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一生中的七次痛哭 都是为谁而哭?

曹操一生中的七次痛哭 都是为谁而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2 更新时间:2023/12/11 5:25:52

《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总共有七处。曹操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而流泪,他的这七次哭,都是为身边人而哭。

这七次哭分别是:一是哭袁绍,二是哭陈宫,三是哭荀攸,四是哭郭嘉,五是哭典韦,六是哭庞德,七哭爱子冲——

一,哭袁绍:那是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败二袁,攻占了邺城时,他亲自到袁绍的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他一边祭一边痛哭流涕,情感天地。昔日朋友,今日兵戎相见,叹!

网络配图

袁绍是他的强硬对手,按理来说,对自己的死敌应该挖地三尺、掘墓鞭尸才对,有的朋友认为他哭袁绍是虚情假意,是猫哭耗子假慈悲、鳄鱼的眼泪。我也曾这样想,我曾一直认为:曹操哭袁绍,只不过是作样子给当地的遗老遗少们看,让大家觉得自己是仁爱宽容的,目的是要安定人心,使袁绍的旧部都能承认或接受他是袁绍故地的新主,从而名正言顺地据有冀、青、幽、并四州,使四州之士死地踏地地为己所用;但现在,应该承认这哭声是人性化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曹操和袁绍是发小,两个人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儿时的好朋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乱世中他们被一些自己都无法左右的力量所裹协,为了一些超乎于友情之外甚至于超乎自己个人利益之外的东西,不得不向对方反目成仇,于私是好友,于公是死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两个老朋友始终都没有机会能共聚一处,在一起说说家常、往事和知心话,真是可悲可叹,这一哭实际上表露的是一种对个人无力抗争命运的无奈的悲哀。

二,哭陈宫,理由基本同上。他哭泣的,是对超脱于任何恩怨情义之上的、统治规则的无奈。

三,哭荀攸:荀攸死,曹操一说到他就“流涕”而哭。

四、哭郭嘉:郭嘉死,曹操哀甚,直到赤壁之战,还想到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表达的是一种失去知己、挚友、助手的痛惜之情。

网络配图

五,哭典韦:典韦死,他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

六、哭庞德:庞德死,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表达了曹操对自己部下的忠诚、勇敢、舍生取义的精神的感动。

曹操爱朋友,恋旧,恩怨分明,有恩必报,有怨必报,是个惜才、念恩、重情的人。亲密的知己和忠实的僚属,是他的事业和精神上的支柱,是他生活上的全部依靠。曾几何时,他自认为无所不能,如今,却因为一些连他都无法掌控的客观因素,使自己的亲朋友故旧一个一个离他而去,他曹操还能依靠谁?还能指望什么?活着到最后去死,还有什么意思?

七,曹冲仓舒之死,仓舒之死

唉,一次次,何等凄苦悲惨!萍水相逢,患难与共,到头来,沙场点兵独伶仃!梦里家遥,空余怀抱,从此后,血光剑影只忆幼儿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网络配图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曹操在对待政敌面前,从不心慈手软,常杀戮。对待朋友和手下又常恩威并众,真情流露。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这种失去亲朋挚友的灰色情绪,即便是体现在曹操身上,仍让人觉得非常可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滥杀打天下的有功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刘邦与朱元璋二人是白眼狼,没有半点儿冤枉的意思。先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聚集力量、争取同盟军,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这同时也成为他称帝之后贯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在诸位功臣中,韩信成了首当其冲者。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上自将而往,信病

  • 唐朝痴情种子李豫:空悬皇后之位等爱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豫是大唐王朝的的第九位皇帝。论起当时的辈份,他是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李豫,初名俶,开始的时候曾经因为作战有功,而被封为广平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因安史之乱导致的马嵬坡事变中,三十岁的唐代宗李豫由于手中握有兵权,而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并且下旨由他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收复沦陷的都

  • 曹操临终遗言不谈军国大事 曹操临终遗言谈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一代枭雄一生致力于军事政治,但没想到他临终前谈的却无关政治,遗言中没有军国大事,却尽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一个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一般说来,遗言当然都是最重要的话,甚至是一生所悟出来的道理。但有些人也会在遗言中说些“不重要的话”,这里还不乏名人,甚至是曾经很“重要”的人。

  • 巨鹿之战项羽活捉王离 谁能做到历三代而不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阴谋杀死宋义当上上将军后,立刻派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领军二万,渡过黄河,杀奔巨鹿,解救赵国之围。此时,在巨鹿城外,章邯自得王离来援后,声威更振,加上粮食自甬道源源不断运来,可谓兵多粮足,攻城益急。而赵将陈余自从与秦军交过一次锋失败后,再也不敢正面迎敌,只在巨鹿城北驻扎,只守不攻。这可急坏了巨鹿城内

  • 南朝宋明帝刘彧为何患有终生不育的毛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刘彧就是南朝宋国的一位皇帝。刘彧身为皇族之后,在自己的哥哥宋孝武帝时期,曾在很多重要的职位历练过,包括京城中的一些军队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孝武帝对于自己的兄弟都是严加防范,唯独对刘彧加以重用,这其中有着路太后的原因。刘彧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被路

  • 秦昭襄王是窝囊废吗 为何称王41年不夺宣太后芈月的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的儿子,早年去燕国做人质。在做人质期间,秦昭襄王处处忍让,见人都给笑脸,谁也不敢得罪。只要是个人来府上做客,一律热情招待,不敢有丝毫怠慢!没办法呀,谁叫他是人质呢!长此以往,秦惠文王就养成了一种谨慎和隐忍的性格,不到万不得以,绝不和别人闹翻!这也为日后,宣太后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 元世祖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

  • 李贽割完脖子竟然还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贽晚年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脱离苦海,为他悲惨而激越的人生画上了句号。网络配图李贽,号卓吾、温陵、龙湖等等,是明朝著名的异

  • 项羽为何最后败于刘邦 竟是因为做了这三件蠢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但他最后却败给了军事能力输于自己的刘邦,最后在垓下自刎,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项羽统帅的楚军,是秦末各路起义军中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可以说如果没有项羽,秦将章邯、王离将有很大的可能平定各路叛乱。在垓下之战前,项羽大败40万秦军于巨鹿,之后又以3万人击破50万汉军,取得

  • 张飞:大丈夫死于非命 刘备孔明才是幕后元凶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根据古籍记载,张飞是被其帐下的张达、范强所杀。但是你们知道吗?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有“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的内因,还有缺点被人故意放纵的外因。下属范强、张达近身操刀的真正缘由,是因为上司刘备和诸葛亮的长期运作,远程攻心。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