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骞几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张骞几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8 更新时间:2024/2/4 11:36:06

张骞是西汉著名的探险家,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发有着很大的贡献。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各国长期建立友好的关系,不仅开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从西域带回了汗血马,石榴,葡萄,鸵鸟等,也从西汉带去很多物资。张骞为西汉与西域之间的化交流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骞除了有显著的外交能力,在军事方面也颇有成就。他身材魁梧,性格开朗,在战场上屡建战功,因为军功卓著被汉武帝封为博望候。在偶然一次机会中,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国家。他们在出使的途中,风餐露宿,长途跋涉,翻山越岭,不想在途中却被匈奴袭击,张骞被抓,为了能够是张骞归顺匈奴,他们让张骞在西域结婚生子,耐得住性子的张骞身在朝营心在汉。他按兵不动在西域生活了十年,只为等一个时机逃出匈奴之地,肩负在身上的出使大月氏之命十年来从未忘记。偶得契机,张骞顺利逃离匈奴之地,从车师国到焉耆,又经过龟兹等地,翻越山岭,最后到达大月氏国家。虽然最后大月氏并没有答应张骞与汉联合攻打匈奴,但是张骞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有,回去的时候为了避开匈奴,开辟了另外的道路,不料,张骞等人又碑匈奴抓获。一年以后,张骞趁匈奴内乱又带着妻子孩子逃回汉朝。汉武帝听闻张骞这十多年的经历,非高兴,封他为太中大夫,后来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就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故事。

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险家。他所开辟出来的丝绸之路为大汉与西域之间的往来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条件。没有张骞的丝绸之路,就不会那么快促使中西文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最先形成于西汉,张骞则是其道路形成的鼻祖。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商业贸易渠道,是后来中国连接欧洲各国进行往来贸易的重要交通道路。这条丝绸之路将阿拉伯等于中原连接在一起。经过好几个朝代,逐渐拓展到地中海地区。也就是说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再由后人继续开拓发展到像今天这样东到达日本朝鲜西到法国。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还可以到达意大利,埃及等国家。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从古代影响到现代都影响着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丝绸之路起着商业交流的作用。丝绸是中国古代极具文明象征性的物品。中国古代的丝绸和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各个国家。各个国家的物品也随着丝绸之路流进了古代中国,文化与文明的碰撞在丝绸之路的作用下日益生辉。丝绸之路还起着文化交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科技也是很发达的,它们则通过丝绸之路传递到西方,比如四大发明的外传播。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考古学家发现在敦煌等地均有印刷品的痕迹。此外宗教之间的交流也是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如今各国文化经济日益强大,最早也要归结于丝绸之路的开拓,张骞的贡献是值得载入史册的。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闻名遐迩。汉武帝时期,张骞奉命一共出使西域两次。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带着胡人堂邑父等一百多号人出使大月氏,堂邑父在途中刚好做张骞的翻译。但是在去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发现,随后被掳去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了拉拢张骞,进行了各种诱惑,还给张骞娶妻生子,但是依然没有动摇张骞出使大月氏之心,他不改汉节,坚定忠臣之心,就这样在匈奴部落生活了十年。终有一日,张骞趁敌人监视有所松懈,便趁其不备逃离匈奴的魔爪。但是没有带上妻儿便离开了,这里就说明大汉之命在张骞心中的地位是不能撼动的。逃亡的道路十分艰难,但是张骞等人毕竟在匈奴的地盘生活了十余年,这为他的逃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他们非常顺利的避开了匈奴的监视。他们一直向西逃难,路上饥寒交迫,物资缺乏,人烟稀少,困难重重,就这样张骞等人来到了大宛国。大宛国的国君听闻张骞的经历后,派人将他们送到康居,康居又派人将其送到大月氏。

事后,张骞动身回汉。在回去的途中不巧有遇到了匈奴,匈奴再次将他们带了回去,就这样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在匈奴内乱的时候,张骞趁乱又成功逃出了匈奴的地盘,回到了汉,这便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一一九年,这次出使西域带了三百多人,带了丝织品以及牛羊等牲畜,这一次出使乌孙王国很是顺利,因为匈奴那时候已经投降汉朝,所以路上已没有了障碍。

张骞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而被世人所称道。这个汉朝有名的外交官成了世人所永远不能忘却的伟人,于是便有人修葺了张骞纪念馆以表对张骞的纪念。张骞纪念馆座于其故乡博望村,先属于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对象。百姓为了纪念张骞,一直在供奉着一对石虎,传说中这对石虎是张骞在泛槎时偶然得到的。张骞纪念馆整体呈对称分布,献殿内有著名画家为其所画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殿内古风依旧,典雅大方,大门青砖绿瓦,颇有汉室宫殿建筑的特点。东西两区的景物陈列各不相同,东区主要陵园,展览部分,西区则是展示地貌文化等部分。当地的风景人物精美照片也在馆内供人观赏。

张骞纪念馆也时常有学术讨论会在此举行,主要是弘扬张骞勇敢无畏的冒险开拓精神,激励世人向其学习。现在,县城每年会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节来宣传这种气氛,这种独特的城市精神是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的,张骞的冒险开拓精神时时刻刻激励着现代人的心志。同时纪念馆设有多种藏品,其中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均有陈列供游客欣赏,年参观量达三万人次。臧品除了供游客欣赏,也会拿来以社会捐赠的方式进行弘扬精神。张骞的开拓新道路的事迹也是后朝后代所效仿和学习的,对后代的教育意义也非常重大。所以其纪念馆被也称为爱国思想教育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名臣伊尹是如何由厨师成为商汤丞相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厨子宰相伊尹,商汤的宰相,商汤重用的大臣

    身为一个正在兴起的部落首领,商汤很在意发现人才、提拔人才,重视贤士在其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商汤兴商灭夏的过程中,有位辅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就是伊尹。伊尹,生卒年不详。因为其母亲在伊水沿岸居住,故以伊为姓氏,尹是官名。商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丞相、帝王之师,被

  • 中山靖王刘胜的母亲是谁?他究竟有多少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山靖王刘胜,中山靖王刘胜是孝景帝第几子,中山靖王多少个儿子

    刘胜是汉武帝刘彻同父异母的哥哥,是汉武帝年间的一位诸侯王。刘胜去世后,追封他的谥号为“中山靖王”。刘胜十一岁的时候成为了中山王,在位时间为四十三年,享年五十三岁。刘胜的父亲为汉景帝刘启,母亲为贾夫人,除此之外,刘胜还有一哥哥,名为刘彭祖。关于刘胜的评价,《汉书》有过相关记载:“胜为人乐酒好内”。顾名

  • 解密:周朝的哪一任国君死于假冒伪劣产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如何看待假冒伪劣产品,任国君,假冒伪劣产品主要有哪几类

    公元前996年,西周第三任君王周康王因得恶疾驾鹤西去,王公大臣们按照周朝礼制,拥立康王长子姬瑕为王,是为周昭王。瑕者,美玉之斑也,也可以延伸为缺点、过失的意思。姬瑕,人如其名。如果把周王朝比作一块美玉的话,那么即位后的姬瑕,将不负其名,渐渐地做了许多错事,慢慢地给周王朝脸上摸了很多灰。做为国之储君,

  • 朱买臣为何会休妻?朱买臣因何被汉武帝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王夫人的下场,汉武帝为什么和李夫人葬在一起,汉武帝最爱卫子夫还是李夫人

    《朱买臣传》出自于班固所著的《汉书》,讲述了朱买臣的人生经历。朱买臣是西汉吴县人,自幼爱好读书,即使家庭条件非常贫困,朱买臣依然坚持日复一日的做学问。朱买臣四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崔氏嫌弃朱买臣没有本事,便和他离婚。汉文帝登基后,同县人严助将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召见朱买臣,并封官给他。不久之后,

  • 邹阳与明珠暗投有何典故?被冤他是如何开脱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青面兽双夺宝珠寺起因经过结果,邹阳市,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的起因经过结果

    明珠暗投是一个成语,原来本身的意思是闪闪发光的珍珠贝放到路上的行人面前,行人虽然看到没有不愣住的但是谁也不敢去拿。后来也指把闪亮的珍珠放到黑暗不见光的地方,用来比喻好的物品或者珍贵的物品却落到了不太识货的人受手里,得不到原有的重视。后来也引申为比喻有才能见识的人却没有得到重视,也就是说好的人才贤士投

  • 解密:周朝始祖弃为何三次被母亲狠心抛弃?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太后毁了五千年,李治为什么娶武则天,小女花不弃与母亲相认

    那是在上古“三皇五帝”时的帝喾(ku)时期,作为部落联盟酋长的帝喾,迎娶了炎帝后裔有邰(tai)氏部落的女儿姜原。帝喾一生共有四个妻子,姜原为原配。在此之后他又分别迎娶另外三位妻子进门,她们分别为:有娀(song)氏部落的女儿简狄、有锋氏部落的女儿庆都、娵訾(ju/zi)氏部落的女儿常仪。大家都知道

  • 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为何没有毁灭文化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焚书坑儒真的是秦始皇做的吗,秦始皇为什么要下令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文化原因论文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秦始皇时常被后世批评是暴君,实行的是暴政,其中的一条依据就是他焚书坑儒。那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呢?如果从

  • 揭秘:永乐大帝北伐时 太子朱高炽监国几次?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第五次北伐失败了吗,朱高炽一万人守城,永乐大帝五次北征

    后代历史学家一直对于朱高炽监国和朱棣北伐这两件事心存疑虑,因为朱高炽监国有人说5次,有人说6次,关于朱高炽监国几次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人给出明确的答复,大部分的答案都是5次或者6次,因为朱棣北伐也是5次或者6次。朱高炽监国指的是明朝前期朱棣北伐,他把京城的大小管理事务都交给了还是皇太子的朱高炽,而成祖朱

  • 苏努贝勒:宁死也不愿退出西洋教的满清皇族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满清毁灭华夏文明,如果君士坦丁堡没有沦陷,瑞年贝勒

    西洋教又称耶稣教、基督教,最早在明朝中后期随西方传教士传入我国。他们之中的代表人物有著名的数学家利玛窦和宫廷画师郎世宁。做为一名传教士,郎世宁等人之所以主动接近高官和皇室,目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传教!因为在他们看来,相对于平民百姓而言,皇室和政府高官的影响力更大,一旦他们中的某个人加入了教会,就会

  • 张廷玉辅佐过几个皇帝?张廷玉的墓地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廷玉为什么能进太庙,何氏家族墓地在何处,张廷玉的后代在哪里

    张廷玉是清代三朝元老大臣,于雍正年间到达了政治生涯的顶峰,他在谕旨与文字编撰、军机制度的设定以及奏章制度的改革完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了直至清代末期的历史,除了政治功绩以外,张廷玉的品行作风也极为端正。张廷玉偏爱长子张若霭,小小年纪便登科中举,书画造诣也颇高。有一次父子二人去一个官员家做客,张廷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