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692 更新时间:2023/12/14 0:23:01

朱泚曾是幽州节度使,在关东各大藩镇都谋求自治的背景下,朱泚却选择了亲自到长安城报道。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眼见朱泚有如此忠心,唐德宗自然也没有亏待他,朱泚的弟弟接替他成为新任幽州节度使,朱泚本人则在大唐中央政府担任宰相。相关事件我们前文分析过,不再赘述。

当泾原兵变发生之后,唐德宗被人打得逃出长安城,朱泚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朱泚坚定的站在皇帝身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皇帝渡过这个坎,怎么看也是要复制郭子仪成功的节奏啊。

此时的朱泚已称得上位极人臣了,再上升一档那还了得?要知道,郭子仪实现这一步时,已接近七十岁了,而此时的朱泚,只是刚过四十岁。

问题是,朱泚看着皇帝那副狼狈样,一时没有忍住,就给皇帝补了一刀:就在泾原兵变之后,朱泚自立为帝,国号大秦。

朱泚既然做出了这种选择,自然与郭子仪的成就无缘了,因为他已变成了安禄山

朱泚这一刀实在够狠够准,因为从表面上看,此时的唐德宗似乎是必死无疑。

当时,唐德宗被叛军堵在奉天城内,狼狈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奉天城突然被攻破,皇帝被俘虏或杀死,实在没有什么稀奇的。

但是,唐德宗拥有的资源太多,所以神奇地撑过了这个坎。

正是因为唐德宗拥有的资源太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押宝在他身上,拼了命地要帮助他迈过这道坎。

唐德宗现在可怜成这个样子,你帮他迈过这个坎,以后能享受到的红利得有多大,这还用说吗?

为了鼓励大家拼命帮助自己,唐德宗拿着委任状,真可谓是随手填发。有时候委任状不够用了,就写在对方衣服上。

贼并兵攻城东北隅,矢石如雨,城中死伤者不可胜数。贼已有登城者,上与浑对泣,群臣惟仰首祝天。上以无名告身自御史大夫、实食五百户以下千余通授,使募敢死士御之,仍赐御笔,使视其功之大小书名给之,告身不足则书其身,且曰:“今便与卿别。”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毫无兑现可能的白条,更不要以为这是哄鬼的亿元冥币,它是货真价实的硬通货。只是唐德宗现在手头太紧,所以才会以极低的价格批发。

只要唐德宗迈过了这个坎,你们拿着这些东西找他兑换,肯定会让你们觉得,这种投资机会你一辈子也遇不到几次。

当然了,如果大唐公司破产了,这些东西自然都会变成废纸的。不过,以大唐公司这种全球五百强里排名第一的家底,哪能这样轻易破产呢?

更重要的是,就算你不幸在此过程中牺牲了,你所有的红利,也会自动转移到你亲人身上的。

因为上述原因,所以尽管唐德宗被叛军打得一败再败,整天都在高喊:“都是不是我好,你们不要再替我作无谓牺牲了”,但依然有大批“忠义之士”誓死站在他身后。

上召公卿将吏谓曰:“朕以不德,自陷危亡,固其宜也。公辈无罪,宜早降以救室家。”群臣皆顿首流涕,期尽死力,故将士虽困急而锐气不衰。

这很好理解,唐德宗越感觉自己狼狈,你现在所有的付出就越是可以得到更高的回报,因为这就是传说中的“患难与共”啊!

在这种背景下,叛军眼看着要把唐德宗打残打死了,但唐德宗似乎是属小强的,他总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找到续命良方。

可就在这种背景下,朱泚居然选择了自立为帝,你说这不是死催的吗?

眼红唐德宗手中资源的人,可不全都是他的身边人,就连那些远在天边的军政大佬也会眼红,然后克服千难万险,赶到奉天来勤王。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一边率军向奉天前进,一方面派人向皇帝报告这个好消息。总而言之,你们再坚持一会儿,援军马上就大批赶到了。

当李怀光的信使带一身箭伤进入奉天城时,整个奉天城都沸腾了,因为他们终于撑到了黎明的到来。

韶得间,逾堑抵城下呼曰:“我朔方军使者也。”城上人下绳引之,比登,身中数十矢,得表于衣中而进之。上大喜,舁韶以徇城,四隅欢声如雷。

事情发展到此时,朱泚的气势全消失了。

这支援军赶过来之后,朱泚暂时就无法打倒唐德宗了。更严重的是,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援军赶过来,这样发展下去,你就等着唐德宗对你进行反攻倒算吧!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朱泚自己不珍惜当郭子仪的机会,于是给李怀光制造了一个当郭子仪的机会。因为从当时的情形去看,谁也会觉得李怀光将成为郭子仪第二。

但是很不幸,郭子仪可不是那么好当的。郭子仪作为一个军方大佬,手握无数条枪杆子,却还要时刻看着皇帝的脸色,并且任由皇帝欺负,这好像太不符合人性啊。

不要说那些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军方大佬了,就是普通老百姓,一说起郭子仪和岳飞时,也常常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皇帝和奸臣那样欺负你们,你们也能忍住,我真服了你们!如果换成我,我早就大嘴巴抽了过去。

正因为违反人性,所以当朱泚有机会成为郭子仪时,他选择了自立为帝;当李怀光踩着朱泚的肩膀,也有了成为郭子仪的机会时,他显然也不想珍惜这个机会。

此为后话,我会在下篇文章中提及。现在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朱泚。

当唐德宗出逃时,朱泚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下策就是赶紧跟随唐德宗出逃,然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他渡过这个坎,把郭子仪当成学习的偶像,实现人生最大的辉煌。

但是让朱泚做出这种选择,需要比郭子仪有更大的定力,因为这意味着他以后会与自己弟弟成为死敌。因为朱泚的弟弟当时坐镇幽州,已经公开与唐德宗决裂了,并且成为关东主要叛乱分子之一。

关键是,朱泚当时有着太多的幻想,因为从眼前的形势看,只要他站在唐德宗的对立面,就可以一举把他干掉,并且控制关中。

接下来呢,自己的弟弟是关东最大实力派之一,自己再控制关中,怎么看也是朱氏将要取代李氏的节奏啊。

中策就是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呆在长安城里坐观形势。总而言之,绝不领衔叛乱,也不是积极支持唐德宗。

这一策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装无能打官腔。

上策就是响应自己的弟弟,站在大唐帝国的对立面。总而言之,昏君横征暴敛、弄得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要代表天下人民推翻大唐帝国。

如果成功了,朱泚就是开国皇帝;如果失败了,朱泚就是乱臣贼子。

想当年,李渊看到天下一片混乱,就去造大隋帝国的反。如果李渊被大隋皇帝反杀了。那李渊写在历史上的形象,肯定和朱泚没什么区别。

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扯什么皇帝横征暴敛和胡作非为,那都是苍白的。

这就好像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帝,说起来都是信任宦官、奸臣的昏君。尤其是唐德宗,那更是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弄到了天下人敢怒不敢言,于是五千乱兵振臂一呼接管了长安城。

如果朱泚把大唐帝国打崩盘了,然后通过南征北战东伐西讨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新帝国。以后写在史书上,怎么着也是替天行道、吊民伐罪的结果啊。

朱泚当时留在长安城,我认为他是想选择中策,毕竟中策比较灵活。

但是随后的发展却让朱泚的胆子越来越大,因为当时有许多人支持朱泚,希望他把祸国殃民的唐德宗干掉,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更支持朱泚把腐朽的大唐帝国推翻,建立一个新帝国。

面对此情此景,谁也难免会热血沸腾的。

在这些支持朱泚造反的人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张光晟。

话说潼关之战时,王思礼随哥舒翰出战大败,而且战马也死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年轻的骑兵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王思礼,王思礼问他姓名,骑兵说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死活都无关大局,而将军的何去何从却会影响大局,所以您赶紧走吧,不用管我!

王思礼逃回关中后,一直想知道这个在关键时候,把战马让给自己的骑兵是谁,但是十年过去了,他一直也打听不出来。

王思礼找了半天没找到人,就认为这个年轻的骑兵已经战死在了潼关战场上,而且就是因为他把战马给了自己,所以才死的。

这个骑兵就是张光晟,他知道王思礼一直在找自己,但他却一直没有露面。直到有一次,当王思礼打算处罚河东节度使的时候,张光晟才再度出场。

当河东节度使被王思礼吓得浑身发抖的时候,张光晟对他说:“我就是王司空一直苦苦寻找的无名骑兵,希望您派我当信使,我们可以利用这层身份,帮您求求情。”

我们可以想象,当王思礼听到河东节度使的信使前来求见时,绝不会有什么好心情,因为王思礼已经打算处罚河东节度使了。

但王思礼突然发现,这个信使竟然是他一直苦苦寻找的人,那种心情变化之大,肯定是极富戏剧性的。

王思礼当时肯定在想,怎么会是你?这么多年来,你怎么从来也没有找过我?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找你,你知道吗?

就我理解,这是助人为乐之后最成功的投资操作之一。如果张光晟一开始就找王思礼,那份恩情自然能换取巨大的价值,但这价值肯定是有限的。

但当张光晟在这种戏剧化的场景下出现时,这种价值就被无限扩大了。因为,谁听到这件事,都会感到张光晟就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人物。

张光晟对一个大人物有恩,而这个大人物又一直表示想报答他,张光晟却从来不去找那个大人物。后来张光晟之所以要找这个大人物,也是因为自己的顶头上司有难了,所以张光晟才勉为其难地暴露身份,绝不是贪图那位大人物的报答。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王思礼破格提拔张光晟,就算被皇帝知道了,肯定也会非常认可。因为这种忠义之士,怎么看也好像是从英雄传奇故事书中走来出的。

当然了,张光晟后来的表现也非常优秀,只是一切离我们的主题太远,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只要知道,张光晟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人,而且以忠义著称于世就可以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以忠义著称的人,却在朱泚叛乱时选择了支持,这似乎可以证明当时朱泚叛乱非常得人心。

要知道,当时站在朱泚身后的著名人物,并不只有一个张光晟。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也都站在了朱泚身后。

先是休以才能,光晟以节义,镇以清素,都官员外郎彭偃以文学,太常卿敬以勇略,皆为时人所重,至是皆为用。

这些人其实也都站在十字路口,经过各种盘算,最后选择了上策。

他们都认为,推翻大唐帝国,建立一个新帝国更符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就站在了朱泚身后。

当时还有一个叫段秀实的名将,他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却坚决与朱泚划清界限,显得对大唐非常忠心,结果呢?段秀实很快就死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朱泚虽然选择错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被人推着走的。只不过他这回的命数实在太差,所以很快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斯作为宰相,为什么要帮胡亥继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朝宰相李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单论结果,李斯选胡亥无疑是大错特错了,不但害了自己,也坑了大秦。但是在当时,无论是李斯的内心,还是赵高无与伦比的话术技巧,最终只能促成一个结果,选胡亥,放弃扶苏。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还是先回到“三人合谋”的那个片段吧。一、三

  • 齐国已经投降刘邦了 韩信为什么还要灭掉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攻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楚汉战争中,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乌龙事件”,就是韩信攻齐。事情是这样的,韩信与张耳等人平定赵国之后,刘邦在荥阳、成皋与项羽对峙,因为项羽实在太虎了,汉军兵力吃紧。刘邦转头一看,韩信和张耳带着援军来了,刘邦就独自带着夏侯婴,渡过黄河来

  • 生忠于汉室的荀彧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荀彧一生忠于汉室为什么不选择跟随刘备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危如累卵,随时倾覆,而在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号称是王佐之才的荀彧,也是大汉王朝的最后的忠臣,一心想要兴复汉室,不惜与曹操分道扬镳,最后自刎而死!

  • 唐宪宗被杀,凶手为何能逍遥法外五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是怎么死的?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意外,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更是当时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宪宗作为一个强势的皇帝,突然被人谋杀了,凶手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一直都是舞照跳马照跑。杀死唐宪宗的人是一个名叫陈弘志的太监,在唐宪宗

  • 朱元璋的性格为何变得如此复杂?竟是皇权专制制度使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反之,失人心者就要失天下,元朝的滅亡,便是镜鉴。因此他坐上龙椅之后,便诏谕各级政府:“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

  • 东吴猛将甘宁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他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东吴猛将甘宁在历史上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的乱世,造就了一大批名将。这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便有什么样的人才。武将里面最受后人尊敬的我想莫过于关羽了,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也是如此,虽然他的影响没有关羽大,但是在世时连关羽对他都有点怵。他便是东吴的猛将甘宁

  • 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还能东山再起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00年,袁绍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余万并吞兵于官渡,打断渡河占据许都,击败曹操,就此统一北方。虽然袁绍在前期犯下了一定的错误,他在曹操攻打占据了徐州的刘备时选择了袖手旁观,而在战事之初派出的颜良和文丑也被曹操率军设计击败,但即便如此,袁绍靠

  • 卫懿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他登基后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卫懿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660年,也就是春秋时期,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堂堂一位国君居然被人吃了!这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昏君就是卫国的卫懿公,他是卫国的十八任国君,在位虽然只有九年的时间,却毫无作为,反而差点让卫国灭亡。那么历史上的卫

  • 吴璘与岳飞和韩世忠齐名,为何最后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吴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141年四月,宋高宗赵构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召到临安,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了三人的兵权。不过,宋高宗却仍然没有放过岳飞,将其害死。然而,当时有一位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将领,非但没有被夺取兵权,反而依然占据一方,拥兵数十年的时间

  • 朱元璋杀蓝玉真的是因为侮辱北元皇妃的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巍峨延绵的钟山,锁住了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作为江南佳丽地,帝王州的明朝又迎来了一位属于他的新主人。在鄱阳湖的血光和太湖的烟波之后,是击败了南方最大两个割据军阀陈友谅和张士诚,登基在金陵城的朱元璋。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开国皇帝,明朝开国六公爵为首的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