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什么形象?他对清朝有何贡献?

历史上的田文镜是什么形象?他对清朝有何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95 更新时间:2024/1/19 7:52:20

清朝名臣田文镜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雍正时期,有这样一位大臣,他60岁才得到重用,对雍正忠心耿耿,用人生的最后10年时光,鞠躬尽瘁。雍正曾感慨他是“忠诚体国,公正廉明”。但是,他又是出名的酷吏,对待下属十分严酷,对待同僚也非常刻薄,此人就是田文镜。

田文镜是雍正的“三大模范督抚”之一(另外两位是李卫鄂尔泰)。雍正非常喜欢田文镜这样的大臣,田文镜死后,雍正甚至下旨让田文镜葬在自己的皇陵附近。可惜,雍正驾崩后,乾隆对田文镜的态度却突然转变。

雍正皇帝是清朝的改革家,他用人不拘一格,爱憎分明。三大模范督抚中,除了鄂尔泰是举人出身外,李卫和田文镜二人,都不是科举出身。雍正登基时,田文镜已经年满60岁,已至暮年,但机缘巧合,被雍正极力栽培,在帮雍正推行“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时,立下赫赫功劳,因此被人誉为“名臣”。

田文镜出生于康熙元年,比雍正年长16岁,他22岁为官,在康熙朝的官场上游离了40年,却一直担任县令、县丞等职,未得到提拔。康熙晚年,田文镜终于引来机会,被调入京城,担任内阁侍读学士,官居从四品。康熙驾崩时,田文镜正好60岁。田文镜本来以为自己仕途上再难有作为,打算再混两年,就归隐故里。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田文镜就迎来了雍正的重用。

雍正元年,年羹从西北回京觐见,适逢山西大灾,奏请雍正赈济山西灾民。而山西巡抚德音给雍正的奏报上,却说山西无灾。双方各执一词,雍正只好找其他人求证。

正好田文镜奉命到华山祭祀,回京后,雍正特意问他路过山西时的所见所谓,田文镜把山西的具体灾情详细向雍正做了汇报。雍正第一次和田文镜做近距离沟通,他从田文镜身上看到了忠心、勤奋、干练的特质,于是命田文镜作为钦差大臣,到山西赈灾。事后,任命田文镜为山西布政使,第二年,升任河南巡抚,成为地方大员。

田文镜在河南期间,可谓克忠职守、鞠躬尽瘁。康熙时期,河南亏空严重,地方官懒散、贪腐之风不绝,田文镜一方面整顿官场,一方面填补亏空,另外还需要治理黄河、打击盗贼,他雷厉风行,铁腕为政,在雍正的支持下,很快在河南打开局面。

当时正逢雍正推行新政,在“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大新政出台时,大部分地方督抚都推行不力,田文镜不畏艰险,不怕大罪官员和士大夫,以60多岁的高龄,整日奔走,让新政在河南顺利推行,为其他省份做出表率。田文镜的这份功劳,对清朝意义重大。

但是,田文镜性格狂傲,为人刻薄,在河南官场上大杀四方,尤其对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更是动不动就嘲讽一番。由于田文镜并非科举出身,因此有人说田文镜不尊重读书人。直隶巡抚李绂甚至给雍正上奏,直接弹劾田文镜:

“田文镜身任封疆,有信蹂躏读书人,何也?”

最后造成田文镜和李绂互相弹劾,官场上沸沸扬扬。雍正为了平息此事,颇费脑筋。雍正最后虽然选择站在了田文镜的一边,但田文镜的确有过激的地方。若不是雍正一心维护,田文镜或许早就被罢官免职了。

雍正十年,70岁的田文镜病重,请求致仕,不久后病逝。雍正十分悲痛,命河南地方官为田文镜设立祠堂,并且下旨让田文镜葬在泰陵(雍正皇陵)附近。雍正此举,是想和田文镜做永久之君臣。后来,雍正时常思念田文镜,下旨将田文镜入祀贤良祠。

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田文镜在河南时期高压施政的弊端暴露出来,河南官员怨声载道,把问题都归结于之前得罪他们的田文镜。乾隆也认为,河南之所以会如此,都是田文镜一手造成的。乾隆云:

“河南自田文镜为督抚,苛刻搜求,属吏竞为剥削,河南民重受其困。”

可以看出,田文镜虽然得雍正宠信,在乾隆并不认同田文镜,甚至认为田文镜是一位酷吏,新任河南巡抚雅尔图为了迎合乾隆,请求将田文镜的名字移出贤良祠,并且追求田文镜的罪行。乾隆考虑再三,没有同意。给雅尔图朱批曰:

汝等不可轻易否定田文镜!

乾隆的态度耐人寻味,他既然不认同田文镜,为何不敢轻易否定田文镜的功劳呢?因为田文镜是雍正朝的“大忠臣”,是“模范督抚”,如果和一个死人(田文镜)计较,则有损先帝(雍正)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赵姬出身舞姬,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创始人秦始皇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即使秦始皇颁布的法律严苛,甚至暴虐,后世对他的评价依然非常高。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建设了万里长城,他作为皇帝作出的优秀表率,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因此秦始皇也被称

  • 出身寒门的陶侃,他是如何通过努力做到位极人臣的地步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陶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晋是个看重门第出身的朝代,如果一个人出身下层而想要有所成就,真的是难于上青天。可是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是草根,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方的封疆大吏。他一生为政勤勉,重视实际,他就是陶侃。陶侃少年时家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父

  • 从异姓王地位最高的韩信到最后被杀。韩信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之死:造成他人生悲剧收场的重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韩信,是西汉王朝的缔造者之一,被后人奉为“兵仙”。作为汉初三杰之一,曾位居大将军,左丞相。他虏魏,破代,平赵,下燕,东击齐、南灭楚,潍水杀龙且,垓下破项羽,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刘邦曾经在

  • 龙城之战汉朝之所以能胜靠的是什么?主力大将其实是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可以说汉武帝

  • 妒妇猛于虎:看看宜城公主与驸马裴巽之间的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宜城公主,本名李裳秋,唐中宗李显第二女宜城公主。生于唐周轮替之时(684年、李显初次登基为皇36天后被贬时),当时的大唐帝国内部变故,动荡不断。她虽身为皇室贵戚,却在偏僻的均州、房州度过了平民式的童年生活。宜城公主的一生有些坎坷,因为她的生母并不是韦后,所以待遇比其他公主低一等,原来只是义安郡主,李

  • 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还对他如此宠信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乾隆和珅,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提到和珅都会联系到什么?巨贪,奢靡,不得善终?其实他更为人所津津乐道是他独有的处世之道。何为处世之道,笔者认为在和珅的年代无非是两种体现,第一种是经济方面的造诣和头脑,其次便是与人相处时的情商和能力。这也是和珅能够在当时的朝局中如鱼得水

  • 刘秀和刘彻是什么关系 刘秀真的是刘彻的后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秀和刘彻关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光武帝刘秀并不是汉武帝刘彻的后代,他们是堂亲的前人和后代关系。通俗一点来讲就是刘秀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长沙王刘发,而刘发是汉武帝刘彻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刘秀和刘彻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刘发和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汉景帝的儿子很多,长沙

  • 汉景帝当初请大臣吃饭 汉景帝为何连筷子都没有给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景帝请吃饭,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汉景帝即位后,因为感到日渐强盛的诸侯王势力,于是在御史大夫晁错的提议下,进行了强硬的削藩政策。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楚、赵等诸侯国先后被削,引起了众多藩王的反弹,其中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进行反叛,以“清君侧,诛晁

  •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 汉景帝为什么不废除藩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景帝削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削藩是汉景帝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没有之一。在经过五代人的努力下,汉帝国到了汉景帝这里已经是相当成熟了,一同成熟的还有外在的藩王势力。汉景帝看外在的藩王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还是下了削藩的命令,这一举动瞬间引起了各诸侯国的愤怒,吴王刘濞联合其

  • 窦太后当初逼汉景帝传位给自己的弟弟 那么汉武帝又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武帝上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因为他有一对优秀的父母,他老爹景帝为他熬死了竞争者梁王刘武。他老妈给他找了个好媳妇陈阿娇,拉来了一心想让自己女儿当皇后的馆陶长公主刘嫖。窦太后虽然一直想让梁王刘武做皇太弟,但一方面因为反对立梁王刘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