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

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85 更新时间:2024/2/6 5:48:35

因为钓鱼岛问题中国和日本的矛盾逐渐升级,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实中日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就没有怎么好过,早在明朝初年日本倭寇就经袭扰我们的海疆,为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头疼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在洪武时期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洪武元年的时候朱元璋派遣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朱亮祖到任后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并给当时的日本政府发国书要求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根本无力掌握倭寇。

到了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又派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且让信使带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怒杀了明使五人,,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洪武三年三月,为了倭寇问题朱元璋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这次派的是莱州府同知赵秩。不过这次赵秩比上次的使者幸运,他不但说服了日本倭寇,并且使日本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

朱元璋看到这样的结果自然非常开心,他亲自设宴在皇宫款待日本来使,并且赏赐了大量的大量的财物。看到这里不要以为事情就结束了,因为这次的朝贡是当时的日本国怀良亲的立场,而不是日本国王的立场。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过多次的劝和无果之后,朱元璋开始转变对日本倭寇的态度,把以前的积极求和转变成了积极防御的政策。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至于为什么朱元璋不去攻打日本,我想是因为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只能忍住了这一口恶气。1387年(洪武二十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悲情冤案:抗蒙名将曾铣被部下诬告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地处边地的陕西汉中城固军营,来了一家特殊的流放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横肉凶相的壮汉,推着小车,载着一个怀抱两个幼子的妇女匆匆而来,他们衣衫简朴,带着朝廷通用的流配文书,很显然,是来劳动改造的。这四口人,和军营里大多数劳改犯一样,就这样安下了家。但不多久,大家就发现不对

  • 揭秘刘邦如何在乱秦中一统天下当上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为何能一统天下?刘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善于用人著称,他比项羽更老练,更懂得人心需求,也善于给人才发挥的空间,并控制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史书上说,早年的刘邦好吃懒做,没啥本事,又不肯苦干,坐吃山空,是一个穷光蛋。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在当年,能文能武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无赖”的刘邦最终成就了帝

  • 明朝大佬们临终遗嘱让人大开眼界:朱元璋述国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据《明皇祖训·首章》记载,朱元璋的不朽遗嘱是,他制定了“不征国”的基本国策:凡“不为中国患者”不伐;即使为患者,也采取守势,“选将练兵,时谨备之”。点击查看更多图片对此,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征国”国策的提出,是对中国商鞅变法、实行武力扩疆路线以来、一千七百多年间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突破,等于宣告:中

  • 明朝文字狱:因一个字砍杀万人的皇帝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其实,秀才遇见了盗贼,连理都没有地方说去。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贼。朱 元璋早年做流氓无产阶级,偷鸡摸狗这样的事,估计没有少干。后来咬牙投奔农民起义军,造朝廷的反。在朝廷和正经人家看来,就是盗贼。虽然说,元末农民起 义,由于叫喊驱逐鞑虏,比起其他朝代的同类,有更多

  • 明太祖朱元璋的特殊嗜好:纳别人老婆为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草根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他的功劳不可磨灭,但他的后宫私生活更令人关注。下面来说说明太祖朱元璋的嗜好有哪些?反腐倡廉“反贪官”网络配图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

  • 明朝军队:朱元璋北伐灭元时的骑兵从哪里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两宋积弱,缺乏骑兵,主要原因就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陕北的马场,中原和江南没有能大规模养马的草场。而朱元璋北伐灭元时他的控制范围也就江南一带,但徐达常遇春的骑兵已经可以跟蒙古铁骑硬碰硬。明军的大批军马从哪里来的?这是蒙古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之一吧。元朝靠骑兵起家,对马的重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重视。图片来

  •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军机章京智审“皇孙”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下江南真实历史,乾隆皇帝私访江南全集,乾隆下江南目的

    有一年春天,乾隆皇帝南巡回銮,驻在涿州行宫。这一天,有一位僧人带领着一个小孩来到行宫大门外,说这个小孩是乾隆帝早年遗弃的皇孙,要前来与皇祖相认。僧人见门官不信,不给通报,便说出了事情的缘由。据僧人说,这个小孩是履端王永诚(即乾隆帝之第四子)的次子,是王爷嫡福晋所生。而深受王爷宠信的爱妃王氏乘王爷不在

  • 揭秘明朝初期是否真的存在所谓“洪武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所谓的存在感就是,到底什么是存在感,真实的明朝

    对明朝是否存在“洪武之治”,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历史确实出现过“洪武之治”,因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1368—1398年)曾经有过一段盛世。由于明太祖统治期间以洪武作为年号,朱元璋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洪武之治”。

  • 武则天曾被谁发檄文讨伐后指责宰相没发现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时期的几任宰相,骆宾王骂武则天檄文,武则天为什么不把天下传给武家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如“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源流考证从官文书演变到军事文书檄文最早源自春秋战国,发展到汉代已成为一种日常行政事务性质的普通官文书,并因此奠定了后来军事信息传播的体式基础。檄文用于军事信息的传播最初见于春秋战国。图片来源于网络到汉

  • 辽国宰相张俭一件皮袍穿三十年勤俭感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晚年杀大臣,辽国是现在的哪个省,辽国宰相张俭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这是大诗人陆游的金玉良言。曾国藩曾说过“勤俭自持,可以处乐,可以俭约”,“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士农工商,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翻开厚重的中华历史,勤俭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辽国宰相张俭的事例让人很感动。图片来源于网络辽国宰相张俭,很有才华,公元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