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错别字有什么规律 康熙为什么老是写错字

康熙错别字有什么规律 康熙为什么老是写错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020 更新时间:2023/12/11 22:37:51

康熙错别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错别字大康熙,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有才华。他对中华文化十分推崇,自己也打小就开始努力学习中华文化,而且天文、地理、文学、历史无所不学。

可是越学习,这错误就越多,他还特别喜欢显摆。批阅奏章的时候,碰到汉字的奏章,他也强行用汉字回复,因此留了一堆错别字的奏章批复。

比如说,一般看了流水账的奏章,康熙的批复都是“知道了”三个字,可是全国这些文武官员,基本上都是以流水账的形式在写奏章,因此康熙的工作量相当大,这“知道了”三个字康熙每天不知道要写多少遍,字写多了就不像原来的字了,结果康熙不小心就写了一个“知道子”。

再比如说封疆大吏这四个字,这本来是不应该搞错的,毕竟封疆大吏是国家柱石。可是康熙偏偏写成了风疆大吏。那么康熙的错别字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一、康熙为啥老写错别字?

仔细分析康熙的错别字,我们是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的。康熙所犯的错误,几乎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犯的错误。

1、读音相似,就会用错。其实我们刚才已经看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封风的读音相近,所以康熙把这两个字搞错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他的错别字当中,其实因为读音相似而搞错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说康熙曾经把“皆无凭据”写成了“皆无平据”,他就是纯粹把平和凭两个读音相同的字,搞混淆了。

他在朱批里,曾经询问:云翰有几个儿子?他把“个”字写成了“各”,也就是:张云翰有几各儿子。这是典型的同音不同字。

有一次,康熙皇帝一句话里就冒出了俩错别字:不搭浮桥,从卢沟桥回銮。他把“搭”写成了“打”,把“銮”写成了“鸾”,你说有没有意思?

2、字形相似,也会搞错。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不仅有读音相似字形不同的字,也存在读音不同,但是字形非相似的字。要想学好这些字,其实也需要下功夫,一不小心就搞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康熙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也是经常摔跟头。常常把字形相近的字,互相乱用,以至于后世看了笑料百出。

比如说他将风俗不醇,写成了风俗不惇。醇和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虽然字形有些相同,可是读音完全不同,把它们俩搞错了,纯粹就是学习不扎实,分不清两种字形。

还有就是著名的“癸巳”二字,当初人家上奏的时候,分明给写对了,康熙一看,呀!居然有人在奏章上写错别字,他特地在“癸巳”旁边写上了已经的“已”,以此来修改大臣的错误。不知道这位老兄拿到了奏章该怎么揣测这件事,总不能说康熙卖弄学问,写了错别字吧?

3、纯粹记不清,也不好意思问。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知道这个字怎么写,但是具体的笔画有点搞不清楚。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什么字都记得那么清楚。比如说龘 、靐、齉、齾这四个字,你就确定能一个笔画不错地记住吗?

不过康熙因为这方面问题,犯下了很严重的错误,因为天下四大错别字当中,有两个就是康熙的杰作,还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第一个错误就是避暑山庄的牌匾。承德避暑山庄,那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避暑胜地,过去只有皇帝才能去享受的好地方。

这里牌匾上“避暑山庄”四个大字就是康熙亲手所写。不过你现在跑过去看看,就会发现避暑山庄的避字,居然多了一横。也就是那个辛字下面本来是两横,康熙写成了三横。

康熙后来自己有自己的解释:可不是朕忘了有几横啊,朕知道有两横,只不过朕讨厌逃避,所以故意写了三横,哈哈哈!不服气吗?

第二个错误是西湖十景中的花港观魚,这玩意儿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因此每天都有成百上千人看到这个石碑。

可是康熙偏偏把这个魚下面的四个点,给弄丢了一个,只剩下了三个点。避暑山庄你可以圆回来,那么请问这条魚你该怎么圆回来?

你别说,康熙还真的有办法圆回来,原来古时候四个点指的是火的意思,既然是观赏性的魚,怎么能在火上烤呢?所以康熙就把它变成了三个点。

二、一点错别字,不影响康熙博闻强记的形象。

固然有些错别字是可以圆回来的,可是大多数错别字是无法圆回来的。尤其是前两种情况,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错别字。

可是我们要知道,康熙最初并没有什么汉文的朱批,可能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年轻的时候,对汉文不太熟悉,一直还在联系当中。

从康熙四十年以后,汉文朱批逐渐增多,并且流传较广,也就被后人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但是我认为这也是康熙在文化方面进步的一个体现。

过去他对自己的汉文不够自信,甚至不敢用汉文来批阅奏章,可是岁数大了以后,经过多年的训练,他已经很坦然地开始使用汉字了。

康熙从小就刻苦学习,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他涉猎的学问非常广,可以说啥都想要学。但是作为一名领导,他知道,任一门学问懂就可以了,太深入研究,那是手下人才们的事情,他只需要做到手下人无法蒙骗他就够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理解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写错别字了。答案很简单,无非就是学了,但是不够精通罢了。

总结:错别字无损康熙的形象。

康熙好学的形象,在历史的字里行间里,那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的书法造诣的确很深,比大多数汉人都要写得好。

这样的人,写上一两个错别字,其实无损他好学的形象。相比较他儿子雍正,总是在奏章里爆粗口,康熙算是比较儒雅的一个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祁镇与朱祁钰是亲兄弟,为何会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与的朱祁镇、朱祁钰兄弟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明朝有这样两对兄弟,兄长是皇帝,但因为一些变故,弟弟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也成为了皇帝。可是这两对兄弟最后的关系及结局却是大不相同的,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俩一直挺和睦的,可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却最后

  • 揭秘道光皇帝:搞“文字狱”却没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使文字成狱,却不能让文人成名,不但不能让文人成名,而且可使之无比羞愧,使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可以搞文字狱,却不能让文人在书上记录皇上搞文字狱。要达到这双赢效果,有什么办法吗?大臣们纷纷上谏疏举报,左右非君,动辄得咎,弄得道光很闹心。道光想做个好皇帝,既不想在竹帛上留下他以文字构狱滥杀文人的记

  • 皇太极用人:有用则用,无用则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冲动,这完全是冲动。等到尚可喜反了,他才惊奇地发现,就自己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打个兔子什么的倒还凑合,至于说造反那事,门儿都没有。他已经做好了被剁的准备。天无绝人之路,一丝希望的曙光,出现在了尚可喜的面前。在皇太极他爹时代,对明朝人,只用一个字来对付:杀!原因很简单,就是万历朝名将李成梁,不小心把

  • 同治皇帝死时全身溃烂羞于启齿 竟和慈禧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死时全身溃烂羞于启齿,竟和慈禧有关。在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同治皇帝最终死于天花,人们也普遍认为这个说法可信。然而,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他们认为同治皇帝的死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那么他们到底认为同治是怎么死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吧。网络配图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

  • 康熙皇子的命运结局:雍正继位杀了多少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子的命运结局: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那么事实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让我们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

  • 揭秘:春秋霸主晋文公背后功不可没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晋文公重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春秋霸主,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受庶母骊姬迫害四处逃亡,周游列国几十年最终在62岁登临君位。重耳之所以获得成功除自身努力之外,他身边如赵衰、狐偃等贤能大臣的辅佐功不可没,更加功不可没的是他身后几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们。网络配图狄国女子——等你一万年重耳逃出晋国时没有归路,只好跑到

  • 揭秘:同治帝死后为何让陪葬皇后剖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帝热河驾崩后,由他当时唯一的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大位,年号同治,第二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网络配图同治即位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由于慈安居于东宫,慈禧居西宫,历史上又将其称为东、西太后

  • 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却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千古一人而已,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罗贯中为什么神化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偶像。在刘备死时,还将蜀国的权力交到了诸葛亮手中。可是尽管如此,诸葛亮也没能统一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作为神话般的三国英雄人物,以三顾始,以六出终,一生以统一中国、恢复汉室为已任,最后英年魂归五丈原,上影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猛将张飞并非莽撞人 精通谋略懂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从来不缺少勇将猛士,张飞张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飞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特别善于用兵。且不说别的,单是从“据水断桥、义释严颜、瓦口关智取张郃”等战斗经历看,就足以见得张飞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那么简单。网络配图那么,张飞的军事才能究竟从何而来的呢?我想,这不能纯粹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