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赵普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有过哪些计谋?

历史上的赵普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有过哪些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28 更新时间:2024/1/26 2:11:44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说:金子埋在哪也会发光。意即只要是人才,终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赵普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话的正确性。赵普原是一个浪迹江湖的流浪汉,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赵匡胤相识并结为朋友,后来协助赵匡胤夺取政权,整顿内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浪迹江湖,结识赵匡胤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河北保定一带)人,其家为避战乱,先迁于常山,后迁于洛阳。赵普从小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10岁那年,父亲请先生教他辞章和计数,以便获得求生的本领,他完全没有兴趣学。父亲责备他,赵普说身处乱世学这些没用,要学就要学辅佐明主的本领。父亲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请人教他学先秦纵横之术。

但赵普同样不感兴趣,说那是天下处士蛊惑人主谋取富贵的诡辩之术。奇怪的是,他对《论语》爱不释手,终日揣摩研讨。年长后他又学习并精通了星历象纬之学。所以后人称赵普是一部《论语》治天下。

成年后的赵普沉默寡言,举动常出人意外。镇阳豪族魏氏听闻其名,与其见面后称赞道:此儿王佐之才也,主动把女儿嫁了他,自己做了他的老泰山。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分裂时代,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别妻离子,出去闯荡江湖。理想虽然丰满,但现实的确骨感,为了糊口,他先后任过家庭教师,当过账房先生,在一个将军幕下当名小办事员,但都干得不长。后来干脆当无业游民,浪迹了十五年江湖。

到了后周太祖郭威显德元年(954年),节度使刘词认为赵普是个人才,就请他做了自己的从事,也就是幕僚,赵普的生活才基本上安定下来。他把妻小接来与自己团聚。但平静的生活刚过两年,刘词就病死了。好在刘词这人对下属不错,临死之前写了份推荐信,请求朝廷委用赵普。那时周世宗柴荣在滁州正忙着打仗,还顾不上来处理这类事儿。

但机遇突然来到了赵普的身边。闲得无聊的赵普某天在滁州城外的一家客店喝酒,不一会儿赵匡胤带了一帮下属也来喝酒。赵普一见赵匡胤那副仪表堂堂、非人臣的模样儿,就有心去结识。他大声把坐在赵匡胤身边的一个小个子军官吆喝开,自己坐在了其旁边。这时石守信过来也想挨着赵匡胤坐,赵普说此人最终可当到节度使,可以一起坐。

本来就在寻觅人才搭班子,想干一番事业的赵匡胤,听了赵普说的话很感兴趣,觉得此人不简单,就相约另找时间面谈。两人改日见面一谈,就谈得无缝衔接了。赵匡胤自诩为刘备,把赵普捧成诸葛亮。赵普给赵匡胤谋划了抓军权图大业之策。

两人谈话不久,赵匡胤得知父亲病重,此时又不能离开军营,心里很烦恼。赵普主动请缨去代其服侍老太爷。尽心尽力服侍了三个月。老太爷很感激赵普,临终遗命认赵普为干儿子。这下子,两人又有了一层家族关系,从此赵普成为了赵匡胤集团的重要成员。

(二)“三赵”谋划陈桥兵变

后周显德五年底,地处晋地的后汉出兵来侵,柴荣率10万大军迎战,但刚走出开封不远,军中就出现了一块神秘的木牌,上写“点检做”,大家都认为是做皇帝的意思。柴荣认为是不祥之兆,就班师回朝了,回去后一病不起。柴荣担心时任殿前都点检的张永德对皇位不利,就将其撤职,改由自己最信任的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赵匡胤接任。不久柴荣病死,其七岁的儿子柴宗训接任,史称周恭帝。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正月,边境又传来后汉入侵的警报,大臣们十分惊慌,小皇帝令赵匡胤率军出征。这时京城里谣言四起,传闻“都检点”要做皇帝。

前面所述的出现神秘木牌和四起的谣言,其实都是赵匡胤伙同赵普、赵光义泡制的。当赵匡胤率领的大军走到陈桥驿时,天已傍晚,赵匡胤下令宿营。这时军中又传开了“皇帝年幼,立了功没人知道,不如先立都检点做皇帝,然后上阵杀敌”的议论。

当天晚上,赵普陪赵匡胤喝了不少酒,不知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是赵普令人扶着赵匡胤去睡觉。史传第二天赵匡胤醒来一看,营房内人声鼎沸,全体将士荷刀侍立,一片肃杀之气。赵普进来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并将他推到椅子上坐定,然后率将士齐唰唰跪下,三呼万岁。

这就是史书上所载的“陈桥兵变”。因赵普策划兵变有功,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官拜枢密使、检校太保、成为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三)赵匡胤与赵普定计风雪夜

五代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藩镇割据,政权更迭很快,可赵匡胤后来建立的宋朝,虽然磕磕碰碰前行,却享国319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之一,这要归功于开国皇帝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也要归功于开国宰相赵普的深谋远虑。两人君臣配合,共固社稷。

乾德二年冬天的一个夜晚,赵匡胤独自冒着风雪到了赵普家。赵匡胤前来咨询国家的长治久安之计。赵普说,武将不擅权,藩镇不林立,收回兵权,制其钱谷财,天下可安。然后做了个杀头的手势。赵匡胤忙摇头说,他们是我患难兄弟,不会有异心。

赵普大声提醒赵匡胤,你能保证他们的部下没异心吗?当时我们在陈桥不是这样做的吗?赵匡胤听了不住点头称是。于是后来有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与此同时,改革军事制度,实行财政、枢密、行政三权分立、实行文官制度等等。

在搞好内政的基础上,如何统一天下呢?就在那天晚上,赵普介绍了先南后北的策略。

赵普说,北有契丹和北汉,如果先对北汉用兵,取胜后就要独挡契丹的兵势,不如先让北汉去挡着。南方十分富庶,但那些割据政权不强大,主昏兵弱,我们先扫平江南,以地广兵强粮多的优势,灭北汉易如反掌。赵匡胤一听,连呼:此计大妙!

据说,赵匡胤在赵普家吃的是赵普的妻子给他们做的烤肉,所以,这场聚会又被称之为“一顿烤肉定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有不臣之心曹操看不出来吗?为何没有一点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

  • 张养浩:元代名臣,因操劳过度而卒于任上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元代名臣之一,也是元代散曲的代表作家之一,诗歌成就也颇高,能与“原始四大家”相媲美。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养浩的故事吧。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 郭子仪死后祖坟为何会被挖?他和鱼朝恩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朝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蜀地,太子李亨逐北上灵武称帝,此后宦官鱼朝恩得到重用。于此同时,郭子仪等武将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堪称首功。然而,郭子仪显

  • 在刘备之前率军攻占益州前,孙权为何没有抢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其中,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表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

  • 文鸳三国时期知名度不高的文鸳,他的一生有何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大家一定会记得不少武将。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拥有统领军队的武将就是最大的资本。而三国的乱世,从来也不缺少武将。无论是号称三国第一勇将的吕布,还是刘备身边的关羽张飞赵云,又或者是东吴帐中的太史慈,都为这个乱世留下

  • 三国时期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是怎么来的?是何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成为众多英雄中人气指数最高的一位,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有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这便是关羽这个“汉寿亭侯”爵位的由来。那么,这个“汉寿亭侯”到底是指

  • 请周亚夫吃饭却不给他筷子,汉景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又不给

  • 曹芳最后被司马懿夺权的真相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按理来说,高平陵事变时,距离曹丕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为何还说曹丕应该对此负责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以下

  • 三国时期刘备入蜀后曾遭遇背叛,是哪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和诸葛亮主导的益州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相当经典的军事行动,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

  • 清朝皇帝雍正在位时间有多长?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雍正帝在位时间为13年,翻看中国历史,与在位仅仅十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和勉强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相比,雍正的在位时间虽不能算长,但也不短。但是一对比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