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清朝康熙帝最早使用“自古以来”这个大杀器

揭秘:清朝康熙帝最早使用“自古以来”这个大杀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023 更新时间:2024/1/5 1:57:54

清朝康熙皇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边防军事部署和编纂《大清一统志》,清政府开始调查绘制中朝边界的地理图志。1685(康熙二十四)年,朝鲜咸镜道地方军政官员给送军器船只,纵容大批守边士卒越境偷采人参,在吉林头道沟与三道沟之间,枪伤前来绘制长白山、鸭绿江地图的清军协领勒楚。清朝派大臣到汉城与朝鲜国共同查勘此事。处死为首的25人,国王罚银二万两。朝鲜政府遂下令严禁咸镜、平安两道开采人参,停止内外人参贸易。1710年,朝鲜平安道玩枝等兄弟三人与同伙六人越境杀死东北受雇于北京皇商的采参人5名,劫掠其参货。朝鲜政府闻讯,紧急悬赏捉拿罪犯,并清朝礼部咨报。后拿获并处死其中的七人。

此案审结后,康熙皇帝认为,人民私越原因乃边界不明,决心查清鸭绿江、图们江上游边界。

1711年,康熙谕大学士等:“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理俱照天上度数折算,详加绘图示之。混同江自长白山之后流出,由船厂、打牲乌拉向东北流,会于黑龙江入海。此皆中国地方。鸭绿江自长白山东南流出,向西南而往,由凤凰城、朝鲜国义州两间流入于海。鸭绿江西北系中国地方。江之东南为朝鲜地方。土门江自长白山东边流出,向东南流入于海。西北系中国地方,东南系朝鲜地方。此处俱已明白。但鸭绿土门二江之间地方知之不明。前遣部员二人望凤凰城会审朝鲜人李玩枝事,又派出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同往,此番地方庶得明白。”。穆克登到达凤凰城审案结束后,即经满浦,乘小船溯江而上,欲道鸭绿江江源。因朝方阻挠,未能到达目的地。

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谕旨,第二次探察中朝边界。朝鲜政府亦派官员支应。6月3日,穆克登至白头山天池,自天池南下寻找鸭绿江、图们江江源。6月7日,穆克登在白头山天池小梁渊之东三里处伐石刻碑。碑高3尺,阔2尺,碑为“大清乌喇总管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笔帖式苏尔昌、通官洪二哥,朝鲜军官李义复、赵台相,差使官员许梁、朴道,译官金应宪、金庆门”。(资料来源:《清圣祖实录》卷246,《朝鲜李朝肃宗实录》三十八年五月辛亥,朝鲜洪世泰《白头山记》,张存武《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清《盛京通志》卷12)穆克登本一介武夫,对中朝边界沿革本来知之不多,又受了朝方官员的误导,加上时间仓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这次勘察,并没有找到鸭绿江、图们江的正源,反而将长白山南大片原属中国的领土划给了朝鲜,埋下了光绪年间,中朝边界争端再起的祸根。

边界确定之后,中朝两国均采取措施,严厉封锁边界,但朝鲜边民私越事件仍层出不穷。中国人私越柳条边到边外采参狩猎者很多,越过中朝国际边界到朝鲜者则甚少。因此清政府的防备重点不在中朝边界而在柳条边。而朝鲜则要求清朝在中朝边界中方一侧保持大片的无人区,而自己却不承担相应义务,且在朝鲜政府卑辞厚币的请求下,清朝甚至连边防军人也撤出边界地区,中朝边界中方一侧,完全成了军事不设防区。以致清朝对东北的行政及军事管理在几百年间严重滞后。同时也为沙俄顺利割占东北广大地区埋下了祸根。

1711年,康熙为测绘东北地区,特详谕大学士哪些系“中国地方”,以什么为界线,在他那里,东北地区已被明确称之为中国的“东北一带”。其言曰:

“自古以来,绘舆图者俱不依照天上之度数以推算地里之远近,故差误者多。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混同江自长白山流出,由船厂打牲乌拉向东北流,会于黑龙江入海,此皆系中国地方。鸭绿江自长白山东南流出,向西南而往,由凤凰城朝鲜国义州两间流入于海。鸭绿江之西北系中国地方,江之东南系朝鲜地方,以江为界。土门江西南系朝鲜地方,江之东北系中国地方,亦以江为界,此处俱已明白。但鸭绿江土门江二江之间地方知之不明,即遣部员二人往凤凰城会审朝鲜人李万枝事。又派打牲乌拉总管穆克登同往,伊等请训旨时,朕曾秘谕云:“尔等此去并可查看地方,同朝鲜官沿江而上,如中国所属地方可行,即同朝鲜官在中国所属地行;或中国所属地方有阻隔不通处,尔等俱在朝鲜所属地方行。乘此便至极尽处详加阅视,务将边界查明来奏”。从上可知,“中国”不仅已明确成为康熙帝国家认同的自然符号,而且这一符号与近代意义的国界观念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合法嘛?发生过“烛光斧影”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太祖传位太宗原因,宋太祖和宋太宗是什么关系,宋太宗赵匡义还是赵光义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一般在临终前,身边仅有几个贴身大臣,有的皇帝更是暴毙,而身边无一人,所以有些皇帝的临终遗诏不知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更是扑朔迷离!尤其是仅有的几个托孤大臣一旦故去,宫廷内幕就更成为不解之谜了!在没有第一手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有凭“其他”资料来推测其来龙去脉,真真假假,难以琢磨,所以历史

  • 历史疑案:明朝袁崇焕到底是误国庸臣还是蒙冤栋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庸臣韩国,袁崇焕是不是被冤枉的,明朝袁崇焕左光斗失踪是不是真的

    一个“误国庸臣”,一个“蒙冤栋梁”,两种观点堪称势不两立、针锋相对。由于分歧实在太大,以至于很难有求同存异的基础。若要求同存异那么势必存在“蒙冤的庸臣”或“误国的栋梁”,虽说庸臣也可能蒙冤,栋梁偶尔也可能误国,但是如袁崇焕这样一个以“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

  • 揭开秦始皇统一的代价:22场战役斩首敌人181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赵国,秦国统一的重要战役,秦灭六国中重要的战役

    关于秦国的斩首的材料主要在史记中,公开的出版物中只有梁玉绳先生根据史记作过统计,笔者依据中华书局出版十卷标点本《史记》作出完整的秦国斩首数量上表囊括了在《史记》当中透露出的秦国斩首的所有信息,22个战役斩首累计181万人。据《史记六国年表》统计,秦国发动的战役共有93次,由六国发动的战争有38次。7

  • 名将戚继光怎样打造出强大的戚家军 看这些不得不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抗倭名将,戚继光厉害吗,戚继光招募戚家军是什么

    戚继光的抗倭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么他的这支戚家军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却没几个人了解。戚继光自己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两本书详尽地描写了戚继光的练兵方法。戚家军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崛起,风头迅速超过俞大猷,在抗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军队因为深刻地打上了戚继光的烙印,因此被称为

  • 罗成父亲秦琼叔叔罗艺 因一句鬼话就想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演义小说和电视剧在人群之中的流传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人物活跃在书本和荧幕之上,栩栩如生。在这些神话般的人物形象中,幽州王罗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的传奇人生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作者的笔下,他不仅是武功盖世的名将,更不乏出色的后辈——罗成(《隋文遗史》中,罗艺原是北齐驾下勋爵,见北齐国破,不肯

  • 皇帝下令处死大臣,大臣拿出免死金牌却没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因义和团被处死的大臣,处死路易十六的意义,古代赐死如果不死

    皇帝下令处死大臣,大臣拿出免死金牌却没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免死金牌,顾名思义,就是免去被皇帝赐死的牌子,相当于手里握着一次重生的机会。它的原型叫做丹书铁券。相信很多人从一些影视剧上都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个被皇帝赐死的大臣,手里拿着一个免死金牌,向皇上求情,免去死罪。这个免死

  • 薛仁贵曾经三箭定天山,他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他征战数十年,功勋卓越,留下诸多典故。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薛仁贵少年时因其父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家境贫困,靠种田为业。在父母去世后,薛仁贵想为双亲改葬,他的妻子柳氏说:“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

  • 汪元量重游金陵故地时写下一首长词,抒发亡国的哀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也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南宋末期诗人、词人,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之能而担任宫廷琴师,元灭宋后,随太皇太后北行。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汪元量因目暗亡国惨状,作的诗多记录宋亡之前后事,其词格调凄恻哀怨,当时的人将他比作杜甫,他的诗有

  • 周邦彦: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他的词极富音韵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他精通音律,曾创作出不少新词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邦彦的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

  • 刘备入川后为什么不让赵云领兵?入川不让赵云冲锋真实原因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之时,西凉董卓独断朝纲,袁绍、曹操等反董势力纷纷起兵伐董,诸侯会盟于酸枣。正是在这次会盟中,赵云与刘备结缘,那么为何刘备入川后却不让赵云领兵冲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先后寄居在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表麾下。一路之上,除了关羽、张飞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