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总督每顿都吃白菜 雍正为什么还要处死他

清朝总督每顿都吃白菜 雍正为什么还要处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75 更新时间:2024/1/5 3:16:4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总督吃白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个民间传说是这样的,在康熙时期有一名叫唐文的秀才,他幼年之时家中是十分贫困,全靠亲戚朋友接济才能读得起书,后来唐文尧是寒门出贵子,不负父母亲朋的殷切期望,在康熙时期高中进士,从此步入官场。

唐文尧进入官场之后也是一名清官能吏,他最初在江南某县做县令,为官风格就是敢为民说话,能为民做主,也因此在康熙数次南巡时发现了这个为官廉洁奉公,敢于秉公执法的清廉县令。

康熙中后期官场腐败很严重,康熙虽有心整饬吏治,却无力扭转官场风气,因此康熙只得大力提拔一些清官廉吏,树立清廉典型来倡导官场清正之风。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破格提拔唐文尧从县令升知府。

获得康熙提拔之后的唐文尧更加有干劲,他勇于纠正官场不正之风,勇于同康熙晚年官场的腐败风气作斗争。在这种情况下唐文尧的官也越做越大,知府升到江苏按察使,又从按察使升到布政使,几乎应掌控了一省之政权,在康熙驾崩前夕唐文尧终于当上了江苏巡抚一职,可以说此时唐文尧已经成为了一省的封疆大吏。

当唐文尧成为巡抚之后,他开始逐渐腐化堕落,他最初还能秉持清廉的原则,但是他的官越做越大,曾经那些帮过他的亲朋好友也都想通过他的关系获取利益,因此在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亲朋好友恳求之下,唐文尧逐渐放开了口子,堕落只要发生了一次就会继续有第二次,于是唐文尧就辜负了康熙对他的期望,在官场上逐渐腐化堕落下去。

由于唐文尧曾经的官声非常清正,而他又是凭借清正的官声得以步步高升,于是唐文尧还要继续维持清正廉洁的官声人设,因此他也就成了清朝时期的典型的官场“两面人”。

唐文尧一面每天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一面每顿饭依然吃着他曾经清廉时期每顿必备的豆腐白菜,还一面在公众面前唱着高调,坚持两袖清风,奉公执法。就在唐文尧这样的掩饰下,他的问题一直没有被揪出来。

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雍正新君即位正处在用人之际,因此雍正在即位之初听闻唐文尧清正廉洁,奉公执法,所以他直接提拔唐文尧当了两江总督兼署户部尚书,这已经是清朝最顶级的封疆大吏了。

唐文尧官越做越大,但他并没有收敛,唐文尧官越大胆子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他拿的钱也越来越多。后来唐文尧不光收受贿赂,他开始贪腐公款,甚至连朝廷拨下来赈灾救民的款项都被他克扣。

久而久之即便唐文尧依然还带着清正廉洁的伪装,但他治下的百姓生活却是一天不如一天,要知道两江三省是清朝的税赋重地,如果两江不稳这会动摇雍正的国本,因此江南道监察御史以及都察院地方巡察御史都开始弹劾唐文尧,而且雍正继位后开始推行雍正新政,在新政中很多都触犯到士绅利益,因此唐文尧收受这些士绅贿赂,他在所辖地区也并不积极推行新政,因此雍正也逐渐开始怀疑唐文尧了。

但是唐文尧的表面功夫做得非常好,整体穿得破破烂烂,吃着白菜豆腐,还天天高调的提倡廉洁奉公,即便弹劾他的这些御史们也拿不出实质证据,都是风闻言事而已,因此雍正决意先派人调查唐文尧,拿到实质证据之后再将他正法,也能安文武百官之心。于是雍正将调查唐文尧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心腹浙江总督李卫

李卫出身江苏徐州富贵人家,虽然大字不识几个,没多少文化知识,但当初靠着家里有钱捐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步入了官场。李卫在官场上一直以勇于任事,秉公执法,敢于与官场不正之风斗争的风格,因此雍正继位后,他获得了雍正赏识提拔,被雍正破格提拔为浙江巡抚后来有升至浙江总督。

因为李卫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所以雍正将暗中调查唐文尧的事情交给了他。

在李卫的明察暗访之下,很快朝廷就掌握了唐文尧贪腐的实质证据,在李卫将唐文尧的贪腐罪证上报之后,雍正都为之瞠目结舌。

原来这唐文尧每顿所吃白菜豆腐不再是他当初清廉时期所吃的普普通通白菜豆腐了,首先他的豆腐外观看似普通,其实都是用了各种豪华食材浓缩出来的豪华精品豆腐。其次就是白菜可不是普通的白菜,而是一棵白菜只有一个的菜心,唐文尧吃的一锅白菜豆腐那就需要剥掉几十颗白菜。

再者唐文尧为了给自己补养身体,他听闻东北野山参最补,于是他家里囤积了很多东北野山参,但是唐文尧又不喜欢野山参的土气味,因此唐文尧又想出了一记绝招,他让厨师在煨炖白菜豆腐时以野山参当柴烧,用野山参点燃的火去煨炖白菜豆腐,这样白菜豆腐就能吸收了野山参的精华,而唐文尧吃了白菜豆腐不也就补到了野山参。

唐文尧除了生活极其奢靡之外,他在贪腐堕落之后也不再控制色欲,他后来曾经连续纳了三十六房小妾,每到晚上要哪个小妾侍寝时,唐文尧还定下了规矩,他拿贪腐来的民脂民膏制成摇钱树,树上挂满了铜钱,每个小妾到晚上都去摇钱树摇钱,谁摇下来的铜钱最多,那晚上唐文尧就归谁。

雍正看完李卫列举的唐文尧罪状当即大怒,雍正立刻给李卫下旨命他全权负责唐文尧之案,并让李卫立刻将唐文尧全家拘禁起来,将其家产抄没充公。后来李卫查抄唐文尧家产时,饶是李卫出身富贵人家,见惯了金银珠宝,也被唐文尧的奢华家产所震惊。

李卫在唐文尧家里查抄除了好多的东北野山参,同时还查抄出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就连唐文尧的夜壶都镶嵌了很多翡翠、宝石、夜明珠奢侈之物。先不说金银玉器价值连城,单就野山参来说,在当时东北野山参虽然算不上极其珍贵,但市场价值也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更何况唐文尧还藏有很多。

再加上唐文尧的子女也都参与进贪腐之中,因此雍正命刑部从重议罪,最终刑部给出合议,唐文尧被处决,其涉案的子女也一同被处决,其余亲属全部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其后代子嗣不得参加朝廷科举考试。

唐文尧可以算是雍正严惩官场腐败的典型,康熙晚年吏治腐败,雍正上台后急需整饬吏治,因此唐文尧也成了雍正惩贪的典型。

唐文尧被杀后,其两江总督职位被雍正特意并入到了李卫的浙江总督职权之内,因此李卫在原有兼管浙江和福建两省的基础上又兼管了唐文尧的两江三省,李卫也成为了清代职权最大的浙江总督,管辖了江南五省范围。

李卫兼了两江总督职位后,顺利的帮助雍正在江南地区推进新政改革,此后李卫更加深受雍正信任。李卫后来因丧母回乡丁忧,雍正才又将两江总督和浙江总督恢复成了两个职位。

关于唐文尧的传闻其实并不真实,唐文尧只是民间故事中的人物,主要是为了体现雍正惩戒贪官的决心,因此唐文尧并非历史真实人物。

根据清史资料记载,从康熙驾崩前后到雍正驾崩这段时期,清朝共有七位两江总督,分别是查弼纳、范时绎、史贻直、高其倬、尹继善、魏廷珍、赵宏恩,这其中根本就没有叫唐文尧的总督。

而且这七人之中也没有一位被雍正处死,这七人中下场最不好的就是也就是康熙晚年到雍正初期的两江总督完颜查弼纳。

查弼纳因为参与进了康熙晚年诸子夺位之中,他是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死党,所以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对胤禩一党进行政治清算时,查弼纳被罢官召到京城审讯,在审讯时,查弼纳主动检举了胤禩结党的罪行,因此被雍正免罪,后来出任兵部尚书,最终在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和通泊之战中查弼纳战死沙场。

查弼纳虽然牵扯进胤禩一党之中,但他也并没有被雍正处决,他只是战死沙场,所以这七人中即便下场最不好的查弼纳都没事,因此两江总督被处决这肯定是虚构的故事。

唐文尧的历史原型其实算是在雍正四年接替查弼纳出任两江总督的范时绎,他是雍正继位后任命的第一位两江总督。

范时绎是清朝开国元勋范文程之孙,他和唐文尧可是天差地别,那为什么还说他是唐文尧的原型呢?

其实主要在于范时绎这两江总督的职位就是被李卫弹劾下来的,范时绎在任两江总督时因剿捕江南地区的民间反清组织不利,因此范时绎受到了“邻居”时任浙江总督李卫的弹劾。

所以雍正对范时绎不满,将其调回京城,但范时绎并没有受处罚,只是调离了两江总督的职位,此后雍正看在范时绎是开国功勋范文程后人,因此又重新用他为工部尚书,在雍正晚年的时候范时绎因行贿被再度被弹劾,之后雍正也只是将其罢官,也并没有杀了他还牵连其子孙后人。

两江总督是清朝九大总督之一,是非常高的高官了,能干到这个位置上的官员基本都是王公贵族或者勋贵之后,基本多多少少都会在朝廷中有人撑腰,即便皇帝想动他也要权衡一下政治利害关系,而且即便动了也基本不会牵连全家,除非罪犯谋逆,否则即使犯法,皇帝也只是杀其一人,不追究其家人,除非家人一同犯法。

康熙和雍正两朝历任两江总督被牵连家人且被杀的只有康熙五十一年(1714年)被康熙赐死的噶礼。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单元剧食盒记中讲述的就是噶礼利用食盒贪腐的故事,而食盒记的故事和唐文尧的故事比较相似,民间关于唐文尧的故事很可能就是源自食盒记。

历史上噶礼案算是康熙时期惩处地方大员贪腐的最严重的案子。而揭发噶礼一案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母亲。

噶礼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礼之后,也算是贵族出身,他出任两江总督时与他搭档的江苏巡抚是张伯行。这个张伯行是清代著名的廉吏,堪称清朝海瑞

贪官与清官注定不能和平相处,两个人处处不和,于是两人就互相向康熙上奏本弹劾对方,督抚互相弹劾不和,这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康熙对两人都很不满。

康熙一怒之下将两人全部就地免职,但噶礼毕竟是满洲贵族,他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礼的后人,还曾经跟随康熙亲征噶尔丹立过战功,因此最初康熙是比较相信噶礼所言,认为张伯行有些清高过头,水至清则无鱼似的,于是康熙准备教训一下张伯行。

结果康熙还没来得及教训张伯行时,噶礼的母亲却抢先告御状,告到了康熙面前。原来噶礼的母亲曾经是康熙的乳母,因此可以轻易见到康熙。噶礼之母见到康熙之后,向康熙诉说了噶礼的本来面目。

噶礼之母告诉康熙噶礼在两江总督任上如何在江南地区横征暴敛,贪婪无度,又力证了江苏巡抚张伯行如何勤政爱民,体恤百姓的事情。

噶礼之母曾经多次劝阻噶礼不要辜负康熙信任,要实心为国家办事,但是遭到噶礼的记恨,因此噶礼伙同其妻和儿子干都、义子干泰还有弟弟色勒奇,企图下毒弑杀母亲,噶礼之母在无奈之下只得面见康熙,请求严惩逆子。

康熙听到乳母如此说十分震怒,他这才明白噶礼是个官场两面派,一面在自己这扮演忠臣良将,一面在地方上横征暴敛,非但不听母亲劝告还企图弑母。

怒不可遏的康熙命刑部从重严审噶礼,最终经刑部会审属实,噶礼贪婪无度且还企图弑母,按罪论处噶礼应该凌迟处死,但康熙念其是功臣之后只赐噶礼和其妻子自尽,其弟色勒奇和其子干都判斩立决,其义子干泰流放宁古塔永不叙用,噶礼的家产则全部抄没充公。

噶礼算是康熙和雍正时期下场最惨的两江总督了,即便如此康熙也只是宽容的赐他体面自尽。

因此噶礼算是最像唐文尧的原型了,只不过他是康熙时期的人,并不是被雍正惩贪而诛杀。其实故事中之所以把唐文尧放在雍正时期,主要还是在于雍正的风格比康熙更加严厉,但历史恰恰相反,行事严厉的雍正却是在位期间没有因贪腐诛杀过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而以仁君形象著称的康熙却是在晚年下狠手诛杀了贪官噶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之所以有这样的好命,为何说离不开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朝历代众多的皇帝中,大概没有谁,能比乾隆的福气还要好:他很小的时候就相继被爷皇康熙和父皇雍正看中,成为了当仁不让的接班人,根本不像其它皇帝上位要经历很多的明争暗斗。当了皇帝以后,天下又是一片太平安康,祖宗早已把整个国家治理的繁华富庶,他只需要坐享其成!为此大家也看到了,他不仅活的健康长寿,而且风

  • 于禁是曹魏重臣,为什么会投降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籍《三国志》中,魏国重臣,也是名将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以及徐晃被共同列在了一个传里,作者的意思很明显,他们5人都是战功赫赫之人,为曹氏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随便拿出一位来都算得上是“汉末名将”。这5人在后世也慢慢演变成了大家熟知的“五子良将”,要说这5位,一辈子都算得上风风光光,可其中一位

  • 史万岁:隋朝第一猛将,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做事可不仅仅是需要你有才能那么简单,枪打出头鸟,有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伪装一下自己,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在中国古代,随着皇帝打江山的开国将军没有多少有一个好的结局的。明朝随着朱元璋打天下的34位功臣最后只活了3位,毕竟朱元

  • 隋末割据群雄之一:萧铣拥兵40万都不敢战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璀璨星河中,若谈起哪个时代称得上文化经济政治军事于一体的巅峰时期,那么隋唐一定是力压群芳,夺得魁首。在那段辉煌无比的时代中,其涌现出无数青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草莽好汉,似乎连往常身份卑微的女子,也带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后人的眼中,这段群雄割据,狼烟四起,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的隋唐时期不仅

  • 肃孝杭皇后为何是一个悲情皇后?明史并不承认其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肃孝杭皇后,在历史上算的上是个命运多舛的女人了。她也是明代宗的第二位皇后。都说幸福的人,脸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福,各有各的样子。历史上大部分悲催的皇后,都是不得盛宠,整日孤寂。慢慢在后宫中老去,死去。肃孝杭皇后和别人不一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肃孝杭

  • 唐朝的大功臣:揭秘屈突通传奇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屈突通这个人,我估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而屈突通生于公元557年的时候,他是隋朝末年的非常有名的大将。因为他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他在后来也被列入凌烟阁。屈突通的祖先是库莫奚人,在最开始是依附于鲜卑慕容氏,而后来才最终定居在长安。他的父亲屈突长卿,性格非常刚毅,所以从小他就

  • 严嵩究竟是十恶不赦的大奸臣还是一心辅佐朝政的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严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明朝皇帝草莽起家,治国严苛,皇权威重,从洪武朝起到宣宗一朝,都是马上天子,杀伐决断,虽有内阁却无权臣,皇权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随着宣宗早逝,幼子临朝,后又有土木堡之变,夺门政变,兄弟相残宗室凋零,似乎明代皇帝的威严也在慢慢地消磨

  • 雍正登基之后 雍正是怎么对待废太子和大哥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和兄弟,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公元1722年冬天在“九子夺嫡”中艰难胜出,登基后励精图治,整治吏治,处置夺嫡中的各位兄弟,稳定江山。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段,既没有动摇国本,又清除了政敌。在这个过程中,大阿哥胤褆是一直圈禁致死,废太子胤礽一家是得到了不少优待

  • 诸葛瞻拥有着数倍于魏军的兵力,为何却是兵败身死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了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灭蜀之战。司马昭派遣18万大军,兵分三路取蜀。在丢失汉中后,蜀将姜维立刻退守剑阁,与魏军相持。而为破解僵局,魏将邓艾率精兵万人偷渡阴平,奇迹般的出现在了成都平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诸葛亮长子诸葛瞻领兵数万与邓艾在绵竹关决战。结果他和儿子诸葛尚全部战死,用自己

  • 山穷水尽的唐僖宗到底是怎么复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李克用和王重荣的支持下,本来被尊奉为太上皇的唐僖宗最终得以复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僖宗为什么能够复位呢?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的利益,一时无法达成共识。第一、李昌符和朱攻共同拥立了新皇帝,但是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中,他们谁应该坐头把交椅呢?在这个问题上,李昌符和朱玫无法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