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与朱祁钰是亲兄弟,为何会反目成仇?

朱祁镇与朱祁钰是亲兄弟,为何会反目成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39 更新时间:2024/1/17 8:05:07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与的朱祁镇、朱祁钰兄弟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明朝有这样两对兄弟,兄长是皇帝,但因为一些变故,弟弟从兄长手中接过皇位,也成为了皇帝。可是这两对兄弟最后的关系及结局却是大不相同的,朱由校、朱由检兄弟俩一直挺和睦的,可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俩却最后反目,这其中有怎么样的缘由呢?

朱由校、朱由检兄弟

明熹宗朱由校与明思宗朱由检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朱由校的生母是明光宗朱常洛的才人王氏,王才人没能等到明光宗登基就去世了,故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将朱由校交给选侍李氏(西李)抚养。

而朱由检的生母是明光宗的淑女,在朱由检五岁时得罪光宗,遭责罚而死。年幼的朱由检同样被交给了李选侍(西李)抚养,没多久因西李生育女儿,朱由检随后被交给了另一位李选侍(东李)抚养。

接着咱们来看这俩兄弟的生长环境。他们的父亲明光宗朱常洛是个爹不疼的孩子,自小备受冷落对待,战战兢兢地成长。既然父亲不得喜爱,那自然他们这些孙儿也不见得多受待见,况且,这俩兄弟皆是庶子,生母也不是什么特别得宠的人物,从身份上两人比较接近。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

这对兄弟,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生母是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孙氏。朱祁镇的这个生母孙氏,可不像朱由检、朱由校兄弟俩的生母那般不受宠。相反的,她可是宣宗最初想要娶为原配之人,只可惜当初差了一点,最终在宣宗登基后,孙氏只能屈居贵妃。

但因为是宣宗心尖上宠爱的女子,孙氏在当贵妃期间,甚至破格赐金宝于她(即皇贵妃最早的原型)。宣德二年,孙氏诞下长子朱祁镇,宣德三年,宣宗寻了由头,将原配胡皇后废黜,随即册封孙氏为皇后。

而明代宗朱祁钰的出身和待遇就远不如哥哥了。朱祁钰的生母吴氏,原为宣宗侍女(有一说是罪臣女眷)。一次偶然得幸后,生下了朱祁钰,才得以晋封贤妃,晋封后也一直居于宫外。直至宣宗病重时,才将吴贤妃母子接进宫中。虽然母子二人一直居于宫外,但相应的待遇却也还是不错的。即便在宣宗驾崩后,吴贤妃和朱祁钰也得到了张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照拂,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倒也不错。朱祁镇即位后,封朱祁钰为郕王,奉藩京师。

两对兄弟皇帝的情感走向为何截然相反

这两对兄弟同为同父异母兄弟,同样都当过皇帝,一对始终保持了和谐友爱的关系,而另一对则反目成仇,中间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的情感走向发生了变化呢?

其实,生在皇家,能让兄弟阋墙、反目成仇的,大概率便是皇位之争了。

首先,朱由校朱由检这兄弟俩,要说感情有多好倒也不见得。只不过两人身世命运相似,加上两人中间的几位兄弟皆早夭,算起来他们俩算是最亲近的手足兄弟了;朱由校的继承权是万历帝临终前确定的,连明光宗都没有权力去否定,何况明光宗在位仅一个月就驾崩了,所以于皇位这件事上,朱由检没什么好去争夺的。

四十八年,神宗遗诏皇长孙及时册立,未及行。(《明史·卷二十二》)

再者,朱由检的继位是怎么来的?明熹宗朱由校一共有3个儿子,皆早夭,天七年,朱由校病重时,并无子嗣可以选为继承人,因此在兄弟中选择了时为信王的朱由检为继承人。

甲寅,大渐。乙卯,崩于乾清宫,年二十三。遗诏以皇第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明史·卷二十二》)

也就是说,朱由检的皇位是在朱由校没有继承人的前提下,正儿八经从他手里接过来的,是名正言顺的兄死弟及。所以在他们俩之间没有利益矛盾及争夺。

再说说朱祁镇和朱祁钰,他们二人年纪相当,朱祁镇登基的次月便封朱祁钰为郕王,同时为朱祁钰母子俩修建王府供他们居住,可以说这样的待遇是很不错的了。除了待遇不错外,其实朱祁镇对朱祁钰还是很信任的,在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前,任命朱祁钰监国,将处理朝政的大权交给了他。虽是因为太子年纪小,无法处理政事,但也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所以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除了感情不错之外,还有一份信任。

这么比较起来的话,其实朱祁镇兄弟俩的感情似乎要更好一些。而让他们反目成仇的正是朱祁镇这次御驾亲征的土木堡之变。都知道在发生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大军俘获,皇太子朱见深年幼,一时间明朝没有人主持大局,面临风雨飘摇的局面,群臣在请示过孙太后的同意之后,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拥立朱祁钰继承皇位。

朱祁钰登基后,稳住了朝中的局面,打赢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的进犯。瓦剌看从朱祁镇身上无利可图,于是将朱祁镇放回来。只不过此时的朱祁钰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不愿将皇位还给朱祁镇,同时将他软禁,废黜他儿子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后,朱祁镇才通过“夺门之变”重回皇位。

一次年少气盛的御驾亲征,一场临危受命的登基救场,一点难抵诱惑的私心而为,最终让这对兄弟走向了反目。重新登基后的朱祁镇,先将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们下狱,废朱祁钰为郕王,在朱祁钰崩逝后,废其帝号,赐其恶谥,且以亲王礼安葬,未葬入帝陵。

通过上述阿浅对这两对兄弟情况的了解,想必大家对他们的关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朱由校与朱由检之间,说不上感情有多好多深厚,只是他们之间没有权力和利益的冲突,所以直至明熹宗驾崩时,两人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兄弟关系。

再看朱祁镇兄弟,朱祁钰登基时,朱祁镇并未驾崩,这个皇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由群臣拥立的,这对朱祁镇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今日群臣可以拥立朱祁钰一次,他日不是没有可能再拥立第二次。所以最终朱祁钰无论是否还了这个皇位,这件事都是他们心中的一根刺,时刻横在他们两人的心中,兄弟二人的关系都将不复从前了。毕竟,这属于自己的皇位,岂容他人酣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道光皇帝:搞“文字狱”却没留下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使文字成狱,却不能让文人成名,不但不能让文人成名,而且可使之无比羞愧,使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可以搞文字狱,却不能让文人在书上记录皇上搞文字狱。要达到这双赢效果,有什么办法吗?大臣们纷纷上谏疏举报,左右非君,动辄得咎,弄得道光很闹心。道光想做个好皇帝,既不想在竹帛上留下他以文字构狱滥杀文人的记

  • 皇太极用人:有用则用,无用则废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冲动,这完全是冲动。等到尚可喜反了,他才惊奇地发现,就自己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打个兔子什么的倒还凑合,至于说造反那事,门儿都没有。他已经做好了被剁的准备。天无绝人之路,一丝希望的曙光,出现在了尚可喜的面前。在皇太极他爹时代,对明朝人,只用一个字来对付:杀!原因很简单,就是万历朝名将李成梁,不小心把

  • 同治皇帝死时全身溃烂羞于启齿 竟和慈禧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同治皇帝死时全身溃烂羞于启齿,竟和慈禧有关。在史书上有详细的记载,同治皇帝最终死于天花,人们也普遍认为这个说法可信。然而,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他们认为同治皇帝的死因远远没有这么简单,那么他们到底认为同治是怎么死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吧。网络配图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死于性病的皇帝,他的死是大

  • 康熙皇子的命运结局:雍正继位杀了多少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皇子的命运结局: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违,欲盖弥彰,弄巧成拙,愈描愈黑,留下生动而曲折的历史故事。那么事实究竟如何?雍正的上述罪名能否成立?让我们

  • 李恪悲剧人生:唐太宗立李恪为太子的残酷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资治通鉴》:(贞观十七年十一月)敕选良家女以实东宫;癸巳(十七日),太子遣左庶子于志宁辞之。.....上疑太子仁弱,密谓长孙无忌曰:“.......吴王恪英果类我,我欲立之,何如?”.....上乃止。十二月,壬子(初六),上谓吴王恪曰:“父子虽至亲,及其有罪,则天下之法不可私也。汉已立昭帝,燕王旦

  • 揭秘:春秋霸主晋文公背后功不可没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晋文公重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春秋霸主,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受庶母骊姬迫害四处逃亡,周游列国几十年最终在62岁登临君位。重耳之所以获得成功除自身努力之外,他身边如赵衰、狐偃等贤能大臣的辅佐功不可没,更加功不可没的是他身后几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们。网络配图狄国女子——等你一万年重耳逃出晋国时没有归路,只好跑到

  • 揭秘:同治帝死后为何让陪葬皇后剖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帝热河驾崩后,由他当时唯一的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载淳继承大位,年号同治,第二年(1862年)为同治元年。网络配图同治即位后,尊封咸丰帝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封自己的生母、贵妃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由于慈安居于东宫,慈禧居西宫,历史上又将其称为东、西太后

  • 神乎其神的诸葛亮却为什么没能统一中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千古一人而已,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罗贯中为什么神化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被渲染的神乎其神,成为了众多人心中的偶像。在刘备死时,还将蜀国的权力交到了诸葛亮手中。可是尽管如此,诸葛亮也没能统一中国,这是为什么呢?作为神话般的三国英雄人物,以三顾始,以六出终,一生以统一中国、恢复汉室为已任,最后英年魂归五丈原,上影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猛将张飞并非莽撞人 精通谋略懂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从来不缺少勇将猛士,张飞张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飞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特别善于用兵。且不说别的,单是从“据水断桥、义释严颜、瓦口关智取张郃”等战斗经历看,就足以见得张飞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那么简单。网络配图那么,张飞的军事才能究竟从何而来的呢?我想,这不能纯粹地解

  • 历史疑云:诸葛亮为何一直坚持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诸葛亮曾多次北伐,为兴复汉室,完成统一大业。在228年至234年发动北伐曹魏的战役,共有五次,虽战果颇丰,但终因各种原因而退还。诸葛亮如此执着的坚持北伐是为了什么呢?首先,三国鼎立之所以能够形成,蜀汉之所以能够割据益州,和当时中原战乱之后,人口流失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臣上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