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和朱元璋为何滥杀打天下的有功之臣?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滥杀打天下的有功之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4/1/21 19:51:36

刘邦与朱元璋二人是白眼狼,没有半点儿冤枉的意思。先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聚集力量、争取同盟军,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这同时也成为他称帝之后贯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在诸位功臣中,韩信成了首当其冲者。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刘邦亲自出征,韩信却在这种时候称病请假。不过,刘邦去前线打仗,韩信你选择不去就没有危险了吗?韩信忘了,刘邦有个很能帮他办事的老婆。果然,未及平叛,留守后方的吕后就“听说”韩信在关中与陈豨策应,便先发制人,用萧何之计,迅速除掉韩信这一势力最大的异姓王。

网络配图

萧何给吕雉定计,诈称前线传来刘邦平叛胜利的消息,按照惯例,此时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曾经将情敌整成“人彘”的吕雉,残忍无度青史留名。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拉到长乐宫的钟室,也不需要等刘邦回来了,她一声令下,特事特办,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麻袋中的一代名将韩信扎死。解决了韩信后,刘邦紧跟的动作就是,把一起夺取天下后分封的另外六个异姓王一一砍了头。

朱元璋在屠杀功臣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洪武(朱元璋年号)十年,朱元璋已经莫名其妙杀害了两名功臣-淮安侯华云龙、德庆侯廖永忠。华云龙据说是因为“据元相脱脱第宅,僭用故元宫中物”-这种肉眼很难看到的错误而得罪,《明史》含糊地说他得罪后“未至京,道卒”。再说一下廖永忠,作为后人的我们只知道,洪武八年,在朱元璋打江山过程中曾凿沉韩林儿的坐船,几乎葬身于鄱阳湖的廖永忠,因“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另一个被朱元璋兔死狗烹的是刘基,这个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功劳可谓最大。一次,刘基要儿子奏请朝廷在一处私盐贩子聚集、元朝时便有人造反的地儿设巡检司防守,以防动乱,结果被宰相胡惟庸进谗言说刘基“看中了那块地有王气”,想在那里筑坟,将来自己的子孙就可以称王称帝。朱元璋当时的心理活动我们不好乱说,但是此君绝对不是一个糊涂昏庸之人,如果刘基想称王称帝,又为何出山辅佐他朱某人?

网络配图

但朱元璋的原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枉杀千人勿使一人漏网。一代奇人刘伯温就这么被朱元璋诛杀。再来看看一代名将徐达的下场。战功赫赫的徐达是被朱元璋在称帝后仍称呼为兄的功臣。话说徐达背上长了背疽,在京城养病,医生特别嘱咐背疽不能吃鹅肉,否则性命不保。听闻此言,朱元璋专门从皇宫给徐达送了一只烤鹅。事实上,朱元璋对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忠臣元勋实行的是灭种式的屠杀。在明初两大谋反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中,各路开国功臣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罪名牵连,几乎被一网打尽,甚至株连九族。

但是,单凭两人残忍诛杀功臣良友一事就判断二人丧尽天良、心理变态,似乎又有失公允,这两个人,其实是白眼狼+灰太郎,对待兄弟一个态度,对待老婆孩子则完全相反。刘邦后期虽然不喜欢发妻吕雉,但总是保留着其皇后的身份从始到终,而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故事更是传为美谈。

网络配图

另外,两人大肆诛杀功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子孙计。有时候眼见着儿子不够聪明难成大器,当爹的就不得不趁着有生之年将障碍为其一一铲除。比如关于朱元璋疯狂屠杀功臣元勋的原因,史学家有一种解释是,朱元璋看到皇太子懦弱,担心他死后自己这些能人兄弟们强臣压主,所以先下手为强。并且有一则宫廷逸闻可为佐证:有一天皇太子劝说父皇不要杀人太多,朱元璋怒了,把一根长满了刺的棍子丢在地上,命他用手拾起来。皇太子抓住刺棍,结果给扎破了手掌。朱元璋说,儿啊,爹是事先为你拔掉棍上的毒刺,你难道不明白我的苦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痴情种子李豫:空悬皇后之位等爱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豫是大唐王朝的的第九位皇帝。论起当时的辈份,他是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李豫,初名俶,开始的时候曾经因为作战有功,而被封为广平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因安史之乱导致的马嵬坡事变中,三十岁的唐代宗李豫由于手中握有兵权,而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并且下旨由他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收复沦陷的都

  • 曹操临终遗言不谈军国大事 曹操临终遗言谈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一代枭雄一生致力于军事政治,但没想到他临终前谈的却无关政治,遗言中没有军国大事,却尽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一个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一般说来,遗言当然都是最重要的话,甚至是一生所悟出来的道理。但有些人也会在遗言中说些“不重要的话”,这里还不乏名人,甚至是曾经很“重要”的人。

  • 巨鹿之战项羽活捉王离 谁能做到历三代而不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阴谋杀死宋义当上上将军后,立刻派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领军二万,渡过黄河,杀奔巨鹿,解救赵国之围。此时,在巨鹿城外,章邯自得王离来援后,声威更振,加上粮食自甬道源源不断运来,可谓兵多粮足,攻城益急。而赵将陈余自从与秦军交过一次锋失败后,再也不敢正面迎敌,只在巨鹿城北驻扎,只守不攻。这可急坏了巨鹿城内

  • 南朝宋明帝刘彧为何患有终生不育的毛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刘彧就是南朝宋国的一位皇帝。刘彧身为皇族之后,在自己的哥哥宋孝武帝时期,曾在很多重要的职位历练过,包括京城中的一些军队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孝武帝对于自己的兄弟都是严加防范,唯独对刘彧加以重用,这其中有着路太后的原因。刘彧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被路

  • 秦昭襄王是窝囊废吗 为何称王41年不夺宣太后芈月的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的儿子,早年去燕国做人质。在做人质期间,秦昭襄王处处忍让,见人都给笑脸,谁也不敢得罪。只要是个人来府上做客,一律热情招待,不敢有丝毫怠慢!没办法呀,谁叫他是人质呢!长此以往,秦惠文王就养成了一种谨慎和隐忍的性格,不到万不得以,绝不和别人闹翻!这也为日后,宣太后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 元世祖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

  • 李贽割完脖子竟然还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贽晚年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脱离苦海,为他悲惨而激越的人生画上了句号。网络配图李贽,号卓吾、温陵、龙湖等等,是明朝著名的异

  • 项羽为何最后败于刘邦 竟是因为做了这三件蠢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他最后却败给了军事能力输于自己的刘邦,最后在垓下自刎,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项羽统帅的楚军,是秦末各路起义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秦将章邯、王离将有很大的可能平定各路叛乱。在垓下之战前,项羽大败40万秦军于巨鹿,之后又以3万人击破50万汉军,取得

  • 张飞:大丈夫死于非命 刘备孔明才是幕后元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古籍记载,张飞是被其帐下的张达、范强所杀。但是你们知道吗?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人故意放纵的外因。下属范强、张达近身操刀的真正缘由,是因为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长期运作,远程攻心。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

  • 清朝康熙为什么将十三阿哥胤祥圈禁了十年 ?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胡玫的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皇十三子胤祥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这些皇子里面最讲情谊的皇子,而且武艺高强,为人豪爽,这样的定位就如武侠小说里的侠客一样,所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临终的时候,告诉胤禛说,他之所以圈禁胤祥,是因为胤祥有时候太冲动,不善于权变,害怕有时候鲁莽,把胤禛也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