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晚年性福生活:宠爱“妖孽”型小鲜肉

武则天晚年性福生活:宠爱“妖孽”型小鲜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20 更新时间:2024/1/20 14:01:28

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脸”。风流男子也惯于“傅粉施朱”,打点粉底再抹面脂,在武则天时期的男子中已经流行。武则天挑选陪侍美少男的标准就是“洁白美须眉”。

网络配图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畸形审美情趣:男女着装佩饰以“阴阳颠倒”为美。女子常着男人装,而男子则“为妇人之饰”,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过分注重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用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身为男子却爱化女性妆、佩女性饰。

这种畸形审美情趣,古月清照认为与时下的“伪娘”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各朝各代中此文化无疑以隋唐五代最甚!

从史书上我们不难发现,隋唐五代时期的男子中多“小白脸”。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便是典型的“小白脸”。《旧唐书》上说张氏兄弟是“傅粉施朱,衣锦绣服”,那张昌宗更是被美誉为“人言六郎(张昌宗排行老六)面似桃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男子弄得油头粉面,扮装得像一个现代“人妖”,大概跟武则天、太平公主等大唐权贵妇人喜好“小白脸”有很大关系。武则天挑选陪侍美少男的标准就是“洁白美须眉”。

既然上层权贵妇人喜欢“小白脸”,朝野上下就竞相仿效之,男子做美容、化女妆,装饰打扮标新立异,日渐成为一大时髦。《新唐书》记载唐朝末年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矜严盛饰”,不仅相貌雄奇、性情严谨,还喜欢修饰外表,每当他梳洗时,便命侍者前后置放两面大镜子自照。唐懿宗时代的诗人李山甫姿容秀美,头发长达五尺余,每次沐浴后便让二婢女把长发“捧金盘承而梳之”,遇到有客人造访时,常常会将其误认作女子。

网络配图

唐代小说家沈既济最早借“狐仙”拟人的《任氏传》一书中,描写了一个风流才子韦崟,这韦崟打探到朋友新近物色到一位绝色美女(实为狐仙),“遽命汲水澡颈,巾首膏唇而往。”从中可知在当时男子使用唇膏是件很平常的事儿。当然,韦崟之类的风流男子也惯于“傅粉施朱”,打点粉底再抹面脂,在武则天时期的男子中已经流行。

曾任唐朝宰相的路岩善于修饰,曾经成为时尚男子仿效的对象。路岩裹的幞头(包头的软巾)式样很美,很快就风靡一时。为标新立异,路岩就剪掉了幞头纱巾的脚。于是知情者在街巷遇见仿效路岩原幞头四处炫耀的,便会讥笑道:“路侍中(路岩曾任侍中,即宰相)早已不戴这式样了。”

隋唐五代时期的时尚男子还流行“以香熏衣”。用香熏衣之俗,大抵始于汉代,至唐朝已经十分盛行。《旧唐书》上说曾任太平节度使的柳仲郢“以礼法自矜”,“厩无名马,衣不熏香”。官吏不“以香熏衣”被史书上作为“以礼法自矜”的例证之一,可见当时男子熏香风气的盛行。

这一时期的男子还流行戴簪花。簪花本是古代女子将花朵插戴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美化,其花或鲜花,或罗帛等所制。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有不少妇女戴簪花的形象,如《簪花仕女图》等。但最晚在唐玄宗时便有男子簪花的记载。玄宗时期的汝阳王小名花奴,他曾为玄宗敲击羯鼓,玄宗听得欣喜便亲摘红槿花一朵置于帽上。又一次玄宗与曾任中书舍人的唐代文学家苏颋等郊游,苏颋即兴作诗,玄宗认为是美文,就将“御花”(玄宗自己头上所戴)插在苏颋的头巾之上。由此可知,当时至少在宫廷中已经流行男子簪花。

网络配图

男子簪花风俗,还能从这一时期的不少诗作中得到印证。杜牧便有诗曰“尘世难适开笑口,菊花须插满头归。”这菊花是插在男子头上的。大约自五代起,男子簪花已经开始流行,至五代后期更是蔚然成风,乃至成为官方礼仪制度的一部分。后梁开平年间,有个叫李梦符男子,“洁白美秀如玉人”,四时常插花遍历城中酒肆,高歌狂饮,还作诗称“插花饮酒无妨事,樵唱渔歌不碍时”。后唐人霍定每逢春游曲江时,即花重金雇员偷采贵族宅院中的名贵兰花“插帽”。闽主王延羲在遇害的当天,还在头上插了几朵花,从宫殿出来时,门帘三次拂落簪花,他“整花上马”,却遭侍卫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皇太后芈月手下杀人如麻恐怖至极的特战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芈姝为什么斗不过芈月,卫良人怎么陷害芈月,芈月传杀了秦王7个儿子

    在电视连续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秦武王的猝死,诸公子混战使秦国早已不复往日的繁盛局面,荣登太后之位的芈月不仅要应付咸阳城外诸公子的虎视眈眈和朝堂之上各位大臣的责难,以及朝堂外各国的割据战伐;而且还要面对秦国军队与义渠之间的复杂矛盾,为了鼓舞军心,激励斗志,芈月在宣室殿前高调训诫手下将士。她以

  • 中国古代贪官面面观: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贪腐案曝出涉及374套房产,使其案件的审理以及如何定罪备受瞩目。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从中国古代来看,贪官的出现始于战国时期

  • 一代名将灌婴到底酒后说了什么而被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何人设计将甄氏害死,马宁儿为什么变成毒人,四大名将

    灌夫是西汉有名的将领,跟着大将军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赫赫功劳,先后担任许多官职。史书记载灌夫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最后却因酒后吐真言而被灭族。灌夫本不姓灌,只因他的父亲是跟着汉初大将灌婴混的,才被赐予灌姓。灌夫原本就勇猛善战,又对朝廷忠心耿耿,所以等到皇帝设立淮阳军

  • 一代名将韩信用兵如神为什么就是不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上第一名将韩信,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下句,被韩信打败的名将

    1.我们从来都被教育要做一个谦虚的人,要低调,要自谦,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的教育总让我们为制度为祖国为一切飘渺的东西骄傲,就是不教我们为自己骄傲。其实,在人生当中,骄傲远比谦虚要重要。大家看看历史上的人,那些成功的人,哪有一个是谦虚的?他们全都是傲娇小王子好嘛。比如曹操。图片来源于网

  • 这五位牛人的“老婆”都被抢但态度却各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位有什么,五位绝世老者,牛人会

    一个男人,如果自己的老婆被抢,或者即将成为自己老婆的女朋友被抢,你该怎么办,是手忍仇人,夺回自己的老婆?还是诅咒夺妻的恶人,将来一定不得好死?或者假装大度地说上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也许我们从下面五位牛人的身上,就可以对号入座,得到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图片来源于网络一:毫不在乎型——刘

  • 竟有如此皇帝!做了俘虏却感动了敌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被俘虏的皇帝有几个,为救一国百姓她被敌国帝王,俘虏用什么做的

    比起祖父朱棣重视民生来,明宣宗朱瞻基也同样如此,在“亲民”方面,他甚至更近一步,宣德五年(1431年)清明节,祭祀归来的朱瞻基,走访京城郊区农家,不但考察民情,更亲自尝试农业劳动,扛着农具耕了一圈地。事后他对大臣感叹说:我才干了这么几下农活,就累得受不了了。都说农事最辛苦,今天我总算信了。亲身体验了

  • 史上最狠泄愤奇招:康熙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三桂差点灭了康熙,吴三桂是否真想反清,历史上康熙13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网络配图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

  • 雍正驭人有术:对心腹官也不说实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老十四伪造太子手谕调兵,雍正小心眼,雍正时的大官

    雍正皇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时(当时还是叫“胤禛”,为方便起见,本文且一律叫“雍正”),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一般来说,对自己的智囊,应该是沟通无间、坦诚相待,这样才能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雍正对这些“奴才”,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

  • 雍正竟将自己十大罪状成书出版:原因惊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下过罪己诏吗,雍正活了多少岁,雍正大案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一些死抱“华夷之辨”的士大夫,在著作中处处表露憎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夫子”吕留良即是其中之一。湖南永兴人曾静原是县学生员,因考试劣等被革退,于是放弃举业在本地教书,失意无聊之中常杂记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对吕留良宁可削发为僧也不赴清之荐举的事迹深为敬仰,于

  • 和珅为何得到乾隆重用:肯当奴才的治国英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和珅为什么怕嘉庆,乾隆为什么不办和珅,清代妃子自称奴才还是臣妾

    乾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四十一年(二十六岁)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