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司马懿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

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司马懿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79 更新时间:2023/12/18 8:16:38

对司马懿和司马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对于曹爽来说,最终放弃了抵抗。

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因此,司马懿赢得了高平陵之变的胜利,从而掌握了曹魏大权。不过,在高平陵之变的第二年,也即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就病逝了,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因此,对于司马懿来说,不仅需要解决曹爽及其党羽,还需要安排好司马氏权力的传承工作。彼时,司马师和司马昭成为最合适的继承人选。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临终前,为何把大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首先,根据《晋书》的记载: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魏嘉平四年春正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内外诸军、录尚书事。

在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成为魏国的大将军。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是武将之首,这意味着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的大权,也即司马懿传位给了司马师,而不是后来人尽皆知的司马昭。对于司马昭来说,很多人会联系到一句俗语,也即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相对于他的兄长司马师,司马昭不仅弑杀了曹髦这位曹魏皇帝,还发动了魏灭蜀之战,从而成功消灭了三国之一的蜀汉。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司马昭的能力,应该要强于他的兄长司马师。

在此基础上,自然有观点认为司马昭更合适成为司马懿的继承人。不过,在笔者看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师要比司马昭更合适成为继承人,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司马师出生于公元208年,而司马昭则出生于公元211年。虽然在年龄上,这两兄弟相差不大,但是,司马师毕竟年长于司马昭,这在传位上确实存在不可忽略的优势。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他们被分封到天下各地。对于始于先秦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被古代历史上的大部分朝代所继承。在三国时期,虽然曹植才华横溢,但是,曹丕作为当时年长的儿子,最终笑到了最后,被魏王曹丕立为太子。同样的道理,后主刘禅虽然资质平庸,但是,作为刘备的嫡长子,刘禅的太子之位是无可置疑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废长立幼的袁绍、刘表等诸侯,则在东汉末年相继走向了灭亡。对于这些正面或者反面的例子,司马懿可以说是历历在目,明白嫡长子继承制的重要意义。因此,只要司马师没有犯什么大错,等到司马懿去世后,司马懿家族的大权,自然会交给司马师,而不是次子司马昭。另一方面,虽然司马昭后面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在司马懿生前,司马师显然更加优势,也即是司马懿心目中的理想继承人。

司马师沉着坚强,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曹魏景初年间(237年三月-239年),司马师担任散骑常侍,多次升迁后担任中护军。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曾担任中护军这一官职,这无疑是司马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建安十二年,曹操将护军改为中护军,领军改为中领军,并令其掌管禁军,宿卫皇室,地位颇重。后来曹魏进一步改其名为护军将军,掌管选拔武官,隶领军。蜀汉、东吴都有此职位。对此,在笔者看来,中护军可以说是御林军的统领,这是位高权重的官职,而司马师能够担任此职,自然证明了他的本事。

相对于司马师,司马昭在高平陵之变前,只担任了散骑常侍、议郎等没有实权的官职。换而言之,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师已经在官职上彰显出继承司马懿的趋势了,而司马昭则是一个被人们所忽略的角色,也即司马师成为司马懿重点培养的儿子。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师和司马昭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的放大。

对此,《晋书》中记载: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最后,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这场事关生死的战役中,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了曹魏都城洛阳。事后,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而高平陵之变的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次日清晨,会兵司马门,司马师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司马懿看到之后,颇为感叹:“我的这个儿子,竟然这么厉害。”当初,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今日,一朝而集,众人莫知所出。大功告成后,司马师因功被封为长平乡侯,食邑千户。不久,司马师被加封为卫将军。

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当于司马昭,年长的司马师不仅冷静沉着,还成为司马懿的左膀右臂,成为司马懿能够击败曹爽的重要帮手。因此,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的继承人地位,应该就没有任何悬念了。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相对于直接弑杀皇帝的司马昭,司马师只是废黜了皇帝曹芳,这其实是更加理智的行为。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而司马昭得以接替司马师执掌大权。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武在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不出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上的孙武和孙膑是什么关系,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对孙武的评价

    孙武在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不出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孙武被人们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兵圣,只要读bai过历史的人都会稍微了解一点孙武的事迹。他写下了当时春秋战国家喻户晓的《孙子兵法》但是比较奇怪的是,作为兵圣,他却没有多大的名气,甚至没有一些普通的诸侯有名。甚至在司马迁的史

  • 抗倭英雄胡宗宪:用五十袋米毒死三千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抗倭英雄戚继光结局,张学良下令处死杨宇霆,戚继光的上司胡宗宪

    说起抗倭英雄,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戚继光,其实,还有一位比他更厉害,此人就是胡宗宪。网络配图在明朝一帮子官二代、富二代中,胡宗宪可算是比较有真才实学的一个,虽然家里几代都是锦衣卫高官,却没有沦落为纨绔子弟。抗倭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功劳,胡宗宪这个人比较圆滑,他抗倭不像有些人只知道打打杀杀,他喜欢用计谋,经

  • 名臣寇准客死异乡真相:因为忠直没有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寇准是怎么样的人,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将领有几个善终,寇准简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群臣的全貌,但却足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中国历史风云的变迁和人性的善恶,更能体会到

  • 朱棣为何如此痛恨方孝孺 非“诛杀十族”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方孝孺为什么被诛十族,朱棣敢反朱标吗,明朝方孝孺

    历史上,被“灭九族”并不鲜见,可是被“灭十族”的,极其罕见,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网络配图洪武

  • 狄仁杰一句话惊醒武则天让她最终把江山还给李氏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狄仁杰为什么想恢复李唐,狄仁杰去世后的武则天,武则天连封狄仁杰十几个官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网络配图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

  • 常山除赵云外的另一员猛将是谁?平北将军张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中有很多被淹没的人才,实为沧海遗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位三国遗珠吧。网络配图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常山,我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赵云,但是除赵云外,常山还出过几位小有名气的人物,比方说重情重义的夏侯兰,甄宓的母亲张氏都是常山人。但是他们名气还不够大,要说出赵云外的常山猛将,非黑山贼

  • 明朝历史上宰相胡惟庸勾结日本造反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的宰相有哪些,胡惟庸怎么当上宰相的,明朝历代宰相

    被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打入《奸臣录》的胡惟庸,是朱元璋干掉的中国最后一个丞相。胡惟庸为朱元璋屠杀战友立下“汗马功劳”,但最终同样没有摆脱“兔死狗烹”的命运。权力野兽朱元璋是个罗织罪名的高手,他给自己的帮凶胡惟庸罗织了很多罪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项罪名是“通倭罪”——即勾结日本

  • 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会相中紫金山作为寝陵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四象”,加之孝陵的三道“御河”都呈由左向右流淌的形式,这种水,在风水上称“冠带水”,亦十分难得。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一般人眼里,朱元璋选择钟山作为自己的寝陵是看中了这里的风水,后人看待这个问题时,多以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其玄奥。昨天,南京大学文

  • 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有多怕朱元璋,明朝为什么倭寇横行,朱元璋怎么对待功臣的

    因为钓鱼岛问题中国和日本的矛盾逐渐升级,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实中日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就没有怎么好过,早在明朝初年日本倭寇就经常袭扰我们的海疆,为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头疼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在洪武时期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图片来源于网络

  • 明朝悲情冤案:抗蒙名将曾铣被部下诬告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地处边地的陕西汉中城固军营,来了一家特殊的流放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横肉凶相的壮汉,推着小车,载着一个怀抱两个幼子的妇女匆匆而来,他们衣衫简朴,带着朝廷通用的流配文书,很显然,是来劳动改造的。这四口人,和军营里大多数劳改犯一样,就这样安下了家。但不多久,大家就发现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