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19 13:49:40

一千多年前的玄武门之变是唐太宗李世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玄武门事变的一大特点就是快,无论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多么细致,但整个事变却只经历了一天。李建成李元吉被“秒杀”,李渊快速颁布了敕令,局势很快就被李世民完全掌控了。随后李世民放弃了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党羽的追杀,却专门杀了一个太子府的厨子,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有许多史书记载说其实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和推动了太原起兵,这一方面说明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确实立下过无人可及的功勋,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李世民从始至终的野心,这样的人怎么会将自己辛辛苦苦谋求来的江山拱手送给父亲和哥哥呢?所以与之相匹配的,也有史籍记载李渊曾经许诺李世民太子之位,放在当时的情形下,这并不奇怪。

但李渊的做法却很有意思,从太原起兵开始,李渊给李世民和李建成分配的任务都很平均。而后就按照封建礼教的传统制度立了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做了秦,这个安排在旁人眼中是理所当然的,但李世民真的会甘心吗?

再说李建成,李渊是完全按照接班人的标准不断在培养李建成,“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李建成这个太子之位坐的是很稳的,同时李世民招贤纳士组建自己势力的动作保密工作做得也到位,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彻底爆发。

大约武德五年(622),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开始不断激化,李建成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也开始对李世民的势力进行打压。同时李渊的态度再一次模糊了起来,其实对李世民的“功高震主”,李渊也有所警惕,李世民前一年开办的文学馆,明摆着就是为了网罗人才,其目的不言而喻。李渊曾说:“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虽然李渊对李世民手握大军极为不安,但此时统一战争还未结束,李渊还需要李世民在前线指挥。一旦对李世民采取措施,导致李世民反抗,天下必然大乱。再就是李建成同样在扩张自己的势力,将李世民手中的兵权收回,必然会导致李建成一家独大,这同样不是李渊愿意看到的。但李渊还是默许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打压李世民的行为,让李元吉不断蚕食李世民的兵权。

就在此时,一个意外事件彻底打破了这个相对平衡和关系,一次李建成晚上约李世民到他府中饮酒,期间李世民突然心痛,吐血数升。这次李世民就怀疑是李建成在酒中下了毒,随后李渊到李世民的西宫进行慰问,并提出让李世民到洛阳,将陕州以东都划给李世民管辖。此时的李渊已经预见到两个儿子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希望其中一个离开长安,缓和这种局面。

这一举动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建成,都不接受,李世民不愿意离开政治中心,以不愿离开父皇为由表示推辞。李建成也认为如果李世民到了洛阳,有领地,有军队,威胁太大。所以两边都不赞成,李渊也没有坚持,这件事竟然就这么搁置了。

对于李世民中毒的这件事情,无非就三种说法,一种说是李建成想要一劳永逸,冒险毒死李世民。一种说是李世民自导自演,设计李建成。另一种认为是李元吉做事比较直接,想的也简单,他做的这件事。无论是哪一种,李世民也没死,经过李渊的处理,好像谁都没受损失。

笔者认为李建成下毒要毒死李世民的这个可能不大,因为李建成在与李世民争权的过程中都是很克制的。李建成也并不赞成骨肉相残的这种行为,这种想法和李渊是一致的,也会得到李渊的支持。另一方面唐王朝确实也离不开李世民,此时不管不顾把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并没有保证天下不乱的能力。

而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必须要对这一事件做一个处理,无论当初是谁设计了这个下毒事件,这个事件的执行者都不能留。如果真的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这个厨子死的也不冤。而一旦李世民不杀了这个太子府的厨子,这件事就真成了李世民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了,对李世民当时本就不太好的形象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纳兰容若:人世间最美最富诗情的一场花火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55年,农历十二月十二,京城大雪纷飞。就在那一天的清晨,明珠府邸传来清亮的男婴啼哭声。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将会与“词”联系在一起;更没有人知道,他踮着脚尖走过时间的沙滩,却倾倒无数后人。这个可以被称之为传奇的男子,就是纳兰容若。在他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他家世显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满天下;有

  • 孟子是如何评价孔子的?孔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孟子这个名字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他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其仁义善的思想,孟子是一代伟大的圣人,一生在他的身上发生过很多不平凡的故事,当然最先令我们想到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就是“孟母三迁”,这也是对孟子后来成就有深远意义的一个故事。孟母三迁是关于对孩子教育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孟

  • 揭秘:孔子与古琴之间有何渊源?仲尼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悠久而绚烂的华夏文明里,中国古琴,是最为古老的弦乐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人们经见的琴式中,计有伏羲式、灵机式、神农式等等,而最为常见的,则是仲尼式。仲尼,即

  • 揭秘:孔子为何会周游列国十四年?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周游列国是其一生的重大事件。他自述“三十而立”,即三十岁时立定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对天下一些重大事情的看法,积极投入政治活动。由三十到七十三岁去世的四十多年中,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占去三分之一时间。再以孔子与各国君主接触,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说,又是联系最广、影响面最大的一段时间。为此

  • 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都颂君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国人无非议,并非是吉兆啊!这件事发生在纪元前337年,战国争霸时期。卫国的国王,言语和决策不正确。但群臣随声附和者很多,大家都赞颂君王圣明,如出一人之口。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

  • 一个七岁小孩为何会成为孔圣人的老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

  • 子路在孔子的一生中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众多弟子中,子路(姓仲名由,子路是他的字)是最不像弟子的弟子;同时,又是最称职的弟子。说子路最不像弟子,是因为:只有子路,敢于甩脸色给孔子看,敢于批评乃至否决孔子的想法和决定。说子路是最称职的弟子,是因为:子路对孔子照顾、保护出力最多,对孔子的话最重视、恪守,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小孔子九岁的子路

  •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在孔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 揭秘:秦国的第一战将是谁?都有何卓越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大秦帝国来说,其可以统一天下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中,秦国和赵国各占两位。如果评选秦国第一战将的话,支持白起的肯定的不少,当然也有人会认同灭楚平赵的王翦是对秦国做出最大贡献的将领。但是,在笔者看来,司马错才当得起秦国第一战将的荣誉。因为白起和王翦的战

  • 管仲改革对齐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有何深远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泛。首先在政治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联合北方各诸侯国共同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这样就得到了周天子的信任,从而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拥戴,让齐国的对外战争有了借口。其次在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不再把土地围起来,而是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分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