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933 更新时间:2024/1/16 20:04:32

在唐传奇以及民间文学作品中,将隋末唐初的名将李靖与红拂女张出尘、虬髯客并称为“风尘三侠”。故事概括是这样的,隋末时李靖长安拜见当朝宰相杨素,为杨素家的歌妓张出尘所倾慕,二人随之出奔,在途中结识“虬髯客”张仲坚,红拂女与他结为兄妹,三人同至太原,见到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于是遂倾其家财资助李靖,使其辅佐李世民,最终成就功业。

以上就是唐传奇《虬髯客传》中记述的一段故事。此外还流传着李靖是托塔天王的传说,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李靖是否有着这样的奇遇,他有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李靖字药师,571年出生,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李靖出身于名门望族陇西李氏定著四房中的丹阳房(李唐皇帝也自称出身陇西李氏),父亲李诠曾担任隋朝地方的郡守,母亲韩氏,舅父就是隋朝名将韩擒虎。李靖是家中的次子,由于父母笃信佛教,所以李靖兄弟的名字有含有佛教因素(李靖的长兄字药王,药师佛、药师王菩萨)

少年时李靖长得姿貌瑰伟,有文武材略。时常与舅父韩擒虎谈论兵法,韩称赞道“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能和我谈论孙吴兵法的,只有这小子)。在16岁那年李靖担任了长安县功曹,此后参与科举考试中举,先后担任汲县、安阳、三原等地县令,政绩连续为考评为最优等。吏部尚书牛弘说他是王佐之才,宰相杨素拊着自己的座椅对他说,“卿终当坐此!”

隋朝末年李靖担任马邑丞,他发现太原的李渊有起兵谋反的企图,于是他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发李渊。当他到达长安后,因天下大乱,道路断绝,没有成行。不久后李渊举兵,迅速占领长安,并将李靖拿获,准备处斩。一身才能未得施展,心有不甘的李靖临行前大声呼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同时李世民也为他请情,李渊才手下留情。

此后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620年追随秦王参与了平定王世充的战役,因功被封为开府。但李渊对李靖一度不信任,还曾想派人杀了他。直到李靖用八百人擒斩开州蛮冉肇则的五千人后,李渊才放下戒心,派人传话“既往不咎,向事吾久已忘之。”

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平灭南方割据萧铣的十策,李渊于是任命李孝恭为南征军队的统帅,李靖为副帅,但实际上“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时至秋雨,江水暴涨,但李靖率军出其不意,迅速通过三峡天险,大破敌军,“获其舟舰四百余艘,斩首及溺死将万人”。很快就平定了江陵地区的萧铣政权。李靖高瞻远瞩,对于降将的宽大处理,使得江、汉望风归降,广东、广西等地也纷纷归顺。

623年辅公祏在江南地区反叛,李渊再次派遣李孝恭、李靖率领七个总管(包括李世勣在内)征讨。李靖运筹帷幄,判断准确,很快就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唐高祖称赞李靖道“靖乃铣、公祏之膏肓也,古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何以加!”

625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10万人入侵,李靖奉命率领万余人与诸将防御,诸军迎战纷纷失利,任瑰甚至全军覆没,唯独李靖军不曾遭到损失。626年李世民即位,李靖被封为刑部尚书。629年李世民决定讨伐东突厥,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出击。

630年正月,李靖率领三千精骑冒着严寒,从马邑向恶阳岭进发。颉利可汗闻听大惊失色,他认为“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李靖看准时机乘着夜色,派苏定方率领两百骑兵作为前锋,率领三千骑兵夜袭颉利可汗的大帐,颉利率先逃走,部众因而溃散,“靖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于是东突厥被平定,不仅一雪前耻,唐朝的国土自阴山扩展到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一带,为此唐太宗特意大赦天下。

同年李靖因功被封为宰相之职,但每当与其他宰相参议朝政时,李靖总是不说话,“恂恂然似不能言”。634年李靖非常识时务的上疏提出自己有足疾,要求辞去宰相的职务。李世民对李靖的心理非常清楚,下诏书褒奖,“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仍然让他享有宰相的各种待遇。

就在李靖刚刚辞职不久,西北的吐谷浑侵犯边境。李世民通过侍臣传递要求李靖出山的意思,“得李靖为帅,岂非善也!”,非常识大体的李靖便通过房玄龄“主动”请缨出战。于是64岁的李靖被任命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李道宗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五个总管的军队,踏上青藏高原。

吐谷浑妄图借助青藏高原的广阔的地理环境,同唐军周旋,放火烧毁了野草,坚壁清野。诸将建议“春草未芽,马弱不可战”,唯独李靖主张出击。于是唐军兵分两路,李靖与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军队深入千里,大战数十场,最终吐谷浑内部发生变动,可汗被杀,余部向唐军投降。最终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将吐谷浑降服。

在进击吐谷浑时,副将高甑生曾因延误行军日期被李靖责罚,因而怀恨在心。战事结束后,他诬告李靖谋反,唐太宗下令有司进行调查,结果全无此事,高甑生被处罚。从此之后,李靖闭门谢客,“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得妄进”。640年李靖的妻子病逝,唐太宗下诏为李靖营造坟墓,把坟墓修筑成突厥的铁山、吐谷浑的积石山的形状,以表彰李靖特殊的战绩。

643年李靖的画像进入凌烟阁中,位次第八。644年李靖患病,李世民亲临其府邸探视,并仍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645年李世民准备征讨高句丽,召李靖入宫商议,“赐座御前”,对他说“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亦有意乎?”李靖不顾年老,言道“往凭天威,得效尺寸功。今疾虽衰,陛下诚不弃,病且瘳矣。”最终李世民看到李靖年纪太大,身体太弱,没有允许。

649年李靖病重,李世民再次来到他的家中探视,流着眼泪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5月 18日李靖这颗大唐的将星最终陨落,享年79岁。唐太宗下诏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景武。8天后,唐太宗李世民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

宋人何去非曾评价李靖的军事才能,“唐之善于兵者,无若李靖”。同时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著有《六军镜》、《阴符机》、《玉帐经》、《霸国箴》、《韬钤秘书》、《韬钤总要》、《卫国公手记》、《兵钤新书》、《弓诀》、《李卫公兵法》等军事著作,但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均已佚失,但后人根据相关记载编辑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被列入“武经七书”。而李靖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供入武庙之中。

此外李靖还为大唐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如平定三国的苏定方、平定一国的侯君集等人,而苏定方又将所学传授给了高宗时期的名将裴行俭。那为何李靖又成为托塔天王?有观点认为,托塔天王李靖的形象,来源於唐朝的军事家李靖,因为他用兵如神,所以被国人奉为神灵,附会为托搭天王,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但就历史中真实的李靖来说,他确实是一代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

  • 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充满血与火的战场都是男人们角逐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女性掺杂进来,当时甚至认为军中有女人为不祥之兆。而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只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见丝毫的记载。一般来说,历朝的史书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为忠孝节烈,而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但有一个例外,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

  • 等待20年在位30天:悲催皇帝朱常洛缘何殒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等待对于等待者来说时间永远是那么漫长,更何况是等待皇位。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等待了二十多年,历经各种磨难才等到了皇位,但却只做了短短30天的皇帝,甚至连年号都没来得及改,就撒手人寰,离奇死去,他就是大明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他并没有得到父皇万历皇帝的多少宠爱,因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

  • 卿卿我我玉体横:乱世佳人陈冯小怜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与现代社会不同,在科技极端落后的古代,女性的美是纯粹的、自然的、真实的,正所谓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十分遗憾的是倾城的容颜往往带来的是倾国的代价,北齐时期的冯小怜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诉说了千百年的“乱世佳人”。冯小怜之所以闻名,

  • 揭秘:韩非因妒才忌能进谗言反而遭秦始皇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为韩国公子(即国君宗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李斯自以为不如。韩非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堪称当时的大手笔。凡是读过他

  • 项羽败于作英雄秀?被重军围困之下竟还玩伤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中国军事史上“实力派”和“勇战派”的代表人物,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和汉高祖刘邦相比,更多人认为项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的确,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豪杰,在年仅30岁的时候,就被迫自刎乌江。究竟是什么,致

  • 秦朝丞相李斯:只因没道义只讲权术埋下灭亡祸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到了秦国的李斯很见机很乖巧地先投靠左右秦国实际权力的吕不韦,并取得了他的信任,被任命为郎官。这样他就有了游说秦王的机会。李斯非池中之鱼,他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借秦王的军队、财富、权势、国土及国土上的人力,来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与年轻的秦王谈论中,他又一次提到了“时”—时机。他极具煽动性地说,当前是“灭

  • 另有隐情?明朝一代名将袁崇焕为何凌迟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1630年8月16日一代名将袁崇焕在北京西市(如今的甘石桥附近)被活活剐死,时年47岁。据记载行刑时,情景十分惨烈。当时的百姓都认为他通敌卖国,对其恨之入骨,纷纷出钱购买其肉,将其生吞。一代名将为何遭此噩运?一般认为袁崇焕惨死的是因为崇祯皇帝是中了反间计。皇太极派人散播袁崇焕与后金(当时还未改国号为

  • 将星的陨落:猛将常遇春暴死军中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大明开国名将,首推徐达、常遇春二人。在朱元璋义军初起之时,两人就追随他一路转战南北,此后更是独当一面,先后统帅大军攻破陈友谅,平定张士诚,北伐元顺帝,击溃王保保,两人为大明王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历经十几年的腥风血雨,即将安享太平之时,40岁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将离奇谢世。加上后来朱元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