前率军攻占益州前,孙权为何没有抢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其中,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表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

  • 文鸳三国时期知名度不高的文鸳,他的一生有何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大家一定会记得不少武将。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拥有统领军队的武将就是最大的资本。而三国的乱世,从来也不缺少武将。无论是号称三国第一勇将的吕布,还是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赵云,又或者是东吴帐中的太史慈,都为这个乱世留下

  • 三国时期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是怎么来的?是何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有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这便是关羽这个“汉寿亭侯”爵位的由来。那么,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是指

  • 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汉景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又不给

  • 曹芳最后被司马懿夺权的真相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理来说,高平陵事变时,距离曹丕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为何还说曹丕应该对此负责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以下

  • 三国时期刘备入蜀后曾遭遇背叛,是哪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诸葛亮主导的益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相当经典的军事行动,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