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孔子之孙子思为何分辨不出乌鸦的雌和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978 更新时间:2024/2/15 12:07:56

“都颂君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国人无非议,并非是吉兆啊!这件事发生在纪元前337年,战国争霸时期。卫国的国王,言语和决策不正确。但群臣随声附和者很多,大家都赞颂君王圣明,如出一人之口。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生卒年则不详。按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子思说:“我对卫国的看法,正像《论语》中所讲的:君不像是君,臣不像是臣。(原文是:“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有个复姓公丘的贤士闻之大惊,问道:“你根据什么这样说呀?”

子思解释道;“作为国家的君王,如果自以为是,就会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认为事情做得对而自以为是,还会拒绝大家的意见;又何况随声附和不正确的事情,来助长邪恶呢!国王不审察事情的是非真相,而喜欢别人赞扬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了。臣子不思考是否合乎道理,而阿谀求荣,以此来求得主上的好感,没有比这更会巴结的了。君王昏暗,群臣奉承,以此高居百姓之上,百姓是不会拥护的。如果这种现象,不加制止,国家就不成体统了。”

子思更进一步的对卫国国王说:“长此下去,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呀!”卫国的国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子思回答说:“这是有来由的呀。因为您讲话自以为是,大臣们不敢矫正其不对;大臣们讲话也自以为是,下官和百姓们,同样也不敢矫正其不对。君臣既然自认为贤明,下边就会同声称赞贤明,因为称赞贤明,就会被看成恭顺而获得富贵;矫正错误,就会被视为抗逆而受到灾祸。这样下去,正确与善良还会从哪里产生呢!《诗经》说:‘都讲我(指国王)圣明,谁还能辨清乌鸦的雄雌呢?’这不正像您国的君臣关系吗!”(原文是:诗曰:“具曰余圣,谁知乌之雄雌。”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个七岁小孩为何会成为孔圣人的老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也是中国教师的鼻祖,成语“至圣先师”旧时特指孔子。《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还专门为孔子制“至圣先师”石碑一通,以示对孔子教育功业的尊崇。如今,以孔子命名的汉语学院已达数百所且遍及世界各地,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都

  • 子路在孔子的一生中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众多弟子中,子路(姓仲名由,子路是他的字)是最不像弟子的弟子;同时,又是最称职的弟子。说子路最不像弟子,是因为:只有子路,敢于甩脸色给孔子看,敢于批评乃至否决孔子的想法和决定。说子路是最称职的弟子,是因为:子路对孔子照顾、保护出力最多,对孔子的话最重视、恪守,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小孔子九岁的子路

  • 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在孔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

  • 揭秘:秦国的第一战将是谁?都有何卓越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大秦帝国来说,其可以统一天下离不开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中,秦国和赵国各占两位。如果评选秦国第一战将的话,支持白起的肯定的不少,当然也有人会认同灭楚平赵的王翦是对秦国做出最大贡献的将领。但是,在笔者看来,司马错才当得起秦国第一战将的荣誉。因为白起和王翦的战

  • 管仲改革对齐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有何深远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管仲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泛。首先在政治上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联合北方各诸侯国共同对抗北方的少数民族犬戎,这样就得到了周天子的信任,从而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拥戴,让齐国的对外战争有了借口。其次在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不再把土地围起来,而是按照土地的肥沃程度分为不同

  • 司马迁《史记》中的商鞅 是商鞅真实的样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被中国老百姓厌恶是很奇怪的事情。商鞅制定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跟贵族作对;制定军功进爵无功夺爵的制度,让老百姓有了发达的机会;废井田把土地分给老百姓让耕者有其田等等,这都是让老百姓占便宜开心的事情。退一步就算我们承认几千年来对商鞅严刑峻法的诬陷,那也是贵贱平等并没有专门欺负老百姓。百姓为什

  • 商鞅让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却在秦国死于车裂之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全段时间热播电视剧《羋月传》中,第一集就上演了秦惠王车裂商鞅的人间惨剧,作为成功让大秦帝国异军突起、称雄四方的“变法”第一人,商鞅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但是仔细审视他的性格不难发现,商鞅被诛杀的结局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太过于耿直的个性,就是他死于非命的源头。商鞅的耿直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 商鞅发明了身份证 最终自己也被身份证给坑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身份证是个好东西,现代社会得随身携带,及时提供给警察检查。警察在盘查身份证的过程中就发现并逮捕多个逃犯。据考证,商鞅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发明并发布了最早的身份证——照身帖。照身帖其实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官府统一发放的,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看起来真心和现在身份证没什么区别,就是不知道

  • 申不害与卫鞅同是变法者 他们的变法有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申不害,原为郑国京(今河南荥阳东南)人,战国中期法家闻名代表人物。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消亡,京地纳入韩国版图。韩国的版图扩展了不少,可是韩国与其他大国相比,无论从国土面积,仍是从国力上讲,都不能算是强国。此刻,各国的变法运动如火如荼,不变法就有落后和被他人吃掉的风险。在已经进行的变法中,魏国的李

  •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商鞅师从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是这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出这种状态的,当秦孝公继承王位之后,才开始想要改革,于是便召集了许多的能人贤士,而卫鞅也被人推举从魏国到了秦国,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所以人们将这次的改革称为卫鞅变法,那么卫鞅变法主要内容是怎样的呢?卫鞅变法也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商鞅变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