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除了诸葛亮,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摆过空城计?

除了诸葛亮,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摆过空城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7 更新时间:2024/1/17 13:11:17

除了诸葛亮,历史上还有哪些人摆过空城计?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程昱[yù],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属山东东阿)人,生于东汉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著名谋士。

本名“立”,因梦到在泰山“捧日”,曹操认为他的梦是吉兆,于是为其更名“昱”。

程昱早年曾率东阿百姓抗击黄巾军,初露锋芒。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任命为寿张(今属山东聊城寿张镇)县令,后跟随曹操四方征战,为曹军出谋划策。

曹操征讨徐州的时候,派程昱、荀彧镇守鄄城。

曹操部将张邈率众反叛,把吕布迎入兖州,周边诸多郡县纷纷响应叛军,而唯有程昱等镇守的鄄城和范县、东阿三城按兵不动。

据吕布军中一个降兵透露,吕布帐下谋士陈宫打算率兵攻打东阿,派部将泛嶷进攻范县,当地官民异常惊惧。

程昱听从荀彧的劝谏,出城游说东阿、范县的守城官吏。

范县县令靳允在程昱的鼓励下,派伏兵刺杀了泛嶷。

东阿县令枣祗率民众严守城池。此时,兖州从事薛悌协同程昱出谋划策,使得三城得以幸存下来。

曹操率部返回的时候,拉着程昱的手说:“若不是程爱卿力保三城,我差点无后路可退啊!”

于是上表朝廷,以程昱为东平相,屯兵范县。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与吕布交战于濮阳,屡屡失利,当地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双方都不想长期耗下去。

此时,袁绍派使者游说曹操,打算和曹操联合,建议曹操迁居邺城。

曹操觉得自己的根据地兖州刚刚丢失,而军中粮草也即将耗尽,于是打算听信袁绍的建议,联合其兵马共同对付吕布。

程昱得知消息,求见曹操说:“我听说将军想要把家属迁至邺城,和袁绍联合,有没有这回事儿?”

曹操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程昱眉头一皱说:“我觉得将军只是一时遇事恐惧而已,否则怎会做出不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呢?

那袁绍占据燕赵之地,怀着吞并天下的野心。然而,这货的智商是硬伤,不足以成大事,将军就甘心在这种货色的手下委曲求全吗?

将军有龙虎之威,难道要效仿韩信彭越,屈居在刘邦手下吗?如今兖州虽然失陷,还有三城可守,能够作战的士兵不少于万人,以将军神武威风,有荀彧和我相辅佐,何愁霸业不成?请将军好好想一想!”

曹操听从了程昱的劝谏,于是放弃了联合袁绍的想法。

汉献帝迁都许昌,任命程昱为尚书。

当时,兖州尚未平定,朝廷于是任命程昱为中郎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刘备丢了徐州,前来投奔曹操。

程昱劝谏曹操诛杀刘备,曹操没有同意,最终导致刘备逐步做强做大,成了曹操后半生的难缠的主要对手之一。

不久,曹操派遣刘备去徐州攻打袁术,程昱和郭嘉说:“主公前些天没有除掉刘备,是我等没有竭力劝谏,如今借兵给他,这货必有异心啊!”

曹操大为悔恨,派人追赶,可惜为时已晚,刘备到了徐州,杀掉了徐州刺史车胄,公然举兵反叛曹操。

曹操追悔莫及,于是提拔程昱升任振威将军。

袁绍驻军黎阳,将要渡江向南推进,当时镇守鄄城的程昱部下只有七百人。

曹操闻知消息,派使者转告程昱,打算给他增加两千士卒。

程昱不同意,说:“袁绍拥有十万人马,一定认为自己所向无敌,如果他发现我部下人马太少,反而会心存疑虑,不敢贸然攻击。

倘若增加兵力,袁绍一定会毫不犹豫攻城,他会很轻松攻下城池,我们就会失去鄄城,请主公不要为此疑虑了!”

曹操听从了程昱的谏言,袁绍听说鄄城内只有数百人守城,担心曹操有诈,于是绕道而行,没有攻打鄄城。

曹操大为折服,赞叹道:“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程昱的胆量奇大,超过了古时候的勇士孟贲和夏育啊!

程昱性情刚愎暴戾,和很多人都合不来,有人曾诬告他怀有不臣之心,而曹操却用人不疑,奖励赏赐反而更加优厚了。魏国建立之后,程昱任职卫尉,因为和中尉邢贞“争威仪”,被罢免官职。

曹丕称帝不久,恢复了程昱的卫尉职位,不久受封安乡侯,增加食邑三百户,其少子程延、孙子程晓都被封为列侯。

魏文帝曹丕打算封程昱为公爵的时候,程昱病逝,享年八十岁,曹丕为此伤心落泪,追赠程昱为车骑将军,谥号“肃侯”。南朝宋大臣王彧赞美道:“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韩愈、袁枚的生财之道:拍死人马屁挣遗属稿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文人墨客所倚赖者,文字也。为他人写序作传,当然要收取润笔之资,写墓志铭,一般用不着自己开口,主家也要及时奉上,为的是能多收获些美言。韩愈是文章高手,很多人找他写墓志铭,他的“谀墓”收入很丰厚。韩愈写了一篇《平淮西碑》,唐宪宗将这文章的一块石刻赏赐给韩弘, 他将功劳记在大将韩弘身上,对李愬轻描淡写。韩

  • 摄政王多尔衮曾被开除“族籍” 至乾隆年间才恢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宫廷当中最激烈的斗争并非如穿越小说描述的那样是后宫嫔妃们的争宠,真正激烈的宫廷争斗还是关于皇权的归处,而且多数发生在兄弟、叔侄等血亲之间,与争宠相比,争斗也更为血腥和暴力。清入关前,从无传位遗诏当上皇帝的皇太极开始,这种激烈的斗争直到乾隆以后才逐渐减弱,爱新觉罗亲族之间

  •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对比:两人的好色程度其实差不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

  • 朱元璋幼时靠吃柿子免被饿死 登基后大力推行种树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眼下正是植树的好时节,其实,对于植树的重要性,古人早有深刻认识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有“植树皇帝”的头衔。历史上,大概很难找出像朱元璋父子这样喜欢种树的皇帝了。朱元璋喜欢种树,原因很多。一是他幼时几乎饿死,后来因吃了树上的柿子而捡回了小命,这让朱元璋意识到,乱世中果树是可以救饥的;二来,朱元璋登基后,有

  • 曾国藩喜欢写挽联练笔 死人写完又偷偷给活人写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个爱写文章的人,每天都坚持练笔,当真是笔耕不辍。不过有时也有点过火,据清代李伯元的《南亭笔记》记载,曾国藩将写挽联也作为练笔手段。但因为死人不够用,所以他居然偷偷给活人写挽联,这也算一朵奇葩了。有一次,老曾的老友汤鹏发现了曾国藩写的一大堆挽联,其中既有写给死人的,也有写给活人的,可怕的是居然

  • 最牛太监刘克明玩宫女给皇帝戴绿帽 最后送了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最牛太监玩宫女给皇帝戴绿帽 做错一件事让其送了命中国最牛的太监不是李莲英,不是魏忠贤,而是这位敢睡皇帝老婆的假太监刘克明。唐敬宗李湛时期,刘克明冒充阉人,混吃混喝,甚至给皇帝戴绿帽子。你一定会觉得这个皇帝很窝囊,可事实上这皇帝压根不想做皇帝。刘克明是大太监刘光的养子,刘光凭着自己的权势把他弄进了皇宫

  • 年羹尧特殊方式报恩 断绝恩师儿子当官的念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据《清稗琐缀》记载,年羹尧年轻时有位恩师,姓杜,等年羹尧当上大将军时,杜老师已亡故,剩下妻儿艰难度日,偏偏儿子不成器, “颇愚鲁”。杜夫人无奈,派小杜前往西北边陲寻年羹尧,求帮助。小杜千辛万苦到了年羹尧在西北的驻地,将名片投入将军府,眼巴巴地等着年将军能给个机会。不想年羹尧根本就不见他。小杜在西北待

  •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女儿从皇后摇身一变成了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个女子,都希望娘家人好,可娘家人一旦好到能改朝换代,就会造成她们身份上有一种极为不真实的恍惚感,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那就是最好的戏剧,矛盾张力十足,够后人感叹的。《容斋随笔》可算作一部历史评论集,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文言文写就的,信息量几乎相当于几百万字的白话文了。其作者洪迈,南宋大文豪,除

  • 揭秘:文武全才的大才子辛弃疾为何落得悲剧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文武全才的辛弃疾为何落得悲剧下场 一直想为辛弃疾写点什么,总也没能如愿。今天闲来翻书,读了辛弃疾的部分词作,顽石的夙愿终于可以得偿了。流连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的浩叹面前,咀嚼再三,沉吟良久,情溺其中,不能自拔……恍然而觉,是因为滑落进嘴角的泪珠让我品尝到了咸咸的苦涩。 无论是各种书

  • 北齐肃宗高演简介 高演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肃宗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初,进爵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除并省尚书令。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文宣帝答:“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他素来受文宣帝宠信,因此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