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朝历史上纤弱的杨贵妃如何变成了肥美人?

揭秘:唐朝历史上纤弱的杨贵妃如何变成了肥美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59 更新时间:2024/1/20 23:10:03

实际上,正式的历史献中并没有具体记载杨贵妃的实际容貌。五代人和宋人所修的《新唐书》和《旧唐书》的“杨贵妃传”中也只是用“姿色冠代”“资质丰艳”等语焉不详的词汇来描绘。“丰艳”的“丰”容易被误认为是在描述一个胖美人,但是考虑到《旧唐书》已经是后晋(936-943)刘昫等人撰写并且宋人还进行了修订,他们不可能穿越回唐玄宗时期见到贵妃,而唐代文人们并无一词言贵妃之“丰”。唐人以肥为美的说法,在后来的五代和宋代提得较多。

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不是唐代,传统对美女的标准差不多就是“高白美”三个字:高,身材要修长;白,皮肤要白皙;美,脸蛋要姣好。李德裕《柳氏旧闻》里,正宠爱着杨贵妃的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明确提出了标准必须是“细长洁白”的女性,“细长洁白”对应着高和白,正符合汉代选美标准:“汉法八月选女,必身长合度,长白即美德。”风流天子玄宗的审美恐怕并没有异于前朝君主。而且再怎么讲,杨贵妃也是个擅长歌舞的女性,大约并不至于肥胖。

真正描写贵妃容貌的主力军,还是文人们。其中对贵妃容貌最有发言权的文人,是李白。比起大部分同时代文人要靠脑补来描绘贵妃,李白可是近距离见过贵妃的人,并留下了《清平调词》《宫中行乐词》为证,特别是《清平调词》三首,乃唐玄宗和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花时令李白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诗人的句子美则美矣,却狡猾地回避了对贵妃的任何描述,这种漂浮在空中的虚写的美,好像换成任何一个大美女都行得通。让贵妃磨墨、力士穿鞋的李白,写诗措辞居然这么小心。同时代的杜甫要朴实得多,一首《丽人行》,实打实地工笔描绘了贵妃的容貌:“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杜甫毕竟是被“命待制集贤院,召试文章”的人,很可能亲见过贵妃。“诗史”杜甫版本的杨贵妃,是个身材匀称、不胖不瘦,而且有着细腻肌肤的美人儿。

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已香消玉殒,但是贵妃美人图狠狠地火了起来。其中,以长安人周昉的美人图最为盛名,这是个善于把一切贵妇人统统画成胖美人的画家,在把女人画成胖子这件事情上他简直是唐代的鲁本斯。《陕西通志》称他“作士女多为秾丽丰肥之态”。由于之前的中国传统绘画里并没有以肥为美的传统,《宣和画谱》不客气地评价“世谓昉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亦是一蔽(弊)”,对周昉的画风并不赞赏,并总结原因为“昉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一是因为贵妇人自然应该有贵态,丰厚的家底要在丰厚的身材上彰显,二是因为地域原因,关中美女个头都比较大。或许咚的一脚,画家下笔就把少数纤弱的妇人给批量处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何又把皇位还给李氏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从一个小小的昭仪成功逆袭做了皇帝。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在武则天年老之时,却将皇位还给了李氏,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内幕呢?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舆论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

  • 哪位汉武帝托孤重臣欲完成武帝未竟事业失败被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汉廷下诏召集前一年所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与汉廷高层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史、御史在朝堂集会,以“民所疾苦”为主题,就汉武帝以来政治得失及未来走向展开了激烈辩论。这次集会被后人称为“盐铁会议”。大约三十年后的宣帝末期,庐江郡太守丞汝南桓宽整理了会议

  • 揭秘:唐宪宗是唐朝后期还能延续100多年大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通观唐代中晚期的君主,最有闪光点的,当是唐宪宗。在对付藩镇割据的历史问题上,他审时度势,连连用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形式上将帝国重归一统,被称为“中兴之主”。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的长子。在六七岁时有一则近乎传奇的故事:祖父唐德宗因他聪慧,很是宠爱,有次将他抱坐在膝上,逗着玩的问道:“你是谁家

  • 蜀汉的掘墓人邓艾 为什么在被冤杀后得不到平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是最早被消灭的国家。对于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国,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夷陵战败等事件后走向下坡路,虽然经过诸葛亮、姜维两代北伐主将的努力,蜀汉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但是,当邓艾的大军突袭至成都后,蜀汉的历史伴随着刘禅的投降而终结。不过,对于灭亡蜀汉的邓艾,却在刚刚取得胜利后,就因为钟会等人的

  • 马钧和诸葛亮同处一个时代!比诸葛亮还要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不只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闻名的创造家,他创造的木牛、流马为蜀军北伐供给了坚实的补给,连弩变成蜀汉旗开得胜的法宝。三国期间曹魏的精锐之师是马队,孙吴是水军,而蜀汉则是弩兵,弩兵的威力,正好是马队、水军的克星,连弩的创造使曹魏、孙吴不敢小觑弱小的蜀汉。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创造了馒头、孔明灯。与诸葛

  • 岳飞之死与赵构的“伤自尊”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围绕岳飞之死,历来争讼不断,但“此乃上意也”却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笔者近读南宋人张戒的《默记》,便发现岳飞之死与赵构“伤自尊”多少有一点微妙的关系。宋高宗赵构虽贵为皇帝,可一生却难有皇帝至高无上的优越感。面对杀父、奸母、囚兄、灭国的仇敌金国,在强大的攻势下,却甘于称侄、称臣,年年朝贡。他前半生被金兵追

  •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有何反向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光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意而行,不久王 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复差役,愕然失声曰:‘亦罢及此乎?’良久曰:‘此法终不可罢也。’”元佑元年二月,罢青苗法。到了三月,

  • 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除了有赵普为代表的文臣辅佐之外,赵匡胤在军中广结善缘,和许多军官感情都很好,“义社十兄弟”就是突出的代表。义社十兄弟是赵匡胤夺取政权,陈桥兵变的最重要的力量,十人如下: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这十人之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刘

  • 宋太宗一生为何大力编修古书?他想掩盖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宗是武将出身,文化水平一般,不过却很喜欢看书,我们熟知的“开卷有益”,就源自宋太宗。太宗朝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编辑整理上做出了许多成就,尤其是三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的编订,文事之盛,可谓空前。那宋太宗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编修古书呢?宋太宗曾经说:“朕性喜读书,颇得其趣,

  • 揭秘:宋太宗在军事上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太宗朝最了不起的功业就是完成了统一。当然,所谓的统一和现在中国的版图不同。中国的版图从三代以来,就集中在中原和江南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延续到太宗朝已经只剩下几个国家了。太祖在世时候,已经平定后蜀/南汉、南唐。全国只剩下吴越和北汉两地地没有归并。太宗即位之后,统治泉州、漳州的陈洪进上表归降。之后吴越王