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老好人鲁肃“有钱任性” :让周瑜为之折服

三国时老好人鲁肃“有钱任性” :让周瑜为之折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4/1/16 9:27:57

“有钱就是任性”在去年开始流行,崭新的一句潮流语,背后透露的却是一种古已有之的心态:对财富自由的渴望,这是有钱;在财富自由的基础上,让自己的生活意志在一定范围内不那么受局限,这是任性。

这种心态并不新鲜,也可以理解,然而,如何尽量从正能量的角度理解它,并且去引导社会心态,这才是正道。三国时候的鲁肃,是一个不错的范例。

创业期:毫不犹豫将半数年收入赞助给周瑜

鲁肃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三国人物,不过,在大家的印象中,他似乎是诸葛亮、周瑜这两位大佬级人物的附属品。在《三国演义》里,他经常夹在诸葛亮和周瑜当中,是个和事佬,像个窝囊废,和“英雄”二字搭不上边。不过,真正读过史书的人,是不赞同这种说法的。实际上,这个鲁肃还真是一位大英雄,用当今的话来形容,是一位“有钱任性”的大英雄。要不然,周瑜临终前也不会特意写信推荐他当接班人。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自幼没父亲,和老奶奶住在一起,“家富于财”,说明他“有钱”。而他的“任性”如何表现呢?根据史书的记载,他的“任性”既不是表现在将豪车搁置不用,任其堆满灰尘,也不是拿着大把钱送给骗子,看骗子到底能骗他多少钱,检验自己受骗的耐性。虽然鲁肃也不把钱当钱,但他并不把钱用在挥霍和浪费上面,而是用在福利与接济穷人方面,“性好施与”。

当时正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阀割据,富豪一般会把财产藏着掖着,生怕有损失。鲁肃则不然,他任性得很,根本就不治产业,把财货散了,把田产卖了,“以赈穷弊结士为务”,一方面赈济穷人,一方面用来社交,认识那些了不起的精英豪杰人士,为自己创业做准备。对于这样的“有钱任性”,大伙当然喜欢,当时对他一片点赞声,“甚得乡邑欢心”。

当然,以上还只能说是大方,这个和“有钱任性”还不能完全挂钩。下面再举一例。

且说东汉末年各大英雄开始创业的初期,孙策看中了江东——他们孙家的故土。他和周瑜一拍即合,并委派周瑜给他筹款拉赞助。某日,当时身任“居巢长”的周瑜,带着创业团队来到住在临淮东城的鲁肃家,说要拉赞助。既然是赞助,而不是硬性指标,给多给少就看鲁大户的脾气和度量了。

于是,任性的一幕出现了。

鲁肃家的院子里有两个大粮仓,“肃家有两囷米”,一囷米是多少呢?三千斛。一斛的量又是多少呢?鲁肃是东汉人,用的当然是汉代度量衡,《汉书·律历志》载:“十斗为斛。”三千斛就是三万斗。鲁肃家那一年家里多收了不止三五斗,而是收了两个三千斛,总计六千斛,约六万斗。在农耕时代,农业收入往往是主要收入,那么鲁肃当年的收入大约是六万斗米。

当时鲁肃正在和周瑜喝酒,听说要拉赞助,他随手一指粮仓,说:我那一囷米,就给周公子您了。他毫不犹豫地就把三万斗米,相当于一半的年收入送人了,这不叫任性,什么才叫任性?

更何况,鲁肃这还是高质量的“有钱任性”,因为送钱的对象不是骗子,不是奢侈的生活,而是后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有钱任性”,也得看对象,看质量。

周瑜被鲁肃的“有钱任性”深深地折服,于是动情地说:我们这兄弟做定了。袁术听说这事后,也觉得鲁肃是个人物,于是任命其为淮临东城的地方长官。

关键期:说服孙权抵抗曹军才能任性过日子

赤壁之战是千古名战,具体过程就用不着介绍了。鲁肃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主动联络刘备,组成孙刘联盟,为抵抗曹军做好组织工作;二是劝说孙权下决心放弃投降的幻想,和曹操决战。

在主战派当中,有三个人的话对孙权的作战态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是诸葛亮,他从战略层面去劝说孙权抵抗,认为曹军是强弩之末,而且不熟悉地形,不习惯水路,折腾不了多久;二是周瑜,他给孙权算了一个减法,将曹操的军力从八十万减到十五六万,而且是疲惫之师,解除孙权关于军队数量对比的顾虑;三就是鲁肃。不过,鲁肃是个聪明人,不可能再去重复诸葛亮和周瑜的话,就从个人的感受去劝说孙权,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不要活得任性。

这种话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于是趁着孙权上洗手间的空当,鲁肃把投降曹操后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他说,我鲁肃投降曹操后,还是可以生活得很任性的。我可以回到老家,每天驾着破牛车,带着几个随从,四处走走,喝喝酒,打打牌,自由得很;可以按部就班地混下去,说不定还能混个刺史太守之类的官,“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但是,孙权你一旦投降曹操,肯定会被迁移到洛阳一带,在曹操的眼皮底下生活,钱可能还有,但不可能再任性了。

鲁肃的这番话,切不可轻轻放过,他是从个人生活角度去打动孙权的心,而这个生活角度的核心就是:能否任性地生活。这番关于任性的话,可谓是摧垮投降派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所以孙权感慨地说,鲁肃你“廓开大计,正与孤同”,也就是说,鲁肃从任性的角度,拓宽了孙权的战略思维,说到孙权的心里去了。

所以说,在游说老板进行新的举措时,不但要从业务指标等方面着手,更要从心灵的舒适度、任性度着手。从这个角度看,任性也是重要的市场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史上卖草鞋的刘备怎样创造三个历史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三国中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当然,指的是现在,在封建时代刘备可是毫无争议的大英雄。但不论如何他在三国中创造了三个历史神话,至今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曹操煮酒论英雄,在他眼里天下之英雄,“惟有使君与操耳”。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三国时代的印痕碾得粉碎。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三国风云,究竟谁可以称

  • 揭秘:赤壁之战后被冤枉千年的三国名士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帐下幕宾。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战中却举足轻重。战前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妙利用:第一次要去说降周瑜,周瑜设计,故意让蒋干发现伪造的蔡瑁、张允私通东吴的书信,使蒋干将书盗回向曹操报功,曹操气急之下,中了周瑜的离间之计,误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第二

  • 三国历史上真实曹操武功惊人一场格斗杀死数十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描写成一个身高仅一米六的小个子,说他“身长七尺”,须知汉代一尺合现在的0.23米,七尺即身高1.61米。而同时期的刘备身高七尺五寸(见《三国志*先主传》),合1.725米,诸葛亮身长八尺(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合1.84米。曹操与他们相比,真算是个小矮子。就算古人身高不如现在

  • 李渊成功称帝的秘诀:对方根基未稳时就消灭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起兵时,只有很小的一块地盘,而且实力也不是最强的,但他很懂得寻找根据地,从起兵的第一天起就盯住了长安。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的主持下,仅用九个

  • 解密:对于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最重要的书是哪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洪秀全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所提到的4个代表人物: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只有洪秀全没有去过欧美。他甚至没有到过刚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他只读了几本与西方文化有关的宗教书籍,那就是《旧约》、《新约》和那本《劝世良言》。《劝世良言》为他的政治思维开拓,

  • 曾国藩小时挺笨 一篇文章读多遍都背不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直到今日,曾国藩家书还是很多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但是小时候的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背东西很慢,有一次读了多遍的文章还是背不下来,害得梁顶小偷跳下来大骂,质问曾国藩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曾国藩是一个复读生!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

  • 解密:天王洪秀全为何能接受李秀成与他同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军事领袖李秀成,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来的。当时他叫李以文,此后自己改名叫李寿成。1858年初,洪秀全因他从皖北前线,不远千里赶来援救镇江,堪称中流砥柱,故在回天京辅政时,才赐其名叫李秀成的。洪秀全对他宠信有加,破格赐以与己名字相同的“秀”字。这在太平天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然

  • 李鸿章太冤枉了!满腔爱国情怀却背负卖国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他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 李鸿章竟有这怪癖:往酒杯里吐痰 用碟子喝咖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背锅侠”,比如替诸葛亮背黑锅的名将魏延,比如替宋高宗背黑锅的“大奸臣”秦桧。当然,最著名的“背锅侠”,应该要数替慈禧和满清背黑锅的晚清重臣李鸿章。在教科书中,李鸿章一直是一个汉奸卖国贼的形象。为何有此形象呢?因为他代表满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可问题是,慈禧又不傻,为何不

  • 揭秘:明朝哪两位奸臣让奸相严嵩都不愿与其同朝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入阁为相时已61岁,那时的皇帝是明世宗嘉靖。就在严嵩为相那年,这个皇帝受了一场意外惊吓。有个叫杨金英的宫女,带领另外几名宫女把嘉靖捆在床上,要结果他的性命。可这几个女的慌忙中连勒人的绳子结都系不好,不但没勒死皇帝,反把自己的小命全都送了。这场惊吓非同小可,皇帝再也不敢呆在原来的地方,长期住在西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