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第八子为啥自焚而死?疑似陈友谅的遗腹子

朱元璋第八子为啥自焚而死?疑似陈友谅的遗腹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26 更新时间:2024/1/19 5:06:13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得到了一个令他痛心疾首的消息,他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在长沙的王府与其王妃自焚而死。关于朱梓自焚的原因,坊间一直流传这一种说法,甚至连明朝中期的内阁大学士王鏊都对此深信不疑!究竟是什么样说法呢?其实朱梓是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的遗腹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王鏊是正德年间的一代名臣,被王守仁誉为“完人”,他曾详细阐述潭王朱梓自焚事件的前因后果。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朱元璋击杀陈友谅后,俘获了陈的众多妻妾,朱元璋对她们说:“我自起兵以来,未尝纳人子女。今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甚恨之!”于是朱元璋就把其中的一个女子纳入后宫,后来此女就生下了朱梓。

网络配图

朱元璋称帝后,朱梓被封为潭王。朱梓成年后,要到封地长沙去上任,临行前,母亲把身世告诉了潭王,”尔乃汉王陈友谅子,汝父被杀,吾为汝忍死于此,他日当为父复此雠也!“后来潭王在长沙起兵造反,朱元璋派遣徐达之子平叛,朱梓紧闭城门,在一块铜牌上写下”宁见阎王,不见贼王“,掷于城下。朱梓随后纵火焚宫,怀抱幼子跳城自尽!

要想破解潭王朱梓的身世,必须知道他为何自杀,到底是举兵造反失败,还是其他原因。明朝官方史书中的说法是,潭王是畏罪自杀。明朝官方的看法是,潭王朱梓是畏罪自杀的。此前朱梓的岳父、前军都督佥事于显卷入”胡党“,此时于显已死,朱元璋并把其子于琥全家诛杀。消息传到长沙,潭王朱梓坐卧不安。此时偏偏朱元璋又派遣使者来”安慰“,并召其入朝。这下朱梓更害怕了,惊恐之下,与王妃于氏自焚而死。

网络配图

朱梓的母亲确实是陈友谅的妾室阇氏,这点朱元璋自己都没否认。但按照明朝官方的说法,朱梓是洪武二年(1369)九月出生,而陈友谅是在1363年死亡的,中间相差六年,所以朱梓不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如果非要说遗腹子的话,朱梓的同母兄长朱榑(1364年出生)更有可能性,所以朱梓私生子的说法,从本质上说是不现实的。

网络配图

朱梓的年龄改没改,我们不得而知,但问题还是有的!那就是明朝官方史书掩盖了朱梓自杀的真正原因!上面说了朱梓自杀是因为他的妻兄卷入”胡党案“,第二次”胡党案“是以李善长为首的,而李善长案发,于琥等人被杀是在五月,而朱梓自焚是在四月初,中间还有一个闰四月,也就是说中间至少间隔了五十多天,也就是说朱梓自焚时,于琥还没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代开国皇帝为什么都要杀戮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煌煌二十四史,历代开国皇帝在打下天下后,无不屠戮功臣,这是巧合?还是存在某种必然的规律!我们先来分析下大多数历代开国皇帝或者为开国做出开辟奠基能力的人都有哪些特征:网络配图一:与生俱来的军事才能最典型的莫过于司马懿(虽然不是晋的开国皇帝,但是没有他,就凭他的那几个蠢儿子,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连诸

  • 曹操一生中的七次痛哭 都是为谁而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中关于曹操哭的记载总共有七处。曹操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而流泪,他的这七次哭,都是为身边人而哭。这七次哭分别是:一是哭袁绍,二是哭陈宫,三是哭荀攸,四是哭郭嘉,五是哭典韦,六是哭庞德,七哭爱子冲——一,哭袁绍:那是在官渡之战后,曹操败二袁,攻占了邺城时,他亲自到袁绍的墓祭奠这位宿敌旧友,他一边祭

  • 刘邦和朱元璋为何滥杀打天下的有功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刘邦与朱元璋二人是白眼狼,没有半点儿冤枉的意思。先说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聚集力量、争取同盟军,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这同时也成为他称帝之后贯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在诸位功臣中,韩信成了首当其冲者。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上自将而往,信病

  • 唐朝痴情种子李豫:空悬皇后之位等爱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豫是大唐王朝的的第九位皇帝。论起当时的辈份,他是唐玄宗的孙子,唐肃宗的儿子。李豫,初名俶,开始的时候曾经因为作战有功,而被封为广平王。图片来源于网络唐玄宗在位时期,在因安史之乱导致的马嵬坡事变中,三十岁的唐代宗李豫由于手中握有兵权,而被封为“兵马大元帅”,并且下旨由他带领军队平定叛乱,收复沦陷的都

  • 曹操临终遗言不谈军国大事 曹操临终遗言谈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是一代枭雄一生致力于军事政治,但没想到他临终前谈的却无关政治,遗言中没有军国大事,却尽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一个人的一生会说很多话,有些重要,有些不重要。一般说来,遗言当然都是最重要的话,甚至是一生所悟出来的道理。但有些人也会在遗言中说些“不重要的话”,这里还不乏名人,甚至是曾经很“重要”的人。

  • 巨鹿之战项羽活捉王离 谁能做到历三代而不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阴谋杀死宋义当上上将军后,立刻派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领军二万,渡过黄河,杀奔巨鹿,解救赵国之围。此时,在巨鹿城外,章邯自得王离来援后,声威更振,加上粮食自甬道源源不断运来,可谓兵多粮足,攻城益急。而赵将陈余自从与秦军交过一次锋失败后,再也不敢正面迎敌,只在巨鹿城北驻扎,只守不攻。这可急坏了巨鹿城内

  • 南朝宋明帝刘彧为何患有终生不育的毛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刘彧就是南朝宋国的一位皇帝。刘彧身为皇族之后,在自己的哥哥宋孝武帝时期,曾在很多重要的职位历练过,包括京城中的一些军队职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宋孝武帝对于自己的兄弟都是严加防范,唯独对刘彧加以重用,这其中有着路太后的原因。刘彧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是被路

  • 秦昭襄王是窝囊废吗 为何称王41年不夺宣太后芈月的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的儿子,早年去燕国做人质。在做人质期间,秦昭襄王处处忍让,见人都给笑脸,谁也不敢得罪。只要是个人来府上做客,一律热情招待,不敢有丝毫怠慢!没办法呀,谁叫他是人质呢!长此以往,秦惠文王就养成了一种谨慎和隐忍的性格,不到万不得以,绝不和别人闹翻!这也为日后,宣太后独揽大权,埋下了伏笔!

  • 元世祖忽必烈: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姓孛儿只斤,蒙古族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监国托雷的儿子。因为在位时把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所以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代可汗,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图片来源于网络1251年,忽必烈的同母长兄蒙哥继承为大汗,他因此被封为王。第二年,忽必烈攻打大理国(现在的云南

  • 李贽割完脖子竟然还在聊天:七十老翁何所求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贽晚年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脱离苦海,为他悲惨而激越的人生画上了句号。网络配图李贽,号卓吾、温陵、龙湖等等,是明朝著名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