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趣闻:朱元璋的好意却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趣闻:朱元璋的好意却成了明朝的“大包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73 更新时间:2024/2/11 14:45:5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贫寒,做过和尚,做过乞丐,最终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农民企业家”、大明“唯一董事兼CEO”。

在完成其“巨大家族企业”——大明的创建之后,朱元璋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个家族企业,永远为自己家的子子孙孙谋福利,让子孙可以永远享受他的奋斗成果。

于是老朱家的子孙,“不负众望”的成了大明朝最重的包袱之一。

起初朱元璋只是很单纯的觉得,自己家人比外人可信,于是……

网络配图

开国不久,还没来得及大封功臣,他便急不可耐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而那一年,他最小的儿子才刚刚一岁,真是名副其实的赢在娘胎里啊。

他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仅低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朱元璋给大明王朝的官员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给自己儿孙们制定的俸禄标准却唯恐不厚: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

明朝宗室年薪一览:

亲王(儿子):10000石(可传嫡长子)

郡王(孙子):2000石(可传嫡长子)

镇国将军(曾孙子):1000

石辅国将军(选孙子):800石

尚书(二品):700石

他规定皇族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每一个皇族后代,所有消费需要都由国家承担:10岁起开始领工资享受俸禄,结婚时国家发放房屋、冠服、婚礼费用。死时还有一笔丰厚的丧葬费。

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独一无二,以至于明人不禁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朱元璋觉得对子孙越好,子孙就会越珍惜他们老朱家的基业,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网络配图

自永乐后,各地亲王叛乱不断,使得当权的朱家后人不得不调整这一福利政策,但是就像撒一个谎就要用更多的谎去填补一样,这个该死的政策,让明朝的包袱越来越重。

为防止王爷们联合地方势力作乱,后代皇帝规定,亲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若想出城遛遛弯,得专门派人千里迢迢向皇帝本人递出申请。如果没有皇帝亲自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

为进一步防止亲王们有串通的机会,后代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这就是着名的“二王不相见”。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王爷们几乎被剥夺了所有的自由,成了高级囚徒。由于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因为多生一个孩子,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所谓

“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如生一镇国将军,即得禄千石。生十将军,即得禄万石矣……利禄之厚如此,于是莫不广收妾媵,以图则百斯男。”

“利之所在,人争趋之,如水之就下,不可止也”。

在“制度”的作用下,明代中后期,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娃竞赛。各地王爷们在床上拼命“播撒种子”,为了多生孩子招纳妻妾、强抢民女。

他们把妻妾们的生理期编列成表,按期临幸,以求提高效率。在紧锣密鼓的床笫战争中,生育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网络配图

老朱家刚分封时,子孙共有58人,过了一百八十年后达到两万人,再过一百年后明宗室人口又增加到二十万人。让人不禁想起,愚公搬山时说的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宗室人口达到了28840人,岁需禄米860万石,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8%,引发国家财政陷入危机,导致最后政府不得不拖欠宗室的工资。

明末国库空虚,明朝宗室的“保险箱”里却是金山银海,但是他们几乎都不愿意将钱拿出来给朝廷平乱、赈灾,最终明宗室成为民怨的焦点和叛军劫掠的对象。

老朱家宠爱子孙,想留给子孙享福的“蜜糖”却变成了一瓶慢性毒药,将他们老朱家的子孙包括整个明朝一起鸩杀。

曾国藩曾在家书中说过“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留书、留德、留下教化给子孙,都比留钱给子孙要好。这本是很浅显的道理,可惜很少有人做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对食:从一介村夫到把持朝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魏忠贤通过客氏的关系进入到朱由校的生活圈子里,客氏为朱由校的乳母,将朱由校一手拉扯大,与朱由校的感情非常深厚。魏忠贤和客氏又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因此两人沆瀣一气,把持朝政。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魏忠贤的权势大到什么地步?魏忠贤在民间有各种义子,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儿”、“四十孙”等等,这些人都

  • 盘点那些杀死亲弟弟的皇帝哥哥:汉景帝上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百年修得做兄弟。按理说,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一母同胞的兄弟更亲密的呢?刘备曾说过,兄弟如手足。然而,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做“无情最是帝王家”。倘若生在帝王家,为了争夺天下最稀缺的资源——皇位,那亲兄弟就有可能不是手足,而是寇仇了。网络配图如若不信,请看下面的诸君。郑庄公:姑欲取之,必先予之郑庄公可谓春秋时期

  • 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是北宋的开国皇帝,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说起武功更高的皇帝,首推成吉思汗,作为游牧民族里长大的铁木真,弓马骑射肯定样样精通,而且一路经历了鲜血的洗礼,武力值更是不在话下,古来的皇帝哪有这么能打,然而仔细研究好像还真发现一位可以比他更厉害的皇帝,他

  • 汉章帝刘炟一生有几位皇后:为何汉章帝只承认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一生中有九个儿子,最后他选择立第五子刘炟为太子,一则因为刘炟虽非马皇后亲生,但从小养在马皇后身边,视同亲生,刘庄信任和宠爱皇后,为了皇后以后老有所依;但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明帝刘庄觉得众儿子中只有第五子刘炟最像自己的性格,于是乎,便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在汉明帝薨逝后,年仅18岁的太子刘炟继

  • 燕国太子丹:一个想要复仇却被反杀的悲剧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燕王喜立丹为太子,然燕国多败于战,先是送太子丹往赵,以求和,赵被秦灭,秦成强国,太子丹又被送往秦,作人质,以求秦国不攻打燕国。图片来源于网络燕国弱小,如此更是畏惧强国侵略。太子丹在赵国认识赢政,还和赢政交朋友,可是时局变化,赢政回秦国,其父亲登上王位,去世后又传给赢政。赢政当秦王,重用变法

  • 多次打败蒙古屡立功劳的刘整为何背叛大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整,河南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观众。刘整长大后在名将江万载手下做事。公元1254年,刘整选拔成将。七年后,刘整升任知府。南方将领嫉妒北方人刘整的升迁,其中一个就是吕文德。那时候刘整的老上司江万载因为不满奸臣贾似道辞去官职。图片来源于网络贾似道在军中实行打算法,凡是有人将官府钱财用于军需,一律以盗匪罪

  • 拓跋珪能够称为雄主应该归功于哪个女人的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拓跋珪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氏原来是代国皇室,后来代国被后秦皇帝苻坚打败,于是被要求全体迁往长安。但是代国的大臣为了保住年幼的拓跋珪,向苻坚进言,希望拓跋珪留在部落之中,最后附件被说服。图片来源于网络之后为了活命,拓跋珪被他的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在拓跋珪成长的几年中,拓跋珪的母亲贺兰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揭秘朱元璋是怎么蹂躏大明首富沈万三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

  • 谁才是历代王朝第一谋士:成就盖世功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创建西汉王朝,主要得益于三人:张良、萧何、韩信。刘邦自己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作为三杰之首的张良,始终以智谋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稳定王朝

  • 揭秘宋高宗是因为内心阴暗而杀岳飞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王朝的创立者,是南宋对金战役中坚定的主和派,其一生当中最广为人知的事情就是杀害了主战派的代表性人物岳飞父子,因此留下了千古骂名,在许多的文艺作品中被描述成了一位十恶不赦的昏君。宋高宗赵构的一生都在积极地主和,在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毫无动摇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宋高宗赵构生于皇室之中,是宋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